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世文豪_分节阅读_第87节
小说作者:木兰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10 KB   上传时间:2016-09-28 16:27:29

“谢皇上。”余柏林抬头找座位,却发现自己的座位的确符合礼仪,不在席位之上,而是在席位之旁。

但这“之旁”,却不是在文臣辅政他们那一边,而是在武将这边。

具体来说,在封蔚和太子正中间。

余柏林:“……”突然有点不敢去坐怎么办?

但座位已经赐好,皇帝陛下又没有反对,他只能硬着头皮,顶着周围大臣揣测的目光,坐上了凳子。

他简直跟凳子上有钉子似的坐立不安。

大宝虽然年纪不大,但也被皇帝陛下带来参加此次给属国使者的赐宴。他裹着厚厚的毛皮,像一只雪白的小熊。

大宝见着余柏林坐到旁边,不由自主的屁股朝着余柏林这边挪了挪。他还好记得这是宫宴之上,若是小宝,估计就要往余柏林身上扑了。

余柏林坐下时,才开始打量站在皇帝陛下面前的那个年轻人。见其穿着打扮,不知是倭国还是高丽。

这两个国家都在前朝最繁盛的时期,派人前来学习,并将儒家文化引入本国。

在他的前世,倭国和高丽也在古时派人来学习过,到了现代的时候,一个国家声称儒家正统是在他们国家延续下来,另一国家更无耻,直接说儒家正统是他们的,由他们发源了。

当然,因为华国实力强盛,这两个国家的叫嚣也只是跳梁小丑的叫嚣而已,除了引起群嘲没溅起任何水花。

不过这已经足以让余柏林这位国学大师心中膈应。

所以又见到另一时空的这两个国家使者,他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去。

何况这两位使者还在侃侃而言,宣称他们多么醉心儒家文化,又如何已经把儒家文化结合本国传统发扬光大。最后扬言,四书五经,他们是不虚的,要和六元及第的文曲星公比较比较。

封庭微笑问道:“余爱卿意下如何?是否接受他们的挑战。”

其中一男子自傲的扬起下巴道:“余状元不会不敢吧?”

另一男子和善笑道:“余状元自然是不会不给我们机会的。”

你们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好像我不接受挑战就是没面子是吧?虽然接受挑战余柏林也不虚这两人,但,你逼我我就要接受挑战,凭什么啊?

余柏林微笑道:“自臣小三元及第之后,京中就有童生和秀才接连不断的向臣挑战;自臣高中桂榜魁首之时,向臣挑战的就多了举人;待臣大魁天下之后,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想向臣挑战。”

“臣想了想,原因无他。臣乃是六元及第,千古第一人。只要臣接受了挑战,臣输了,自然那些人就一战成名;臣赢了,那些人输给六元及第之人也不难堪,说不得有向臣挑战这个名声,就足以让他们吹嘘了。”

余柏林扫了一眼那两人,见着那两人一人脸色忽青忽白,露出羞恼之色;另一人则脸红脖子粗,一副受辱悲愤神情。他微笑着继续道:“可臣哪有那么多时间让人挨着挑战,臣若全接受了,估计连睡觉吃饭的时间都没了。”

余柏林说完,文武辅臣非常给面子的发出有声响的笑声,一点也不顾大国礼仪,十分无耻。

皇帝陛下也朗笑三声,笑得十分惬意:“那依爱卿意思是?”

余柏林恭敬道:“现在与臣切磋的友人,至少也是二甲之内。既然使者要向臣挑战,臣总要知道他们……”

“够不够格啊。”余柏林轻蔑道。

“你!”其中一使者当即就要怒斥余柏林无力。

余柏林微笑反问:“不过是略微测验一二,两位使者既然有胆气向本官挑战,那么想来进士的水准还是有的。两位应该不会惧怕小小的测试吧?以两位身份,在两位国家应该也是学问深厚之人,想必也不是谁的挑战都要接受的。”

封蔚非常默契的冷淡道:“既然胆敢向我朝状元挑战,你们二人不拿出点实力来,本王可就当你们故意侮辱人了。”

得,这两人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把两位使者的招数原封不动的甩了回去。明明是余柏林羞辱人,到了封蔚口中,倒是这两人羞辱余柏林了。

两位使者面面相觑。本来是他们咄咄逼人,怎么变成他们被考验了?

若是他们接受考验,当众被审查所谓资格,无论他们之后能否向余柏林挑战,现在气势上都输了一截。

何况说句实话,余柏林声名在外,连晖朝的读书人遇上他心里都发憷,更别说外国人。他们虽然嘴里口口声声说自己学得有多好,其实心里也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

他们找上余柏林挑战,说白了,就和余柏林刚才所说话一样,赢了就闻名天下,大大的打了晖朝的脸。输了,也不尴尬。

输给余柏林,多正常啊,余柏林可是文曲星公。

但现在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两人也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不然,他们还能应了德王那句话,是故意羞辱余柏林吗?

两位使者同意之后,本以为皇帝陛下要亲自考校学问,或者说让他们作文写诗。没想到,居然内侍立刻就端来了笔墨纸砚和试题一套,像是之前就准备好了的。

余柏林笑着解释道:“既然几位熟知我大晖文化,应该就知道。我们大晖文人最低功名为秀才,而要成为秀才,则要经历府试、院试、县试三场考试。”

“在下自然是知晓的。”使者答道。

“既然你们知晓,那就应该明白,府试作为进学前第一场考试,考中者才能自称童生。童生便是读书人的起点。”余柏林看着他们面前试题道,“这是本官当年府试时第一场考试,帖经的试卷。乃是起点中的起点。因各国文化不同,本官也不为难你们。当年本官府试第一场考试成绩为帖经全对。而和本官一样的,在那场考试中,占比至少三分之一。而童生录取,还不到应考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要向本官挑战,读书人第一关总能过的了吧?本官已经将难度降到最低,你们若能将这最基础的考卷答到满分,本官不妨承认你们读书人资格,指点你们一二。”余柏林傲气道。

文武辅臣又适时的给出了欢快的笑声作为背景音,黄内侍还特别保证:“若两位有疑问,当年考卷,现在京城各大书店均有售卖,你们可随意查阅。当年考试成绩,县学也有记载。”

“若连帖经都达不到满分,童生试是根本不可能通过的。”黄内侍尖细的嗓音比余柏林的轻蔑笑,更具有讽刺效果。

两位使者被这么一顿嘲讽,当然只得答应。

因只给了他们两炷香的时间,所以这题都是截取了的。当然,截取的都是最难的部分。不过默写这事,会答就会答,不会答就不会答,其实要不了多少功夫。

余柏林微笑坐下,精心品茶。

他一点也不担心。

帖经的确是最容易的,但是对于读书人而言,却也是最难的。

就算是余柏林,现在再让他原封不动的做一次当年的帖经试卷,他也得不到满分。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学问不如当年,不如那些考了满分的童生。不过是走过这个阶段,就不需要死记硬背了而已。

当年为什么应试考生多能考得满分?那就是因为这一场只需要背诵就能得高分的考试是只需要刻苦就能达到圆满的。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就算没有天赋,四书五经加上注释就那么多本,每天诵读也该倒背如流了,自然满分不在话下。

余柏林当年也是花了大力气在背诵上。

但人的记忆是有时间限制的。余柏林现在能说出这一段典故具体意思,甚至在哪一本书哪一页,但让他再全文背诵,他就不一定一字不错了。

不只是他,所有读书人,都是这样。他们之后的精力没有放在死记硬背上,所学知识已经融会贯通。

这两人既然胆敢向他挑战,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

若他们写文作诗绘画,肯定也是上等水准。

当然,余柏林不会惧怕他们,但就和他说的一样,只要他们表现较为良好,输给他也不会有什么声望上的损失,甚至还能拿出去吹一吹,说他们不如余柏林,但比起其他进士如何如何之类。

甚至还可以回国踩着余柏林,吹嘘余柏林险胜他们而已之类。

所以余柏林要让他们败的难堪,甚至连败的资格都没有。

这帖经试卷,说是最容易,对这两人也已经到了对儒学融会贯通的程度的人而言,反而是最难的。

他们看着试卷,熟知这些典故,甚至知道这些典故出自那本书那个作者哪一页。但帖经,错一字就是整句全错。

余柏林看着他们在寒冬腊月之时,额头上居然沁出密密麻麻的细汗,他悄声对身旁封蔚道:“炉子是不是烧得太旺了?”

封蔚回道:“我们拿些好炭回去吃烧烤吧!火锅也不错!”

余柏林:“……”怎么有一种鸡同鸭讲的感觉?

大宝动了动耳朵,小声道:“林,我也要吃火锅!”

“……你们两都安静。”被别人听到怎么办!

封巨宝和封大宝遗憾的收回目光,乖乖坐着。

封庭看着,嘴角忍不住往上翘。果然他的弟弟和儿子最可爱了!

香烧了一炷半之后,其中一人已经面露绝望,另外一人则放下毛笔,起身对着余柏林长长一作揖道:“在下甘拜下风,井底之蛙,再不敢狂妄。”

第71章

余柏林微笑道:“各国文化不同,以短比长,没什么可比性。若君与本官比连歌俳句,本官也得认输。”

率先道歉的男子神色稍霁,微笑道:“阁下懂连歌和俳句?”

余柏林道:“以本官浅见,俳句言语简练,意犹未尽,更具美感。虽你国俳句刚兴起,或许之后俳句会渐渐流行也说不定。”

男子忙道:“有余状元这句话,待在下回国之后一传开,向来俳句立刻就会兴起了吧。”

封蔚见两人居然聊起来了,非常惊讶。刚才还剑拔弩张呢。

他小声问道:“长青,你还懂俳句?”

“大约懂一些。”余柏林道。

作为国学大师,他经常出国交流。俳句他懂,十四行诗他也会写。国学并非闭门造车,和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相互学习映照,才是发展的方向。

同为汉文化圈,虽然余柏林对倭国同样没好感,但他也的确承认倭国发展出不少新东西,只要他不说自己才是正统儒文化继承者,大家还是可以交流的。

当然,那时候说这种话的人,脸已经被打肿了。再加上华国国力一直腾飞,倭国经济则开始下滑,越发依赖与华国交流,这种论调也就越来越少了。

所以,国力才是一个国家受尊重的根本。

至于另一人……余柏林就无视了。

就算他想交流,也不知道和他交流什么好。谁让他们从来没有自己的文化可供交流的?现代社会他还能说说科技,现在?恕余柏林无能为力。

这时候,封庭才跟突然记起似的,开始介绍这两位使臣。

余柏林眼光十分准确,把情绪控制的十分好的那人,的确是来自倭国的上衫秀则,汉名尚秀则;另一位较为易怒,喜形见于色的人则来自高丽,名叫李智英。

李智英见上衫秀则与余柏林聊起来了,自己也想插进去。

他们两人这次其实并不是来找茬的。余柏林和鸿胪寺众人之前那一手,让两人也有点担心。

这段时间,高丽和倭国都不好受。

倭国将军挟天皇摄政,但国内藩镇割据,领主并不服将军。倭国战争打了好长时间,现在大家听说新皇帝对外政策比较强硬,才暂时歇火停战,派了个代表团来表示臣服。

反正他们怎么打都是晖朝的属国,所以希望晖朝别支持天皇。当然,支持自己最好了。可是人人都有这种想法,就只能折中一下,期望晖朝袖手旁观了。

倭国皇室倒是想派人来,可惜无论是将军还是领主,都不可能让他们来。

高丽比倭国稍好,国内没有群阀割据争夺。但其皇室刚完成一次阴谋更替,偏偏新国主和扶持他上位的大臣之间又闹了矛盾。现在整个朝堂鸡飞狗跳,今天这个大臣醉酒落马被马踩死了,明天那个大臣醉酒落水被水淹死了,后天又有个大臣醉酒失火被火烧死了。

——这一连串的意外事故告诉我们,珍爱生命,远离酗酒。

新国主和大臣正在拉锯战,谁都想争得晖朝支持。角力到最后,两方也是各让一步,共同派人前往,让晖朝不插手就好。

新国主自己就是阴谋篡位,他可不相信其他宗室没有有样学样的想法。自然不可能让宗室前来。

上衫秀则和李智英乃是他们精挑细选的年轻有才之士,为的就是和文官系统打好关系,力图为他们多说几句好话。

这两人挑战余柏林,就是为了博得文人们的好感。虽然最开始提出挑战,肯定他们会心中不喜。但是碍于面子,一定会同意。到时候自己展露出才华,就不怕没有人赏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8页  当前第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16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世文豪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