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半生为奴_分节阅读_第20节
小说作者:篆文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579 KB   上传时间:2016-12-06 16:49:22

“先前说起苏州,脸上还松快些。这会子听见朕要去,怎么笑模样都没了?”沈徽将他的表情尽收眼底,好整以暇的逗弄,便是此刻看着他脸上的局促不安,也觉得格外有趣儿,“朕没让你见驾,反倒是跑来看你,莫非你还有什么不足?”

容与很想说当不起,然而还是垂首乖觉的应他,“臣不敢,皇上突然造访,臣只是一时没适应过来。既是要去苏州,臣请问皇上几时启程,可有什么差事要臣来办?”

“你差事还没办够?”看着他被腰带勒紧的纤细腰肢,沈徽心里没来由一阵烦闷,“让你多吃些江南美食,朕的话总是不听,弄的越发不像样。罢了,朕年前还要赶回京里,明儿就启程去苏州,不过待上两天,朕特准你自在游玩,不必办差,也不必鞍前马后的服侍。”

这两个不必一出,容与心中大石终于落了地,跟着一阵喜悦,虽是尽力掩饰,到底还是没太藏住,嘴角已不由自主弯起一道漂亮的弧度。

沈徽盯着他,悠悠一笑,“少见你这么高兴,朕好像也是第一次瞧见,这就是常说的喜形于色了吧?”

一句话提醒了他,容与忙敛了容,欠身道,“皇上舟车劳顿,想必也乏了。臣先伺候您安置,之后再打点明日路上所需。”

沈徽唔了一声,站起身等着他上前宽衣,打水盥洗,其间倒也没有多余的话,只在看他铺床时,叮嘱道,“此行不许声张,明日卯时三刻出发,沿水路下到苏州,快去快回。要防着地方官员知道,以免扰民。另外,不许带旁人,除却护卫,只你跟着就是。”

第35章 行舟

皇帝出游,即使再轻装从简也务必要保证安全,只不过明面上看不见,扈从侍卫都隐在暗处罢了。就和既不让带旁人,又说不叫容与伺候一样,基本上是口惠而不实的空头支票。

在河道上行船,虽是隆冬,好在今年江南尚算温暖,水域都还没有结冰。船行缓慢,两岸青山如黛,蒹霞苍苍,穿梭其间有扑面而来带着雾气的凉风。

沈徽坐在弦舱里,手捧着容与才煮好的热茶,懒懒道,“昨儿睡的不好,这里的驿馆太潮湿,也不知这么些日子,你是怎么忍下的。”

这话真让人无语,他那屋子里一夜炭火不断,为怕他不习惯江南气候,容与特地把被褥都先熏干爽了,又为没有暖床的宫女,特特的在被子里放了两个汤婆子,捂得暖和了才敢服侍他就寝。

“朕就那么一说,并不是责怪你伺候不周,你紧张什么?”沈徽看他神情不安,禁不住调侃,“在宫里和朕说话,时不常还敢顶撞两句,到了外头反而规矩起来,是见过大场面,知道官场行走不易,伴君如伴虎了?”

容与瞬时被噎了一下,伴君如伴虎是铁定的事实,然而无论如何不能当着他的面承认。

认真说,沈徽待他是不错,谈平等当然过了,但许给他的特权不少,包括于私底下相处可以驳回他的话,这哪里是一般内侍敢做的事。可沈徽心思深沉,喜怒无常,对父母兄弟尚且无情,何况不相干的人。

即便救命之恩不能忘,他也从不敢奢望沈徽能对他有顾念之情。他能做的,无非是让自己一直有利用价值,然后谨慎小心,不触犯这位皇帝,如此或可保命,或可过得相对轻松而已。

“朕一句话罢了,要让你想这么久,不知如何回答?果真是比从前还如履薄冰,也不知在怕什么。”沈徽笑笑,看向舷窗外,“你心里还是觉得朕无情,连父皇、长兄都可以放得下,所以才会越想越害怕,是不是?”

容与站在他身侧,顺着他的目光往外看,那里有岑岑碧水,青青远山,天蓝得像前世见过的海水,却又更通透,更澄澈,让人心绪宁和安稳。

“臣不敢非议皇上,您是先帝指定的继承人,若不是有变故,也不至于防患于未然。”

沈徽轻笑了一下,“防患于未然?你几时也这么想了,不是一直说,朕没必要和一个失败者太计较?”

忽然间停住话,良久过去,才微微一叹,“父皇不喜欢我,是因为母妃的缘故。我是寤生儿,出生时险些累母亲死去,钦天监为我批过命格,说我一生亲缘薄,克尊长。我自小就和母妃不亲近,都是教养嬷嬷和奶娘陪着,想要见她一面,要请很多次旨,多数时候都会被拒绝,少数时候,只让我隔着屏风在外面磕头,问几句功课如何,身体如何,不疼不痒就过去了。”

转着手里的茶杯,他倏忽一笑,“他们都以为远离了我,母妃就能长命百算,可是养第二个孩子的时候,还是胎死腹中,从那以后母妃便一直郁郁寡欢,召见我的次数越来越少。这些不虞,父皇都算在了我的头上,到最后也还是说我克死了自己的母亲。”

容与静静听着,视线落在他的侧脸上,颌骨轮廓精致,鼻梁高挺,神情不见哀伤,反倒是有种淡淡的讽刺,只是眉稍到底还是染上些许不易察觉的落寞。

恍惚间,心里像是有根弦被抽紧了似的。

他们的前世今生何其相似,倘若他没有上辈子的经历,听了这番话也不过唏嘘两下。感同身受过又自不同,原来沈徽背负的一样也是原罪,只不过却是莫须有的那一种。

不知道该如何劝慰,或许他需要的只是个聆听对象,容与没有说话,垂手站着,安静而专注的凝望他。

“宫里后来还有过几个孩子,结果无一例外都养不活,不必父皇说,我也知道,这笔账迟早都要记在我头上。反观沈彻,则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在众人呵护下长大,母妃对他甚至比对我还好,更别父皇了。我想不通,只有加倍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拼命读书,学骑射功夫,希望父皇母妃能多看我一眼,多召我去说说话。可惜努力似乎没什么用,苦闷之下,我求助于我的老师,他于是告诉我,我应该成为一个对社稷有帮扶的亲王,为君主分忧的好臣子,这样父皇才会对我刮目相看。我听了他的话,请父皇给我机会,不惜力的承办差事历练自己,为的就是让他看到,我有能力做一个好臣子。”

放下杯盏,他露出一记嘲讪的笑,“没过多久有传言喧嚣直上,说我借机排除异己,四处邀买人心,贪功越进是为争储位。父皇很不悦,对我连番敲打,甚至将我身边亲近的人一一降罪贬斥,让我痛失臂膀。可唯有我的恩师,却没有丝毫过失。那时候我才了悟,连他都是父皇精心挑选的,那一番劝我上进的话,原来别有目的,只是为了让我遭嫉,让我的所谓野心昭然于天下,让父皇更有借口打压。”

“那时候我十四岁,想了又想,他是君也是父,我不得不低头。可我已名声在外,将来沈彻即位,怎能容下一个比他还通实务的藩王?与其惶惶不可终日,等着被诬陷被赐死,倒不如把命攥在自己手里。我韬光养晦,也学会不再相信。每个人对于我来说都可以是棋子,用过既可以丢弃——试想连师道尚且可以背弃,还有什么是值得相信的?”

他长长一叹,其后缓缓笑起来,“原本以为世上再无君子,没人能守得住本心,不想居然让朕遇上了一个。从容不畏死,明明柔脆的不像话偏又那样强项,为了一点恩惠肯不顾性命,却坚辞不愿构陷旁人,心里的底线在权势富贵、生死荣辱面前竟能不动摇。这样的人倒也有趣儿,朕再想不到,他会是个默默无闻藏于内宫,毫不起眼充为仆婢之人。”

万没料到话题兜兜转转,竟然落到自己身上,更没想到他会亲口说出对自己的感受,容与抿唇思量一刻,平实应道,“臣不过是顺势而为,也是做一点自觉该做的事罢了。”

“是顺势而为还是顺心而为?”沈徽饶有兴致的笑看他,“朕心里有数。所以朕逼死了皇考,心里有愧,却不后悔!”

说这话时,他眉宇间分明有一股睥睨世间万物的傲岸。容与心口微颤,他的确是为求生存,父亲没有爱过他,他是否也就不必再纠结于骨肉伦常?这实在是个宏大的命题,作为一个现代人可以理解,也赞成不被亲情绑架,但作为这个时代的人,他的行为何止离经叛道。

沈徽何尝不知道,抿口茶,接着道,“你不是好奇朕何故下江南,其实朕是来看陵寝选址,朕已决定,百年之后归于南京,长眠在太祖开国的都城,于地下陪伴祖宗。”

原来终究还是在意的,自太宗迁都,历代皇帝都已葬于京畿,他忽然反其道行之,无非是死后不愿再见自己的父亲。说到底,古人的忌讳比现代人要多,那些桎梏像是枷锁,牢牢的捆住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

也怪不得他要隐晦行事,不肯大张旗鼓下江南。方才即位一年,让群臣知晓他有此打算,恐怕有人立即能联想出,他是为无颜面见先帝之故,父子龃龉还是小事,倘若被有心人利用,难保不演变成得位名不正言不顺的口实。

容与在心底一叹,这样机密的事,他说给自己听,自己就不能不表态,“皇上心意已定,臣无可厚非,至于修建皇陵,臣愿效力,皇上若要监督进程,臣随时待命。”

话是出自真心,真心之余也有私念,这一趟出来,虽然确有思念沈徽,不过是因习惯使然,然而宫里的生活终究压抑难捱,外头海阔天地,可以任意施为,只要有机会离开,总好过困在那四四方方的宫墙里。

沈徽笑了笑,“果真是心跑野了,你不必急,将来自然有用得着你的地方。倒是朕的陵寝边上,不妨给自己留个好位置,朕许你日后也能长伴君王侧。”

容与听的一脑门子冷汗,猜不透这是不是玩话,只不过面对如此抬举,换做旁人合该感恩戴德,涕泪交加泥首不起。可惜他是医科生,对肉体没有丝毫执念,也不觉得放在地底下被虫吃鼠咬有什么好,倒不如一把火烧了还更干净些。

何况君王侧是那么好长伴的?也只能走着看吧,希望君臣这点情谊不至崩塌,自己日后能有个不算太糟的结局。

虽不情愿还是得谢恩,容与恭恭敬敬行礼,“臣叩谢圣恩。”

“起来吧,”沈徽一笑,已从往事中跳脱出来,转过话锋,“朕说过不能空手而归,你下苏州,原本预备给朕带什么礼物回去?”

容与想了想回答,“皇上早前夸过萧征仲的画好,臣想去苏州萧府上亲自求一幅。”

沈徽挑眉,“嗯,这主意还不错,那朕便与你共访此人。”

“皇上……”容与迟疑着说,“皇上亲临,怕不方便吧?”

沈徽摇头,“无妨,他做待诏时,朕还只是皇子,那时节大多不在京师。朕没见过他,想必他对朕也没有印象。你放心,朕对人的长相过目不忘,但凡见过一面,绝不会记错。”

听他这么说,容与放下心来,颔首道了声是,反正和皇帝出行,绝轮不到自己做主,便一切都听他安排也就是了。

第36章 江南酒肆

到了码头靠岸,容与跟在沈徽身后下船。两人都是一身石青色曳撒,头戴网巾,容长的身条配上清俊飘逸的好相貌,打眼一瞧,倒像是大户人家两个贵公子相携出游。

天色有些阴沉,刚刚才落了场薄雪,河岸两旁和河上亭桥仿佛积了一层白霜,这景象和诗画中惯常描绘的江南春日烟柳迥然异趣,又不似京城冬日那样肃杀寂寥,却是别有一番味道。

沈徽负手看得出神,倒也没忘记问容与去何处寻那萧征仲,因故意逗他,“劳烦兄台去打探一道?”

既是微服,称谓上当然不能带出幌子,容与乖觉的点头,想起路上沈徽定下的规矩,可并不是兄弟相称,忙低声道了句,“二爷稍待,小的这就去问清楚。”

容与环顾四下,早有藏身暗处的御前侍卫上来接洽,把一早探知的结果说与他,那萧征仲的宅子正是在阊门内文衙弄。

沈徽听完他回禀,侧着头,似笑非笑的赞道,“安排得还算周详,比从前更知道尽心了,看来这一趟没白派你出来。”

举凡他兴致好的时候,特别爱调侃作弄人,容与意会,也含笑道,“跟二爷久了,不聪明也学的聪明了,这就叫近朱者赤!”

沈徽朗声笑起来,直道他是马屁精,之后自有侍卫预备好了两骑马,二人直奔文衙弄而去。

可惜他们都低估了萧征仲受追捧的程度,那萧宅门前早已门庭若市,府中的仆从正在门前一一检验名帖,见到陌生来访者根本就不放行。

容与有些踌躇,想着一味隐瞒身份,怕是难见萧征仲一面,可转头再看看身边这位爷,周身的风华气度自是掩盖不住。倘若承认自己是司礼监掌印,只怕明眼人一下便能猜出,沈徽就是当今天子。

想了想,他低声建议,“今儿怕是进不去了,不如去别处逛逛,容小的再做计较。如今天儿凉只在外头站着,没得冻坏了爷。”

沈徽一笑,也不多言,两人牵马信步朝苏州最富盛名的山塘街溜达。一路行来,店铺鳞次栉比,街巷中招牌灿若云锦。山塘河在街市旁缓缓流过,河上画舫游船不断,其间偶有载着花卉的船只从这里前往虎丘附近的花市,花香沿着河水两岸静静铺散开来,沁人心脾。

沈徽深深吸了一口四溢的芬芳,“人说红尘中最富贵温柔地当属姑苏,这话果然不错,比起京城的庄严堂皇,倒是更让人想要亲近,你觉着呢?”

容与正沉浸于感受小桥流水,眼前的景象和前世时他游览过的苏州,有相同又有不同,当然更为古朴典雅。忽然听他问话,也没细思量便回道,“是,要是能长住在这里,当一个苏州人倒也快意。”

沈徽勾了勾一边唇角,“你是很向往了?那不如申请外放,是想监军呢,还是到南京十二监混个闲差?京里么,到底憋屈了些,我瞧你在家中日子过得不舒坦,既要看那帮文官脸色,还要当差伺候主子,与其小心翼翼的,倒不如上外头来逍遥自在,你说好不好?”

这语气越听越不对,说是调侃好像还带了点不满,容与愕了一下,转头觑着他的面色,忖度起方才回话不慎,被他抓住了小辫子,又有了这一番冷嘲热讽式的敲打。

“小的不是那个意思,因二爷问起这里好不好,小的不过是照实说罢了,二爷在哪里,小的自然跟到哪里,绝没有背弃主子的想头。”

这话也算是他的肺腑之言了,虽然歆羡浮桥流水吴侬软语,浩渺太湖渔歌唱晚,可这辈子到底无缘于红尘,也就没有必要非执着于红尘里那点享乐。

“听上去还是慑于规矩,”沈徽斜睨着他,“我还以为你要说,你这辈子割舍不下的人,是二爷我呢。”

耳边嗡嗡作响,容与望着他,一脸悚然。割舍,这词实在是太玄妙,听得他心口一阵狂跳,好容易按捺住了,也还是有点张口结舌,理不清思绪该怎么接他的话。

看着他慢悠悠转过脸来,幽深的一对眸子,黑的愈黑,白的愈白,却是让人怎么望都望不穿。

脸上一阵发烧,被夹着霰雪的风一吹,倏然又是一阵凉,分不清冷热,整个人仿佛作了病。

沈徽一直饶有兴味的盯着他,自然没漏过他刷地一下变白的面色,不无得意仰唇一笑,“爷对你有恩,为报答我,割舍不下难道不应该?多早晚还清了欠下的债,兴许爷一高兴,还真就放你出去了。”

这么说,还是不脱君臣恩义那一套,无非是要把自己绑死了栓牢了,容与垂眸一哂,其实大可不必,本就没有想过要离开,既来之则安之,他从来都不是个喜欢强求的人。

沉默一刻,再抬眼望去,却是夕阳西下已近黄昏,满目落日照楼船。

不好再让他这么闲逛下去,侍卫早已寻了城内最好的客栈,先行打点妥当,容与按着他们告知过的方位,带沈徽往客栈走。才行至一座酒楼前头,却见路边围了不少人,道路一时被阻住,重重人墙里不断传出阵阵吵嚷声。

早有侍卫上前探看情况,不一时回来禀道,原来是有位秀才,因在酒楼吃饭忘记带钱,要卖了他画的扇子来相抵,众人围观议论那扇面应该值几文钱。

容与无意凑热闹,不想沈徽却极有兴趣,“我看那秀才很是风流倜傥,想必扇面画的也该有几分味道,你还不去看看,若是好,买下来当礼物也使的,我就不计较你求不来萧某人翰墨,无信无能之罪了。”

容与被他噎得语塞,心道也罢,他是主子且由他吧。抬眼无声示意周遭侍卫小心伴驾,别出什么乱子,又将马寄于酒楼处,和沈徽一前一后进了大厅。

入内便看见临街座位上坐着位白衣秀才,手中擎着一把折扇,正轻轻地摇着,脸上带了一抹微醺的自矜之色。

容与见他后首的位置空着,上前先检视了一番,用帕子擦拭干净座椅,才垂手请沈徽坐了。因离那秀才距离近,刚好可以看清扇面上的画。

原来是一副人物图,图中共绘五人,居中一人头戴文士巾,颇有儒雅之风,左手书桌旁侍里二婢,一着红,一穿白,色彩对比鲜艳明丽,右侧站着位手持白牡丹的小姐,意态楚楚身姿绰约,身后则是她的随从侍女。

扇子侧手处有题诗曰,“觅得黄骝被绣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扬州近日浑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

整张扇面构图精巧,人物尤其生动,笔法细腻而画工脱俗。

容与再看那秀才,年纪大概在二十五岁上下,未见得多英俊,却颇有一股洒脱不羁的派头,想来能做出无钱付酒资,而后在闹市卖扇相抵这等事,也是真名士自风流了。

正想着,只见厅中走来一位服饰华贵的中年人,对着扇面乜了几眼,“不过是把普通扇子,能值几个钱呀?”

秀才瞟了一眼来者,随口道,“足下仔细瞧瞧,心中有数再来问价好了。”言语中显是对自己的画颇为自信。

那中年人接过去,只瞥了一眼,便奚笑道,“这种随手涂鸦之作也好意思卖钱?何况这画里的人都是谁啊?还有这诗,是你写的?什么端端,又是牡丹,不通的很,我瞧根本分文不值!”说罢,随手将扇子掷在了桌上。

那秀才不屑和他多言,一面拾起扇子,一面翻了中年人一记白眼。

围观的人这会儿也开始起哄,不少人跟着附和,起哄说看不懂他画的是什么。秀才听见议论,初时神情傲然,渐渐地,随着说不懂的声音越来越多,他竟像是也有些着慌,面色难堪起来。

沈徽听了半日,屈指在桌子上慢慢敲着,忽作悠悠一笑,“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明。这画里的故事,是唐代名士崔涯调侃扬州名伎李端端。画上题诗为崔涯所做,全唐诗中亦有收录。”

秀才登时回眸,眼中分明有喜色,着意打量了沈徽几下。之前那中年人仍是不解,“什么名妓?谁是崔涯?全没听说过,嗳我说,你们大家伙可有听过?”他一叠声问,围观的人又一阵鼓噪,多数人都跟着叫喊说没有听过。

沈徽开了个头,旁边已有闲人愿意帮腔,不急不缓对众人解释道,“那崔涯和李端端同为唐代人,前者以诗闻名淮扬,后者则是扬州名伎。崔涯常为勾栏中人题诗,举凡他诗中称颂哪位伎者,扬州城内富贾大户皆会争相拜会,若是他贬损了哪位,那人很快就会无人问津。所以勾栏中人都很怕被崔涯写诗嘲讽。”

“崔涯初见李端端,嫌她肤色黑,作诗奚落她是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生。李端端看后伤心忧愤,专在崔涯回家路上等他,乞求他垂怜,再题首好的来。崔涯禁不住美人苦求,便在原诗上又续了四句,就是这扇上所题的了。”

这厢话音刚落,那秀才已拍手大笑起来,“不错不错,鄙人画的正是这个故事,只是这崔涯前四句分明说李端端黑,后四句又赞其恰似白牡丹,不期一日,黑白不均,颠倒黑白的能耐也可谓是不同凡响了。”

那头围观者纷纷开始起哄,说这故事如此香艳,画也值得买回去细细琢磨,引得那中年人又再度凑近,只问秀才要再借扇一观,然而那秀才却似没看见一般拒不睬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页  当前第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半生为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