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世国师_分节阅读_第121节
小说作者:木兰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13 KB   上传时间:2017-04-25 17:06:13

  而如果慕晏军队要出征的话,宿谊便会自请随军,对高句丽军队施展“雷霆之怒”。

  这含义自然是,宿谊会制作火药武器,好好的放一次烟花。

  宿谊如今不将火药武器拿出来,是因为担忧拿出来的东西太多,昱朝一次性消化不完,国家预算不够。而他只要拿出来了,若是被人泄露出去,担忧自家抢占不到先进,反而被其他国家的人先学了。

  宿谊决定,他每拿出一样东西,都要让昱朝自身消化了吃透了。这样就算泄露给其他国家,昱朝也抢跑成功,不惧怕别人。

  但若只是一场战争的话,宿谊却是可以先拿出来的,但那必须他在场。宿谊在场,让人使用火药武器,便可推说是“天师神通”上。

  就像是那时找土豆时,他用白磷表演无火自燃,并在空中放烟花。如此神奇之事,直到现在也无人问及其中奥妙,只当那是天降异象。

  若是他随军出征,也可推说是老天降下雷火惩罚这些人。大不了之后他“大病”一场,生命“垂危”得了。

  事先将火药之事告诉慕晏,慕晏定能帮自己好好遮掩。

  有海船,有船上的远程打击兵器,有新铸造的钢铁兵器,还有宿天师特制“雷火弹”倾力加盟,带兵的又是慕晏这虽然年纪轻轻,但声名远播的老将名将,宿谊不信打不败那高句丽。

  说难听点,宿谊宁愿埋火药把那几座城都炸了,也不愿让给高句丽。

  “寸土必争”这执念,之所以叫执念,就是因为这念头在心中已成了魔,宁可其不长草,也不能让其跑。即使这样不符合自然规律不符合人道主义不符合XXXX,但既然都是执念了,还管这些干什么?

  不过城中还有百姓,宿谊还是很犹豫的,他做不到草菅人命。不过他又不带兵打仗,所以即使他心软也不会延误战机。对于慕晏这等将领而言,攻城略地的时候,流血什么的,太常见了。

  战争之时,百姓的确如草菅一般。

  辽东几城的百姓,先被当地豪强掠夺一番,征兵征粮。被高句丽占据之后,又杀烧抢掠一番,能跑的掉的都跑了,剩下的都是跑不掉的。如今战火又起。

  只希望在这次战争之后,他们能重新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至于高句丽会不会乖乖把那几城还回来,宿谊自认为已经很天真很善良,也不信。

  ................................

  慕晏将折子快马加鞭让人送往京城之后,宿谊就不担心京城局势了。就凭着高句丽此举,可能是勾连了藩王和京中一些世族所为,皇帝老爹就不可能任由其计谋得逞。

  慕晏保证天气转暖之后,自己能出兵将这几个城池打回来,不需要北边主力分流,也给皇帝吃了定心丸。

  不过宿谊还是担忧那些“为了大局应该放弃辽东几城”的说法。若是朝中这种声音占了大头,皇帝虽然能一意孤行,但总会束手束脚。

  对这个,宿谊也有办法解决。

  当时他脑门被书砸一下,可不是只砸出这个主意。

  宿谊召集墨家那些人,特别是善于辩论的那些人,让他们乔装打扮,去当地酒楼等各个地方找人辩论,强调寸土必争的重要性。

  理性上,可以说国家利益,国家颜面;感情上,可以煽情乡土乡亲,故土难离。

  谁没个故土?华国一向安土重迁,对故乡感情十分深刻。辽东和青州隔海相望,辽东割据的那几城也逃了不少人来青州定居,其中不乏名士。煽动这些人的思乡之情,让他们知道这些城池居然被蛮夷占去了,他们一定会很愤怒很悲伤。

  宿谊要的就是这种愤怒和悲伤。

  愤怒和悲伤,化作锦绣文章,好诗妙词,以及各种淳朴的歌谣。咱让你听一听民众的呼声,看一看舆论的力量。

  在青州这边点燃火之后,宿谊就要将火烧到京城去。

  慕晏在给皇帝折子中也说了煽动民众情绪一事,而他也分别写了几封书信给至交好友,希望他们能助他一臂之力,煽动京中舆论。

  宿谊犹豫了许久,最终决定亲自趟这浑水。他亲自给自己京中一些友人写信,希望他们能“稳定民众情绪”,并言他掐指一算,撑过一月,此事必有转机,那几城定会收回,切不可能在这节骨眼上被人一煽动,就把自家土地送人了。

  宿谊知道,一些和此事没有利益关联的世族犹豫,并非是因为没有爱国之心,只是因为“大局”考虑而已。的确比起辽东那几城,还是北边更重要。即使撑过这段时刻,昱朝也不一定能够两线作战。宿谊就是要给他们吃定心丸。

  有他保证,这根稻草一压上,这些中立世族的心就会朝着主战派那边倾斜。

  此事慕晏本是极其反对的。以宿谊平日所做所为,战争之事,不应该和他扯上关系。宿谊就应该是高高在上,做悲天悯人状。这样子,才会让人心生敬意的同时又不会觉得有威胁。

  “若能收回这几座城,哪怕我这天师形象崩了又如何?”宿谊摇头,“不用劝了,我心意已决。而且若是出兵,我必随行。有些武器,只有我会用。你就算不同意,我也会求陛下。便是以死相逼,也会让陛下同意。”

  慕晏眉头紧锁,看了宿谊半晌,心中不由升起一丝怒气:“我知你心情,但你也要知我心情。”

  宿谊道:“我知道你不想让我受到伤害。但我也是男人啊,我也有血性。我是……我是皇帝长子,昱朝的事,我怎能置身事外?就算没了这层身份,我是为了华夏气运才回来,逍遥大道我都弃了,不过些许危险而已。若是想要安稳自在,我何必回来?一寸国土,一寸气运。被人正攻打了去也就罢了,以后打回来。但是被自家人送出去这种事,就是自损气运,若是得逞,便是以后补都补不回来的。”

  宿谊一通胡说八道之后,慕晏被说服了。

  就算没有被说服,慕晏也阻止不了宿谊。

  若是宿谊真能狠下心,谁也阻止不了他。之前宿谊被阻止,没能去北疆,是宿谊自己也被说服了的缘故。没有他在,北疆战事也能平定下来,他并非无可替代。

  但此次,宿谊似乎觉得非他不可。或许其中还有些他不能对外人道的秘密,但宿谊显然心意已决。

  宿谊其实还没有觉得这场战争非他不可,他对慕晏还是信任的。但慕晏担心他,他何尝不担忧慕晏?他此次决定随军出征,将火枪拿出来,就能少了许多两军短兵交接的危险,慕晏也就少了许多危险。

  如今的两军对战,都是大将冲到前面砍杀,宿谊想想,就觉得心惊胆战。

  至于自身危险,宿谊也考虑过了。他去了,也就是个军师幕僚的位置,这种位置,都是不会上前线的。他躲在最后面,除非整个大军都被人灭了,或者身边出了奸细,不然不可能伤得了他,不过是随军可能会累了些。

  宿谊可以先将火药武器准备好,教会别人使用就成。即使要他亲自指挥,指挥远程武器,也没有多大危险。弓箭什么的,金属盔甲一穿就能挡住。虽然不便行动,他又不需要骑马打仗。

  可若宿谊说是担忧慕晏的安危才非要前去,慕晏肯定不会同意,也只能胡扯一些了。

  不过除了私心之外,宿谊也确信自己的加盟,能让这场战争尽快结束。

  冷兵器时代遇上火药,吓都吓死一批人,更别说打了。

  因宿谊的坚持,慕晏只得无奈同意。不过宿谊写的信,都被慕晏改过了,并且夹带在他自己的书信中。慕晏将宿谊的请求都删掉了,只留下其掐指一算,开春之后,一切会顺利的话。

  只要这语焉不详的几句话,让京中友人安心就得了。他们看着宿谊的信,也只会以为是慕晏恳求之后,宿谊才占卜。这样将宿谊与这件事的牵扯尽可能降到最低。

  宿谊书信到了京城之后,果然如宿谊所想,给那些正在犹豫的世族吃了定心丸。

  华国古人虽然傲了些,这傲也表现在不愿忍气吞声上。世族看不起高句丽,因此土地被高句丽占了,他们才更加难受。之前他们不过是为了大局才选择忍耐。现在宿天师都言局势站在自己这边,他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而且他们也听说了,慕晏已经领了此事,只待时机成熟。

  至于那时机,自然是天气转暖,河水开冻了。昱朝除北疆的将士,都不擅长寒冬作战。军备物资也跟不上。

  在宿谊和慕晏的操纵下,青州很快就被或悲伤或激愤的情绪淹没了,读书人慷慨激昂,忧伤的歌谣在大街小巷传唱。

  这时候,谁要是主张“就这么算了”,就成了全民公敌。

  京城虽然比青州情绪稍稍和缓一些,但官宦阶层先不论,民间也是以战的声音为主。

  宿谊觉得京城的舆论声音太不响亮了,不像话啊。他将青州那些歌谣和文章诗词用印刷术印了一捆又一捆,逢人发一本,特别是商人,让他们带到其他地方去。

  通过那些商人走贩,这些穿自青州的声音很快就辐射开来,京城传的最快。

  宿谊还将印刷术写信交给了皇帝陛下,皇帝陛下大手一挥,让两儿子也学宿谊,搜集诗词文章印刷成书,逢人就发。歌谣也让人学起来,每天都给我唱,专门堵着那几个主和派的门口唱,唱不烦你。

  皇帝陛下此举比宿谊还无赖些。

  至于接见使臣之事,皇帝陛下直接交给了这次科举三甲。皇帝陛下就一个意思,既然要当咱昱朝的臣国,进贡纳税这些是必须的吧?不过这都是昱朝同意你称臣之后的了。首先,我们要接手你作为投名状的几座城。不给你就是不诚心,不诚心我们就好好讨论一下。

  今天开会,明天休息,后天研究,然后继续开会。这期间好吃好喝的供着,还有歌舞可以看,还能带你去冬猎。

  但条件是不能松口的。

  谢状元司马榜眼赵探花纷纷露出一个“臣明白”的微笑。他们虽说直接留在朝中任职,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先实习,后来还要考核才知道在那当官,说不定还会直接外放。但现在他们也是学习阶段,不过是修修书,当当朝会的记录,多是旁听打杂而已。

  这是他们接到的第一件让他们独立做的大事,怎么也要做好了。

  至于耍嘴皮子什么的,这是他们强项。

  赵璀宿谊不熟,谢淳和司马鹄宿谊都熟,司马鹄更是宿谊承认的好友之一。宿谊在知道这三人接了这事之后,就给司马鹄写了信,上面各种歪主意。

  在好友面前,宿谊早就泄露了一些本性,所以他给司马鹄写信,慕晏就由他去了。

  司马鹄拆了书信之后,拍案大笑,然后将书信跟谢淳和赵璀分享了。三人一同登科之后,彼此也成了好友。

  不过司马鹄是将书信誊抄了一份,说是慕晏写来的,将宿谊摘了出去。大概所有和宿谊成了好友的人,都一致致力于维护宿天师在人前的形象。

  谢淳和赵璀看了“慕晏出的主意”之后,也是拍案大笑,都说不愧是慕大人,太损了。什么无论高句丽的使臣说什么,统统以“自古以来”顶回去什么的,实在是太爽了。什么还城还不够,每年多少金银多少巾帛多少名贵药材什么的,要真收了属国,倒是不错的。

  “这才是属国啊,”谢淳大笑,“以后就按照这个标准来了。受我国庇佑,怎么能不出些东西?”

  司马鹄和赵璀不住点头:“谢兄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于是这三就这么定下了之后对外态度,当他们三人成为朝中栋梁,中流砥柱之后,昱朝周边的国家就遭了秧。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现在三人根据宿谊的坏主意开始发散出更多更损的主意。三人对这次接见高句丽的使臣充满了信心,就等着别人撞上门来。

  在此,我们为高句丽的使臣默哀几秒。昱朝这次接待他们的可不是以前汉末时那些要面子的世族,这三人已经被宿谊的书信带歪了。

  面子哪有利益重要?有了利益,就有了面子。

  ................................

  接待使臣以及以后处理之事都已经确定下来,接待使臣虽然是以三甲为主,但是是以太子牵头。

  以太子脾气,一定能给他们一个深刻的印象。

  太子负责接待只是,二皇子易苒也没有闲着。

  皇帝也认为,此事定是藩王泄露给高句丽。太子负责接待高句丽使臣,那明察暗访之事,就交给了易苒。

  易苒对外宣称还在京中,实际上已经乔装打扮,出京前往藩王领地,暗访此事。

  之前许王世子一事,以许王世子被禁足结束,看上去这件事就了解了。实际上太子一直在继续查探,并且得了些线索。现在易苒就是顺着这线索继续查下去。

  皇帝对藩王有插手此事,大动肝火。若自家人阴谋诡计也就罢了,居然勾连外人,出卖国家,这将其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若此事查清,即使有先皇遗命,也保不住他们。

  皇帝倒是可以留他们一条命,将其圈禁起来,以后就看那四方天吧。想必这样会让他们比死更难受一些。

  皇帝本就一直想找借口把这些藩王统统处理了,以报当年之仇,现在自个儿撞上来了,皇帝不一脚踹死他们才见鬼了。

  甚至皇帝已经决定,无论最后是否查明,这事都会扣在藩王头上。至少那几个和高句丽暗中有经济往来的藩王是绝对跑不掉的。

  现在朝中人心惶惶,谁都知道一场暴风雨即将爆发。

  这年,自然又过不成了。这假,众臣也别想休了。

  比起京中紧张气氛,青州这边反而要好一些。

  虽说和辽东隔海相望,但现在的人还没有从海上打过来的思想。以陆地面积,青州和辽东隔得很远,辽东之事,若不是宿谊和慕晏特意推动,不会在青州引起这么大风浪。

  不过即使民间对于辽东之事关注多了些,也不碍着他们过年。

  今年大丰收,青州到处喜气洋洋,张灯结彩,老百姓们穿上了难得的新衣,走街串巷,互相祝福。

  这种气氛下,慕晏即使心中焦急烦躁,表面上也要做出与民同乐,喜气洋洋的样子。甚至他还不能不封笔,不能不休息。不然他这个刺史不休息,其余官吏也不能休息,民众还以为青州也出了什么大事呢。

  慕晏表面上放假了,私下当然没闲着,他开始排练水军。虽然是寒冬腊月,但海水并未冻结,可以练兵。

  慕晏要在短短一月中让手下将士熟悉海战,待天气暖和了就打过去。

  慕晏要练兵,那些将士自然放不了假。

  宿谊觉得将士辛苦,特意让人去军营中做年夜饭,还策划了些娱乐活动。因军令,宿谊自然不会让人去表演什么,而是让军中人自己表演节目,什么唱歌跳舞演小品讲笑话,还有各种体育活动。为此宿谊还做了足球篮球。结果足球篮球都被这群汉子变成了橄榄球,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页  当前第1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世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