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行有常_分节阅读_第27节
小说作者:长恨歌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35 KB   上传时间:2017-10-12 12:06:12

  当然了,就算他的笔记还在也没什么用了,毕竟他都就任封国,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

  因为大周实行的是世禄世卿制,只要姬伯服需要人,他爹就能给他找出一大批关系或远或近的亲戚来。

  按官制,虎贲氏掌兵,节服氏掌冕服,太仆对外发布有关国家大事的命令并转奏诸侯的报告,这都是王都内的官职,姬宫湦一股脑儿把出自这几个人家族的人才全给儿子打包带上了。

  这些家族的嫡长子不可以带走,不是还有其他的儿子吗?

  按照世禄世卿的规则,不是长子的孩子也能得到官职,只不过不是原样承袭,而是降等袭爵罢了,所以不用担心把人养废掉。

  要是才华实在出众,到后来又升爵了的例子也不是没有过。

  姬伯服,作为今王的爱子,是很多人眼中的金大腿。

  其实非常想搞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姬伯服:……呵呵。

  在地位未稳的时候,就算是在自己的封国里随便闹闹,也会被人攻讦到死的。

  姬伯服还没有忘记自己那位曾祖父周厉王的教训。

  所以在政治、军事等敏感方面,姬伯服一样都没动,他要动的是农事方面。

  民以食为天,而这个时代,一个国家繁盛的基础就是土地、粮食、经济。

  一直到现在,民众使用的都还是铲、铧——一种与镐相似的工具——等工具,连牛耕都没有大规模普及,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虽然名义上大周用的是井田制,但是从西周中期开始就有诸侯贵族偷偷摸摸地开垦私田——这种是不用纳税的——到现在,都快到春秋时期,历史马上就要翻开新的一页了,这土地制度实际上也已经衰颓得不成样子了。

  但是,还是那句话,比别人快半步是天才,快一步是疯子,制度改革得放到后面去,不能那么早就动手,那样太冲动了。

  姬伯服要做的是革新农具的使用。

  这种做好了方便传播,还能给他的履历添上一笔光辉历史的才是他现在需要的。

  穿越前学的是文学而不是历史的姬伯服,对于农具,只记得高中的历史课本上考过,那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产生的革新。

  仔细想了想,姬伯服只能想起“曲辕犁”这一种。

  曲辕犁,顾名思义,辕是弯曲的,那么在此之前,可能存在的是直辕犁。

  姬伯服对这个也不在意,甭管直的弯的,对于西周末年——当然,他爹已经逃过死劫了,按照历史上来说,现在已经是春秋初年了——来说,都是一次震撼人心的农业用具的革新啊!

  然而,问题是……

  “你知道犁是什么吗?”姬伯服如是问着槁人。

  槁人也是一种职官,只要负责和工匠打交道,虽然负责是给工匠发工资之类的事,但是好歹也算专家嘛!

  好在这个专家没有让姬伯服失望,他还真知道一点。

  问题是,姬伯服听不懂术语。

  这特么就很尴尬了。

  就算他知道现在常用的农具叫什么,他也不知道那东西长啥样,更不知道怎么用啊!

  没办法,槁人只能详细地给姬伯服解释了一遍。

  最初,农民们耕种的时候用来翻土的用具只有一根尖头木棒,使用的时候效率极低,而且很难插入土中,时间长了非常容易累。

  后来,为了方便将木棒插入土中,农民们就在尖头的那一段加了一段横着的短木,绑上绳子,这样就比之前要容易踩或推入土中。

  而这就是最早的农具——耒。

  之后的农具是在耒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譬如在耒的下端绑了一块方形薄板的铧,还有铲土除草用的铲。

  而所谓的犁呢,就是在之前的农具上再添加一些结构,描述得不那么准确的话,就是在铧后面再加上一个钝角形的能够让人在后面推的部件。

  在铧到犁耕的过度阶段,出现的是耦耕,耦耕和犁耕唯一的区别就在于那时候的人用的是绳子,而不是能够固定的、被同时制造出的新部件。

  犁在殷商末年就出现了,到了大周,慢慢地开始推广,但是并不是很见成效,偏远地方的普及程度并不高。

  而且按照大周如今实行的井田制,并不需要特别高级的耕法,农民也能耕好。

  比较富裕的诸侯国如今开始让农民用牛耕地,犁耕之法颇为不俗,但是能养得起牛,让治下农民都耕种公田的诸侯并不多,就算他们愿意推广,怕是也只在诸侯国中一些重要的地方进行。

  至于姬伯服身边的这位槁人为什么会知道嘛……

  首先,大周的官职是世禄世卿的,他耳濡目染,自然会对专业内容有所了解。而且,诸侯是需要向宗周汇报国内的情况的,有要事还需要周天子进行裁决,只要他有心收集,宗周王都之内就可以收到诸侯国中的重要动态。

  当然了,鉴于能被派到姬伯服身边,他肯定不是家族袭爵的嫡长子,然而他又这么有上进心,可见姬宫湦给儿子选人的时候是下了很大的心力的。

  姬伯服:真是厉害了,我的爹。

  作者有话要说:  下面是科普时间:

  耒,读lei,第二声。

  槁人的槁,gao三声。

  牛耕的主要普及时期是春秋战国,犁耕完全普及是在汉朝,但是根据考证,犁在殷商时期就有了,无非是普及程度的问题。战国时代,像秦国,牛耕普及就很好,关东六国就科科了。

  这就是犁:

  查完整个发展史感觉自己已经死掉了Orz

第33章 立信

  宣侯元年四月, 正是宣侯姬伯服就国一个月后,宣国的都城开邑的城门门口, 贴出了一张告示。

  开邑原本不叫这个名字,只是宣侯就国以后给改了。

  有传闻说原本宣侯还给开邑拟了新邑这个名字,嫌表达的意思太明确,又给换了。

  总而言之,就是宣侯力求要抹除前任申伯留下的痕迹,就连都城都要换一个名字。

  王平住在离开邑约莫十里远的村中,因祖上渊源,比村中其他人要有学识, 不仅识文断字, 还能吟颂诗经。

  此番村中有人去了都城,回来以后便将城外贴着的告示作为谈资到处说嘴。

  就在告示边上,立着一根木杆, 三丈高, 只有碗口大小,并不算重, 告示的内容即为有能移木入城者,赏十金。

  虽然奖赏丰厚,但是没人敢有所动作。

  毕竟这位新君就国不过一月,他的脾性也没人了解。

  在宗周的官方宣传中, 宣侯姬伯服是一个主动让出太子之位给兄长的好少年,但是,在如今的宣国又不一样了。

  宣国是从南申演变过来的, 申伯为了让申国的子民参与攻伐宗周,把周王和如今的宣侯都妖魔化了,在传闻中,这位是个手段阴险的小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申伯失败之后,被烹杀,更是给南申国民蒙上了一层阴影。

  申军多是由南申民众组成的,就算他们只是尊奉上命,也逃不过一个“为乱”的事实啊!

  南申改宣国,他们这些底下人也都担心会不会被秋后算账。

  因此就算移木赏金看起来完全没有问题,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开邑的宫城之中,姬伯服知晓了外头虽然议论纷纷,但是却一点动静都没有的情况以后,叹了口气,唉,果然和他的剧本一样啊!

  徙木立信,这是讲述商鞅变法时取信于民的举措的典故,鉴于这个时代还没有商君,姬伯服就毫不犹豫地“借鉴”了。

  和商鞅一样,姬伯服也遇到了一个困难。

  为了尽早确立自己的威望,他选择了最好入手的农事。

  对于有姬宫湦的资助以及南申之前两代家底打底的姬伯服来说,钱,完全不是问题。

  高富帅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了,傻多速才是他现在在臣下眼里的代表。

  他想花钱,然而,就连花钱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犁可以做,牛可以买,问题是,可能没有农民去领。

  经过专人解释以后,姬伯服才明白,他要走的第一步,其实是取得民众的信任。

  啊,经过解释以后更加觉得南申的国君申伯应该被弄死了肿么破?

  在申国百姓们心目里被强行科普成一代大魔王和在父王面前装白莲花的姬伯服表示他冤得都要六月飞雪了!

  没办法,姬伯服只能提前抢夺商鞅的创意,弄出徙木立信这样的主意。

  十金没人搬,他就继续加强。

  马克思大大说得好啊,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移段木头就能得到超乎付出的收益,总会有人会站出来的。

  告示上的赏金从十金一直升到了百金,不只王平他们那个村子,更加偏远的村子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毕竟是都城边上,消息总要比其他地方灵通一点的。

  新君上都明文宣告了,看起来很有诚信,而且宗周那边的消息不都是夸赞他么,看起来他也不像前君宣扬的那么坏。

  在这样的心理下,不少人都对告示上宣布的移木得金心动了。

  要知道,现在已经是百金的奖赏了啊!

  作为村中有名望的“贤人”,王平接待了好些个来找他咨询的人。

  实在是因为条件太好了,放在农家,怕是干活麻利的农妇都能做到!

  有姓有氏的王平,在村人的眼里都能和贵族挂钩了,虽然他家几代以前也确实过着贵族的生活,但是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的。

  王平想不到宣侯有什么好愚弄小民的地方,如果村人确实有想一试的话,他也不吝于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之前那些来询问他的人,自身都还是不确定的。

  最近一个人是第二次来王平家了,看到这人,王平就干脆利落地告诉他,不妨一试。

  开邑的宫城里,终于等到自告奋勇的勇士的姬伯服兴奋得不得了。

  要不是怕自己安排“托儿”会被人给认出来,他早就让“勇士”出现了好么!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只有两把子力气,然而申华不仅得到了应该的奖赏,还受到了姬伯服的召见。

  回去以后,不用他自己大肆吹嘘,就有人纷纷登门拜访,就算已经是老乡亲了,但是现在的申华可是见过君上的人,不一样了!

  在这个时期,姓、氏、名、号都是需要重点区分的,姓分血统,氏明贵贱。这个时期,“百姓”是对贵族的称呼,百姓者,百官也。

  申华的祖父是西申人,因体魄健壮被选为初代申伯的诸多护卫之一,后来不幸断腿,好在初代申伯赐下了财帛,于是就在都邑外头定居,申华才有个和原本的国名一样的姓。

  换而言之,就是申华这样子和前申伯有渊源的人,都能得到宣侯的接见,拿了赏赐以后一点儿事都没有,那其他人自然也是如此。

  在宣侯就国两个半月后,国人以惊人的速度接纳了这位新君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行有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