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行有常_分节阅读_第57节
小说作者:长恨歌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35 KB   上传时间:2017-10-12 12:06:12

  董卓希望何进能作为他在朝中的靠山,二人相互呼应,因为有一个皇后妹妹在朝中, 距离同前代的诸多外戚一样掌控至高权势只有一步之遥的何进当然不会选择外放,接受董卓的“投诚”对他并没有什么损失。

  在这种想要给天子找不痛快的时候,有什么比董卓这个刺头儿更好用了的呢?

  对于何进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刘辩也真的是忍不下去了。

  大将军何进提议召董卓入京是在中平六年的元月,真的是连年都不让天子好过。

  但是,没过好这个年的,不是没有认识到董卓能做到多么丧心病狂的底部的天子和朝堂诸公,而是皇太子刘辩。

  当然了,董卓十动然拒,拒绝了大将军的这个提议。

  何进也没想着董卓能真入京,那样他反而才要担心呢。

  照刘辩说,他们这个时期的人就是淳朴,连个阴谋诡计都不会搞,后世那些电视剧里演出来的后宫阴私简直令人目瞪口呆,而他的外家呢,这么多年都没找准针对对象。

  真有本事就让他的好弟弟“被夭折”嘛,就算养在太后那里又这样,真有心动手,刘协早不知道多少年前就驾鹤西去了,还能有命踩着刘辩的名声上位?

  刘辩也没心思现在对自己那个弟弟动手,他飘了这么多年,三观早就嚼吧嚼吧吃掉了,他深深地认为不能为了对付一个刘协就拼命地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日后,他可以学习惠帝厚待赵王刘如意的方法,保证让士人争相传颂他和刘协兄弟情深。

  然后,捧他,宠他,教坏他,总而言之就是捧杀他。

  有个彪悍的外家舅舅,又不那么亲,刘辩早就想好要让谁背黑锅了。

  天子的情况越发的不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后的身体依然康健,按照一贯的汉家制度,太后之上,有太皇太后,则以太皇太后为尊。

  比如孝武皇帝之时,太皇太后窦氏尚在,则政令皆受制于太皇太后,所以后人常言窦后干政,认为武帝之母王太后贤德,但是这只是对于制度认识上的误区而已,太皇太后窦氏死后,王太后也没少借助“东宫太后”的威严来抑制儿子的皇权!

  虽然名义上是以太皇太后为尊,但是,现任的太后和皇后之间关系并不好。

  隔了一辈的祖母,以及自己的亲生母后,下任天子会选择谁简直是一目了然。

  趁着自己的儿子还在位,太后当然想要努力扭转自己的颓势。

  而天子因为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对太后的感情很深,再加上养育在太后膝下的幼子,也努力地想要给他们想出一条退路来。

  在经历了异想天开型的“令太子在继位之后敕封渤海王为皇太弟”、心狠手辣型的“让皇太子病逝,封渤海王为太子”、云淡风轻型的“令渤海王就藩,永不回京,太后随行”之后,太后终于软磨硬泡,让天子同意,大肆加封董氏外戚。

  董氏外戚的人不少,但是成器的人不多,人家何氏外戚的何进和何苗,好歹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平叛封侯,然后再权倾天下的吧?

  和何氏相比,董氏就默默无闻多了。

  不是说董氏的糟心事比何氏少,而是因为天子是他们那边的人,好歹给他们兜着。

  而大汉的士人们也不会一门心思地盯着天子的母族不放,虽说天子刘宏是以宗室入继承的大统,但是他身上流的还是老刘家的血。

  更何况,说实话,天子自己任性妄为,卖官鬻爵,继孝桓皇帝之后再度发起党锢之祸,黑点比他的母族不知道多了多少,虽然知道天子的母族多多少少也不干净,但是在天子一马当先的自黑的情况下,基本上没人会刻意找董氏的麻烦。

  何氏外戚要自强,起点就比董氏外戚低,再加上有个董氏做对比,能不显得他们不好吗?

  大概天子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大封了董氏外戚,最大的受益者是他的表弟、太后之侄骠骑将军董重。

  从西园八校尉设置以后,何进就发觉天子一直在恶心他,什么时候他不舒服了,天子就不舒服了。

  之前还只是假借太子之手,挑动他们内讧,要不是他们何家人团结一心(?)就真的会被骗了。

  而现在呢,光明正大地让骠骑将军分他的权,打他的脸,下何家和太子的面子。

  何进:你真的当我不会生气是不是?我现在真的是很愤怒了!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天子还是天子,除非何进要造反,否则的话,他只能受着,熬到天子咽气。

  而等到外甥继位之后就能成功成为人生赢家的何进根本不可能选择那条路。

  不过,在作了那么久以后,天子这回是真的不行了。

  中平六年四月,丙午、朔日(初一),日食。

  刘辩是早就知道自家父皇驾崩的那个月的月初会发生这个天象的,虽然现在很多天象能被预测出来,但是用它来印证什么消息,不也是很正常的吗?

  这个年代嘛,迷♂信的人简直不要太多哦!

  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日食是一件人人公认的不吉利的事情。

  这一任的太史令跑出来表示,此预示至尊将陨也。

  至尊是谁?这还用问,当然是天子刘宏啦!

  基本上,太史令这一发言,就替过了宫中的侍医,直接宣告天子刘宏真的没多少天好活了。

  天子很生气,他还没死呢,就有一群人盼着他、咒着他死了!

  总有奸臣想要害朕!

  但是,十天以后,天子的怒火抵不过地府的召唤,他还是驾鹤西去了。

  何皇后和何大将军都表示喜大普奔。

  虽然天子临死前把渤海王托付给了自己的心腹之臣蹇硕,但是刘协是名正言顺的太子,这一回可不是上辈子两个皇子都是妾身未明的状态,刘协依靠何进这个舅舅才力压幼弟当上的天子,他这一回是所有士人都认可的储君好么!

  蹇硕想要下黑手,光是唾沫星子就能把他淹死。

  事实上,这辈子,四月十一日天子刚刚驾崩,太子就在群臣的认证下先行接受了“陛下”的称呼。

  登基仪式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办,但是天子的名分是要先确定下来的。

  传国玉玺、天子六玺也都快速地转移到了刘辩的手里,让人做文章的机会都没有。

  天子登基,按理说,因为天子的年纪还不够,所以需要太后摄政。

  这下子朝中的士人们就不同意了,先帝病重的时候,太子监国也监得挺好的,十四岁怎么了,十四岁亲政有问题吗?完全没有啊!

  太后你那么闲,就去把万年公主的婚事给搞定先啊!

  何太后:嘿,我这暴脾气!

  何太后虽然控制不住她体内的洪荒之力了,但是没关系,她的亲生儿子,新登基的天子有特别的顺毛技巧。

  天子刘辩是何太后的亲儿子,而参照先帝和太皇太后董氏的相处情况,可以说,在父皇偏爱幼弟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天子,对何太后这个母后一定会很孝顺的。

  而说实话,何太后也不是很想把事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只要天子在处事的时候抬高何家,太后得到了满足,而何家的利益没有受损,她就满意了。

  其余的什么大部分的官员调度啊,黄巾余孽的围剿、收编之类的,何太后没有学过该如何理政,指不定权力就转移到她哥哥何进手里了,比起异母兄长,太后当然还是希望自己的亲儿子过得好的。

  于是,在新天子的授意下,原本该临朝听政的太后沉默了,太皇太后的人不甘心地跑出来,表示太后理政是不对的【朝中百官纷纷表示:说得好】,太皇太后还在,当然应该将权力移交给太皇太后啦!【百官们:我们真的是哔——了汪了。】

  太皇太后的支持者是骠骑将军董重和上军校尉蹇硕。

  只看这个组合,就能知道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作者有话要说:  原本想要这一章就把何大舅的便当给发出去的,但是没想到,只发了刘宏的便当,时间就过去了Orz

第73章 形象

  渤海王刘协至今还居住在宫中, 官方说法是宫外的府邸还没建好,反正新任天子现在还小, 也没有什么妃嫔之类的, 渤海王居住在宫中,应该没事吧?

  大臣们觉得这似乎有些不好, 但也只是在观望中。

  刘辩当然不会反对刘协住在宫中了。

  在宫中,那刘协就还在他的掌控之中,相比于让这个弟弟出宫乃至于就藩, 刘辩更愿意他就这么生活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而且, 刘协在宫中,刘辩也更好和他“兄弟情深”不是吗?

  兄弟情深,在兄长是天子, 弟弟却是未曾就藩的藩王的情况下, 能用来借鉴的例子并不多。

  汉家旧制,储君确立,则诸皇子就藩, 除非是过于年幼,尚未受封, 又或者是太过受宠。

  汉家天子兄弟情深的例子, 主要是西汉王朝,谁让东汉王朝的皇室直系不太稳当, 连续数代都是宗室入继大统呢?

  看看兄弟情深的那两个例子,惠帝刘盈和赵隐王刘如意,文帝刘恒和淮南厉王刘长。

  高皇帝刘邦死后, 刘如意就国,在赵地天高皇帝远,但是谁让吕后又把他召回来了呢?

  知道母亲要对弟弟下手的惠帝与赵隐王坐卧同起,若不是惠帝疏忽,指不定赵隐王真能顺当地活下去。

  正因为如此,不管惠帝在为君方面有多优柔寡断,生生地让弟弟刘恒将帝系转移到了他那一支,连本来应该板上钉钉的太宗庙号都没有,只混到了一个不尴不尬的惠帝,但是做藩王的,总希望自己的天子兄弟能像惠帝一样厚待他们。

  被万民称颂的太宗文皇帝刘恒,他继位的时候,其余的兄弟基本上都被吕后斩尽杀绝了,只剩下一个被封为淮南王的弟弟刘长。

  刘长和刘恒的关系比刘协和刘辩的关系要好得多,毕竟有吕后这个靶子在,同为庶子的他们共同目标定是不少的。

  然后,刘长相当于被刘恒硬生生给捧杀了,只剩下一个“一尺布,尚可缝,兄弟二人不相容”的俗语流传后世。

  太宗孝文皇帝在对待兄弟这个方面,是颇令人诟病的。

  为了自己的名声,刘辩当然要向孝惠皇帝学习。

  亲情方面学孝惠,政事方面学孝文,那刘辩就能当一个人人称颂的明君了,形象还是几近完美的那种。

  当然了,单纯的学习孝惠皇帝,可能会让人认为他同样软弱,所以刘辩决定加一些别人的形象设定。

  譬如后面的魏文帝曹丕,让弟弟在最擅长的诗文方面“七步成诗”,简直就是口嫌体正直的傲娇嘛,要是他真的想弄死这个弟弟,其他方面的手段多的是,而且除了曹植这个一直和他相争的弟弟以外,对待年龄未足的幼弟,曹丕“长兄如父”的形象可是相当为人称道的;还有明代的明仁宗朱高炽与其弟朱高燧,当年明仁宗没登基前被弟弟不知道逼到了什么程度,但是他登基以后对弟弟的处理方式,谁人不说他优柔寡断,兄弟情深到了委屈自己的地步,后人还有不少替他抱屈的呢!

  刘辩认为,塑造一个合格的形象是非常有必要的。

  毕竟,继光武皇帝以后,三兴大汉的天子,总不能没个好形象吧?

  登基之初,刘辩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能让自己像前代的天子一样受到外戚的影响了,至于宦官,也是要挑能人用,后世的郑和,他同样是太监,但是他受到的争议就少了许多了。

  何太后有放权给儿子的想法,但是她晓得自己的哥哥是不会同意的,太皇太后这个时候跳出来,何太后看何进指使大臣和那边的人打擂台,不觉心惊。

  有些事,得到了清醒的时候才会发现问题。

  何太后自己的态度消极,但是由于有一个过分积极的哥哥,旁人并没有发现,太皇太后还特意把她唤去开了一次家宴。

  刘辩也是无语了,虽然她们俩是整个大汉最高贵的女人没错,但是把他和刘协排除在外以后,还叫什么家宴啊?就算是只有女子的,那还有一个万年公主,在先帝驾崩以后就隐身了呢,也没见她们俩谁提起来过。

  在这个“家宴”上,太皇太后向何太后讨要摄政的权力不成,终于口不择言,说出了一句非常致命的话,“吾敕票骑断何进头,如反手耳”!

  何进表示别人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要打他的脸了,现在他们居然想要他的命,实在是不能忍!

  其实呢,太皇太后也没想那么多,真的是一时口不择言。

  她本来就看不起何皇后的出身,毕竟前头先帝的废后宋皇后的出身不知比何皇后好了多少,更何况,在先帝去世之后,为了给自己留一点安全感,再加上宦官们的鼓动,太皇太后才会昏了头说出了这句话。

  在她看来,何皇后能这么嚣张,就是靠了何进,而她的侄儿董重贵为骠骑将军,和何进扳手腕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指不定就把何进斩落马下了呢?

  她错就错在昏了头,把这种错误认知的“真心话”给说了出来。

  但是,她说这句话是昏了头,不代表她平时的时候很清醒,恰恰相反,太皇太后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她和先帝不愧是母子的特征,让人厌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行有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