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秦朝的美好生活_分节阅读_第429节
小说作者:初吻江湖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48 MB   上传时间:2018-01-07 16:09:46

  这么一来,他们这么些人就犹如野马被套上了绳子,行动绝对不自由了!

  剩下的时间,他们带着牛羊赶路不方便,蒙恬直接说了:“我们皇帝陛下手下你们的礼物了,但是他转手就上次给了我们,所以这些牛羊,都本将军宰了,给大伙儿吃个肉啃个骨头!”匈奴人:“……!”

  结果火头军不愿意了:“将军,这牛羊太瘦了,没多少肉,净是骨头!都不值得一吃!”

  匈奴人:“……!”

  “这大夏天的吃牛羊肉上火,不如养在后头的牧场里,养好了再吃,今天天气热,不如喝点绿豆汤?里头让人多放点冰块,正午执勤、巡逻的一人多给一个棒冰消暑……。”副将提议:“使节团的人看着……穿的也挺厚哈!也给点冰棒,路上含着吃,到驿站就好了。”

  匈奴人:“……!”

  这是夏天啊!

  边关竟然有冰!

  而且不是单、独、给、主、将、使、用!

  那意思是,连巡逻的小兵都能使用冰来消暑!

  那他们呢?

  连单于都不能在夏天用上哪怕一块冰!

  要不怎么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翻译官带着他们一百人的使节团,走在宽阔的水泥大道上,护卫三千人,将一百人围得厚厚的!

  但是水泥大道那叫一个宽敞啊!

  两边杨柳依依,遮阳避光凉爽,赶路也不怕晒着。

  匈奴人一路惊奇不已,看到大路仿佛没有尽头一样,一个个鹌鹑似的,心里觉得单于的打算怕是不成了。

  到了第一个驿站就更傻眼了!

  因为驿站都是接待军中和官员的地方,李季阳将每一个驿站都打造成了小城池的模样,这里又靠近边关,所以是第一等驿站,更大,简直就是个城池!

  偏偏里头都是秦军!

  据说这些都是“驿卒”!

  他们到了地方,已经是太阳要落山的时候了。

  于是进了驿站,发现驿站每一间屋子都很好,都有放置冰鉴,凉爽,通透,洗漱,更衣后,翻译官们发现这些匈奴人竟然只有两身换洗的衣服,而且都不怎么新鲜了,料子倒是不错,竟然是素缟的,只是这玩意儿,好像是家里有孝的时候才穿的吧?

  他们竟然不懂这个,不过素缟的确是很凉爽……能不凉爽么!

  驿站有规定,有驿站之地,均设驿丞。

  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但是不入品。

  可是驿丞也是精心培养出来的人才,他借着拜见的功夫,仔细看了看这些使节团的人,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就派人出去送信了……。

  使节团的人还在一路吃惊一路忐忑的走在秦大道上,咸阳城已经接到了消息。

  “……使节团身穿鲁地所产上品素缟,又有替换衣服,均为罗、绮、锦等,看其材质,均系原赵地特有……。”

  羸政让人将这份密报给大臣们看了一圈:“诸位卿家,怎么看?”

  “匈奴人并不会纺线织布,他们跟原来的赵国也打了许多年的仗,有些赵国特产无可厚非。”甘晶看过了后评论发言:“只是,自从我大秦平定了赵地,就竖起了坚固的长城,这都多少年了?他们就算是有些存货,如今也该……。”

  众人都纳闷儿。

  其实这个时候,越是昂贵的布料越需要精心养护,不能捂着,会生虫,因为全都是纯天然制作,连染色都是草木汁儿;不能潮湿,会发霉和腐烂!

  洗的时候不能太用力,但是还要洗干净……。

  各种不方便不说,古代的染色剂因为是纯天然,过几遍水就褪色了,所以贵族们的衣服都是一整治便是几大箱子,其实真正能上身穿超过一年的都少!

  平民们的就不同了,几乎都是原色,又自家织的厚实,倒是不用精心养护那么麻烦。

  “所以,他们那里有中原人!”蒙骜老爷子立刻就断定了:“而且这中原人,恐怕还是个贵族!”

  “不错!”王颌老爷子也道:“匈奴人那里就算是有会纺线织布的妇人,他也没桑麻,蚕茧,怎么织?唯有带着大量东西过去的贵族,给他们一些,以求得庇佑!”

  “恐怕不止是一个!”羸政却道:“而且那些人,日子恐怕也不好过了,匈奴人的衣服都是半新不旧的,他们来大秦,肯定穿戴都是最好的,他们都这样了,那些贵族恐怕也没什么新的东西给他们了,这样的人在匈奴也没什么大用……。”

  众人一想,可不是么!

  匈奴人特别狼性,他们讲究的是弱肉强食,听说冬天里如果遇到了雪灾,最先被丟进风雪里冻死的就是老人和弱者,其次是女人,最后是孩子!

  青年和壮年人,反而要努力存活!

  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有了马匹和弯刀,弓箭,他们匈奴人的青壮年就能再次拥有女人和孩子,牛羊以及财富。

  当然,等他老了,再遇到天灾的时候,就该他去死了。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

第477章 中原的礼仪

  第二个接待的使节团竟然是东胡。

  他们也是一百人!

  跟匈奴人差不多的样子,不过他们遇到的是李牧。

  这些将军没有一个好想与的,李牧干脆告诉他们,要么就轻车简从,要么就赶紧回去吧,皇帝陛下不缺他们那点牛羊,他们赶着往咸阳走,他还怕污染他们的官道呢!

  最后,跟蒙恬差不多的解决方式,牛羊留下加餐,不过李牧老实啊,给他们全都按照市价,砍一半,兑换了刀币和圜钱等东边的几个部落也来人的时候,接待的就是桓骑和辛胜了。

  部落带的东西各不相同,但是秦国只允许他们带几辆马车和随从以及护卫,其余的,绝对不许他们带。

  例如匈奴和东胡的牛羊,那么多,浩浩荡荡赶过去,谁知道中途会发生什么事情?

  不让除却马匹和人的活物过境,是最低标准。

  不过也就匈奴和东胡这样,随后到来的犬戎、娄烦、鬼方、孤竹等外族人虽然也是百人队伍,可没带活物,人家带的都是一些他们部落的特色物品来觐见。

  等更小一些的外族人,例如物产十分匮乏的朝鲜,哦,这个时候,他们叫“高夷”,就来了十个人!

  当听到“高夷”的时候,李季阳还一愣,这是哪个?

  但是后来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朝鲜那边!

  局夷,古民族名。

  最初是位于东北亚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民族。

  拜熊图腾。复合民族高夷、高丽、高句丽自形成伊始就是跨国民族,其族名族源均与华夏古代的高阳、高辛等远古民族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族名与族源孔晁注《汲冢周书》里的《王会解》云:“高夷,东北夷高句骊。”是谓高夷、高句骊归属于东北夷民族群体。

  高夷不能说是族名为“高”的东北夷民族。

  理由是“成周之会”有另一个单称“夷”的东北夷族民族若以复合民族考论,族名也是复合族名。

  甲骨文中的“高”均以地名见载,字形与“京”近似。

  史载高句丽世族“家家自有小仓,名之曰桴京”。

  高句丽民族自称“高句丽”,汉晋学者考证高句丽古称“高夷”。

  但是这个时代还没有仔细区分他们,所以一概称为“夷”

  因为这个“夷”子是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

  东方之人的意思。

  即华夏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自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

  后来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南方蛮闽从虫。

  北方狄人从犬。

  西方羌从羊。

  西南熒人,焦侥从人。

  盏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

  惟东夷从大,从人。

  所以对于从东方来的人,秦国比对其他地方来的人态度好了许多,且因为他们带的人少,也没为难他们。

  各个部落的使节团在大秦都跟匈奴的使节团一样,吃惊于大秦的繁荣昌盛。

  因为在行进间,总能看到在田间劳动的人们,以前他们来的时候,虽然是打仗,可也知道,田间劳动的人们很少穿衣服,因为会磨损,他们就光着!

  现在,他们却都穿着衣服!

  虽然同样露胳膊露腿儿,但是一看就是故意做成那样的衣服!

  再有,他们不仅一次路过的时候,看到了公交马车,看到了卖冰棍儿的小贩,卖冰激淋的路边摊……。

  还有报纸!

  他们来的消息,竟然全大秦的人都知道了!

  其实,报纸上甚至从他们没来开始就登了消息,各种反应不一,很多人都仇视外族人。

  也有一些人觉得化干戈为玉帛挺好,反正外族人有求于大秦,狠宰一顿呗!

  或者一直宰下去?

  可怜他们不认识秦国文字,不然早就抗议了!

  这些人一路走过来,本来趾高气昂的也都蔫吧了,本来不想入主中原的也想打进来了!

  但是当他们到了咸阳城,就傻眼了!

  因为神舟,停在那里太醒目了!

  这些人立刻打消了心里的念头。

  进了咸阳城更是发现比外头繁华百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8页  当前第4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9/4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秦朝的美好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