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许多愁_分节阅读_第15节
小说作者:狐狸不归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290 KB   上传时间:2018-05-26 20:37:35

  雨越下越大,破房子的屋顶都快要被掀翻了,落了好些瓦片,还有枯树的枝桠在窗户上急促地拍打,如鬼影一般,似乎要下一刻就要戳破窗纸,伸到屋子里来。

  景砚俯下身,叫乔玉阖上眼,轻柔地擦遍了他那张布满泪痕的脸,还有洇着绯红的眼角,红通通的鼻尖,沾着泥土与纸皮的下巴脖颈。

  乔玉怕痒的厉害,咯咯直笑,本能地往旁边躲,被景砚强行摁住了肩膀,呆呆地立在原处。

  待擦完了这些,景砚又擦了手,最后蹲了下来,将乔玉的两只脚搁在自己的膝盖上,一点一点仔细地将灰尘抹干净,又拧了一回,把乔玉冰冷的脚用热腾腾的毛巾裹住,热气消散后,乔玉也暖和了起来。

  他们从前在东宫未曾有这样的亲近。景砚待乔玉再好,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与旁人天然有高低尊卑之分,关心乔玉的生活,也不过是平日多留心些,和侍从吩咐几句罢了。而到了太清宫后便不同了,万事都要自己动手,他们日夜相对,对彼此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确实的,瞧得见的。

  景砚从没有伺候过人,照顾起乔玉却很熟稔,如同本能一般。

  大约是接触多了起来,乔玉本来也没长什么心眼,没发觉什么不对,就这样平常地接受了。

  打理好  了一切后,景砚将食盒里的东西端了出来,饭菜早就凉透了。景砚借着宽袖的遮挡,将带来的小瓶子打开,倒了些粉末放在碗里,又用那个碗替乔玉盛了饭,拿上筷子,夹了一样乔玉爱吃的往他的嘴里送,要喂他吃饭。

  乔玉装模作样地拒绝道:“我都十二岁了,怎么好意思,好意思还要殿下给我喂饭。”

  样子倒是很正经,其实不然,他的脖子伸长,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景砚的手,只盼着能早点把饭菜送到自己的嘴里。

  景砚知道他年纪不大,面子倒不小,也不戳穿,笑着将饭菜往前送了送,还替乔玉编出了许多理由,让他吃得心安理得。

  他道:“小玉才十二岁,还是个小孩子不说,今天不又被撞到了,又委屈,又伤了胳膊,饭碗都端不稳,怎么能好好吃饭?”

  乔玉深以为然,虽然饭菜都是冰冷的,却吃的格外香甜,比以往的任何一顿都要好吃。

  他吃着饭还闲不住,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抛在九霄云外,嘴里的饭没咽下去就要和景砚说话,结结巴巴道:“你刚刚说,等着急了就数一个数,我等了好久好久,数了好多数。”

  景砚一贯知道他的小性子,又贪心又小气,能要多少要多少,从不嫌多。不过本来就是要哄着他的,即使再多,景砚也会帮他完成小愿望的,甚至在那一瞬间已经想了该刻什么玩意才能凑到一百两百个,是水浒一百零八将还是西游记里孙悟空降服的妖怪?

  他挑了一样乔玉爱吃的菜,漫不经心道:“那小玉数了多少个数?想好了要什么了吗?”

  乔玉从耳垂红到了脸颊,明显是有些羞怯起来,待景砚又问了几次,说是多少都没关系才软着声音道:“我想好了,殿下还记不记得,我头一回在太清宫用红砖画的那幅画,我想要那样的一个雕像,头一回见面的时候,殿下牵着我的手,我拿着萤火虫灯笼的那个。”

  景砚一怔,连夹到筷子上的肉片都掉了下去,他半阖着眼,语调平缓,却似乎又隐藏着什么,“你不是要许多想要的,还说要数一百个数?”

  这回轮到乔玉听傻了,他的小脸呆呆的,被景砚戳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模样天真又傻气,“啊?我说着玩的,就是想想。怎么会真的让殿下雕那么多小玩意,也太费神了。现在都这么冷了,应该把手揣在被窝里暖和才是。”

  他又认真添了一句,“我舍不得殿下手冷。”

  这理由太傻又太天真,他不愿因为要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让景砚难受,这是他最可爱的地方。

  至少景砚觉得他可爱极了。

  他挑了挑眉,眼底含笑,不紧不慢道:“雕这些并不怎么费神,还能活动活动手指,等到明年开春,给你雕一整套的小玩意。”

  乔玉并不知道这所谓的一整套是多大的数字,也没多问,笑着答应了。他又多吃了几口饭,越发犯起了困,怎么也撑不开眼皮了。

  景砚放下饭碗,语调轻柔得哄着他睡觉。

  乔玉却死死地捉着景砚的衣袖,说话都是模模糊糊,似是从梦里传来的傻话,“很害怕,要阿慈陪着我,一直陪着我,就不怕啦。”

  “嗯,陪着小玉。”

  景砚俯下身,在乔玉的耳垂边轻声承诺。

  乔玉似乎是听清楚了这句话,终于坠入了深眠之中。

  景砚就这样静静地待在乔玉的身边,在灯火下望着他的脸,甚至有闲情数着他有多少根长长的睫毛,直到门外传来了不寻常的响动。

  他站起身,慢慢地剥开乔玉的手,朝屋外走了过去。

  最后留下了一句话,“小玉,别怕,以后再也没有今日的噩梦了。”

  萧十四已浑身湿透了,正站在走廊上,见到景砚单膝跪地,声音几乎被雨水淹没了,“殿下,事已查清,对乔公子犯上做下大逆不道之罪的是沉云宫和御膳房的三个太监。沉云宫的得福得全已带到了后院,等待殿下的处置。”

  其实在宫中,职位越高,权势越大的人做下的事反而越好查,而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宫女小太监即使死在了哪个偏僻的角落,也寻不出什么所以然来。乔玉与得福得全之间的几乎没有联系,萧十四动了不少手段,才算是查清楚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于黑暗之中,景砚的神情晦暗难明,萧十四都揣摩不出什么来,只听得他道:“还有一个就暂且留到明天,带孤去看看他们罢了。”

第26章 慈悲

  雨下得越发大了, 萧十四撑着伞,为景砚领路去后院的一个破旧封闭的小屋。他在元德帝身边待了差不多有十六年了,因为悍勇且不畏死,办事干脆利落,一直很得重用。陈皇后死于自缢, 景砚被废, 元德帝对他尚有愧疚,此时不愿杀了他,却又担心废太子有异心,便将萧十四同另一个暗卫一起派到了景砚身边轮流监视, 隔几日向元德帝禀告废太子的动向。因为这件事十分紧要,萧十四几乎卸下了别的全部职务,专注于太清宫的事情了。

  景砚心里记得两个暗卫轮班的日期, 萧十四在的时候多,而另一个在的时候少。若当日不是萧十四,他便同乔玉之间收敛一些, 大多在屋里读佛经,偶尔说几句话。乔玉心大,也不知所以然,自个儿在院里也玩得开心。不过他并不要求乔玉改口,即便叫了他“太子”或是“殿下”, 也是无关紧要的事。

  这是必要的破绽或者说是马脚。

  他漫不经心地想着, 如果废太子景砚真的规规矩矩,行事镇定, 一点差错也无,反倒不能让元德帝放心了。

  安置得福得全的地方就在太清宫后院的一处破旧的小屋里,即使到了冬天,霉味也重的很。萧十四先进去了,仔细打量了一圈周围,将有损坏漏风的地方用旧木板和砖头挡得严严实实,点了盏蜡烛,才迎了太子进来。

  得福得全两人都被绳子捆结实了,半躺倒在地上,得全比不得他哥哥,此时已经害怕极了,浑身发抖,被堵着嘴还呜呜叫唤。而得福却镇定得多,蜷缩着身体,借着些微的光亮眯着眼,目光在景砚和萧十四两人面上逡巡。

  萧十四低声同景砚禀告自己查到和拷问出来的事,包括一个多月前乔玉与得福得全在御膳房的偶遇,得全心怀不轨却被称心阻拦。后来流鱼告密,乔玉的身份暴露,得福又有了别的心思,才有了今天的事。

  流鱼的名字现在已经被划到了沉云宫,还是盛海将名册报备上去的。

  景砚微微颔首,他今日的兴致不太高,低声问道:“是哪个动的手?”

  萧十四一愣。他以往也曾替太子办过许多事,可从未被问到过这些问题,所以事先并未准备,却又立刻反应过来,上前两步,拿下了得全嘴里的布块。得全的嗓子被药哑了,已经不能再高声呼喊了。萧十四踹了他一脚,又不太敢用力,怕留下什么痕迹,只能厉声逼问了几句。

  得全偷偷瞥了一眼得福,大约还没痛到骨头里,这时候倒是嘴严得很,想要跪地求饶,却迟疑着不敢说话。

  景砚朝他笑了笑,平淡道:“不想说?那算了。”

  得全一阵胆寒,他只知道太子被废,冯贵妃得势,却没想到太子根本不是一蹶不振,在宫中毫无权势。

  萧十四还要再问,景砚却摇了摇头,他走到得福身后,俯身稍稍解开绳子,与得福对视,笃定道:“是你,他没那个胆子。”

  语罢,景砚抬脚,轻描淡写地踩碎了得福的一根手指头,接着是下一根,十指指头都被一一踩断,看不出原来的形状。十指连心,得福即使再能忍,此时也不免疼得浑身抽搐起来,恨不得即刻死去,却半点声音都发不出来,只能梗在心中。

  景砚踩碎了一只手,移步换到另一边。他的眼神幽深而阴鸷,黑色的皂靴上沾满了血渍,落下一小串隐约的脚印,又低低地笑了起来,“我的错,倒是没想到还有你们这  些狗东西在盯着这。听说你们还想动他?真是麻烦。”

  得福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只能承受痛苦,景砚一贯没什么慈悲心肠,只是用脚跟碾着他的手指头,缓声道:“孤不是不近人情之人,动了我的人,也不打紧,十倍还回来就罢了。”

  外面雨声渐大,里头的这一处几乎是凝滞住的,连呼吸声都快没有了。

  萧十四惊讶地睁大了眼,又将得全捆住了,不敢言语。在他印象中,太子虽然自幼习武,却从未同人亲自动手,也不会做这些没有必要的事。如果折磨可以令人吐出有用的消息,那么太子会下令。但这个人若是已经没有其他价值,太子只会要了那人的性命,连半点注意都不会再放上去。

  景砚做事从来如此,他只要结果,过程简单,不多生事端,以免出差错。就如同这次,萧十四甚至想,如果这次是太子被人施刑,太子都能不动神色忍下来。

  这是个意外。

  无论是乔玉,还是这件事,都是意外。

  景砚慢条斯理地踩碎了得福的十根指骨,才慢慢起身,走远了一些,朝两人望了过去,

  他半阖着眼,轻声吩咐道:“那个得全,就用贴加官,不要留下痕迹。至于得福,多用些刑,待到寅时才许他闭眼,不必在意尸首是什么样子。”

  萧十四有些迟疑,若说得全用了贴加官,尚且可以用溺水糊弄过去,可是得福若是这样,可再无法掩饰。但他想到太子已经踩碎了得福的十根指骨,已经再无法挽救,只能如此了。

  他做了这么多年暗卫,见惯了宫中阴私,手上人命无数,私刑也用得熟练。即便这里没有什么工具,也能叫得福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到处都被鲜血的铁腥气浸透了,景砚往后退了退,收拢住了左边袖子,不让上头飞溅到血沫。

  萧十四抬起眼皮去看,隐约能瞧见袖口上缝着一大团黑线,具体是什么却辨认不出来。他脱口问道:“殿下,那这两人该如何处理?”

  景砚思忖了片刻,漫不经心道:“得全就让他无故死于溺亡,再找个人易容成得福进沉云宫。盛海不是一直不太得冯南南的信任吗?寻个机会,就说他们俩个胆大妄为,将主意打到了太清宫,被他撞破,流鱼是人证,也是物证。”

  如今正是风口浪尖,冯南南想方设法要与太清宫断了干系,得福得全却做了这件事,以她的性格,肯定是死死地捂在沉云宫,绝不会外传。

  他吩咐这些的时候并不把人当成人,而是可以利用的物件罢了。

  即使景砚看惯了佛家经典,却从没有多少慈悲。

  大约是大悲寺主持的命格判词吓到了陈皇后,景砚才晓事的时候,陈皇后便教他读经,观佛,心存善念。可宫中的光景不似从前,局势太坏,她又要教着景砚如何防备,警惕,甚至先发制人,置人于死地。

  景砚是这般的矛盾中长大的。

  他七岁的时候,头一回压抑不住内心的疑问,拽着陈皇后的袖子问道:“既然我佛慈悲,为何众生皆苦?”

  陈皇后一愣,答不上来。

  景砚便明白了,我佛慈悲,他却不能。

第27章 他的光

  天黑透了, 积堆的乌云遮天蔽日,似乎沉甸甸地压在了人的心底,除了一小根蜡烛,周围没有一丝光亮,一切皆是沉默。

  萧十四的手脚干净利索, 将得福用刑折磨到一半, 又想起来似乎该先解决掉得全的性命,便晾着得福,叫他再多活片刻。

  在贴加官下,得全很快就死得悄无声息了, 得福自顾不暇,连得全的死都不太能看得清,他持续失血, 意识已经很模糊了。

  小屋里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

  景砚站在封死的窗户旁,偶尔瞥过来两眼,一言不发。他的手段虽然一直称得上狠辣, 却没有折磨人的习惯,问出想问的后,再在必死之人身上多费一丝功夫都算是浪费时间。

  可这次不同,他们动了乔玉,就完全不同了。

  景砚稍稍抬高手, 展开左手的宽袖, 上头是乔玉为自己绣的黑龙和小花,除了那么个个小傻子, 没人能绣成这副模样却自鸣得意,不过看久了景砚觉得还挺别致,他很喜欢。

  确切来说,是喜欢极了。

  正是因为如此,才不愿意让它沾染上血迹,仿佛那样就是糟蹋了乔玉的心意。对于景砚来说,无论做什么,总是会手染鲜血。可从很久以前,做这些时他都会让刻意回避乔玉,总不愿意让天真的废物点心看到,他只要还活着,能护得了乔玉多久,便会护多久。

  景砚永远记得两个夜晚,一个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乔玉眼泪汪汪地求自己为他捉萤火虫。还有一个,就是他以为与乔玉永世不再相见的几天后,在太清宫门前,那个小太监一抬头,却是乔玉的脸。

  想到这些,景砚深邃的眼底多了些温柔。

  得福的喘息声渐渐微弱起来,只有些微的呼吸声,萧十四怕他撑不到景砚定下的时候,犹豫了片刻,还是停下了手,歇息片刻,要同景砚禀告公务。

  景砚瞥了比死尸只是多了口气的得福一眼,并未阻止萧十四,就这样立着听了。萧十四负责的是整合过的消息的传递,而朝堂之上的事,景砚都是送出去,交给别人处理。

  陆昭的身世不算难查,很快就有了消息。他的父亲陆远行原先是同冯丞手下的都尉,也称得上战功赫赫,功高于他,冯丞却不是能够容人的脾性,生怕他威胁到了自己将军的位置,在一场战役中以大局为借口,让陆都尉死于孤军奋战。这件事做的很高明,满朝文武知之甚少,而那场战役除了陆都尉,确实大胜,元德帝也不会因为一个死人再多加责备冯丞,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陆家根基不深厚,本来就是由陆远行起家,陆远行死后就迅速败落了。甚至连陆昭本来的愿望该是同父亲一样远赴边疆,却因为家中重担而入宫当了侍卫,以求一份高俸禄养家。

  景砚在几年前曾见过陆昭同陆远行谈论边疆军事,的确很有才华远见,在宫中当个侍卫,确实是屈才了。

  他思忖了片刻,道:“陆昭很适合去塞北,他最喜欢重用的就是这样无牵无挂,无权无势,只能依靠皇权的人了。”

  景砚的声音略低了几分,似乎有些嘲讽,“毕竟,陈家没了,就剩冯家了。”

  狡兔死,走狗烹。冯家即使紧紧倚靠元德帝也不会例外,现在剩下的世家,尤以兵权为重的,元德帝一个也不会放过。就如同当年乔家的忽然覆灭,百年世家,即使是嫡系全都被匪徒所杀,旁系也会立刻支应门庭,怎么会说倒就倒,几乎成了个乡下富户。

  萧十四有些迟疑,这世上有才华的人那样多,却不能一一收揽,因为没有办法得到他们的忠心。

  景砚一眼就看出了他的疑惑,略解释了一句,“给陆昭个机会,冯家不会让他出头,元德帝也没闲空多管一个还没多大用处的小侍卫。陆昭同他父亲很像,陆远行当年也未必没看出来冯丞的打算,却到底还是同意了那次调派。”

  所谓用人便是如此,张弛有度,既要有利诱,又要有恩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5页  当前第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许多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