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回80之大时代_分节阅读_第41节
小说作者:小鱼叉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591 KB   上传时间:2018-06-20 20:13:07

  “就这个?”眨眨眼,看徐明生那副死了爹妈的模样,他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

  在大会上公开药物分子式的时候,他就已经料想到这个可能了。药物专利的申请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围绕一款原创药,可能产生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专利,当日张跃军申请的分子式和晶体专利,只是最基础的两条。

  从李铮公布分子式到现在已经四天了,这足够一个药物实验室进行无数次药物实验,从而验证此分子式的可行性,并由此演化出相应的仿制药。

  与一般仿制药不同的是,这款仿制药成功绕开了原创药的专利,在法律上,就算是李铮这个原创药的发明者也无权勒令其停止侵权。

  这种专利抢注的事,在药物学发展的历史上屡见不鲜。而对华国人来说,最为深刻的应该就是“青蒿素”事件,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界桂冠的屠女士是“青蒿素”的发现者,然而“青蒿素”的专利却被外国人抢注了。

  每年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销售额多达十五亿美元,却没有屠女士和中国什么事,这就是专利的残酷与排他性。

  至于印度,在制药行业里本就是一朵奇葩。印度专利局强制许可印度制药行业生产仿制药。印度的专利法“只保护制药工艺,不保护药物成分。”这使得药物仿制在印度已经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

  李铮作为原创药专利权的拥有者,本应对印度制药行业深恶痛绝。但怎么说呢,有时候他还挺佩服这些印度人的。

  有些事总有人得做,即使背着骂名。

  华国也是从贫困和饥饿中挣扎出来的,从落后国家到世界强国这条路走得分外艰辛。比如现在,有多少华国人买不起药,曾经的华国人为什么闻癌色变,因为曾经的他们是买不起昂贵的抗癌药的,一旦患了癌症,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癌症并不可怕,它很早就进入了联合国慢性病名单,只要治疗得当,癌症病人完全可以长期带瘤生存。

  印度人的仿制药价格只有诺华、辉瑞、拜耳原研药的十分之一,但疗效却很有保证。曾经的联合国秘书长称“印度仿制药业在过渡期内已成为第三世界的药房”。

  “就这样?!你的药物还没有面世,仿制药就快出来了,你还就这样!!”徐明生气得吹胡子瞪眼,他恨不得打开李铮的脑袋,看看他脑子里究竟都是些什么!

  “老师,一款药物面世,要哪些过程?”李铮没有回答徐明生的问题,而是这样问道。

  徐明生被他问得一愣,“这你还用问我。”

  “四个临床阶段,然后跟着国际标准走,出药物报告就行。”

  “是啊,四个临床阶段,巴胺沙丁主治的是婴幼儿冻血症。我想我早就谈过这个话题的。”

  徐明生脚步一顿,面上的惊愕难以掩饰,他用看外星人的目光看着李铮。

  “你……你不会是……故意的吧?”

  李铮莞尔,“故意?我可没那么大方,只是有些事,我不想沾手,就必须要别人沾手。要得到就必须要付出,他们既然想要绕开我的专利,自己生产。那帮我做个临床,不过分吧。”

  他啊,有时候是有点自私呢……

第52章

  “李……李铮, 你知不知道……”张跃军气喘吁吁地从外面跑进来。

  李铮和徐明生已经换好了实验服,李铮对比着一组小白鼠的各项指标, 见到张跃军进来微微抬了抬眼皮。

  “来了,换衣服吧。”

  张跃军张了张嘴巴, 他匆忙套上鞋套, 换上白大褂, 随后把口罩往脸上一搭, 小跑到李铮身边。

  “专利……印度那边……”他的气还没有喘匀,李铮眉头微皱,“实验室里不能用嘴巴大口呼吸,我以为这是常识。”

  张跃军面容一肃, 下意识闭经嘴巴屏住呼吸,眼见着他的脸越憋越红, 李铮无奈地摘下口罩, “用鼻子呼吸还是可以的。”

  张跃军拍了拍自己脑袋,“哎呦,都火烧眉毛了,你还有空管这个, 你知不知道……”

  “我知道。”李铮将一管试剂塞入张跃军的手中, “比例我已经调试好了,十五分钟后给这些小白鼠注射。”

  “等到这几批小白鼠的数据出来, 临床活体的数据就只差人体实际那部分了。”李铮笑眯眯地合上记录本。

  张跃军抓耳挠腮地还想说些什么,一旁的徐明生终于看不下去了,“好了, 小张啊,印度的仿制药的事我们已经知道了,李铮有他自己的打算,你好好把动物实验做完了,二作少不了你的。”

  张跃军惊愕地长大了嘴巴。

  李铮翻了一个白眼,再往他脸上套了一个口罩。八十年代的实验室消毒工作不如后世精细,且香江大学的实验室最爱研究各种病毒了,小伙子心也是大。

  一批小白鼠是100只,一共20组实验对比组。

  十五天之后

  “一批小白鼠,按照您的设计分成两组。一组人工注射了凝血素,一组健康未注射。两组小白鼠同时注射巴胺沙丁。注射凝血素那组小白鼠死亡两只,一只是凝血素注射过量,巴胺沙丁来不及起作用就死了。另一只……”张跃军挠了挠脑袋,“另一只根据检查结果表明,是撑死的……”

  李铮填数据的笔一顿,在记录本上划下一条不甚美观的黑线。

  “以后实验用小白鼠的伙食,减半。”

  “还有未注射凝血素的那组,五十只小白鼠均未死亡,其中,在实验的第一二天,十六只小白鼠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现象,此现象在第三天缓解。还有一只小白鼠出现斑秃现象,至于是不是特例,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对比。”

  李铮点头,“按比例调整巴胺沙丁浓度,测试出最优比例,记录所有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再追加小白鼠,观察是否是药物原因。”

  李铮已经开始着手撰写论文了,上回在亚洲生物大会上读的论文只是初稿。围绕一款原创药,完全可以写出十几篇论文,而且篇篇都是SCI,这足以见原创药的珍贵。

  这十五日,也足够印度仿制药的舆论在香江及华国内陆发酵。华国内陆没有原创药,那香江有吗?没有。

  是的,就算发达如香江,也没有一款真正的香江企业研发的原创药。因此李铮在亚洲生物制药大会上公开宣布研制出一款原创药的消息传来后,香江人也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毕竟李铮是香江大学学生,至于李铮是不是香江人,所有媒体都不约而同地避开了这个话题。

  香江日报连续几天头版头条谴责印度不尊重专利产权。而华国内陆,更是掀起了一番舆论风暴。

  八十年代的华国内陆,信息传达没有后世那么发达。报纸是当时知识分子了解时世的主要途径。因为李铮是华国人的缘故,朱新一直关注巴胺沙丁的研究进展,他这几日恶补了制药行业的各种知识。

  知道李铮虽然公开了药物分子式,但是从药物分子式诞生到药物上市,需要提供大量资料以通过药物审批。香江现在隶属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药物在香江上市需要经过MHRA 即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的审批。

  这时间短则三两月长则一两年,朱新都想好了,等到巴胺沙丁药物正式上市,他可以好好策划一篇专题报道,哪怕直接飞去香江采访这位小天才也行。

  但是!

  仿制药!

  还是印度仿制药!

  1962年华印边境摩擦,并在6月爆发华印战争。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是华国人对印度的观感可一直不佳,这时候印度人又来这一手,朱新恨不得直接把报纸糊他们一脸。

  朱新气愤之下亲自捉刀,洋洋洒洒一篇报道,再次将李铮这个名字推入了华国群众特别是华国知识阶层的视线中。

  *

  华国铁业的书.记办公室,赵穆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孟教授?您怎么过来了。小王啊,倒茶。”后面那句他是和门口的秘书说的。

  秘书小王应了一声,提着热水瓶小跑着出去了。

  “小赵啊,你身体还好吧。老了不少啊。”孟家荫看着头发已经花白的赵穆,心中不免有些唏嘘,六八年那次变故,多少老伙计老同志都没有挨过去。如果不是他早早在中科院挂了职,手头上又有个项目,恐怕他也逃不开去。

  “孟教授您看起来还是这么年轻。”孟家荫比赵穆大了七八岁,但现在两人站在一起,看起来却是赵穆更显苍老一些。

  “都是老头子了,还什么年轻不年轻的。日子总要过的,现在苦难也过去了。你得振奋起来,李桦不希望看到你这个样子的。”

  李桦,也就是赵穆的妻子,曾是北大的学生,因为学生活动的缘故,与孟家荫十分熟悉,李桦和赵穆结婚的时候,还是孟家荫和另一个燕京大学教授一起主持的。

  说到已逝的妻子,赵穆的心情一下子就低落起来,他强扯出一个笑容,“孟老,我知道的,我现在过得很好。”

  孟家荫看赵穆的模样,摇摇头也不再多说。

  赵穆是四月被起复的,他的女儿赵秋华在三月底的时候离开了深市。这不得不说是命运弄人。

  孟家荫一直在想,如果赵秋华再坚持几天,那个在亚洲生物制药大会上意气风发的小天才是不是就会是他的学生。

  额,就算不是学生,是同僚也好。

  “我也不和你绕弯子了,小赵啊,今天我来找你,是想跟你谈谈你外孙的事。”孟家荫笑着说道。

  赵穆一愣,“小铮?”他前两日刚收到了女儿的来信。

  因为是海外的信,所以经过层层审查,到他手里已经是八个月以后的事了,他几天前就给深市的老熟人打了电话,让他帮忙将外孙和外孙女送到华京。

  其实赵秋华离开,赵穆是知道并支持的,他这辈子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党.和人民,唯一亏欠的就是他的女儿。

  自己的女儿明明有远大的前途,却因为自己遭受了这么多的磨难,还因为要照顾自己,而困守在清河镇这个小地方。

  当女儿肯下定决心离开的时候,赵穆是开心的,虽然他也知道这样对不起李强和两个孩子,但是每个父亲都是有私心的,他希望女儿过得幸福。

  “您说的是我的外孙李铮吗?”

  亲耳从赵穆口中听到“李铮”这两个字,孟家荫的笑容更加明显了。

  “小赵啊,你有一个好外孙啊。我们上回在东京全靠他解围了。而且李铮先生学术水平很高啊,比我高!”孟家荫毫不吝啬夸奖之词。

  赵穆显然被孟家荫的话吓得一愣一愣的,“孟老,您也许搞错了,我外孙今年才17岁,他还是个孩子呢。”

  孟家荫奇怪地看看赵穆,从包里拿出几份报纸。

  “前面几份是兴华社和人民日报的,后面是外媒的。都是报道你外孙的,一款原创药啊!我们学生物的,谁不想研制出一款能救命的原创药。小家伙气度大啊,特种病原创药,还公开分子式,虽说因为这样被印度仿制了,但这能活多少人命!印度是冻血症发病大国啊!”

  孟家荫说起来就有些激动,李铮的所作所为确实很能引起这个时代学者的共鸣!

  赵穆将报纸从桌上拿起,匆匆浏览了一遍,他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兴华社和外媒花费大篇幅赞美的……真的是他的外孙?这怎么可能!

  但报纸上清清楚楚印着李铮的脸,赵穆和外孙分别不过半年多,自然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照片里在发言台上自信满满的年轻人,正是他的外孙李铮!

  “这怎么可能!小铮怎么会在东京?”

  *

  二十天后,所有的对比实验都出来了。

  实验结果显示,巴胺沙丁对婴幼儿冻血症的治愈率高达91.27%,其中每周打一次,持续三月效果最佳。巴胺沙丁对呼吸道、心脏有副作用,集中表现为注射针剂后四十八小时内,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现象,四十八小时后会自动缓解,无后遗症。

  巴胺沙丁中微量元素会和活体中促进毛发生长的细胞产生排异现象,出现斑秃。现象发生率为千分之三,符合HMRA相关规定。

  李铮合上记录本,他手边已经有了一沓厚厚的活体临床资料。

  “老师,关于巴胺沙丁的三十九个专利,程律师那边已经全部申请完毕。现在就得麻烦您联系印度那边,我愿意无偿提供巴胺沙丁针剂作为他们活体临床实验对比样。”

第53章

  两天后, 李铮拿到了印度方的分子式。

  印度方产品和李铮的巴胺沙丁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非活性成分略有不同。徐明生将其称为“掺了水的巴胺沙丁”。

  “印度的药检比较松, 相信他们的药会比巴胺沙丁更早上市。”徐明生手头上有一个耐药菌株的课题,因为上回亚洲生物制药大会上新加坡国立医学院的发言, 使他获得了新的灵感。这不, 明明年纪不小了, 却还是整天整夜地呆在实验室。

  “那又如何。全球性的大型制药公司不可能和印度制药厂合作, 他们的药物销售渠道太窄,甚至或许只能局限在国内和少数第三世界国家。老师,你听过一句话吗?渠道为王。”

  渠道为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7页  当前第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1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回80之大时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