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回80之大时代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小鱼叉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591 KB   上传时间:2018-06-20 20:13:07

第67章

  “老了老了, 真是老了,不过熬了个两三天, 这脑袋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了。”苏长治伸了个懒腰,将最后一管抗生素提取物放进保温箱。

  这几日, 以苏长治为首的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们完全放下了手头的工作, 和李铮一起泡在实验室, 饿了啃点面包, 困了直接靠着桌子眯一会,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两百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送往玛丽医院。

  “刚刚徐教授打电话来,他已经完全脱离了危险期, 伤口也恢复得很好。如果没有意外,一个星期后就能出院了。”李铮笑着向大家宣布这个好消息。

  一众教授们果然高兴起来。

  “好个徐明生, 等他出院了, 我们非得到他家好好吃一顿不可,我这个老胳膊老腿呦。”一个老教授一边按着自己的肩膀一边说道,引得实验室里一阵哄笑声。

  青园这边欢声笑语,医院里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截止昨天晚上为止, 玛丽医院确定感染人数87人, 其中78人注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成功渡过危险期, 已送回普通病房。

  但剩下的九人,不是年纪大了,就是身患其他重症, 抵抗力极弱。玛丽医院的专家们做过评估,这些人能撑得过抗生素肾毒性的几率不到百分之二十。

  “18床、24床病人已出现器官衰竭的征兆。其余七人的情况也不是很好,耐药菌感染引发了多种并发症,到底注不注射抗生素,我觉得我们需要集体表决一下。”会议室里,陈旭华沉声说道。

  “不用药,病人死亡就是耐药菌感染,正常的医疗风险,医院没责任。若是用了药,病人死于药物毒性,那就是医疗事故了。我们是医生,但我们不是圣人吧。”一个中年医生开口道。

  会议室里发出窸窸窣窣的讨论声,陈素芬抿着嘴不说话,陈旭华则是满脸苦笑。

  “那我们来表决一下。”陈旭华拍了拍桌子,“赞成注射的举手。”

  会议室里一片静悄悄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那我换一种问法,赞同不注射的举手!”

  又是一片沉默,几分钟后,有一只手孤零零的举了起来,随即好像电影按了播放键,一只接一只的手举了起来。

  最终除了陈旭华和陈素芬没有表态,几乎所有医生都反对给剩下的九个病人注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陈旭华心里说不出的复杂,他有一种羞愧感但同时却松了一口气。

  “既然如此,大家做好解释安抚工作。”

  *

  “据本台讯,上周三玛丽医院宣布爆发大规模院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此次感染人数共92人,其中78人已成功脱离危险期,死亡5人,其余8人院方表示还在努力抢救中。本次耐药菌感染来势之汹,范围之广,在全球范围内也十分少见。据院方解释,这主要是抗生素滥用造成的结果。同时记者从相关医药从业人员口中得知,大规模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事件中,全球平均存活率只有不到12%,而玛丽医院做到了84.8%,堪称奇迹!”

  “BBC抗生素滥用专题,英国课本要将玛丽医院事件放入英国医学院教科书!”

  “香江大学医学院停课,竟与玛丽铜绿假事件有关!”

  “又一个爱因斯坦,原创药发明者再次发现新抗生素!”

  玛丽医院内部人员不小心说漏嘴后,李铮和李铮实验室的声望一下子到达了顶峰。

  “李铮,再这么下去,你就得给保安加工资了。我还以为就香江狗仔无孔不入,没想到那些个什么日报、晚报的记者也会翻墙。”郑玲玲一边整理着实验桌,一边说道。

  李铮也是满脸无奈的神色,他自认为自己上辈子做出来的成绩比现在多得多,那时候也没见记者堵在他实验室门口啊。

  “对了,你这回不先把专利去注册了吗?省得像上次一样吃个闷亏。”

  李铮摇头。

  “这还是个半成品。”

  当然,这只是李铮的借口而已,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虽然没能通过生物试验,药物毒性还很强,但玛丽医院84.8%的存活率完全能够说明了药物的实用性。药物的分子结构也足够稳定了,完全可以申请核心专利。

  只是李铮知道,这时候的美国默克也就是默沙东公司,早已注册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核心专利,因为涉及未上市新药,专利还处于保密阶段。

  李铮如果存心想分一杯羹其实不难,毕竟默沙东的亚胺培南1985年才在全球上市,凭李铮的先知先觉,绕过核心专利,抢先注册亚胺培南的仿制药根本不算困难。

  但他没打算这么做。作为曾经全球顶级学者的骄傲,也不容许他这么做。

  只是他这么想,别人可不这么想。

  追求生命健康没有国界,香江玛丽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存活率高达84.8%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美国自认为是医疗水平最发达的国家,但看着这份堪称奇迹的报告,饶是美国最好的专家也是瞠目结舌。

  “香江人一定研制出了新的抗生素!上帝啊,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这是抗生素史上的里程碑。”

  美国默沙东总部。

  总裁史密斯先生狠狠将纽约日报砸在了下属身上。

  “八亿美金,整整八亿美金,还不包括实验室建造和设备投资!为什么你们还不如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史密斯先生,亚胺培南已经做到了生物试验阶段,它的效果非常好。看到纽约日报后,我们第一时间给各国专利局打了电话,那位叫李铮的生物学家并没有注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专利。”布朗先生不停擦着额头细密的汗珠。

  亚胺培南是默沙东的重点项目,且早在七年前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核心专利注册,但是这七年来,药物试验进展缓慢,药物久久不能上市。眼见着曙光就在前头了,却出了李铮这一档子事。好似三千米长跑,明明快跑到终点了,却发现第一名早已在终点等他了。这种憋屈感,实在是不好受。

  更何况默沙东为了亚胺培南这个项目,前前后后投进去近十亿美金,近九年的时间,若是李铮的药物真的抢先上市,他们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或许那位学者并不打算注册专利……”布朗先生的声音有些弱。

  斯密斯的杯子被狠狠摔在地上,“亚里斯.布朗,你什么时候学会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默沙东不需要这样的弱者!”

  “请肯特先生过来,我有事和他商量。还有,让秘书室联系李铮实验室,我想我需要亲自和那位天才谈一谈。”斯密斯揉着太阳穴说道。

  布朗连连点头,快速走出斯密斯先生的办公室。

  一个星期后,斯密斯和肯特坐上了飞往香江的飞机,英国BBC世纪人物节目组正式向李铮实验室寄了采访邀请函,而同时,玛丽医院未注射抗生素的九人中,六人宣布抢救无效死亡,三人靠着坚强了意志力熬了过来,却留下了终身的后遗症。

  “老师,恭喜出院!”李铮捧着一束康乃馨,和香江大学一众教授一起,来接徐明生出院。

  徐明生的伤势恢复良好,腿部做了手术后,虽然还不能行动自如,但每天拄着拐杖走一会却是没问题的了。

  “哈哈哈,我活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收到花呢!李铮啊,这回真是多亏你了。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徐明生被陈素芬搀着,坐到轮椅上。

  “老师,您言重了。这个课题您本就开了个好头,我只是接着您的思路往下做而已。”

  徐明生摆摆手,“你就别寒碜我了,思路……整理资料也是思路的话,我手下那些研一研二的,早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王教授哈哈大笑,“老徐啊,你是该谢谢李铮,不然呐,你的经费恐怕早就被这群老家伙分光了。”

  徐明生闻言眼睛一凸,“去去去!少打我经费的主意!”

  病房里一阵欢声笑语,众人谈笑间,突然一阵哀乐从窗户外头传来。哭丧声、喊骂声响成一片。

  “外头怎么了?”徐明生皱着眉头问道。

  陈素芬探出头去看了一眼,面上的表情一下子就僵住了。

  只见玛丽医院门口,一排排花圈将整个医院大门都堵住了,几个病人家属抱着病人的遗照站在大门中央。

  他们大声喊着:“玛丽医院草菅人命,不给用药!”

  整齐口号声伴随这妇女孩童的哭泣声,引得过往行人侧目。

  “老徐,你跟他们聊会,我先出去一下。”陈素芬强扯出一个笑容说道。

  徐明生拍拍她的手,“去吧,你不用管我。”

第68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因耐药菌株感染死亡的六个病人的家属联名将玛丽医院告上了法庭。

  不仅如此, 病人家属中有一个是在香江日报工作的,她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长文——84.8%奇迹背后的人命与血泪。

  字字泣血, 震撼人心。

  文中指出玛丽医院拒绝为她的父亲注射新抗生素药物, 才导致她父亲难以熬过耐药菌感染死亡。

  文章三问医院。

  医院判断病人是否适合注射新抗生素的标准是什么, 为什么一口咬定她父亲不能注射新抗生素?

  笔者见过其他病人家属签署的免责协议, 协议上明确写明新抗生素的存活率约为26.7%,然国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存活率仅12%,且实际表明抗生素效果远远大于其协议描述,显然注射抗生素对病人更有利, 为何医院在病人家属愿意签免责协议的情况下,还坚持拒绝为病人注射新抗生素?

  院方的领导们, 同样条件下, 如果病房里躺着是你们的亲人,你们还会坚持不为其注射新抗生素吗?

  连续三问,字字直指问题核心。群众总是同情弱势群体的,加上这位病人家属笔力深厚, 通篇读下来让人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香江的普通群众一下子同仇敌忾,香江的医患矛盾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李铮放下报纸, 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离徐明生出院已经两天了,这两天里玛丽医院事件不断发酵。那日激动的病人家属被警察劝退后, 他们就从喊话变成了静坐,白色的花圈摆满了医院大门,身着丧服的男男女女仿佛约好似的,每天一早医生上班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排成两列站在医院门口。

  不说话不动手只是紧紧盯着你,玛丽医院很多医生都不堪重负请假了,整个医院陷入一种半瘫痪的状态。

  医患矛盾,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难题,这种矛盾是无解的,只能缓和。互相理解的口号喊得响亮,但是事关生命,真正落到身上,谁能保证自己一定能理解?

  病人家属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丝能让自己家人活下去的希望,李铮能理解。

  医院用未通过生物试验的药救人本就冒了极大的风险,在明知这几个病人撑过药物毒性的几率小得可怜的情况下放弃为其注射,以求规避风险,李铮也能理解。

  但是这两者恰恰又是矛盾的。他摇头苦笑,信任二字谈何容易。

  他右手手指弯曲,用指关节敲打着桌面。说到底,陈素芬和玛丽医院是为了保护他,才将所有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他总不能干看着。

  “李铮!BBC的世纪人物!BBC的世纪人物寄邀请函来了!”郑玲玲突然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她面上满是激动的神色,看向李铮的目光仿佛在看什么金光闪闪的人物。

  BBC的世纪人物,英国BBC最大的访谈节目,它邀请的每一个嘉宾都是精挑细选的,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八十年代的英国,还有着些许日不落帝国的余晖,它的世纪人物和美国的time杂志一起,被评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媒体。

  甚至许多第三世界的领导人都以登上BBC世纪人物为荣,而这样一家媒体却给李铮发来了邀请函,这令郑玲玲激动地心脏都快停止跳动了。

  BBC世纪人物?李铮的眉头微微蹙起,他接过郑玲玲手中的邀请函,拆开。

  尊敬的李铮先生,世纪人物节目组诚挚邀请您本月28日下午5点,在伦敦BBC大楼13楼1307室接受采访。

  落款:BBC世纪人物,1983年2月24日

  “世纪人物!是世纪人物!我记得爱德华先生在担任香江港督十周年的时候就登过世纪人物!那时候香江日报整整一个礼拜的头条都是这个!”OH,老天哪,李铮你带我去好不好,机票我自己买,你的机票我也包了,我可以帮你拎包,订酒店,我肯定不多话,安安静静当布景板!”郑玲玲一口气说完,都不带喘的。

  李铮不禁哑然失笑,“联系他们,就说我答应了,不过采访地点要改一改,就在青园的会客厅就好,我手头上还有些扫尾工作要完成。”他理所当然地说道。

  李铮上辈子功成名就的时候,世纪人物的影响力已经大大不如时代周刊。三十年后的世纪人物想要采访当时的李铮,是需要亲自将邀请函送到他手上,并预约时间地点采访的。

  印象根深蒂固,一时间转圜不过来,使得他根本没有将这么一家“小媒体”放在心上,李铮会如此干脆利落地答应,也是因为玛丽医院事件,他需要通过一家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他看来,比起参与舆论的本地媒体,置身事外的世纪人物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啊?”郑玲玲呆愣在原地。

  “让世纪人物来青园?”她愣愣地重复道。

  李铮听出郑玲玲言语间的疑惑,讶异地抬起头来,“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郑玲玲下意识地回答道,随后她瞬间成了苦瓜脸,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有问题!这可是世纪人物啊世纪人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7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1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回80之大时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