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复唐_分节阅读_第124节
小说作者:云长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18-06-24 21:02:58

  韩熙载说道:“赵匡胤此人乃是心机深沉之辈,太子如今年幼,不能立时成亲,就会存在变数,他也未必会信。”

  李从嘉微微扬起下巴说道:“我这个人虽然算不上一言九鼎,但说出的话从来没有反悔过,只要我说出口,他就会信。”

  毕竟作为朋友彼此之间还可能有些许不了解,但是作为敌人,赵匡胤肯定是研究李从嘉研究很久了。

  李从嘉没研究过他,因为在后世的时候,从历史书上已经研究的要吐了。

  见到众人还有些犹豫,李从嘉心中叹气,当了皇帝果然很麻烦,尤其是这个家国一体,他儿子的婚事他都不能做主,还要商议。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不能做主,若是他强硬一些,别人也没什么办法,哪怕是内阁辅臣也一样,只不过,李从嘉并没想真心维护赵匡胤,他不想因为一个赵匡胤跟这些为了大唐殚精竭虑的重臣们心生嫌隙。

  李从嘉看了释雪庭一眼,释雪庭知道他该上场了,毕竟之前李从嘉已经将情报部交给了他,情报部就是李从嘉的耳朵眼睛,本来一直都是他自己掌握这支力量,只不过,一旦不需要上战场,释雪庭就没什么事干,李从嘉怕他多想,干脆就将这个交给了他。

  而面对李从嘉这样毫不掩饰的信任,释雪庭的心都化了,更是兢兢业业,而且他天生对这些比较敏感,在信息的分析处理上比李从嘉要强许多。

  所以释雪庭开口说道:“前两天收到消息,回鹘可汗派使臣前往晋州,求赵匡胤出兵相助,并且要下嫁公主。”

  这个信息量可就大了,内阁辅臣们听了之后都十分郁闷,这个赵匡胤这么抢手?

  当然不是赵匡胤抢手了,而是景琼没选择,于阗不插手,周边还有谁?党项就别提了,景琼都没想到党项居然跟大唐早就有所联系,剩下的就是吐蕃,然而……不说吐蕃肯不肯出兵相助,回鹘想要派使臣去吐蕃要经过唐国的地盘!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唐国不会给回鹘这个机会,所以,他只能求助于赵匡胤。

  景琼想的也很简单,李从嘉用的那些玩意说不准就是从中原带来的,中原的各项发展一直都比西域强,这是一个共识,哪怕中原正在经历战火也不是文化科技也不是西域能够比得上的,所以同为中原人的赵匡胤手里也一定有!

  赵匡胤听出了景琼的这个意思,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跟景琼合作。

  合作干嘛?合作一起被李从嘉一炮轰死?

  是的,赵匡胤已经知道火器军用的最大最沉重的那玩意叫火炮,不过这玩意亮相的时候不多,除非那个城池十分结实,十分难以攻打,而且还准备死扛到底不准备投降。

  赵匡胤不知道火炮的制作方式,但是不妨碍他看得出这玩意的缺点——沉重,打击速度慢。

  然而只要这玩意一出现,那就代表着对面的城墙修的再结实也没用,除非派人将这玩意给毁了。

  可问题是唐军也不傻,这样的大杀器保护的那叫一个滴水不漏,一般人连摸都摸不到这玩意!

  赵匡胤从头到尾没想过跟景琼合作,只不过他需要给李从嘉一个压力,好把自己连同自己手下那点兵打包卖一个好价钱。

  赵匡胤算是看出来了,如果没有李从嘉,他还有信心在中原跟周国以及其他几个政权一较高下,现在李从嘉带着他的火炮横空出世……估计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而且赵匡胤也不想让自己成为出头的那一个。

  周国回不去,北汉跟荆楚是苟延残喘,赵匡胤的眼光再一次发挥了他的作用,远在西域的唐国居然成为最有实力的一个,这让赵匡胤不由得感慨世事无常。

  他正确的选择也给他带来了应有的收益。

  景琼要跟赵匡胤联合的消息彻底让内阁辅臣们坐不住,仔细想想,一个未来太子妃的承诺换赵匡胤的附庸,也是很划算的事情,毕竟赵家女能不能长大两说,就算真的嫁过去了……能不能当上王后也是两说,只是一个承诺而已。

  所以赵匡胤等来了让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消息——李从嘉要给儿子定下他的女儿?

  别说,赵匡胤还真有一个幼女跟李仲寓年龄相当,还是嫡女,当然未来的太子妃,怎么也不可能是庶出,否则那是在打李从嘉的脸,李从嘉再大肚他手下的人也不可能忍得住。

  不过很快等见面之后,他就知道李从嘉为什么肯下血本。

  是的,这么大的事情,李从嘉总要跟赵匡胤见一面。

  再次见面,赵匡胤心里是十分感慨的,这些年他跟李从嘉最多也就是个平起平坐,甚至在一开始相识的时候,李从嘉还是“平民百姓”,结果……如果谈的顺利,李从嘉就是他的顶头上司,人生的际遇还真是奇妙。

  因为这一点,赵匡胤这次见李从嘉表现的很规矩也很客气。

  李从嘉也不跟他兜圈子,开门见山的说了他的意思。

  赵匡胤却沉默半晌也直接说道:“你有这个想法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李从嘉知道他指的是太子妃这件事情,笑着说道:“其实你也能想到,我给你的越多,拿来的就越多。”

  赵匡胤心中一跳问道:“你要什么?”

  李从嘉伸出一根手指说道:“第一,你打下来的那些地盘,我是不可能给你的,就算以后封王也不可能让你有管理这里的实权,第二,我不会剥夺你的军权,但是你手下的军队必须分散到各个军队,以及不合格的我都不会留,这两点我绝不会退步,有什么要说的你可以说了。”

  赵匡胤面无表情地看着李从嘉,觉得这货真是不按牌理出牌,有你这么谈判的吗?一上来就亮底牌?难道不应该虚虚实实试探一阵子再说吗?

  李从嘉或许明白赵匡胤所想,懒洋洋说道:“我时间宝贵,不想在这方面浪费,更何况试探来试探去,累不累?我直接告诉你我的底线,你能接受最好,不能接受……就当我们没谈过好了。”

  赵匡胤心中一跳,他清楚的感觉到李从嘉再说不能接受四个字的时候,清楚的感觉到了他身后站着的那个和尚身上散发出来的杀气。

  赵匡胤看了释雪庭一眼,笑着说道:“这么多年,没想到这位法师还跟在你身边。”

  李从嘉没看释雪庭只是笑道:“我这个人一向念旧,也懂得知恩图报,国师三番两次救我于危难之时,对他怎么好都不过分。”

  最后那一句赵匡胤听得有些别扭,不过知恩图报这四个字却戳中了他,赵匡胤心里算了算之后,坦然说道:“那么,不知道当初我算不算也对你有恩?”

  李从嘉听了之后歪头想了想,感叹了句:“的确是。”

  不管怎么说,有赵匡胤在,他才没有被当成肥羊让人三天两头的来宰一刀,也正是因为有赵匡胤在,他的身份没有被拆穿,毕竟谁都不会相信赵匡胤会跟敌对国家的皇子打的火热,最主要是李从嘉还当了赵德昭的老师。

  想到赵德昭,李从嘉问道:“二郎最近如何?”

  赵匡胤有点没跟上李从嘉思维跳跃的速度,愣了一下才说道:“还好,就是经常打听你的事情。”说到这里赵匡胤自嘲道:“在他眼里我这个老子还不如你这个西席来的厉害。”

  李从嘉微微一笑:“算他有眼光,过些日子带他来见我吧。”

  赵匡胤没有回答,垂眸半晌,最后才深吸口气,慢慢吐出来说:“好!”

  一锤定音,李从嘉心中也松了口气,本来他还担心赵匡胤不会同意他的苛刻条件,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当然顺利的原因就是李从嘉并不是针对赵匡胤,赵匡胤早就研究过唐国枢密院的存在,然后算了算发现这些领兵之将除了李从嘉自己死死握着天策府和火器军的兵权之外,其他人都是轮换着来,今天领这个兵明天或许会领那个兵,当然并不是直接让上战场,只是调动而已,调动之后会给将领和士兵磨合的时间。

  既然不是针对,那赵匡胤也就没别的想法,至于要特权……太子妃的父亲已经是个特权了,更何况就算他想要也未必要的来,毕竟如果真算起来,他这是投降。

  赵匡胤投靠唐国了!

  唐王李从嘉直接封赵匡胤为紫亭候,并选中赵匡胤第四女为太子妃。

  景琼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都愣住了,他怎么都没想到明明是他要跟赵匡胤结亲,怎么赵匡胤就不声不响的跟唐国结亲了呢?而且不仅仅是结亲,是直接内附,也就是说赵匡胤……投降了?

  景琼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怎么会到如今这个地步,但是他知道有了赵匡胤加入之后,甘州……似乎真的守不住了。

  景琼没有什么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想法,唯一的念头就是若回鹘还是当年那般强盛……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就被打到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实际上景琼十分明白,哪怕在回鹘最强盛的时期,那时候拥有三十万人口的甘州也未必是唐国的对手,你人再多,对方一个炮弹下来,一灭灭一片,这仗还怎么打?

  最主要的是这样的打仗方式已经击垮了回鹘二郎的心理防线,回鹘人不怕死,他们能够战斗到最后一秒,就算赢不了也会用自己的牙齿咬下对方一块肉,然而……唐国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就算回鹘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对敌人形成有效打击,日复一日之后,唐国不可战胜的身影越来越强大,回鹘人的信心湮灭不见,自然而然也就再也支撑不下去。

  所以景琼决定放弃删丹,带着族人离开这里!

  这个选择并不难以决定,因为回鹘人也并不是无路可去,在于阗的西面还有回鹘的一个分支在那边生存,虽然这样过去投靠很狼狈,也不会有什么好待遇,然而……总比死了强。

  甘州回鹘不能灭族,至少不能在他手上灭族。

  景琼的脑子难得的清醒,他这个决定当然也有人反对,只不过他很平心静气说道:“不愿意走的人可以留下。”

  留下?

  面对魔鬼一样的唐军?

  所有人都动摇了,他们不同意景琼的意见主要是觉得作为可汗,景琼这样实在是太没有骨气,然而撇开这一点就会发现,景琼是在尽最大的努力保全他们的族群。

  景琼沉声说道:“跌倒了也未必没有爬起来的时候,我们现在走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再次回归这片土地。”

  这个说法勉强能够让人接受,然而有些将领想起曾经目睹过的唐军的进攻方式,不由得产生一个疑问:这里被唐国占了,他们真的还有机会回来吗?

  不管有没有机会,都必须走,当然景琼说走也不是带着所有人走,他还需要有人留下迷惑唐军,为了给他们争取离开的机会。

  于是就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景琼带着他的亲军以及少数军队,还有高官和将领,偷偷离开了删丹。

  而留在删丹的平民一无所知,第二日一早,所有人都还在正常的生活,有心人却发现一些王府和高官家却是大门紧闭。

  景琼偷溜这种事情就连李从嘉都没想到,其实此时回鹘真要跟大唐死磕,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毕竟无论是李弘冀还是李景达亦或是朱元,都还没有对删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围。

  哪怕有赵匡胤帮忙也没那么快,打城池容易,想要守住,并且彻底接收,安抚百姓,这才是真正不容易的事情,李从嘉宁可稳扎稳打,也不想前面打仗后面炸营。

  所以等他得到删丹百姓开始四下逃亡的消息的时候,李从嘉整个人都是纳闷的,景琼好歹是回鹘可汗吧?怎么连百姓都管不住了?这么私下奔逃……作为国都,这人心也太浮躁了吧?

  或许……这是在故意诱导他们?示敌以弱?可是唐军早就将删丹视为囊中之物,李弘冀李景达和赵匡胤他们也不是容易自大的人物,景琼怎么想出这样的昏招来的?

  李从嘉百思不得其解,别说是他,就连释雪庭都没有想到景琼会带着人逃跑!

  李从嘉不知道景琼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想了半天也只能让前线那边提高警惕,别被蒙骗。

  得到李从嘉这个指示的李弘冀和李景达两个人,心中越发谨慎,这一路的高歌凯旋的确让他们开心,然而他们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知道越是到最后关头越是容易迎来回鹘人的拼死反扑,所以他们推进的速度变得缓慢下来。

  他们两个不急,赵匡胤自然也不能急,他也意思意思的拿下了两个城池,算是有战功。

  真正让赵匡胤彻底服气的就是李从嘉的大气,在达成了协议之后,李从嘉直接就派来了一队火器军,当然还带着各种新式武器过来,李从嘉似乎并不怕赵匡胤临时反悔将他派去的人杀掉,扣下东西。

  李从嘉这么大气,赵匡胤自然也想做点事情,至少要给自家女儿加分,打下删丹是个很大的功劳,所以赵匡胤偷偷带着人摸到了删丹,毕竟他对删丹更加了解,所以知道删丹城的弱点。

  然而他万万没料到,等待他的居然是一座空城。

第120章

  赵匡胤站在大敞四开的城门前一时之间风中凌乱。

  他想过很多种可能性, 这一次他是在赌, 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如果成功,那么他不打招呼提前出兵的过错也能被抵消, 如果失败,大不了就是一辈子闲赋,反正李从嘉不可能出尔反尔, 取消婚约。

  然而他怎么都没想到会出现这样一个状况, 现在他要怎么办?说是他偷偷摸摸过来然后把人都吓跑了?

  如果李从嘉傻疯了才会信,问题是李从嘉傻吗?

  不仅不傻, 反而他的眼光准的可怕,这些日子赵匡胤一直在分析,他发现李从嘉每次要么不出手,要么出手时机都很准确。

  比如说这次攻打甘州,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仓促出兵, 反而像是已经准备许久。

  问题在于他们刚跟归义军打完, 于情于理都应该在这时候收缩防线休养生息,然而李从嘉却还在准备打仗, 这就说明他早就看出来甘州会乱, 这个乱还是大乱,像是之前爆发的那些起义军之类的都是小打小闹, 顺化可汗的驾崩才是导致甘州整体崩盘的原因。

  难道李从嘉早就知道顺化可汗活不了多久?可能吗?

  赵匡胤想说不可能,却又不敢铁口直断。

  他身边的赵普看赵匡胤面色忽晴忽暗,开口问道:“侯爷, 要上报吗?”

  因为赵匡胤被封为紫亭候,所以他的属下跟着都改了称呼。

  赵匡胤闭目思索半天说道:“上报吧。”

  他带着来的人并不是很多,然而那并不代表不会走漏风声,现在再悄悄带兵回去也不是那么回事,还不如干脆一点,好歹他还发现了消息了呢。

  高怀德作为赵匡胤的妹夫,说话比较直接问道:“侯爷,我们不进城?”

  赵匡胤摇头:“不能进。”

  高怀德有些意外,倒是赵普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解释道:“这是王城,象征意义不一般,若是攻打下来的倒也罢了,那样也要留着王宫不能进入,如今战事尚未发生,对方显然是放弃了这里,那第一个踏入王城的就只能是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8页  当前第1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4/3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复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