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复唐_分节阅读_第133节
小说作者:云长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18-06-24 21:02:58

  释雪庭十分善解人意的将奏折拿过来一半,而且他也有分寸,拿过去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正的军国大事还是留给李从嘉去处理。

  两个人一直忙到了天擦黑,这才堪堪批完所有折子,李从嘉擦了擦手,伸了个懒腰说道:“这么一点地方就这么多事情,真要是一统天下……岂不是要忙死?”

  释雪庭说道:“所以重光要学会分担压力,这里面很多事情内阁自己都能做决定,没必要再让你给指示,无论是政权还是军权的确不能轻易放手,但也不能都抓在手里,适当分些任务出去,也能让大臣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信任,对不对?”

  李从嘉转头笑道:“当然,所以说,你要是当皇帝肯定比我合格。”

  释雪庭失笑。

  朝廷这个庞大的机器一旦全速运转起来,就会产生惊人的效率,在李从嘉收到秦州陷落这个消息的第七天,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并且粮草辎重初步到位,需要出兵的将领甚至早早就住进了军营,就等大军开拔。

  因为并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战役,所以李从嘉并没有亲自去送,然而为了表达他的重视,他却让释雪庭带着太子李仲寓去城外送行。

  李仲寓已经五岁,还是个小豆丁,虽然年纪小,但是这孩子的身份贵重,大家也都乐得趁这个机会,给这个小太子留下一个好印象。

  不过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却是释雪庭带着李仲寓,虽然释雪庭本来就是李仲寓的老师,但不是哪个老师都有这个资格携同太子前来的。

  之前已经确定自家王跟国师没有一腿的人,又开始想入非非,总觉得哪里不对,可是又不敢说出来,只能思考找哪个同僚去聊一聊:殿下这么死命捧一个和尚是为啥?

  如果说是因为殿下信奉佛教,可是也没见他将佛教设为国教,甚至他对佛教下手还挺狠。

  李从嘉不知道他跟释雪庭的关系已经让众人觉得扑朔迷离,现在他正在看柳宜递上来的账本。

  柳宜有些担心,说实话,最近这几个月的矿产开采情况并不是很好,本来技术就不够先进,李从嘉还非要让那些堕民保证休息,结果账面上就不是很好看,至少比起这几座矿在回鹘可汗手里的时候,产量低了很多。

  然而此时李从嘉算完之后却是十分满意的,除了商队之外他又多了一份收入,怎么可能不满意?

  至于柳宜担心的东西,他觉得完全没必要,能够保证除去人工有的赚就行了,矿产这种东西,总量是固定的,采的快枯竭的也快,没啥用。

  李从嘉放下账本勉励了柳宜两句,然后就等到了从城外回来的释雪庭和李仲寓。

  李从嘉看着李仲寓牵着释雪庭手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李仲寓见他笑了,松开了释雪庭的手就冲过来抱着他的腿甜甜喊了句:“阿爹~”

  李从嘉摸了摸他的小红脸问道:“脸怎么这么红?外面太阳很烈吗?”

  李仲寓摇了摇头,眼睛亮亮地看着李从嘉问道:“阿爹,什么时候我也能像大伯一样骑大马穿盔甲啊。”

  李从嘉挑了挑眉:“大郎想要骑马?”

  李仲寓用力点了点头,李从嘉笑道:“你将书背好就能骑马了。”

  李仲寓立刻拍着小胸脯说道:“儿子一定好好背书!”

  李从嘉本来是想立刻答应他,不过李仲寓实在太小,他又没有养孩子的经验,不知道现在合不合适,所以就先这么说,若是可以,回头他就让人去选一匹小马,让李仲寓慢慢学就是了。

  李从嘉摸了摸李仲寓的脑袋说道:“你阿娘早早就给你准备了杏仁羹,去吃吧。”

  李仲寓到底是小孩子,听到有好吃的更加开心,不过他还是规规矩矩给李从嘉和释雪庭行礼之后,得到答复这才带着人去了含凉殿。

  李从嘉转头看向释雪庭问道:“回头我让人选马,你来教大郎骑马吧。”

  释雪庭听了之后也不觉得意外,他能猜得出,李从嘉是让他在跟李仲寓尽量熟悉,培养感情,将来纵然李仲寓长大知道父亲和这个和尚的关系,也能最大限度的接受他们。

  更何况李从嘉觉得,李仲寓应该能接受,毕竟多一个后爹和多许多个兄弟之间选,他应该会选前一个,看周娥皇怎么做的,不就明白了?

  释雪庭坐下来说道:“大郎如今还小,太早习武的话,怕首辅等人会想办法劝谏。”

  李从嘉哼了一声:“我的儿子怎么能不知兵事?”

  释雪庭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李从嘉补充道:“将来枢密院枢密使的位置是要给他的。”

  释雪庭一惊:“这怎么行?”

  李从嘉认真看着他说道:“当然行,我现在就盼着乱世快点过去,盼着他快快长大,那时候我就能跟你去云游四方,若是拖太久,等年纪大了,就走不动啦。”

  释雪庭心中一软,亲了亲他的脸说道:“没关系,走不动我们就找个喜欢的地方住下来,只有我们两个人。”

  李从嘉笑道:“恐怕不容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都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只有两个人的话,做饭洗衣都要自己来,我可不干。”

  释雪庭无奈地看着他,捏了捏他的鼻子说道:“你说了算。”

  李从嘉靠在他身上,看着面前的御案小声说道:“哎,想象总是很美好的,搞得我现在都不想干活了。”

  虽然这么说,他还是拎起了一本折子,结果看了两眼之后不由得坐直身体说道:“咦?最近出关的人变多了,这是怎么了?除了两周,没听说还有哪里开战啊。”

  释雪庭问道:“变多?多很多吗?”

  “能够让户部这么郑重其事的报上来,必然是不少的。”李从嘉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之后说道:“这些人……居然还是出关定居,这就稀奇了。”

  李从嘉想了半天也没想通,谁都知道西域苦寒,当然李从嘉可以作证其实也挺好,只不过在许多人脑海之中,西域这地方就是贫瘠的代表,一般中原人很少有出关定居,反而是西域人有机会都会想要入关。

  事反常即为妖,李从嘉立刻派人好好去查一查,最主要的是查查里面有没有别的国家派来的探子。

  李从嘉亲自下令,这件事情很快就查了个水落石出。

  这事儿说到底还要跟之前李从嘉大批量的买人有关系,那些犯人之前在听说要被流放西域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

  然而等真正踏足这片土地,发现这里其实也还不错,最主要的是虽然他们身上依旧不算是良民,而是堕民,可是生活却比以前好多了,起码干活有饭吃,还能吃饱。

  这些犯人感觉就好像从地狱回到了人间,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居然让远在家乡的亲人都得到了消息,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都收拾收拾东西出关。

  不过这些肯出关找生活的人一般都是在家乡活不下去,或者是流离失所的人,这些人就算离开也没人会在意。

  李从嘉倒是很开心,他现在就是缺人,有人就有一切啊,唯一麻烦的就是这些人的户籍要弄清楚,如果实在弄不清楚就重新做户籍,并且先列为重点关注之人,三年之内若是无作奸犯科之举,就转为正常户籍。

  当然这只是李从嘉的初步构想,剩下的……就交给户部去忙吧,就跟释雪庭说的一样,这么大的国家,他不可能事事都去管的。

  写完之后,李从嘉对着释雪庭感慨:“乱世对普通百姓的影响太大了,有点风吹草动就跑,可见世道崩坏成什么样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些百姓所在的国家并不能给他们安全感,所以她们就要寻找能够有安全感的地方。

  大唐不是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百姓也不傻,一想西域那么偏,估计也没人要去争夺那里,听说那里还有地种,那还等什么?去吧。

  李从嘉感慨完之后,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打天下不是最难的,治理天下才是最难的啊。

  就在李从嘉开开心心的迎接着那些走投无路,只能出关讨生活的百姓的时候,第一封战报递到了他的案头。

  第一场战斗双方都是试探性的打了一下,然而饶是如此,死亡的士兵的数量也有些多。

  李从嘉看了一下之后皱眉说道:“怎么回事?为什么夜凉军战损比例那么高?”

  作者有话要说:  李从嘉:说好的禁欲系和尚呢?你哪儿来的那么多花样?

  释雪庭:你不知道么?佛教亦有欢喜佛。

  李从嘉:……

  释雪庭:今天我们试试竹林吹箫如何?

  李从嘉:QAQ

第127章

  夜凉军此次由赵匡胤带领出征, 李从嘉倒是没觉得赵匡胤故意让他们送死, 就算赵匡胤心有反意, 也应该是尽量收拢军心,再图谋其他, 怎么也不可能先干掉这些士兵。

  李从嘉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没询问释雪庭,毕竟释雪庭也没跟着出征, 他也不可能知道发生了什么。

  结果释雪庭拿到军报之后, 还真看出了点问题,他对比了一下赵匡胤部和李景达部的战损数据之后, 忽然说道:“的确有问题,若我没记错的话,夜凉军中大部分都是焉耆人和回鹘人。”

  李从嘉一想还真是,这些兵都是新招上来的,就交给了赵匡胤去带, 当然李景达手里也有西域兵, 只是不像是赵匡胤那里一水的西域兵。

  “问问李景达,他那里具体战损情况。”李从嘉有些纳闷, 是, 现在他们手下的军队西域人比中原人多,然而这战损比例不对啊。

  李从嘉没有冒然去质问赵匡胤, 现在他跟赵匡胤之间的君臣信任感其实很脆弱,别看老赵归顺之后似乎很老实,然而李从嘉知道一旦把他逼急了, 说不定就处心积虑来个“陈桥兵变”了。

  李从嘉不想当“李后主”,更不想当“周恭帝”,所以有关于赵匡胤的事情他都会小心谨慎。

  李景达收到了需要详细战损数据的指示,心里多少有点慌,还以为是手下有人为了吃空饷谎报数字被李从嘉发现,于是连忙将手下梳理了一遍,将详细数字报了上去,空饷什么的……不敢继续折腾了,李景达可是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带兵机会。

  否则继续边缘下去,他的子孙纵然有宗室的尊荣,也只能是外强中干,以前的宗室好歹还有私产田庄,然而随着南唐亡国,他手上那些田产都尽数化作乌有,虽然到了西域之后也有封地,李从嘉也分给了他们庄子,可一大家子都锦衣玉食惯了,这里的田又不够肥沃,气候也不怎么样,想要维持生活,必须还要再努力才行。

  李景达的危机感非常浓厚,结果他这里一清洗,一传十十传百,搞得赵匡胤那里也有些疑神疑鬼,不过他还好,手下都是新兵,他新近归顺,也不敢做的太过火,手里倒是很干净。

  他们两个这一折腾连远在删丹的李弘冀和李平以及朱元都得到了风声,吃空饷这种事情严格说起来每个军队都有,一般只要不是太过分都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想要清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也亏了如今的大唐建国时间短,李从嘉还镇得住,结果就因为李从嘉的一个问题,搞得全军上下开始大清洗,倒是让整个军队都焕然一新。

  情报部的消息递过来的时候,李从嘉看得哭笑不得,他倒是不生气,现在他已经学会了在某些事情上不较真,更何况想让人给你卖命,只依靠洗脑怎么够?没有好处谁干啊?

  李从嘉将消息放到了一边,拿起李景达报告的数据,伸手扣了扣书案说道:“果然,四叔那边也是西域兵战损的比例高,这其中一定有问题。”

  释雪庭手里也拿着一份报告,他递给李从嘉说道:“赵匡胤递上来的,看看吧。”

  李从嘉拿过来看完之后,整个人都有点傻,他之前想了很多可能性,也觉得西域兵死的这么多,很可能是因为李景达和赵匡胤跟他们沟通不良,或者是压根不怎么在意他们性命的缘故。

  然而万万没想到,虽然说是战损,然而西域兵大部分并不是战死的!

  他们都是病死的!

  这年头的人一生都难走出自己的家乡,像是李从嘉这样从南边跑到西边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事情,也就是他不把跨越地域当回事,这才突发奇想跑到了西域,一般人估计还下不定这个决心,毕竟十里不同俗。

  所以西域人天生就适应这里的干燥气候,蜀地潮湿,他们就不习惯了,一开始还好,只是些微的水土不服,时间长了之后就开始生各种病。

  李从嘉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古代打仗都喜欢在当地招兵,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而且赵匡胤还只出了最重要的一点——快要到冬天了,蜀地的冬天绝对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温暖湿润。

  当然湿润是有了,就是湿的有点过头,一到降温的时候十分阴冷,西域兵估计也不适应。

  李从嘉看完之后匆匆拿着报告让桃符出去传话,直接去了枢密院。

  此时李弘冀跟李平他们正在碰头讨论空饷问题,虽然从头到尾都是他们揣测上意才这么干的,然而真的查完之后,他们发现吃空饷的比例的确挺大,而敢这么干的大部分都是汉人军官,西域军官反而不敢,毕竟他们现在虽然不算是受压迫,但也不敢太过放肆。

  李弘冀跟李平他们讨论的就是民族和民族之间应该平等一些,不给任何一个民族特权,也不让任何一个民族受压迫,否则以后这种事情肯定多得很。

  “想要一碗水端平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殿下不是苛刻的人,他这么干还不是因为咱们人少,在这里容易受欺负?一旦让西域人当了大将坐稳了位置,你说他们会不会颠覆江山?”李平叹气说道:“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你说让他们当文官,这些人……读书又不行,不压着他们以后容易出问题。”

  李弘冀感慨:“还是要早点回中原啊。”

  结果刚感慨完就听到李从嘉亲自过来的消息,两个人不由得一愣,第一反应是——难道殿下看到吃空饷的数字生气了,亲自过来骂他们?

  于是李从嘉到了枢密院之后,就看到以李弘冀为首的枢密院官员都一副“我有罪,我认错”的沉痛表情,不由得十分纳闷:“你们知道消息了?”

  知道了就想解决办法啊,这个表情是怎么个节奏?

  李弘冀作为唐王的亲哥哥,李从嘉钦点的枢密副使,这时候必须顶上去。

  “已经知道,还请殿下息怒。”

  李从嘉更茫然,息什么怒?

  释雪庭站在李从嘉后面,一看就知道这些人大概是误会了,眼看李从嘉hi阿没反应过来,只好站出来说道:“紫亭候新上了一本折子,殿下看完之后十分忧心,特来与诸位相商。”

  忧心?李弘冀立刻反应过来应该跟空饷没啥关系,知道有吃空饷的直接收拾了就行,哪里用得着李从嘉忧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8页  当前第1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3/3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复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