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复唐_分节阅读_第230节
小说作者:云长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18-06-24 21:02:58

  实际上换成别人来或许也不明白李从嘉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唯一了解他的大概就是释雪庭。

  释雪庭看到假币的一瞬间挑眉说道:“嗯?比我预估的要早一些。”

  李从嘉笑呵呵说道:“所以你的眼光是真好,阿容这孩子很不错。”

  释雪庭说道:“既然已经出现了假币,那么就证明使用提货币的人增多,提货币成为正统货币的日子不远了。”

  李从嘉摸着下巴说道:“你说,如果日后将大臣的俸禄改成发放元羲币如何?”

  释雪庭沉吟:“这件事情只怕还要从长计议。”

  李从嘉也不敢贸然就动,现在官员的俸禄还是在发粮食,当然发的是陈粮,一般将就一点的官员都会将陈粮卖出然后再去买新粮来吃。

  如果换成纸币的话,这些陈粮的去出还要找出来。

  李从嘉觉得只靠自己一个人想肯定是不行的,转头就去了内阁顺便将户部尚书拽过来开会,中心主题就是能不能改用纸币发俸禄。

  范质十分坦荡问道:“陛下想用这种纸币代替的话,那么数量要如何计算呢?总不能让大家吃亏才行。”

  李从嘉从来没有见到过要好处要的这么光明正大的,不过这是他们的权益,李从嘉直接说道:“按照市价将他们原本应得的粮食换成等额纸币,当然这个市价是指精粮的市价。”

  范质等人听了之后就知道李从嘉这其实是变相的在给官员涨俸禄,或许是为了纸币的推广,然而到了他们这个级别,肯定不会因为一点俸禄就高兴,他们需要考虑的更全面一些。

  “不知这种纸币的印刷量如何?可否能够跟得上消耗?”

  李从嘉说道:“纸币是流通的,不算是消耗品,虽然会在一定的时间增发,但是如何增发总是要大家商量着来,我的意思是不能随便增发。”

  无论什么钱币如果一遇到经济危机就增发的话,除了让货币贬值,使国内开始通货膨胀之外,再没有其他可能性。

  不过好在如今这个时代货币还没有成为一个数字游戏,想要监管也没那么难。

  魏仁浦问道:“那通宝又当如何?”

  因为金银压根就不是主要流通货币,只是作为一种单位,大家更多的时候还是在用通宝,所以魏仁浦更关心这个。

  李从嘉说道:“逐步收回,或者是两种货币并行,但是渐渐降低通宝的价值。”

  说是话李从嘉更希望一点点回收通宝,毕竟那都是铜钱,而且降低通宝价值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通货膨胀,这样的话贸然推行纸币很容易让老百姓手里的通宝变得不值钱,从而产生大规模的破产。

  现在大唐还没有恢复元气,其实是经不起这样的震荡的。

  但是回收通宝则会造成物以稀为贵的情况,让通宝价值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朝廷不再发行通宝的情况下,这时候通宝很可能会超过它本身的价值。

  李从嘉就是担心这一点,他本身也不是学经济学的,学历史的时候对于古代经济有一些了解,却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从来没有当成经济特点去研究过。

  户部尚书说道:“此事……只怕还要从长计议,陛下,万不可操之过急啊。”

  李从嘉说道:“我知道,所以我只是让你们心里有个数,用纸币比用通宝有好处。”

  毕竟通宝是用铜,这年头私铸通宝的人不是没有,只要有模范就可以了,朝廷就算严厉禁止,如果人家自己有铜矿,在深山老林铸造通宝,谁还能管得到?

  然而纸币就不一样了,这个纸币目前除了李从嘉手里的那些人,或者说是除了他手里的印刷工具之外,在没有人能够印刷出来!

  毕竟谁都不知道那个能在阳光底下变色的颜料是从哪里来的,只有能够变色的才是真正的纸币,这一项专利技术已经被李从嘉买了下来,而掌握他的人也卖身给了李从嘉,反正根本不会有人能够有机会私自印刷纸币。

  范质等人开始沉思,历朝历代都会更换钱币的模样这大家都是知道的,而且一般还会更换比例,毕竟铜钱并不是真的用全铜,一般会掺杂一些其他金属,但是这么多年来铜钱的模样都大同小异,现在直接将货币更换一个形式,这种挑战简直是前所未有。

  然而者却让内阁十分兴奋,他们这些人没有赶上大唐开国那一拨,想要青史留名就必须做出更大的成就,目前这个货币置换就是能让他们影响子孙后世的东西。

  在内阁兢兢业业研究到货币到底要怎么做到最小代价的更换的时候,春风已经吹来,李从嘉换下自己的貂裘的第二天,就送走了李弘冀。

  李弘冀带着数万名水军准备东征高丽,对此哪怕李从嘉知道己方的什么都先进,却也忍不住担心。

  只不过这种担心在第一份捷报传来的时候,让李从嘉的心放到了肚子里。

  结果他还没高兴完,耶律贤居然在这个时候发了一封国书过来,李从嘉直觉认为肯定是跟高丽有关,结果打开一看……那一瞬间,李从嘉真的很想派兵把契丹一起打下来得了!

第210章

  “耶律贤脸很大啊。”李从嘉将国书往案几上一扔, 怒极反笑。

  释雪庭不太明白这句话, 但是并不妨碍他理解李从嘉的意思, 他拿起来看之后说道:“耶律贤想要高丽?也不是不可以啊,我们打下来, 让他用同等的地盘换不就行了?燕云还有六个州在他们手上呢,再加上点别的地方,唔, 真要换的话说不定他们的上京和东京都要给我们了。”

  李从嘉没好气说道:“没看到人家怎么写的吗?直接就要啊, 还一副施舍的语气,怕我们远地不治, 老子用他担心啊?”

  释雪庭仔细看了看之后说道:“我倒是觉得耶律贤只不过是来调侃你的,他是真觉得大唐打不下高丽吧,这国书都没按照正是格式写!”

  李从嘉凑过来看了看之后,发现还真是这样,刚刚只顾着生气了, 都没仔细瞅格式, 这样的国书完全可以当成没有看到!

  李从嘉:MDZZ!

  释雪庭将国书放下说道:“不过远地不治的确是个问题,我们跟高丽隔着海岸, 打下来之后治理只怕不是很容易。”

  其实李从嘉也在发愁这件事情, 如果是在内陆的话,觉得实在是太远不好控制, 完全可以效仿兔朝形成自治区,但是高丽这个位置,形成自治区之后, 刚开始可能会因为实力不足没办法反抗,但是等他们缓过气来之后很容易造反啊。

  李从嘉叹了口气:“要是能建一座大桥直通高丽就好了。”

  释雪庭……释雪庭看着李从嘉的眼神仿佛在看神经病,毕竟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异想天开。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李从嘉还真不是异想天开,后世的时候跨海大桥算什么,海底隧道都有啊,能跑车的那种!

  释雪庭说道:“实在不行,为了稳住契丹,就只能同意置换。”

  “置换?”李从嘉撇嘴:“契丹那边的土地那么贫瘠,有什么好换的?”

  虽然说高丽的土地也就那样,并不适合农业发展,但是那边靠海啊,那么多海鲜等着呢!

  释雪庭说道:“问题就在于拿下了高丽之后,我们跟高丽之间隔着一个契丹,如果你是契丹可汗,你会不会觉得早晚有一天隔壁会打过来?”

  这是自然的,无论是谁,跟自己的领土中间隔着一个,不是飘在外面的地盘被人家拿走,就是直接吞并了这个国家变成自己地盘。

  李从嘉看着舆图说道:“换?你觉得换什么地方好?”

  释雪庭手指在舆图上圈了一下说道:“这里就很好,外加上他们手上的燕云六州。”

  李从嘉一看发现是鞑靼人所在的地方,几乎包含了整个阴山山脉,从面积上来说,比高丽还要大一点。

  李从嘉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释雪庭的意思:“这里水草茂盛,到底确实个好地方,只不过契丹最好的草场几乎都在这里了,他们肯换吗?”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草原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他根本,再加上燕云六州,这个条件……李从嘉总觉得有点困难。

  释雪庭很淡定说道:“燕云六州是一定要拿回来的,剩下的地方都可以商量,你说的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李从嘉忍不住笑出声,这么烟火气的话从释雪庭嘴里说出来,反差可真大。

  李从嘉在舆图上将地方勾出来之后就先放到了一边,这些都要等跟高丽的战争结束之后再说,现在说什么都为时过早。

  而此时李弘冀和赵匡胤两个人都觉得十分无聊,在他们的印象中,海战还是敌我双方驾船,互相荡到对方船上进行砍杀,哪边能赢就看哪边的士兵足够勇武。

  然而火器的出现直接改变了作战方式,或者说改变了大唐舰队的作战方式,这次出战,哪怕是大唐最小的福船都比高丽的最好的船要强,李弘冀和赵匡胤两个人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看管士兵不要烧杀掳掠,这都什么事儿!

  赵匡胤看着外面高丽人被炮火轰的哭爹喊娘的情形不由得说道:“陛下之前还以我不熟悉海战为由不让我出征,这他娘的还需要熟悉?”

  李弘冀面无表情说道:“来又有什么用?这样的情况怎么计算战功?”

  现在大唐的战功是依照人头或者人耳来判定的,现在海战这种情况……一炮轰下去对面不是死了跑了就是失踪了,还特么的去哪里找人头啊!

  赵匡胤嘿了一声说道:“我不管,来这一趟就站在大福船上看风景也实在是没意思,我去找条小船去见识一下高丽人。”

  李弘冀看着赵匡胤转身而去的背影忍不住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杀才。”

  虽然吐槽,但是他也羡慕赵匡胤,毕竟赵匡胤只是副手,灵活性比较高,而他是主将就必须坐镇大福船,观察各个船只的动静。

  只不过唯一有一点就是想要凭肉眼观察实在是不容易,幸好现在舰队不算很大,福船一共十来艘,如果按照李从嘉的想法以后要扩大舰队,那么要怎么管理这些船只?

  李弘冀想到这一点转身就回去写了一封奏疏,让人坐上巡逻船交给岸上的官员让他们呈上去。

  奏折发出去之后,李弘冀一想到自己在战争之中居然还有时间去写奏疏,还觉得文辞不优美改了一遍,不由得深深惆怅,这种战争真的没意思啊。

  然而没意思规归没意思,他却知道这样的战争是己方士兵的福气,就减少伤亡率这一条就足够李从嘉被万世称颂。

  被李弘冀认为会万世称颂的李从嘉在翻开他的奏疏之后忍不住说道:“这俩人是太闲了吧?一个跑到福船上去作威作福,另一个居然还在思考以后舰队的问题?”

  释雪庭一边给他剥石榴一边说道:“这不是挺好的?证明他们是真的很顺利,没有瞒报。”

  李从嘉嘿了一声,大唐从开国到现在,什么时候打仗有敢瞒报的?中途被发现的坟头草都很高了。

  不过李弘冀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在茫茫大海上,船与船之间的距离是有规定的,人力战舰比轮船还好一点,如果是轮船距离就更要大一些。

  想要主将观察到尾的话,李从嘉咬着笔杆想了想,要求大家势力堪比鹰眼好像也不合适,那只能……咦?

  释雪庭正在检查下面情报信息的时候突然就听到一声巨响,一抬头就看到李从嘉蹭的站起来说道:“我怎么忘了这个呢?”

  释雪庭被他吓了一跳,问道:“你手不疼吗?”

  刚刚那声巨响就是李从嘉用力拍了一下案几,他刚刚是太激动,现在释雪庭问起来他才回过神,而后龇牙咧嘴的甩着手。

  释雪庭一边帮他揉手一边问道:“你又想起什么了?”

  李从嘉嘿嘿笑道:“望远镜啊。”

  释雪庭惊讶说道:“望远镜?那是什么?”

  李从嘉仔细想了半天之后才解释道:“就是你拿着那个东西,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千米之外,毫厘可见。”

  李从嘉说完之后觉得好像有点夸张,但是后世的高精度望远镜的确是可以达到这个程度。

  释雪庭第一反应也是不信,然而看着李从嘉的表情,他知道对方是认真的,只要是李从嘉认真的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很有可能会成功,就算再怎么匪夷所思,也是可能实现的。

  释雪庭问道:“你说的那个什么望远镜是什么做的?”

  李从嘉说道:“玻璃啊,哦,就是琉璃。”

  释雪庭看了看李从嘉桌子上的琉璃镇纸说道:“这东西?”

  李从嘉低头看了看,这才想到这年头的玻璃带着各种颜色气泡,根本不是透明的,自然也没办法做望远镜。

  李从嘉想了想说道:“先弄个窑……吧,具体到时候再看。”

  释雪庭十分无语,也就李从嘉才能这么随心所欲的想要弄个琉璃窑就弄了,毕竟琉璃这东西不是陶瓷,目前而言还是十分珍贵的东西,甚至整个大唐也没几个烧制琉璃的窑口。

  释雪庭让人去找了半天居然都没有找到,当然也不完全是没找到,只是人家根本不卖!

  李从嘉无奈之下只好说道:“那咱们自己来吧。”

  释雪庭惊讶地看着李从嘉:“自己来?”

  李从嘉摸着下巴说道:“应该也不是很难,走吧,去书院看一看。”

  现在书院几乎就是整个大唐的高科技中心,甚至工部都已经比不上学院那边,只不过是学院那里许多技术都不成熟,李从嘉当时规定必须经过多次试验得出准确数据之后才能申请。

  李从嘉去了学院晃了晃,发现学院根本没有人研究琉璃,他一瞬间就觉得学院还是比较瘸腿,这么重要的项目……好吧,在许多人眼里玻璃就是个奢侈品,对于工业什么的没什么用处,所以学院压根就没将这个放在重要位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8页  当前第2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0/3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复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