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复唐_分节阅读_第266节
小说作者:云长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18-06-24 21:02:58

  释雪庭沉默半晌才说道:“只是想要提醒你一下,遍观史书,为了皇位父子相残的例子不少。”

  李从嘉笑了笑:“不至于。”

  释雪庭还想说什么,最后却叹气没有再说,他之所以忽然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最近他发现李仲寓已经开始在拉拢人,还养门人了。

  虽然他拉拢的大部分都是学院中的学生,但谁都能看得出来,这些学生就是未来朝堂上的中坚力量,现在李从嘉倚重的这些大臣们年纪都大了,而李从嘉还年轻,他们还能陪李从嘉多久不知道,到时候换上来的都是这些人,这些对太子忠心耿耿的人……释雪庭十分有危机感。

  在释雪庭眼里这个帝位就是李从嘉的,谁都不能从他手上抢走,就算是他的儿子也不行!

  倒是李从嘉不在意,他觉得自己知道的,能够做到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再往后……除非真的把发电机给搞出来,否则应该已经到了尽头。

  他希望李仲寓快点长大主要是觉得每天日复一日的被困在奏折之中,实在是太无聊了,也怪不得史上那么多昏君,有钱为什么还要干活啊!

  可惜这个天下是他跟释雪庭一起打下来的,他舍不得当昏君,就只好继续努力,指望着李仲寓快点长大。

  只不过他觉得李仲寓还不够大,却有人觉得李仲寓已经足够大了,至少已经成人,嗯,可以娶妻了。

  李从嘉在听赵普说可以将太子娶妃提上日程的时候,整个人都斯巴达了。

  在他眼里李仲寓还是个半大毛孩子,虽然这个孩子早熟了一点,懂事了一点,但也是孩子啊,这么早就娶妃?你们这是在摧残童男童女啊。

  不过鉴于是赵普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李从嘉干脆说道:“大郎年纪还小,女方年纪也不大,等他们身体长成再说吧,现在气血未足,成亲对他们不好。”

  这也就是赵普跟赵匡胤关系好,李从嘉怀疑是赵匡胤比较着急,所以才解释一下,换别人他肯定就直接一句:不行!

  不过赵普忽然说起这件事情,也让李从嘉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让李仲寓和赵家小娘子接触一下了?虽然是包办婚姻,也要两个孩子彼此有好感才行,万一两口子不合……李从嘉想想张太华,再想想他亲妈钟皇后,就知道皇后这个位置上的人是不能得罪的,为了儿子的小命着想也要让小两口和睦一点。

  只不过很快他又有些头疼,李仲寓真的是个好孩子,虽然已经初通人事,但并不好色,也没听说他调戏宫女什么的,每天都是上课练武看奏折,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哪里有时间跟小姑娘去联络感情啊。

  最坑爹的是李从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每次到跟李仲寓有关的事情,李从嘉就特别怀念周娥皇,如果周娥皇在的话肯定会帮儿子安排的妥妥当当。

  李从嘉叹了口气,想了想决定跟赵匡胤商量一下,反正赵匡胤的老婆还活着,大不了让他们去安排。

  闲散了许久的赵匡胤忽然被喊到宫里,他本来还在思考李从嘉是不是觉得太无聊了要跟哪个国家打一打?

  结果进宫之后发现皇帝跟他讨论太子跟未来太子妃的感情问题!

  赵匡胤整个人都有点斯巴达,过了好一会才说道:“这个……也……没什么关系的吧?”

  在赵匡胤看来真的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什么感情之类的,等结婚之后慢慢培养呗。

  当然也不是说他不疼女儿,主要是太子基本上是在大家眼皮子底下长大的,是个好孩子,宅心仁厚又不过于懦弱,他的女儿自然也是很好的,两个好孩子怎么会过不到一起呢?

  然而李从嘉知道,两个好人也未必就能过得到一起,不过看赵匡胤这德行,他干脆就说道:“得了,你什么都不懂,回去跟你夫人说一说吧,想必她会有办法的。”

  赵匡胤莫名地看了一眼李从嘉,实在是不明白他怎么会想起这种事情,是格物院遇到的困难不够大啊,还是你每天批阅的奏折不够多?

  李从嘉被赵匡胤看的心塞,在把赵匡胤轰走之前说道:“大郎二十岁之前我不准备让他成亲。”

  赵匡胤算了算,李仲寓二十岁的时候,他家闺女十七岁左右,也算不得太大,也就没反对,当然他反对也无效。

  之前之所以让赵普提一声,就是担心会出变化,现在李从嘉还关心两个孩子的感情问题,想来应该不会轻易撕毁婚约,那或早或晚都无所谓了。

  “行,全凭您做主。”

  李从嘉听着赵匡胤这句话怎么听怎么觉得别扭,转头就把人给轰走,然后开始看格物院那边送上来的实验数据。

  那边的人很认真,将进行的每一次实验数据都记录了下来,然后送给李从嘉。

  然而李从嘉从来不看这些数据,只看结论,因为他只看得懂结论,中间那些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对不起,通通看不懂。

  可因为格物院每次发明创造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搞得那些格物专家们以为李从嘉在这方面十分精通,压根就不敢数据作假!

  李从嘉看完结论之后,发现加了枕木和石子火车头的运行的确已经能够持续很长时间,这个很长时间就是指至少能够跑到火车头燃料燃烧完毕。

  这样的话,李从嘉想了想觉得已经达到了火车最初步的要求,那么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火车能够拉多少东西,以及速度问题。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还真的不太好解决,现在火车的速度撑死了比马车快上一点,唯一的好处就是马车不能长时间行走,而火车只要有充足的燃料就绝对能够开到地老天荒——这也是理论上的。

  不过这还只是一个火车头,如果再加上货运车皮或者客运车厢的话,这火车说不定跑的比马车还慢,还要花很多钱,估计都不如步行来的划算。

  李从嘉不知道制约动力的症结在什么地方,然而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他那点可怜的知识已经没有了指引作用,只能看这些专家们能不能继续研究出更好的蒸汽机。

  唯一让人欣慰的就是高压锅的面世,本来李从嘉还觉得能用上高压锅也是美滋滋的,结果他发现尚膳局根本不用这玩意,他吃的那些炖的酥烂的排骨从来都是小火慢炖,后来把高压锅给御厨,御厨还嫌弃高压锅弄出来的东西丢了味道。

  李从嘉无奈,不过吧,这个高压锅本来也是面向老百姓的东西,自从一开始量产上市,销量就一直不错。

  释雪庭陪着李从嘉看那些数据,说实话,他都比李从嘉能看懂的多,看了一会,发现李从嘉还在发愁之后,他就忍不住说道:“蒸汽机看起来很好用,只能用来做火车吗?”

  李从嘉:?????!!!!!!!

  对哦,谁说蒸汽机只能用来坐火车的?蒸汽动力做点什么东西不行?

  严格来说很多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蒸汽动力很多人工动力达不到的地方都可以利用蒸汽动力,而随着蒸汽动力的慢慢普及,到时候自然会有人继续改进蒸汽机。

  交通不用说,火车是肯定要继续研究下去的,李从嘉还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坐着火车周游全国,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研究出蒸汽战列舰就好了。

  当然这一切似乎都比不上格物专家们开始制定压力单位等等一系列涉及到的单位来得重要,以前这些东西都是西方发明这些东西的人制定的,如今轮到了大唐专家制定,虽然李从嘉不太习惯他们制定的这种单位,不过不妨碍他美滋滋地想象着以后其他国家想要学习这些知识就必须学汉字。

  蒸汽机在发展,李从嘉直接找到鲁集说道:“蒸汽机这东西肯定不是你们几个就能研究明白的,这是一个大课题,我希望能够召集所有对这个东西有兴趣的人,一起来研究,不仅仅是用来做火车,用来做其他东西也是一样的。”

  鲁集他们自然早就知道蒸汽机的运用范围绝对很广,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李从嘉点名要研究火车,他们虽然牛气,但也不可能无视李从嘉的意愿,更不要说蒸汽机这个概念最早就是李从嘉提出来的。

  现在火车研究了一半,让他们去研究别的东西他们也不愿意,也没有精力再去研究别的,只能继续建立研究小组,分组研究,只不过到时候他们研究的就不仅仅是改进蒸汽机,而是要推动蒸汽机的运用了。

  不过也好,这么好的东西只能在实验室里蒙尘也是很可惜,至于高压锅……那根本就是搞蒸汽机搞出来的副产品,他们压根就没放在心上,高压锅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够转化成钱财,然后再换成他们需要用到的各种材料。

  鲁集听从了李从嘉的意见,转头就开始去召集对蒸汽机有想法有兴趣的人来研究,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过来研究的,他认识的人一般都不简单,有好几个是当初李从嘉想要请来给学院当先生都没请动的那种,结果一个蒸汽机直接让这些大佬们都出山了。

  李从嘉想了想,将公输老头也找了过来,他记得纺织机的动力似乎也出现了瓶颈,有了蒸汽机应该能够实现半自动化了。

  结果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公输老头看到蒸汽机之后脸色都变了,直接就问道:“陛下,您是想用这个东西代替人工吗?”

  李从嘉欣然点头,手工小作坊是永远都发展不起来的,只有发展机械动力,才能对工业产生影响。

  公输老头几乎是闻之色变,半晌才垂头丧气说道:“陛下,你这是在将那些织娘往死路上逼啊。”

  李从嘉听了之后大吃一惊:“什么意思?”

  公输老头拍了拍蒸汽机说道:“这的确是个好东西,如果想要运用到织机上也不是不行,但是一旦运用上之后,几乎不需要人力再去纺织,那些织娘……又要去哪里呢?”

  李从嘉听了之后觉得这个问题……他还真要好好想一想了,在他知道的历史进程中,之所以有工业革命是因为社会需求增长,依靠小农经济已经没办法满足,只能依靠机器来代替,而这也直接导致小农经济被消除。

  而现在大唐还没有出现工业革命,因为整个大唐的需求还没到小农经济不能满足的地步,这一切其实都是李从嘉在推动着工业的进程和发展。

  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唐的需求完全还用不上机械,如果机械比人工便宜的话,或许会有很多富户选择机械,但是那个时候不可避免的就是这些工作的人被赶走,从而造成大量劳动力失业,到时候说不定还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李从嘉越想越是表情凝重,他一边思考一边说道:“这件事情我心里有数,你可以先研究一下,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研究的出来的,而且研究出来了也可能需要各种改进,先不要急,你所谓的织娘都没有工作也不可能发生的。”

  公输老头拍的就是会出现他说的那种情况,他不是政客,大局观也不怎么样,只是很唯心的从自身角度出发,却提醒了李从嘉很重要的事情。

  李从嘉回去之后就开始思考这件事情,工业推进是他希望看到的,哪怕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到达后世那般高科技,他也希望能够更加迈进一点,更甚至他想要由自己开始给这片土地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样将来可能就不会被大炮轰开国门了。

  释雪庭处理完自己手头的事情之后,一转头就看着李从嘉双眼发直,一看就是在发呆,忍不住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等李从嘉回过神之后才问道:“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从嘉基本上很少发呆,一旦他在发呆那必然是遇到了难题,但是他一时半会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就要思考,别人看他是在发呆,实际上他的大脑在飞速转动。

  李从嘉握住释雪庭的手将公输老头的担忧叙述了一遍,然后说道:“这还真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如果这些机器发明了出来,大唐的需求量不够,机器就不能推广,如果强行推广,代表的就是大量劳动力失业,这真是个无解的命题。”

  释雪庭听完了以后认真思考一遍之后说道:“就算你解决了需求问题,也还有一个更严肃的问题在等着你。”

  李从嘉有些纳闷地看着他:“什么?”

  释雪庭问道:“一旦富户拥有了这些私人资产,他们完全可以形成一个个小王国,到时候他们手里会掌握着大部分国家经济命脉,有了这样的权利,他们如果不甘心继续被管制,继续当最底层,到时候要怎么办?”

  李从嘉瞬间瞪大眼睛看着释雪庭,半天没说话。

  卧了个大槽,这特么不就是资产阶级革命吗?

  虽然释雪庭没有总结出这个词,但是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这样。

  资产阶级革命从本质上来讲可以说是废除了封建独裁制度,封建制度都被推翻了,还要皇帝做什么?就算依旧保留,只怕到时候也是君主立宪制,或者是皇室就是一个吉祥物。

  如果是以前李从嘉会觉得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或者社会主义国家都没什么不好,然而当他带着人一点点打下天下,被人簇拥着坐上皇座之后,现在他的思想就变成了:老子打下来的天下凭什么跟你们这些只有钱的人分享?

  可是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想要促进发展,促进人口需求,促进工业进化,那么资本主义萌芽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除非……朝廷能够将这些东西牢牢掌握在手里。

  李从嘉没想到搞出一个蒸汽机来,居然还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辐射范围之广简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这已经不是当初搞出雷盒之类的武器能够媲美的了。

  释雪庭就见李从嘉不说话,摸了摸他的脸说道:“也不要太过担心,可能只是我多想了而已。”

  李从嘉:不不不,你没多想,是我想的太少了!

第241章

  释雪庭给李从嘉敲了一个警钟, 他不能光顾着发展经济, 然后经历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皇室就成了个吉祥物。

  当然或许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避免,整个世界走到最后或许还是资本力量才有话语权, 但是至少在他和李仲寓在位期间,不希望出现这种事情。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么李从嘉需要做的就是成为最大的资本家……之一, 这样至少能够掌握部分话语权, 现在李从嘉能够硬气,想做什么做什么, 归根结底不还是因为自己有钱吗?

  除了不愿意让人说自己铺张浪费才克制以外,剩下的他想做就做了,支持研究拨款,想到就给钱,谁都拦不住。

  释雪庭见李从嘉似乎真的在思考这个问题, 不由得有些后悔, 他只是有这样一个危机感,所以就说了出来, 但是这不代表他想要看到李从嘉为此焦虑。

  但是问题就摆在这里, 除非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李从嘉就不可能放下这件事。

  释雪庭干脆跟李从嘉说道:“以后也不用遮掩了, 直接就将商行以皇室下属身份行走吧。”释雪庭只能想出这个办法来应对未来。

  李从嘉听了之后微微一笑:“嘿,跟我想的不谋而合。”

  虽然大家都知道商行背后有皇帝撑腰,但是这种事情一般都不会拿到台面上来说, 毕竟经商在这个年代还算是上不得台面的职业。

  然而李从嘉现在不这么想了,他需要将整个皇室打造成这个国家的掌权者外加大财阀,这样就算面对资本主义的冲击,到时候至少皇室不会沦为吉祥物。

  想到这里,李从嘉也挺感慨的,以前读历史他觉得这是一个必经的历程,毕竟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也在发展,资本逐渐掌握话语权和封建统治者不甘心被抢走话语权,这都是冲突啊,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将这个冲突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但是只有他知道防备这件事情是不够的,所以他直接将所有的可能性跟李仲寓说了一下。

  而李仲寓显然现在没有办法完全了解这件事情,不过李从嘉也没指望他上来就能理解,只要李仲寓心里知道这件事情就可以了。

  毕竟之后李从嘉的关注点也要从火车上面挪走,因为萨曼帝国终于是派使臣来了。

  不得不说,比起契丹跟喀喇汗国,萨曼帝国无疑是很礼貌的,派来的使者带着礼物带着国书。

  李从嘉本来不太想见那位使者,不过最后还是选择了见他,当然是带着翻译才能见的。

  萨曼使者过来之后对着李从嘉行礼,十分礼貌地说道:“参见伟大的唐帝国皇帝陛下。”

  李从嘉笑呵呵说道:“使者远来辛苦,不知可还适应长安的生活?若是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可以直接向鸿胪寺卿提出你的要求,我们尽量满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8页  当前第2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6/3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复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