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复唐_分节阅读_第335节
小说作者:云长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18-06-24 21:02:58

  李从嘉有些茫然:“不是说他在跟拉萨王、亚泽王以及雅隆觉阿王对峙?怎么还继续在收编部落?这些部落都听话吗?”

  释雪庭轻咳一声说道:“这些部落……据说很听从杨将军的指挥,并且已经将杨将军奉为神人。”

  李从嘉来了兴趣:“奉为神人?他做了很么?难道是抢到了琉璃佛像?”

  释雪庭摇头:“琉璃佛像只能看不能吃,没什么大用处。”

  这也就是他了,换一个佛家弟子这么说,只怕会立刻被群起而攻之。

  李从嘉苦苦冥思半晌也没想到是什么,转头问释雪庭:“到底为什么?”

  释雪庭这才回答道:“杨业带兵在那边驻扎,因为看样子一时半会走不了,干脆就诸城蹲守,城池因为是临时作用,所以也没盖的多么结实,只是不结实的城中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东西——暖棚!”

  李从嘉瞬间明白:“他们……在高原上……种菜?”

  可行吗?

  当然可行,反正杨业也没想养特别难养的蔬菜,只是一些常见的能保存的东西便好。

  饶是这样,绿油油的菜出现的时候,也让很多部落眼馋,一些部落只是看着眼馋,像是那三位吐蕃王还在思索如果打下来是不是自己也能种出蔬菜,而其他小部落干脆就直接带队投降了!

  李从嘉听得啼笑皆非,种地天赋大概是刻在中原人骨子里的,然而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天赋,看上去比千军万马都好用,那些平时都不好找的部落都过来要向大唐投降了!

  李从嘉越想越可乐,结果一抬头发现释雪庭已经出去接了只信鸽在手,放飞信鸽之后,他看了一眼纸条,顿时皱眉。

  李从嘉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能够让释雪庭皱眉的事情……难不成前线又有变故?

第296章

  释雪庭面色凝重, 李从嘉一看他这个表情顿时心里咯噔了一声, 脑子里开始想着各种可能性, 甚至连赵匡胤在阵前突发疾病都想到了。

  然而事情总是那么出乎意料。

  释雪庭开口说道:“太子带着东宫十率跟大部队失联了。”

  李从嘉顿时已经:“什么?怎么回事?”

  李仲寓在走之前李从嘉就已经再三叮嘱过他,在战场上他就是个新兵, 不要仗着自己的身份为所欲为,反正这次领兵的是你岳父,我已经给了他临时权力, 如果你不听话他真能揍你。

  当时李仲寓也答应的好好的, 从情报部后续的反馈来看他做的也不错,赵匡胤对他也很看好。

  而且跟李从嘉不一样, 李仲寓居然还有几分领兵的天赋,打起仗来颇肖伯父李弘冀,搞得赵匡胤转成写信给李从嘉嘚瑟——他又教出来一员悍将。

  然后又有些感慨,李仲寓颇有些生不逢时,若是他早生些年, 能够赶上大唐征战天下之时, 必然能够大放光彩。

  其实生的晚也没什么,只可惜他是太子, 他这辈子估计也就这么一次能够出来历练的机会, 还是因为李从嘉觉得他应该知晓兵事,还有赵匡胤背书, 这才放他出去。

  所以李仲寓注定有一身本事却不得施展。

  当时李从嘉看了这封信就心里咯噔了一声,担心李仲寓会觉得施展不开而擅自做决定,也担心赵匡胤见猎心喜, 放纵李仲寓。

  当时他还跟释雪庭说了,结果……金口玉言这种事情,也是很玄妙,李仲寓还真就出事情了。

  释雪庭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只有这么一个消息,这是情报部的一大特点,如果发生重大事情,那就用信鸽或者信鹰先将简短的消息报告过来,让释雪庭心里有个数,具体情况就等后续。

  李从嘉听了之后稳了一下心神说道:“等等吧。”

  这个等自然是等后续的消息,毕竟现在什么都不知道。

  当然李从嘉能够稳得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仲寓身边带着东宫十率。

  东宫十率或许凶猛不如天策府,手上的火器也不如火器营多,但比起别的队伍还是强的,李仲寓身边有东宫十率在,至少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最差也能支撑到赵匡胤找到他。

  估计这时候赵匡胤也很着急了吧。

  赵匡胤的确很着急,他不仅是着急,他都快急疯了!

  此时他正拽着向导的领子吼道:“你不是说那个向导很可靠吗?现在人呢?”

  向导想死的心都有,他也的确快要被勒死了,只能指着领子示意赵匡胤松手。

  赵匡胤虽然在暴怒之中,却还是放开了向导,死死盯着,大有这个向导不说出什么来,就直接干掉的意思。

  向导努力喘了两口气才说道:“艾蓬已经做了很多年的向导,是不会有问题的。”

  赵匡胤怒吼:“没问题?没问题现在那一路大军已经失联了!”

  向导心里纳闷,不明白只是一路大军暂时失联,怎么将军就这么激动,更何况这刚失联多久?也就两天的时间,大军征战在外也不是时时都有联系的,两天时间有什么问题?

  向导心里不觉得这是什么重要事情,只是斟酌说道:“或许是他们着急行军,没来得及派信兵联络?”

  赵匡胤冷笑:“我通知那边接应的人也未曾看到他们,如果是急行军,他们早就应该到了!”

  向导心里更加惊讶,这……大军出战还派人接应?他在这里当了许多年随军向导,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打仗方式,这……这哪里是打仗啊,这仿佛是在保护着什么啊。

  向导思及此处忍不住问道:“敢问大总管,是哪位将军领此一路?”

  赵匡胤瞥了向导一眼,冷笑道:“你最好祈祷他们真的没有出什么事情,否则砍了你全家都不够赔!”

  向导心里突了一下,瞬间有了一个可怕的猜想:“不……不会是……太……太子殿下吧?”

  他说的时候整个人都哆嗦了,眼中带着些许恐惧和期盼地看着赵匡胤,恐惧是担心自己说中,期盼是希望自己说错。

  赵匡胤直接说道:“若是别人,值得我这样大动干戈?哎,你……”

  赵匡胤这句话刚说完,向导就咕咚一声一头栽了下去,赵匡胤身边的卫兵上前一步把他扶起来,简单检查一下抬头说道:“吓晕了。”

  赵匡胤一哂,他也想晕过去,一了百了。

  当初是他跟皇帝提议将太子带出来练练,这件事情本来是不可能的,毕竟李仲寓是独苗苗,出了事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然而李从嘉信任他,力压众意,让太子带兵出来了。

  那个时候就算李从嘉是皇帝也承担了不小的压力,整个文官系统都在劝说他改变主意。

  可李从嘉就是没改主意,从表面上看是皇帝不愿意跟文官妥协,实际上还有一层重点就是皇帝信任他啊,如果不是信任他,怎么可能让他带兵,怎么可能让太子在他手下做一将军?

  然而他还是辜负了皇帝的信任,太子丢了!

  赵匡胤派出了许多人暗中查探,他还不敢明目张胆的派人去寻找,毕竟这件事情不论是对方还是己方都不能知道。

  对方如果知道,肯定也会下大力气派兵过去寻找李仲寓,那个时候李仲寓才是真正的九死一生!

  至于己方更简单了,因为打跑了弗拉基米尔,剩下他们面对的就是喀喇汗国的士兵,而之前的那一仗已经让士兵们打出了自信打出了气势,在这种时候太子丢了,哪怕法不责众,他们也会担心啊,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他们的功劳就没了?

  而从上到下许多军官会更加担心,因为问罪都会问到他们头上,这不是找事儿吗?

  刚刚那个想到晕过去也是因为这样,更重要的是,赵匡胤说的还很温柔了,艾蓬是他的侄子,如果真的把太子弄丢了,别说杀他全家,这是诛九族的大错啊!

  可惜赵匡胤派出去的斥候没有带回来任何消息,而本来应该在最近就受到李从嘉攻击的喀喇汗国边城也依旧安然无恙。

  赵匡胤越来越焦躁,他想要写奏疏,但是又不甘心。

  这个时候写奏疏的话,会让文臣直接拿到把柄,如果严重的话没准还会将他调回京城。

  赵匡胤怎么可能甘心?他刚刚打跑了弗拉基米尔,此行带兵最大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他还未曾攻破喀喇汗国的王城,他怎么愿意回去?

  更何况这次回去之后,下一个被派来的只能是李弘冀,毕竟在大唐比他位高能力强的人只剩下这么一个蜀王殿下。

  而蜀王来了,那么蜀王世子就必须回去,父亲和嫡长子不能俱在军中,至少在大唐有这一条。

  李弘冀为了给孩子铺路,自己早就放弃了领兵的权利,现在眼瞅着李晟也一点点脱胎换骨,步上正轨,再让他回去,估计他们两父子都不愿意。

  可以说这一封奏疏牵扯到太多,如今就算让赵匡胤写都不知道该怎么写。

  他坐在案几前,迟迟不能下笔,只觉得那笔似乎有千斤重。

  这个时候卫兵通川,潘美求见。

  这一次潘美也跟着过来,足见李从嘉对这场战事的重视。

  赵匡胤见他进来之后放下了笔,依旧是愁容不展,潘美算是这一路大军中的第二号人物,很多事情是不能瞒着他的,更何况赵匡胤跟他也是老搭档,以前就是主仆,又当了多年同事,彼此了解的很。

  潘美见到赵匡胤这个样子就知道他在愁什么,只是他没有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反正纵然太子失踪,于他们而言也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可能就这么回去的。

  所以他压根没打算说这个话题,只是说道:“不能等了。”

  赵匡胤抬头看着潘美没有说话,潘美继续说道:“已经等了好几天,再这样下去,喀喇汗国说不定就看出来这里出了问题,万一让他抢占先机就糟了,当然这并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再拖下去,大家估计都会猜到出了问题,总有聪明人能够想到,到时候你苦心隐瞒也就白费了。”

  赵匡胤沉吟半晌问道:“所以你觉得应该出兵?”

  潘美重重点头:“当然应该,就算太子迷路,我们在这里牵制住了喀喇汗国的主力,也算是救了他。”

  赵匡胤听到这里一拍案几长身而起:“好,出兵!”

  潘美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太子失踪,赵匡胤心神不宁,瞻前顾后。

  毕竟那是太子,可也是赵匡胤的女婿啊,太子妃如今膝下无子,太子如果出了问题,将来的若是再立太子,那位太子的太子妃可未必还姓赵了!

  其实潘美说的这些赵匡胤心中都权衡过,只是长到这么大,他难得犹豫了一下,或者说也有一些小心机在里面。

  毕竟太子失踪,如果他什么都不做直接就去攻打喀喇汗国,哪怕他有一万个理由,也不免让人觉得他不重视太子,尤其是失踪的太子如果回来了,听说这样的情况,会不会也有想法?

  不过现在赵匡胤就有了退路,到时候就说是在潘美的劝说下才行此事,那么对赵匡胤就不会有任何损害。

  这样看起来好像坑了潘美,然而实际上对潘美而言也没什么,毕竟忠言逆耳,更何况潘美跟太子就是普普通通的君臣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这些并不奇怪。

  赵匡胤之前是受限制于身份,两个人谁的选择都没错。

  潘美心里清楚,所以他直接找赵匡胤请求出兵,也不担心自己会被算账。

  整个军队为了这一次的战事已经准备了好久,就算耽搁了两天,大家还是严格按照之前定好的计划行动,赵匡胤说出兵就出兵,不会有半点拖延。

  潘美临走之前问道:“需要加派兵马吗?”

  他问的是直接之前分给李仲寓那个边城需不需要派别人继续去。

  赵匡胤摇了摇头:“如果现在派人去,都不用他们猜测,相当于直接告诉他们太子和东宫十率出了问题,我还隐瞒什么?放心吧,那座边城可有可无。”

  李仲寓再怎么天纵奇才,毕竟经验尚浅,赵匡胤掏空心思给他找了一个边城,让他去攻打,这座边城不能太不起眼也不能位置太好,太不起眼会让太子觉得赵匡胤看不起他,觉得他靠不住。

  不能太好则是因为喀喇汗国的边境重镇都囤兵不少,只凭着东宫十率未必是对方的对手。

  好不容易找出了这么一座城,然而这座城也就注定了没什么太大的用处,有了这座城,可能大军攻打的能顺利一些,没有也不影响什么。

  赵匡胤为了磨练李仲寓也算是费尽了心思。

  潘美犹豫了一下问道:“那……蜀王世子那边……”

  赵匡胤也有些举棋不定,李晟也是被送过来磨练的,偏偏他跟李仲寓脾气秉性挺像,两个人就算是吃亏受苦也不肯退步,更没有利用身份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所以赵匡胤对他也很照顾,让他领了一路军队去攻打一个小城。

  之前赵匡胤对他们有多放心,现在就有多担心,一时之间居然有点不想让李晟去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8页  当前第3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5/3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复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