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复唐_分节阅读_第97节
小说作者:云长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18-06-24 21:02:58

  李从嘉脸色缓和过来只是说道:“萧卿突然由此一言必然有其道理,直说吧。”

  萧俨认真说道:“殿下既然有志成为天下共主,又何必只将自己的眼界困在汉家身上呢?将来,焉耆人不是您的子民吗?回鹘人不是您的子民吗?哪怕风俗不同,但在绝对的强大面前,他们也会选择俯首称臣。”

  李从嘉若有所思,宋齐丘补充道:“昔日唐初太宗高宗两位圣人手下突厥大将云集,他们对大唐忠心的很。”

  李从嘉本来想要说一句安史之乱就是前车之鉴,不过,想一想萧俨特地说了强大的实力,而到了安史之乱的时候,大唐的积弊已多,对地方几乎失去了控制,这才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

  想到这里,他坦然说道:“是我想岔了,不过怎么选也成问题。”

  “不如……武举?”周宗说道:“等事情逐步上正规,也是该开科举了。”

  李从嘉一听,瞬间就想笑,刚刚在讨论将领问题的时候,他都要以为这几位是民族和平大使了,然而现在却又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科举……在这个地方举行科举,最终能够胜出的不也还是他们的人吗?

  西域人有几个会写汉字都成问题!

  不过这样也好,李从嘉需要一个备用的比较年轻的领导班子,现在内阁的这几个人都太老了,老到就算他们立刻退休都不会有人觉得不对的地步,而一旦出个万一,李从嘉连个备用的辅臣人选都没有!

  想到这里,李从嘉点头说道:“是可以开了,不过,什么时候开?”

  “秋天吧,农历九月。”徐铉说道。

  以往科举都差不多是在这个时候举行,如果有需要,可能春天还开一科,不过这就看朝廷的消息了。

  李从嘉立刻拍板:“那就这样。”

  现在已经快要进入夏季,看上去时间有些紧迫,不过李从嘉知道,这些大佬心里也是有小九九的,明面上说着西域人也都是治下子民,但是要让出一半朝堂,他们肯定不愿意,所以必须要在尘埃落定之前,将能够填上的主要位置都填上,哦,当然也要空出一些位子,用来安抚人心。

  科举这件事情就需要礼部出马,李从嘉想了想说道:“我记得,徐锴先生也过来了吧?”

  徐铉愣了一下,继而说道:“是的。”

  徐锴是他的弟弟,这次跟过来之后,一直没有找到适合他的位置,李从嘉也没提起过他,徐铉就没着急,反正他如今他已经入阁,等将来难道还不能给弟弟安排个职位?

  结果没想到李从嘉现在居然问起来了,徐铉心中立时有些激动。

  李从嘉想了想说道:“徐锴先生也是文学大家,二徐之名我亦是久仰,恰巧如今礼部尚书暂且空缺,就让徐锴来吧。”

  以前李从嘉总担心下面人把自己架空,现在他倒是没这个想法了,就算有人有这个想法其他人也不干啊,至于这次科举会不会变成他们拉党结派的场合,李从嘉决定观察一下,现在什么都还没步上正轨,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看,调整也比较好弄。

  李从嘉这个甩手掌柜做的让人很感激,科举一向是诸事之中重中之重,交给徐锴就代表李从嘉对他们徐家的信任啊。

  而李从嘉的理由十分充足,周宗等人掂量了一下,发现在学问上面,他们还真不是二徐的对手,只能遗憾的看着这块肥肉被分走。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李从嘉正在思考怎么避免明朝那种党派的弊病,进士探花这种,在考上之前,就已经被烙下了烙印,成为各个不同党派的人,这个是必须想办法遏制,就算不能完全避免,也不能搞得那么猖獗。

  当然,明朝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跟重文轻武有关,还好还好,这个年代,文武系统分的还不是特别清楚,好多人的目标都是出将入相。

  李从嘉思考半晌之后,转头就去拜会了一个人:师行一。

  这位大儒从南边一直跟着他到了西域,从来不曾抱怨过,李从嘉虽然对他也尊敬,逢年过节,到了寿辰都会送过去贺礼,但因为事务繁多,当年给予对方的承诺一直都没有实现也是真的,这一点让他觉得十分羞愧。

  好在师行一比较豁达,现在他的弟子在朝中都有立足之地,虽然不是很高的官职,却都是要紧的实权部门,官职不高也是因为年纪不够大,资历不够老,只要按部就班,再加上李从嘉对他们多有照拂,将来总能出人头地。

  师行一到了如今这个年纪,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弟子和儿子,如今总算是放下心来,他看得出,李从嘉所谋者大,至少肃州是要落入他的口袋的,只要他别跟他爹一样犯昏,他的弟子和儿子总能混个善终。

  李从嘉在看到师行一的时候,十分震惊,之前师行一多么健朗,哪怕年纪略有些大,说话做事也十分清楚条理分明,如今看上去整个人都有些老态龙钟了。

  略意向,他就知道,这大概是没什么事做之后,人就松散了下来,很容易出问题。

  师行一见到李从嘉也十分意外,李从嘉如今身份贵重,就算出来一般也都是去某某重臣家里,以示恩宠,到他这里的时间并不多。

  “殿下。”

  “师先生免礼。”李从嘉赶忙把老人家扶起来,都这个年纪了,差不多是到了见圣人都不用行礼的时候,他可受不起这一礼。

  师行一笑呵呵说道:“殿下今日不忙?”

  李从嘉略有些惭愧:“也不算不忙,只是有事求到师先生,所以便亲自上门拜访。”

  师行一赶忙摆手:“您有用得着老朽的地方,是老朽的福气,可别说什么求不求的。”

  李从嘉颔首,也不过多寒暄,只是说道:“先生,安宁城要开科举了。”

  “什么?”师行一听了之后立刻坐直了身体:“您……说真的?”

  李从嘉微微颔首,师行一顿时眉开眼笑:“好啊,好啊。”

  开科举对于师行一而言是个好消息,这样哪怕他的弟子有不能走李从嘉门路安排进去的,也能靠着自己考上去,难是难了点,但是终归是条路子,更何况看看如今安宁城的情况,竞争力能有多大呢?

  师行一高兴了一会,这才反应过来,李从嘉找他似乎有事,不由问道:“殿下,是想让我做什么呢?”

  李从嘉简洁说道:“我已任命徐锴为礼部尚书,管理此事,不过徐锴毕竟年轻,还想让师先生过去给试题把把关,当然最主要的是,徐锴来这里毕竟时间少,对于安宁城的情况可能不太了解,您跟他多说一说便是。”

  师行一犹豫说道:“这……”

  李从嘉说道:“您也不必担心,只要您同意,我便下诏封您为文华殿大学士,隶属翰林院。”

  大学士管科举自然也是名正言顺,师行一眉头舒展:“如此也好。”

  师行一很快就领会了李从嘉的意思,估计他是希望自己盯着徐锴别把试题设置的太难,毕竟安宁城的文人并不多,算上李从嘉整个辖区范围的话,整体文化水平也是……一言难尽。

  李从嘉听了之后又说道:“其次,我还有个要求,我希望您能重建蓝田书院。”

  师行一瞪大眼睛:“这……我若为大学士,再建书院怕是于礼不合。”

  李从嘉微笑:“这个书院,我来做山长如何?”

  太子做山长,大学士辅助那就很说得过去了。

  师行一若有所思地看着李从嘉,顿时明白,李从嘉是不想朝堂被世家所霸占,只是……太子置办的书院,生源不还是那些人?

  李从嘉说道:“这个书院要大,并且想要进入书院读书也是要考试的,具体章程还要细究,不过,我是想来问您,愿不愿意?虽然我占着一个山长的名头,但是别的事情估计还是要您来的,更何况您也比较熟悉这些。”

  师行一脑子一转,立刻答应了,为什么不答应?虽然现在让他忙科举的事情,但是科举过后,他这个大学士就要靠边站了,毕竟一年也就一次科举,而他又没有那个能力参政,去办书院反而是最适合他的事情。

  李从嘉含笑看着师行一重新焕发活力,不由得开始盘算,现在建立起来的书院是为了培养人才,但是仅仅只开科举的那几个学科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更多的工科人才,这些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啊。

  只可惜,李从嘉自己就是个文科狗,初中高中的数理化也就勉强比现在的人强一点,强还是因为有先行者做出了总结的各种公式,如果没有那些公式,只是搞理论的话……他估计还不如现在那些专业人才。

  哎,不知道这次来的有没有墨家的人,不过,这年头墨家弟子珍惜的快跟大熊猫一样了,他现在远在西域,估计更不好找到,难啊。

  万事开头难,李从嘉已经经历过很多次这种感觉了,刚到西域的时候更难,现在不也渐渐好了起来,他对自己这个书院还是也很有信心的,他也不是非要培养自己人,而是想要把一些人从党派的漩涡中拉出来。

  李从嘉跟师行一聊了聊,然后被师行一吐槽他现在完全没有以前的灵气了,顺便还回味了一下当年他写的那些诗词。

  李从嘉只能在一边笑着不说话,能说什么啊?诗词不是他写的,那个时候他显得有灵气,也是因为脑子里还有原主的记忆,可不是自己的就是不是自己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都忘得差不多,变得越来越像他自己。

  或者说,他自己也不像了,当年他还是个考古工作人员的时候,可没现在这么生杀果决。

  都是让生活给逼得啊。

  李从嘉感慨了一小会,转头又要去忙,好在释雪庭和李弘冀给他带来的消息都不错,后面的战争因为是进攻,雷盒基本没太大作用,用的就是多管炮,只不过这玩意到底不够灵活,再加上使用的人也不够熟练,想要完全依靠它是不行的,总有需要短兵相接的时候。

  而这就造成了伤亡,李从嘉看军报的时候,眉头皱的很紧,一抬头发现,下面的人表情都还不错,甚至透着喜气。

  李从嘉有些不高兴,自己人挂了几百个哎,你们高兴什么?

  周宗一张嘴就说出了他们的理由:“伤亡比预料的要低,殿下攻在千秋啊。”

  李从嘉一噎,很想问问这些人原本以为的伤亡会有多少?不过,古时候冷兵器战争的确是经常会出现伤亡,不过说到伤亡,李从嘉忽然想起来,战场上下来的士兵好多是因为伤口感染而去世的,他之前给天策府和安宁军都配置了大量的酒精消毒,还有郎中当随行军医。

  不过现在也只有这两个军有这样好的待遇,既然以后难免有战争,其他军队自然也应该推行下去,李从嘉将这件事情交给了内阁,让他们去商议一个章程出来,本来大家都不是很看重这件事情,但是李从嘉说了一句:“我们人少,能救一个是一个,救回来的就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抵得上好几个新兵了!”

  好像……也真是这个道理,他们的确人少啊,周宗等人只好按照李从嘉吩咐的任务去商量一下。

  自从有了内阁,李从嘉觉得生活都美好了,可惜释雪庭在外面,要不然他们两个应该有更多的相处机会,没事儿闲的听上师念经也好啊。

  不过,真是那样的话,估计又要被劝说。

  就在李从嘉感慨的时候,春生一路小跑到李从嘉身边说道:“殿下,刚刚收到兵部消息,肃州要议和。”

第97章

  肃州要议和的消息, 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朝野上下, 李从嘉刚听到的时候冷笑一声:“他们想议和就议和?过了这么久龙雷还是这么不了解我。”

  李从嘉什么人, 龙雷不来招惹他,他还要算计怎么拿下肃州呢, 龙雷前脚找他帮忙登上龙王之位,结果后脚就兵临城下,发现打不过就想议和?哪儿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不过他这句话刚说完 , 就听到内阁辅臣联袂而来的消息, 冷笑顿时挂在了脸上,他开始思考如果这些老臣决定议和, 他要怎么办。

  李从嘉是很想打下去的,西域这里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契约精神,今天能议和,明天能低头,后天就能亮刀子, 龙雷不就是这么做的?

  只有把他们打疼了, 打怕了,才能让他们彻底臣服, 而李从嘉显然不想在肃州再浪费时间了, 通过这几场仗,他觉得发现安宁城无论在任何方面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 接下来就是以战养战,拿下肃州之后,就开始转向身边的归义军。

  若是能拿下归义军, 就休整一段时间,尝试接触一下甘州回鹘,争取对这个国家了解的更多一点再想办法下手,甘州回鹘就是他们回归中原的一个坎儿,这个坎儿必须趟平!

  李从嘉想了半天,发现他最多也就只能坚持自己的命令,李弘冀和释雪庭都是直接听命于他,甚至他们两个人手上各有一半虎符,李从嘉不能下命令的话,就直接写信给他们,只要他们两个觉得需要继续打,那就能直接调兵,根本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就算内阁责备他们也能说一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不过这是最不得已的手段,如果李从嘉用出了这种手段,内阁肯定要想办法限制将军的军权,同时限制太子的权利,会提出很多建议,而那些建议不是李从嘉说一句不同意就可以的。

  所以不到最后,他不想这么做。

  李从嘉坐在座位上看上去很平静的等着诸位辅臣,但实际上内心也很忐忑。

  辅臣并没有全部来,这次来的只是首辅和次辅,也就是说只有周宗和韩熙载,他们两个应该算是内阁的代表。

  李从嘉开口就直奔主题:“两位爱卿也是为了肃州议和的事情来的吧?”

  周宗和韩熙载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李从嘉心下一紧,表面上却更加和气,十分温柔问道:“内阁诸位爱卿有什么意见?”

  周宗反而问道:“殿下怎么看?”

  李从嘉搞不清楚他们什么意思,一时之间略有些犹豫,没有说话。

  周宗他们本来也摸不准李从嘉的意思,所以刚刚那个问题也不过是在试探李从嘉,如今看李从嘉真的犹豫,不由得有些着急:“殿下可要考虑清楚啊。”

  李从嘉故意说道:“打仗打的是消耗,我们的底子不如肃州,或许对方就是瞅准了这一点才要议和的。”

  韩熙载立刻着急说道:“不能议和!”

  李从嘉:震惊.jpg

  他本来还担心这些老臣会拼命说服他快点议和,毕竟这个年纪的人估计更喜欢稳妥一些,现在安宁城还没到可以肆意挥霍的时候。

  然而韩熙载的反应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

  周宗看到李从嘉略带惊讶地瞪大眼睛,不由得想叹气,老韩怎么就这么沉不住气呢?这位太子,不是普通的太子,也不是那个耳根子软的要命的圣人。

  你对他,得顺毛撸才行,非要摆出一副说教的样子,他肯定有办法不听。

  想到这里,周宗忍不住给了韩熙载一肘子,让他把后面的话咽了下去,自己则十分温和说道:“殿下,如今我们有优势,虽然军资用的不少,但意义不同,更何况我们与北汉长期往来,再加上税收,完全支撑得住,至少能够支撑到明年夏季。”

  李从嘉迟疑问道:“你们是说,还想继续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8页  当前第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7/3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复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