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_分节阅读_第88节
小说作者:开云种玉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58 KB   上传时间:2018-08-12 20:50:13

  华大历史博主赶紧表明态度:“谁说我不粉他。我现在转粉可以吗?这是我们导师推荐的书,那是什么概念,说明价值高啊。我不粉演戏,粉学术大佬行么?”

  小朦弱弱道:“可是群里基本是女孩子,追星画风非常……”

  日常花痴打卡。让外人看了非常羞耻的那种。

  华大历史博主道:“我好歹也算个走在咨询前沿的大V,对娱乐新闻热点张口就来,追星那些娱乐圈事情也不陌生。你们什么画风都吓不到我。你不就是想让我发点这本书的宣传吗?不放我进群我怎么能更好get你们爱豆的画风?”

  在小朦放他进群等链接的时候,华大历史博主果然发了关于这本书的宣传。他先是介绍了一下隶属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大楚断代研究工程,突出这个工程的重要性,又介绍学术前沿的领军人物,他们华大的严澹教授,正是这个研究工程的中坚力量之一。最后画风一转,说最近这个领域有一本学术论文集的出版,为这个工程的推进,起到了补阕、启发与开拓的意义……

  华大历史博主的粉丝中,对大楚感兴趣的朝代粉非常多,毕竟这是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服装也都很飘逸美型。他们继续看下去,下一行赫然蹦出的作者名字:陶清风。

  很多人看到这里还没反应过来,直到华大历史博主补充在后面的一句:陶清风先生,能在百忙的演艺生涯中,拨冗做出如此成绩斐然的卓越研究,其治学勤勉之心,乃是吾辈学习的楷模。

  该微博是一张长图,从头开始是论文集书本的外包装、接下来是书本目录,最下面有一张陶清风非常中规中矩的照片。

  到了此刻,很多人才意识到,这个陶清风,是那个前不久大热武侠剧的演员,也是最近央视热播的乡土剧男主。

  他,居然是个隐藏的学术大佬!

  大批路人都是懵圈的,机械地顺着链接点进预售页面——谢天谢地出版社第二天终于掌握了不上限预售链接的开启方法,他们之前从没试过——机械地看着预售页面更详细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有同行评语、有推荐、有期刊收录说明、有试阅片段,机械地点下购买的按钮……

  好多路人买了之后才来得及震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陶清风专业是什么?不是演员吗?然而网络资料告诉他们,陶清风并非是什么历史科班出身,也没有演技科班的光环,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演得又好,还能写论文。

  消息通过大V传出来,很快被一些自媒体咨询站看到,他们先以为是陶清风自费买书号出版,先一头雾水去看了陶清风的官方微博,去找了星辉公司的官微,却什么宣传都没有。

  但是预售的是华大出版社,书本正规信息写得清清楚楚,该领域的大V又是这种态度……他们迟钝大脑终于反应过来,开始惊讶地集体嚎叫,以非常吸睛的标题写了出来。

  “震惊!当红小生的学术出版论文!!原来他是这种人!!”

  这个惊掉人下巴的当红流量操作,先是被自媒体扩大,继而被无数大V竞相转发,逐渐蔓延进整个娱乐圈,消息掀起了轩然大波。无数娱乐圈粉黑仔细看过消息,都被震得大脑空白,集体缄默了几秒。

  缄默过后,就是爆发式讨论,当然,很多人都不忘点进预售链接,出于好奇或是求知,哪怕是对家,也控制不住想买一本瞧瞧。

  不封顶的预售链接,在华大出版社的发行部主任后台数据中,第二天数据更是破了纪录,卖了五万本。这就不全是陶瓷的功劳了,而有大量的路人涌入看稀奇,价格也便宜,就顺便买,还带动了大楚断代工程的其他书籍销售。华大历史博主,也顺利给嫡系学弟学妹们买到了书籍,完成了导师交代的任务。

  这时候一直忍着的陶瓷终于可以发声了,她们先是在官方后援会官博上,又把陶清风的书认认真真地介绍了一遍,然后宣传轮转发起来,让很多不加群的散粉们也心潮澎湃了一把,然后尽情地在评论里挥洒着自己的欢喜之情。

  “清风哥哥太棒了!”

  “我怎么粉了这么多才多艺的偶像,吹爆清风哥哥。”

  “清风哥哥是才子,但更是学者,他写的东西是对学术研究有价值的。”

  “好好学习,清风保佑我考上理想学校。”

  粉丝几家欢喜几家愁,之前那位小清新歌星的粉丝,早就惊得脸色惨变。对比起来,他们偶像就是写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片段,不好听来说,就是无病呻吟的呓语,连“文学”都很勉强,更不要说“学术”。说过“陶清风文盲劣根性”等等的黑子,现在的脸简直肿得像是被蜜蜂叮咬过。更多的人则是默默黑转路人,甚至黑转粉。

  在这过程中,星辉娱乐公司一直没插手,免得被人安上营销的帽子。陶清风也没有发声,却在消息出来后,被经纪人通知接到了十几个采访。除了娱乐圈的媒体之外,还有高校记者团、有地方台的生活频道采访,竟然还来了中央台的新闻采访。

第122章 入围

  新闻, 讲究的就是一个现实传奇性。不寻常的事件, 不寻常的人物, 都是新闻的土壤。这次陶清风被各家媒体采访,其根本原因是, 大家好奇一个学历低微、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究竟为何能年纪轻轻,自学成才?

  所有采访都无例外地想挖掘陶清风背后的故事。

  然而他们无例外获得的版本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他们调查,还是陶清风自己承认,都是个穷山村出来的打工小子, 酒吧驻唱没上过学,长大后自学。

  这更增添了传奇性。有记者反思:可见人的成就, 并不完全取决于学历高低。还有记者用“梅花香自苦寒来”去形容该事迹。虽然古往今来, 逆境超拔的能人辈出, 并不鲜见。但是每一次出现,都会重新点燃社会的关注点:无论是平民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命运, 抑或是平民通过社会关系(比如婚姻)改变自身阶级, 都给普罗大众不断注入强心针:认为那些上升的通道并没有关闭,他们也分外认可这些人, 就像是在认可自己的梦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陶清风虽然穿越过来, 用了原身前半生的经历来掩饰,但他前世的奋斗,本质更能印证这一点。所以那些褒扬之于他, 并不算为过。

  陶清风拍戏分身乏术,在星辉娱乐公司的安排下,陶清风最后接受了三家的采访。分别是地方晚报、地方电视台资讯频道、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

  地方晚报把他安在娱乐版块,洋洋洒洒书介绍了他的经历和他的论文集,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地方电视台的资讯频道,是在某个非黄金时段播的社会生活类节目。节目主播先用了几分钟介绍了一下“最近有一款热播的电视剧《远山深土》”,然后引出了陶清风的个人履历,“观众朋友们一定想不到,这位年轻的演员,除了演戏之外,究竟还有什么能耐”。

  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新闻,把陶清风的采访拼在“教育板块”中,这是一组探索教育体制改革,引导思考的节目。剪辑了很多人的生平示例,来探究教育对人的影响。陶清风的故事镶嵌在其中,作为“在没有太好教育资源的条件下,个人凭借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就”的案例之一。

  三组官方媒体的正式报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做的那套教育探索节目,在中央各台不同时段轮播。有一次中央八套轮完,晚上就播放《远山深土》,也算给电视剧节节攀高的收视率做了贡献。

  而且不知道是哪个单位的领导看到这些报道,还组织麾下员工看《远山深土》写心得,甚至灵机一动,举办征文比赛。后来又有更多的兄弟单位们跟上节奏,也开始看剧写征文。其他单位不明觉厉,以为是省委组织的活动,纷纷踊跃参与。上一级的党委在接到这些单位主题活动的汇报时,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些单位都看了这部乡土剧,还写出这么多征文来。于是机关党委领导也好奇去看了电视剧,然后发文件指示剩下的单位,也要观看这部电视剧,学习新农村致富经验。

  文联也开会,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创作角度,讨论该剧的成功之处。在如今对文化创作有更多限制、更高要求的当下,这条根植于现实主义土壤,贴近生活、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观众喜欢看的电视剧,是值得探讨一波经验的。虽然促使了后续一堆人对乡土剧题材的跟风,然而质量上能比肩《远山深土》者寥寥,其影响力和主演号召力,更是无法望其项背了。

  在同一天,陶清风先后接到导演熊子安,和导演康学英的电话。

  熊子安说《归宁皇后》入围了今年白茉莉电影节,有四项入选: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男配角。熊子安说,男配角报的是广积王子。

  陶清风感到很意外,广积王子戏份才十来分钟,他以为最佳男配角,应该报沙洲演的威远将军。熊子安告诉陶清风:这是很早之前就确定的,那个时候甚至陶清风都没有开始演《乾侠东君魔女》,因为熊子安觉得,报陶清风比报沙洲的机会更大一些。潜台词就是说:他觉得陶清风演得更好一点。

  华国有三个电影节,白茉莉、白栀子和白茶花。国际主流也有三个电影节。《归宁皇后》挨个去报,现在只是白茉莉的入围时间,后续电影节应该也少不了它的身影。各类奖项总能捞到几个。

  陶清风谢过熊子安,又接到康学英的电话。

  康学英说,《远山深土》入围了今年电视剧金熊猫奖,入围的是导演、摄影、男女主角。她觉得陶清风的希望很大。

  电视剧奖项全年也有三个,分别是金熊猫、金天鹅和金蝴蝶,康学英也准备挨个把《远山深土》上报一遍,她信心满满地对陶清风说:反正至少能得一个。

  陶清风感激之余,心中又有些黯然:《乾侠东君魔女》这部他花费心力最多的电视剧,由于没有一个导演在后续也全身心地盯着,陶清风忙得飞起,他也不了解这些奖项的上报时间,所以都错过了。不过他又安慰自己,武侠题材的电视剧,一般来说很难获奖。反正他参演过的电影和电视剧,都有了入围作品,已经很高兴了。

  在这些好消息带来的振奋心情里,陶清风拍摄《蹦一下,笑一个》接下来的戏份,更是顺利无比。

  其中难度最大的那场英文答辩戏,现场召集了很多群众演员,这些群众演员中,有部分是英国这边的学生。当然也少不了那位曾经帮助陶清风拍摄小视频记录歌星助理罪证的华国留学生。还请来几位真正教课的教授。

  陶清风如今已经把答辩稿子背得滚瓜烂熟,自己也在下面排练过演讲的姿态、语气,录下来反复回看纠正。就像一个真正的学生,要面临答辩时所做的准备。

  在龚桦导演喊了“卡”之后,陶清风脱稿从头开始背诵答辩稿,还不忘对群演们礼貌微笑。意图很明显:让龚桦把这一段全都拍下来然后剪辑。

  龚桦都愣了,他没想到陶清风真的全部背下来,这种连贯性,是只背片段然后出演所达不到的效果——又或者说,陶清风本人现在演技有限。陶清风对此的处理,是把上下文全都背诵,然后复述出来,再通过剪辑选出需要的片段。

  这一刻,陶清风是真的“在答辩”。他虽然不会像夏星痕入戏的疯狂程度,但这也是一种“体验派”的方法。陶清风学到之后,就使用了。

  背稿子来入戏,典型的勤能补拙。

  群演的教授和学生们,错觉自己像是真正的在旁听一场答辩。那教授在按照剧本台词上夸赞时,一次就过,本色出演,觉得和自己平时的工作,并没有太多区别。

  下戏后,那教授还用英文问陶清风:想来学习吗?

  陶清风很不好意思,他用磕磕绊绊,半生不熟的英文告诉对方:论文稿子不是他写的,他只是背诵出来,他的英文也还很薄弱,没法进入这样高级的院校。

  不过这提醒了陶清风,他得考虑一下之前徐瑰元提醒的,平台问题。他很早之前就有去就读电影学院的打算,目的是为了借助平台更好地发展自己。

  陶清风在结束了《蹦一下,笑一个》的电影拍摄后回到国内。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今非昔比,资源与广告成摞堆在丽莎桌子上等着他。

  “接下来想接个什么剧?”丽莎给他在茶几上铺了一摊剧本,“你辛苦那么久了,刚爆完两部剧,正是沉淀一下的时候。以免过度透支你的好感度。”丽莎对于娱乐圈那些大起大落、波澜起伏的事例看得太多。陶清风虽然最近积攒了很多好名声,但大众也开始被他刷屏刷得有些过头。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丽莎的建议,是让他接点文艺片或小众片,暂时离大众视线远一点,也不耽误他磨炼演技,等待下一个爆发时机。

  陶清风看准这是个好机会,向丽莎提出了那个想法:“丽莎姐,我想去……电影学院念书。”

  看着丽莎一瞬间变得有些捉摸不透的脸色,陶清风解释说:“我当然不准备解约,也不准备违约。所以我今天就是来跟你商量,看这些片约里,有没有寒暑假,或者时间短一些的片约。这样我可以兼顾拍戏,不耽误给公司赚钱。”陶清风又说,“当然,如果公司不能同意,我就不去念了。”

  丽莎疑惑地看着他,半响问:“有必要吗?”

  现在的陶清风境遇,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他演过有影响力的剧、上过央视的报道、甚至出版了学术专著。许多电影学院科班毕业生都做不到。他目前的水准实力,已经足以让人们忽略他糟糕的学历。如果只是去镀一层金,在丽莎看来,纯属浪费时间。

  陶清风解释说:“学而时习之,我只是觉得,去学习一下,更能‘沉淀’,而且电影学院的人脉资源,对将来发展也有好处。”

  丽莎这才明白,陶清风并不是奔着镀金去的,而是为了将来能走得更远更稳,这种眼光是不错的。

  人是不可能一直红的,再好的演员也不例外。这个圈子永远新鲜、新人永远层出不穷。大众关注度流逝得也很快。只有作品才能源源不断维持该演员的生命力。好的作品尤为重要。所以一个演员想要常青下去,必须充实自己内蕴,才能不断拍出新境界的作品,维系自己的生命力。

  丽莎还是考虑得比较多,顿了顿,道:“你今年21岁,如果你考进去,明年开始读就是22岁,等你毕业都26岁了。老实说这个年龄到时候有些大了。”

  陶清风笑了笑说:“我和星辉的片约续到我31岁呢,那不是更大?”他想起丽莎已经过了这个年龄,赶紧补充道,“而且人生路长得很,二三十岁,不算什么。”

  丽莎没有用“这几年是小鲜肉的黄金赚钱时机”来反驳二三十岁不算什么。

  因为她看得出来,陶清风不是那些,几年就凋零的鲜花。

  这番话触动了丽莎,她思量再三,道:“好,不过有个条件,你必须考最好的电影学院。如果考得上,就去读。读的时候寒暑假要接戏,没课的时候也要配合工作安排。如果考不上,还是老老实实留在公司拍戏吧。”

  陶清风点头说:“那是自然。很多人考电影学院,就是为了签个好的经济公司。我已经有了,并无后顾之忧,更有心情好好准备了。”

  丽莎同意之后,陶清风就开始放心大胆地准备考试。

  他准备考华影,这是徐瑰元、张风豪等人的母校,也是华国最好的电影学院。丽莎顶住公司的压力,支持他的决定,因为华影是真的非常好的平台。她还给陶清风找关系办了一张A省普通高中毕业证。

  电影学院的考试属于艺考类,虽然比全日制统考分数需求低,但华影的文化课分数依然相对高。

  陶清风如今面临着新的挑战:他必须参加,华国芸芸学子们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一类考试——高考。

  艺考高考所考的文化课,与非艺考高考考的文化课科目是一样的,在很多省份都是语文、数学,英语,加上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

  陶清风选择了文科综合,这样准备起来压力要小一些。但是这些科目的考题设置,依然让他无比头大。

  严澹接到陶清风电话时,正在彬彬有礼地打发又一个相亲对象。是来自华大附近学校的一位高校女教师。严家父母觉得两人有共同职业爱好,值得培养感情。然而严澹却打发得非常熟练。

  他全程对女士非常绅士,但也很开门见山地说,是被逼来相亲的。那位高校女教师居然也松了口气,说:她也是被逼来相亲的。

  “结什么婚啊,一个人多自在,我才不想呢。”女教师虽然看着严澹的脸很不错,然而抵不过她对婚姻的抵触情绪。她反而和严澹聊起了比较自在的话题。

  严澹这时候接到了陶清风的电话,抱歉了一下,当着对方面接通,并不介意地准备秀恩爱,却还以为出现了幻听——

  “你要买什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第123章 准备高考

  坐在严澹对面的高校女教师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以一种露出谴责的目光, 意味深长地打量他。

  毕竟严澹接电话之前, 还特意秀恩爱说,这是他恋人的电话。没想到下一秒就听到要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等严澹挂了电话, 相亲对象立刻生气地质问:“严老师你……你怎么能……你不知道三年起步最高死刑吗?”

  严澹迅速反应过来,他哭笑不得摇头道:“不是你想的那样,成年了。”

  “就算成年了。”相亲对象耿耿于怀, “高考也不能谈恋爱。高考那么凶残,你倒是无后顾之忧,堂堂高校老师和小年轻……你考虑过人家女孩子未来的前途吗?”

  “我不是……”严澹还没来得及解释清楚, 就被对方揪住数落起来。

  “高中三年学习时间这么宝贵,到了现在才买五三, 可见之前都干什么去了。就这样还说不影响。高考必须争分夺秒。”高校女教师愤慨道, “我知道, 男人都喜欢十七八岁花季女孩子,天真无邪的蓓蕾嘛, 但这个阶段谈恋爱, 对女孩子有害无益。你哪怕有一点道德心、哪怕知道一点羞耻、哪怕为对方考虑过一丁点,你都不会——”

  严澹插不上话, 又没有打断女士说话的习惯, 她这些义愤填膺的指责越来越严重, 马上就要十恶不赦了。他只好从手机里找了一张陶清风的照片推过去,很恳切地说:“能不能先停一下……这就是我那位,对象。”

  这是一张《乾侠东君魔女》的花絮剧照, 陶清风穿着戏服带着头套,怀里还抱着个道具炉。相亲对象震惊地看完照片又打量严澹,一时间大脑混乱。

  “这不是那个最近很牛逼的演员吗?出论文集那个。”身在高校比较关注这些事情,相亲对象又恍然大悟般上下打量严澹,“……男的?原来如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1页  当前第8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8/10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娱乐圈探花[古穿今]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