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老家开农家乐的那些年_分节阅读_第180节
小说作者:血血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03 MB   上传时间:2020-05-28 20:38:22

  他们刚开始也有些害怕,可是外面工作不好找,还要经过层层筛选,就算找到了,每天还有各种排满的课程,工资也不高,这就让很多人苦恼。而云水村这边给的工资虽然不高,也就两千二到三千的样子,跟其他的工作比起来,这个工资在云水村还算是比较高的。

  最关键的是,很轻松啊,每天就晚上有授课,而且好多老师可以互换调动,每天平均也就两节课的样子,每周有两天休息的时间,真的是非常的轻松。

  还有员工内部福利,这些都非常的诱人。

  最最关键的还是云水村这边食宿都包,饭菜极为可口,就算是大锅饭,也是相当的美味,许多人想要过去尝一尝被游客们赞叹不已的大锅饭的机会都没有,而成了云水村这边的员工,就压根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云水村的发展前景也非常的不错,背后还有很厉害的大佬坐镇,别墅那块住的都是名声响亮的商业大佬和影坛巨星,这些都是让人心动和心生神往的地方。

  这就是名人效应啊,这些在各个领域上成功的人士,自身就是给一种权威。

  他们心里莫名觉得云水村肯定不错,然后就下定决心投奔到了云水村这边应聘。等他们给村里的老人们上了两天的课程后,他们发现原本多余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这些村民比那些小学生还要听话,还要热爱学习,上课全程都是竖着耳朵,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教他们的东西都非常去学习,不懂的举手询问。虽然写字握笔这些简单的手势都不会,然而他们真的很努力,笨拙又吃力的握着铅笔,一笔一划的,在薄薄的本子上书写出一个个数字和文字,在看到那纸张被文字所覆盖,这些老人们还用忐忑不安的表情看着他们,似乎在征询他们,他们这样做的对不对。

  这都是一群热爱学习,并且性格都非常淳朴,老实且腼腆的让这些年轻教师们感到由衷的喜欢的学生啊。

  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像这些村民一样,那么认真的对待学习,那该多好啊。

  有一群听话,且热爱学习的学生,这是让许多老师都比较开心的事。

  村民们学的认真,年轻的老师们也教的认真,大家都努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把自己的职业扮演的非常的完美。

  张朵朵的爷爷奶奶在沈潇云这边打了招呼之后,也正式的来村里成年学校授课了,他们跟那些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授课的方式不同,他们一个是大学教授,以前授课的是国语,专攻历史文化这一块,因此张朵朵的爷爷就给村民们讲的就是人类的发展史,地球的各种起源,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然后是世界各国的历史大事件……

  张朵朵奶奶以前是护士,一直熬,熬成了护士长。她有各种护理方面的知识,于是就教导村民们一些日常的生活卫生问题,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一些创伤上的护理,一些常见的疾病的科学对待,还有对待伤患病者的后期调养护理,以及一些疾病突发状况需要做的急救措施等等。

  可以说,两位老人那都是两座硕果满满知识的宝库,他们积累了大半生丰硕的阅历和智慧都凝聚在脑海里,现在正把这些知识像太阳一样挥洒出来,照亮每一个汲取需要吸取光芒的人。

  这个可是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是在生活中能运用到,是非常不错的课程。

  沈潇云有时间就会去旁听一下,他也没用惊扰到任何人,听了一小会儿就离开。然后就发现,这两位老人授课真的很不错,讲课没用传统授课那么枯燥,正式,用的也是用那种聊天的形式,可偏偏就是这种随意,又很轻松的授课方式,却让听课的村民们觉得非常有意思。

  学校这边进展的也很顺利,村民们也投入了学习的热潮,并没有退学半途而废的情况出现,沈潇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看着村民们努力的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心里感到极大的满足。

  沈家人自然也没有落后于村里其他人,他们也积极的在学校里报名了,除却沈潇云,可以说全家上下都用行动来给沈潇云开办的学校来支持。沈家里的男人在年幼的时候还读了一些书,像太爷太高,爷爷,还有爸爸他们倒是认识一些字,沈爸爸玩智能手机也很溜的那种,他们对于能再次学习也没用抵触,学校里面的课程五花八门,要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跟他们以前在私塾里完全不一样。

  说到私塾,云水村以前也是有小学的,那个时候教的只是普通的汉字算数这些,然后是三字经诗词歌赋,用的也是传统的毛笔字,后面随着外面发展,倒也引进了一些外面课本。算数,自然,历史美术等等,可惜私塾先生对此也是摸石头过河,就算教的再认真,跟外面进度跟不上,一旦去外面学校,那好多东西接不上轨,如此一来成绩也就跟不上了。

  没有了学生,私塾渐渐落魄,先生们也得回归田园,拿起锄头干农活了。

  这次开办成年学校,沈潇云也有聘请以前的老先生,教大家如何用毛笔字书写,同时给大家讲解古诗词,了解古人书中的人文魅力还有古人的劳动智慧。

  合理的调动起村里有用的人才,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亮,沈潇云觉得一些需要去敬佩的人还是不能被埋没了。

  随着这些事情逐步接上正轨,沈潇云纵观云水村,他还在想着,村里还有那些事情是需要他来做的,一些他没有考虑到的,还需要去努力的地方,他尽量一点点的将其完善。就在沈潇云给每家每户就业上岗人数的核对,大致估量每家每年可以赚取的收入,确保尽量不要漏掉村里的某些人家,这样有可能富裕的村民更富裕,家庭贫困的越困难。

  力争到每一户人家都给安排好工作,给他们提供各种可以赚钱的机会,没有能力胜任工作的,可以教他们养殖一些家禽家畜,或者种植一些瓜果树木,或者是做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小吃,只要味道好,人也勤快一些,就云水村目前这种游客络绎不绝,人满为患的盛况,还是能赚到钱的。

  比如有一家人专门卖油墩子,很普通的面糊和萝卜丝一起油炸成一个个萝卜丝饼子,炸的酥香且分量足,一个五毛钱,买一块钱的油墩子就能吃个大半饱,非常的划算,可受欢迎了,每天不少游客都到这一家来买油墩子吃,卖的畅销,即便价格低,还是有赚头的。

  那户人家也卖的起劲,其他村民看的虽然羡慕,倒也没有学样子,毕竟都是同一个村子的,要是看着其他人家也跟着一起来,这分明在抢同村人生意,跟人抢饭碗有什么区别。然后他们就自己琢磨一下,卖一些其他的小吃,一些村里暂时还没有人卖的,比如一些红豆糕,糯米糍,糖油粑粑或者各种蜜饯等等,总之能避开就尽量避开。

  这些沈潇云也经常会在开会的时候提醒村民,不能光只看到别人家好的,多想想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这样游客选择多了,购买的人多,也不愁好吃的没人买。

  事实上,这种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就在沈潇云对全村人就业率和年收入来一个统计的时候,云水村也迎来了一批远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往返老家的浪潮。

  这跟开办成年学校也就几天的时间里,陆陆续续的就有将近二十多个年轻人回到了老家,村里因为年轻人的回来,也变得热闹起来,有孩子回家的农户杀鸡宰羊的,那热热闹闹气氛,家里飘来各种好吃食物的味道总是那么的诱人。

  热闹喜庆的气氛就跟过年似的那么的让人欢喜,连同一家人脸上一天到晚都是挂满了笑容。

  这让许多户人家孩子没有回归的村民羡慕的不行,他们眼巴巴的瞅着,心里也期盼着自家孩子也能回来。

  可自家孩子不愿意回来,他们也不能强求,只能把这种失落挂在心里,然而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失落都是呈现在脸上的,想遮掩都遮掩不了,尤其是他们在挺多许多从城里赶回来的年轻说有打算在村里创业的,那羡慕跟失落的心情别提多起伏不定了。

  人家孩子怎么就那么明事理,也晓得变通呢,要是自己家孩子也能这样体贴人就好了,他们有的好多年都没有见过自己孩子一面了,有的在外面成家立业了,更是数十年没有回来过,偶尔打个电话,寄一些东西回来,让他们即激动又失落,因为失望太多,一度让他们对这些一直漂泊在外的孩子失去了期待。

  因为越是期待,越是失望。

  到后面他们也就不期待了,甚至也不曾想过他们会回来。

  有时候遇到一些喜欢炫耀的同村人,尤其是最近,总是在去上课的时候,课间休息的时候,就有人把这事提出来,说自己儿子打算在家里创业,打算开淘宝店,开旗舰店,把自家的特色小吃卖到网上去等等,同时给自己家的小吃进行包装,各种计划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副马上就要当大老板,成为全村第二个沈潇云的节奏。

  不管这事能不能成功,可光是人家儿子女儿愿意回来,打算待在老家这边,这事就足够让很多年纪大的人羡慕了。

  对于这些年纪大的人而言,他们现在也不愁吃不愁穿,唯独怕寂寞,怕子女远离身边,怕没有人跟他们说话。

  他们听这些子女回村的人高谈阔论,露出羡慕渴望的表情极大的满足了那些带着炫耀人的村民的心里,他们在通村人羡慕的眼神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比赚了钱还要高兴。

  对于回归到云水村的年轻想要会村里创业,沈潇云对于他们的举动是支持的,只是在网上开淘宝店,打算在网上对外出售云水村的各种农夫产品这事沈潇云表示不赞同。

  李磊就是这些回归云水村的第一批年轻人,云水村发展成一个游客爆满的旅游爆点区域,这让他感到非常的意外和惊喜。

  他在村里转了一天后发现,云水村现在真的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规的旅游景点了,游客来往多不说,购买力也是非常的惊人,他看到了自己老家遍地是黄金,随处都是发财赚钱的好出去。

  而且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云水村周边的环境也大大的改变,需要栽花种树的地方,装饰的地带,都分外的有特色,跟云水村相互融合在一起,一点都不突兀,只觉得这里才是真正的田园生活,适合养生的修养场所,适合人居住的世外桃源。

  每天来这儿游玩的游客也不少,还有专门来这儿参加减肥训练营的,每家每户都腾出多余的房间出租当民宿,这些都是坐在家里都能赚钱的好事。

第178章 发财的美梦

  虽然收的房租一天也就几十块钱, 可每家光民宿现在就有好几间,每天光靠这个收入就有好几百块, 这都是现成的钱, 再加上家里买点小吃的,虽然每个小饼子,小糕点, 一小撮的瓜子,花生也就五毛钱或者是一块钱一份的卖,可胜在有游客来买,每天络绎不绝的,偶尔还有人买家里的豆腐乳, 泡菜,晒干的野菜等等, 这些零零碎碎的每天也有几百块, 加在一起,收入绝对是可观的。

  而且还不需要门面费,房租这些,除去一些人力和物力上面的输出, 几乎不要什么成本,这种实打实的收入比他在城里打工赚的多很多。

  而且家里这边, 吃喝什么的都不需要花钱, 消费也大大降低很多,也就意味几乎是不花钱,每个月纯利润算下来更是可怕到不敢想象。

  李磊回来后也有大致的算了了下家里每个月的收入, 这一核算,光是民宿和每天卖各种小吃,还有零碎的副食,加起来一个月也有小两万的样子。

  还是不需要什么成本的纯收入,一个月赚这么多钱,李磊以前完全不敢想。

  他自己没读几年书,早早的到外面打工,跟着别人一起在外面混了几年,也是后面年纪大了,见识的世面多了,会用手机和电脑,靠着自己摸索,认识了一些字。后面也是算有上进心的那种,跟了一个车间师傅,跟师傅学了几年手艺,进了车间会维修一些机器,工资也是最近两年给他涨了,可涨到顶了一月也就七千多。

  他们那个厂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机械厂,在那一块非常的普遍,普通工人的工资在三千五到五千之间,像他这种有技术,还算是厂里面老员工能拿到七千多,到手六千七八百的样子算是中层人员了。

  小三线的城市里,还算是吃的开的那种。

  也正是如此,李磊在云水村同村的年轻人当中,算是混的还可以,虽然比不上不足,可比下有余。有钱了,人也自信了,他现在也算是熬出头,出了师,有自己的经验,应对机械出事可以及时应对,因此平时也算是有自己个人时间,工作也清闲了,村里的家族群他也时常冒泡。

  这次云水村发展起来,经沈潇云带头创业,把云水村全村老少都给带动起来,引起了不少出门在外的年轻一辈的观望,暂时没结婚,工作也算清闲的李磊就暂时请假回老家看看,他同时也有点想要伸手帮一把沈潇云的意思。

  这些年李磊在社会上靠着一个人摸索了好几年,他十四岁就开始跟着年纪大一点的同村哥哥姐姐们去城里打工,现如今已经二十七了,在外面混了那么多年,何尝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呢。

  他也算是小有上进心,也有自己的野心和抱负,想要靠着自己在外面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他也想证明自己,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幻想着在城里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或者买一辆代步车什么的,如果再混好一点还能把父母家里的长辈借到城里来住。

  可惜,这样的想法在一次次的尝试自己创业中失败了。

  辛苦几年,像仓鼠一样囤积的钱财,自己舍不吃舍不得穿存的一些钱租下的门面房,他也想自己弄一个小门面,做点小生意。然而做生意这种事,并不是跟风就能赚钱的,看着别人门前人头攒动,大批大批的购买者,你看的眼红心动,可偏偏你的生意不如别人不说,甚至每个月还亏本。

  生意这种东西,非常玄乎,不光看个人,还得看这个人运气时不时很好,这个生意适不适合你来做,而且还要有承担得起面对亏损带来的各种负面的后果。

  李磊当时干的第一个生意还是专门问了很多人,然后盘下了一个很小的店面,经营了一个小众品牌的炸鸡,专门做炸鸡排,炸鸡腿,炸土豆串,烤香肠等这种时下非常受欢迎的快餐小吃。李磊经营的那个炸鸡店是当时他在那个省会里很出名的牌子,可能在国内名气不那么的响亮,在当地吃的人还是挺多的,正是因为受欢迎,信的过,李磊才下定决心,把当时存了几年的存款投入进去。

  有品牌效应,还有那部独特的调料配方,专门有人培训了一段时间后,李磊一个人也轻松上阵了,刚开始一两个月经营的确实不错,就算店面小,胜在位置还行,他的炸鸡店每天收入可观。可在经营了几个月后,他那一条街里面,光是炸鸡店,各种烤鸡腿生意一下子涌入了三四家,这生意一下子被拉走了,李磊生意也越发不好了,只能靠促销,送果汁饮料什么的,吸引顾客。

  可人家也是有样学样,甚至是一些原本卖奶茶这些店铺居然也买起了炸鸡排烤香肠……

  后期流动小商贩的加入,各种烧烤,麻辣烫,关东煮,那条街道繁华了,各种吃喝东西的加入,来逛街的人是多了,但是李磊生意却不好了。

  以前店铺里面的烤香肠五块钱一大串,三块钱一小串买的人络绎不绝,炸鸡排,十块钱一份,各种番茄,孜然,香辣,五香的都有,买的人也是排了长长的队伍。如今流动小摊位的烤肠只要一块钱一串,炸鸡排只要六块钱一份,来逛街的人觉得那些小摊位的便宜,就去那边买了,自然就没有人愿意来他这儿买。

  虽然也有一些顾忌到卫生问题,或者担心口感味道上的顾客还是会去他的小店购买,可这样的顾客太少了。

  大部分出来玩的人是不会在乎卫生问题,也不会去关心那些一两块钱就能购买到好吃小吃进货来源,他们只需价格便宜,然后再讨论好不好吃。

  来买炸鸡烤肠的人少了,每天收入也就少了,看到一个月下来盈利,扣除成本还有人力物力,以及房租水电等等,完全没看到进账的钱反而还有拿出之前赚取的钱来弥补亏损的漏洞。

  然而他盘下的店面最少是一年限的,这店面他还花费了各种转让费,后期装修,进购一些机器,这些都是要花钱的。李磊心里头滴血,每天带着微笑上班,心里急的不行,各种悔恨后怕,还要面对后面每个月亏损,不知道从哪里去筹钱弥补后面越来越大的窟窿。

  李磊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想要扭转局势,然而你一个人再如何的经营,你周围都是如此,就算再怎么拉低价格,可这门面费,水电费这些,跟那些流动小商贩哪里耗的起来……

  那一年熬的非常的艰难,李磊担心后期没钱进货,甚至害怕自己房租都交不起,吃饭吃不起,他后面干脆上午不去经营小店,专门下午和晚上,出来逛街人多的时候出门开店。而早上和中午那段时间,他就跑去自己张贴各种小广告,给人干家政,打扫卫生,清除家里的各种害虫,比如蟑螂,老鼠这一类,还给人处理下水道,油污管道,房屋漏水,这些但凡是他觉得自己也能做的,能挤出时间来做的,他都去做了。

  那日子过得可真的苦的不行,一年到头舍不得吃喝,袜子破了都舍不得买一双新的。李磊以前也节约,因为从小到大,就没有过上什么宽裕的生活,家里人节俭惯了,后面就算在外面赚了钱,手里头也有钱了,他也节约,买衣服什么的,都是换季的时候去买,留着明年穿,这样也是新的。

  一些零食水果也只是偶尔买一点尝尝,还是买那种最便宜的。

  可在开这个炸鸡店,李磊眼看着他亏损,却毫无办法,还只能硬着头皮下去的时候,每天没亮就去给别人家检修水管,处理下水道,各种厕所马桶堵塞问题,给一些非常脏乱的房间里打扫卫生,硬着咬着牙,不让自己情绪外漏,笑脸迎人,赚取一笔笔小费。

  那个时候,干这些活儿不像现在这么的赚钱,每次给个几块钱,十几块,几十块钱的都有,有时候遇到各种刁钻雇主,给的钱少不说,还挖苦你,各种找借口克扣你的钱,你把活给干了他们好觉得你在骗钱。

  李磊把这些都压在心里,赚的钱又投入到了炸鸡店,炸鸡店这边虽然生意不如最开始那么好,可每天也有点收入,需要时常进一些鸡排鸡腿,土豆和各种调味料,食用油等等,这些都是要流动资金的。

  每天赚的钱都投入了,扣除房租住宿,和每个月最低的吃饭钱,李磊一年到头没有买一件衣服,鞋子都是去年前年的,袜子也是,破了,居然还买了针线缝缝补补,这要是以前,李磊完全不敢想象的。

  他从未想过衣服袜子破了需要去缝补,像便宜的衣服,在换季的时候赶着那种打着处理价,十几块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两件,袜子去那种小摊位五块钱三双都能买的到,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那一步,李磊连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出去。

  而且他还不觉得有什么,就这样白水煮青菜面条的日子过了下来,熬了一年。期间他也从同村人手中借钱,可大家不是支支吾吾,就是各种言辞之外的意思,必须什么时候归还,也有借钱的,可每隔一段时间催钱,后面李磊就咬牙多跑几趟私活,把钱凑出来还给人家了。

  之后他就不再去借钱了。

  伤人情不说,还被人看不起,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生意亏了,各种催账的,要钱的,纷至沓来,这给他带来的压力比眼看着自己店铺生意没了还要恐怖。

  简直就像是噩梦。

  店里生意没了,他每天还能靠接一些私活,赚取一些零用钱缓一缓,而那些借钱要催账的人一次要的数目太大,要的也太多,都是一起哄着要,他完全拿不出手,有的天天打电话催促,甚至一些难听刺耳的话也来了,李磊那个时候一度崩溃到了极点。

  好在当时借钱给他的人也就那么两三个,催账的人也就一个人,另外两个倒也没有一个劲催账,但是李磊也感到了压力。

  不但有这些压力,同村年轻人也时不时在群里人提一下,有人落井下石,有人冷嘲热讽,也有人鼓励,然而这些都没有给创业失败的李磊带来任何的帮助,他只能感到这个世界带来他的绝望和冷漠。

  他过年不敢回家,他怕同村人把他创业失败的消息传出去,怕父母担心,怕被全村人嘲笑,怕看到父母失望难过的眼神,也怕他们跟着一起担忧。

  他只能跟家里说他在外面混的还行,每天吃喝不用愁,手里头还有钱……

  创业失败李磊也没用气馁,他又拾取找工作的念头,他脑子还算可以,觉得一直给人打工也不是个事,一直拿的是死工作,还不如拜一个师傅,学一门技术什么的。好在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虽然创业失败了,从最底层摸索,也让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情绪,如何的讨好奉承其他人,让自己锋利的棱角变得圆滑起来,这也算是失败的一种回馈,增加了许多社会经验。因此他很快的就拜了一位不错的师傅,师傅待他也非常不错,手把手的把手艺传给了他,李磊也是靠着自己肯吃苦,也肯干的劲儿爬上了小主管。

  回想当初创业,是何其的艰辛,像他们这些没有根基,没有任何的资源,光是靠自己一个人想要创业成功,不说创业,开个小店就能让你好几年翻不了身。

  李磊想到沈潇云,就莫名的敬佩起来了。

  想要创业可不光光要靠实力,还要靠运气,也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啊,这家伙真的非常厉害,以一个人的力量带动全村人创业,这回不但把农家乐的生意带动起来,村里家家户户也跟着带动不说,每家每户都给人安排上了工作,有了可观的收入,整体的经济也跟着层层跃进,真的是眼睁睁的看着云水村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这才几个月啊。

  听爸妈说,沈潇云从年初就开始在家里这边筹备,先是整理各种水塘,自家荒废的田地,家后面的空地院子,然后又每天去镇子上购买各种鱼苗,果树苗,小鸭子,小鸡,小猪等等。差不多三月份初就开始搞那个直播,满满的才有外地游客过来游玩。

  那个时候,还没有农家乐,游客来了都是沈潇云一个人带,还经常去县城买东西,起早贪黑,带着游客去山里采蘑菇,水里摸鱼抓虾,田里捡螺蛳,还给那一帮人做饭安排住宿,每天忙的三更半夜,非常的辛苦。

  都是靠沈潇云一个人周旋,安排,村里其他人都是上了年纪,也没用读什么书,认识不了几个字,想要帮忙也帮不上,那个时候沈潇云的艰辛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李磊是一个人创业的,知道独自一个人打拼没用任何人帮忙是何其的艰难,这个艰难不光光是物质金钱,还有精神,需要极其强大的意志力和毅力才行,因为在创业的这条路上你的必须一个人在那条路上,熬过寂静,且没有光,似乎永远都看不到头的路上走下去。

  期间不能有一点出错的地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4页  当前第1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0/2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老家开农家乐的那些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