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_分节阅读_第281节
小说作者:血歌华章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2.15 MB   上传时间:2021-10-10 14:18:12

  “我以为那就已经是全部了!”

  “他们竟然如此不遗余力,他们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快!告示牌上有了新的公告!”

  “‘广播’要开始了!所有人都安静!”

  外邦人的动作就好像一只巨兽搅动水塘,即使只限定在布伯平原这样的范围之内,依旧令旁人不得不关注。于是一些确切的消息从新玛希城中流出来,说最终有五万人要被投入到这一系列工程之中,无论人数还是工程的规模都是世所罕见。没有人能忽略这样的消息。哪怕再封闭的领主都要被外邦人这般惊世之举惊得从城堡中跳起,连河道下游那些仍不能把握对外邦人采取何等态度的城邦和国家都为之震撼不已。

  没有向任何人发一个预告——交易会已经让人们见识到了外邦人的傲慢,然而这才是真正的傲慢,这些不知从何而来的外邦人不仅仅是无视了国王和教会,无视了他们的邻居,他们如此肆无忌惮,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使用只有最高统治者才能动用的权柄——而没有人能阻止他们,这一点才是真的可怕,简直令人头皮发麻。此外,人们不得不再度更改对外邦人财富和力量的认识。

  众所周知,外邦人没有盟友,虽然以贸易起家,但由于他们到哪儿,哪儿的商业和生活秩序就被他们搅得乱七八糟,所以他们跟商会、银行这些组织的关系始终不曾良好过,在交易会的消息传出之前,没有人想过他们真的要干这样的大事,并且能够干成这样的大事。因为以常理来说,无论这座城市以怎样惊人的速度聚敛整个平原和邻近地区的财富,就算把它们统统抽干恐怕也难以支持这般浩大的工程。可是就像以前他们说控制瘟疫,对抗天灾非人力所能为一样,这一次常识似乎依旧依旧对外邦人不起作用。

  他们肆无忌惮,一意孤行,既不给人合作交好,调解关系的机会——新玛希城经受了十万灾民浪潮的冲击却屹立不倒之后,就有人慧眼如炬,说与外邦人为敌实属不智,不如谋求共存之法,诚然他们大逆不道,但追究过去,这些异乡来客确实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可是每次踌躇满志的说客还未出发,这些做事从不按规矩来的外邦人就又创造了新的麻烦,与国王和教会越发对立,让那些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之人越发难以施展。

  与外邦人的野心相反的是,他们的器量极其狭小,对不严重的冒犯总是过度反应,好像迫切地想要向他人展现武力——不过是下游城邦一位法师大人将他们的探子请入塔中,讨教一些关于他们自身的问题,外邦人竟然毁弃心照不宣的约定,派遣他们的白色巨船穿越峡谷,冲破哨卡,耀武扬威来到城邦前,在防卫军与民众的誓死抵抗下,接连摧毁城内的重要建筑,连城主雕像都被打得粉碎,迫使城主不得不损害同那位法师的关系,将外邦人的探子礼送出境。

  所有人都会记得那一天,白色的死神横跨河道,船上一个人也见不到,却有肉眼难以捕捉的攻击从黑色孔洞中倾泻而出,在河面激起阵阵水花,将码头打得乱石飞溅,逼得城邦武装连连后退,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条小船从白船上放下,一名外邦人和他的仆人大摇大摆来到岸上,粗暴无礼地要求立即放人。

  交涉只是受到一些干扰,他们便不能忍耐,立即开始攻击。

  那是一副噩梦都不足以形容的景象,一个历史悠久,以险要和坚固著称的城市,他们引以为傲的防御在白船的攻击下,竟如同蛋壳一般脆弱!大地在颤抖,城墙在动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们以为末日已至,尖叫着从房子里跑出来,在街道上呆滞地看着来自河上的雷火之锤沿阶而上,一步步地踏碎这座城市最为著名的流水瀑道,蚂蚁一般的人群从空中花园中的美丽宅邸中涌出来,和城下平民别无二致地四散奔逃。不过白船此行显然不是为收割人命,攻击最后中止于法师塔背后的山巅。

  嶙峋峭壁上巨石滚滚而落,将法师塔的尖顶都崩飞,虽然这是对法师的奇耻大辱,但许多人都见到了那一闪而过又如泡沫破裂的护壁,知道法师必将忍下这份屈辱——没有比他们更惜命的了。

  这座叫普林霍尔的城市以其大无畏的勇气,为其他观望者证实了外邦人曾向布伯平原诸多领主展示的实力,人们对他们的示范表示感激。

  当然,外邦人的名声又变得更差了。不过他们显然并不特别在乎,反正他们干什么都不会让自己的名声变好

  而对其他人尤其是他们周围还剩下的那些领主来说,白船对下游城市动手的消息传到他们耳中,激起的不是仇恨和忌惮,而是更深的畏惧之情。听闻国王和教会已经派人联系下游的城市,想要鼓动他们联合起来报复外邦人,一点儿也不奇怪地,那些使者没有达到他们的丝毫目的——白船可以顺流而下,但他们若要逆流而上,外邦人会让他们连峡谷都出不了,做到这一点儿也不难。不过这些使者也并非全无收获,有人同他们接触,表示愿意借钱给国王,让他纠集力量重整旗鼓,将外邦人死死拖在布伯平原上。

  国王不会拒绝的。

  不仅仅是不拒绝,王都对此还十分积极。但对布伯平原上的其他领主来说,意识到这一点让他们感到极大的背叛。虽然外邦人近在咫尺,领主们承受着极其巨大的压力,但收获季之后,他们还是尽量将许多粮食送去王都,以缓解王国正在面临的危机,然而他们的付出没有得到一点回报,回报他们的是彻底的抛弃——要将外邦人限制在这片平原上,意味着此地所有的领主都会成为他们的食粮。

  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外邦人的发展多么迅猛,好像一场会将所有人拖入灭顶之灾的洪水,但现在领主们的想法有了一点转变,尤其是在知道有三名领主已经主动投诚,并同外邦人签了一份契约之后。那份文书还不能说明外邦人接受了那三名领主的投诚,但愈发感到生存艰难的其他领主已经决定不再限制自己领地上的领民去向外邦人履约,甚至为了不让外邦人有理由追索上门,他们还派人一个个村庄去督促村民去新玛希城报道。

  开拓者没有动用后续手段,当初那并不特别为人看好的劳动合同就得到了百分之百的履行,实际上来的人比合同约定的数量还要多一些,他们没有把这些多出来的人赶回去,而一样进行了安排。

  于是这些忐忑不安离开村庄的人们还未多看这座传奇的城市几眼,就被发了新的衣服和鞋袜,抱着它们挤上从新玛希城开往建设点的庞大车队,一路摇摇晃晃,直至最终落地。

  在出发之前,人们对自己将要迎接的生活是有想象的,真正到达之后,他们观察眼前的环境,没有看到一些以为会看到的东西:既没有衣不蔽体的奴隶,也没有拿着鞭子的监工;同时他们也看到了一些认为会看到的东西:有些建设地场面大得惊人,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人,尘土飞扬,甚至还有传说中的炼金造物在同人们一起劳作。而另一些建设地看起来就平常一些——平常得简直像个规划特别整齐的村庄,然而没有一个自然的村庄会有这样笔直的道路和这么多一式一样的房屋,篱笆围着方方正正的菜园,水渠经过门前,沟渠是干涸的,露出底下泥土的新色。

  这些村庄规整得让人有些不大习惯,住在这儿的人恐怕很容易走错门,但这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是在如此之短——短得好像交易会就开在昨天的时间里建成的。从无到有,一切都是新的。来自各地的务工者其实对外邦人的“快”早有体会,想想看交易会是用多短的时间办成的吧,可交易会是在城市之中举办的,并且似乎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外邦人另一种彰显力量的方式,他们对此自然十分用心。

  至于“新村庄”这个词儿,很难在人们脑海中激起什么新奇的想法。人们对村庄这种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聚落太过熟悉,想不到它们能有什么别的面貌。现在看来似乎也确实如此,这些村庄很新,道路很宽阔,房子建得漂亮,又高大又结实,菜园和水渠的安排十分可心,在这里定居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但它们仍然只是一些村庄。

  移居到这里来的人依旧是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要向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要服劳役,虽然在外邦人的统治下,这些新农民应当比从其他领地上来的人们快活得多,不过从根本来说,似乎二者也没有多少不同。

  此时季节彻底进入冬季,新玛希城的建设队伍已经完成了最为烦琐的开头工作,打下了各处建设点的地基,这些签了契约的合同工初来乍到,几乎毫无技能,但他们跟着已经熟练起来的前期建设者一起干活,慢慢地也能从手足无措,到明白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他们跟着新玛希城出来的建设者一起继续扩大这些新村的规模,让它们变得适于让数百甚至上千人在这里生活,除了搭建房屋,他们还要修建水池,扩大或者整理塘坝,一些条件合适的村庄会建造公共磨坊,没有条件的地方会在村中各处安置石磨。所有的新村都必须有规定的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来参加劳动的远地人们终于听到了对他们来说完全新鲜的词语。

  它们分别是图书室、会议室、公共食堂、公共厕所和小广场,视村庄的不同情况有增无减。在土地比较多,因而要容纳的人口也多的新村中,还要有小学校,学校里要有教室和教室宿舍,因为学校需要占的地方比较大,所以图书室和公共食堂等设施往往也整合在一起,因此虽然带一个“小”字,却是新村中最大、也最引人注目的中心。

  它们的地位等同于教堂。

  直到见到这些规划,并在建设这些设施的过程中了解到它们的作用,人们才算有点明白,为什么对外邦人来说这些新式村庄和利在长远的道路水利工程一样重要,他们是要将新玛希城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地方同样迁移到这些村庄中来,不仅仅是要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耕种土地,繁衍生息,他们要像播种一样,把这些地方变成“新玛希镇”“新玛希村”,一点旧日秩序的残留都要从这片土地上清除殆尽。

  即使是来自远地的人们不会因为受到一点心灵的震动轻易改变信仰,但他们一点儿也不奇怪外邦人的这种态度。信仰的战争当然要做得决绝。既然长久垄断知识的教会将它们宣扬为有毒的果实,说人吃下它们,虽然一时的本欲得到满足,却要遭受灾祸和长久的苦痛,外邦人自然就要兴办教育,将人们从蒙昧之中解放出来。

  他们不是等建好了相关的设施才去做这项惊人的事业,他们随时随地,利用一切机会在做。

第430章 继续教育

  人们也不得不学习。

  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学习如何听从指令,学习如何同他人协作,一切他们完成眼前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远地的人们被迫学习这些,因为工作完成的进度与他们学习的速度相关,外邦人没有学得不好就会施以惩罚的规定,但他们有各种的竞赛,有给予争先者的丰厚奖励,人很难在现在这个环境中坚持不受他人影响。

  相对新玛希城自己的建设队伍,远地来履约的村民只是少数,并且来到之后就被打散混入不同的建设点,他们会有几个来自同一领地的伙伴,但很难抱团,他们被编入一个个小队之中,与自己陌生的同伴一同早出晚归,朝夕相处,因为初来乍到时几乎对一切都一无所知,所以他们不得不依赖于这些新玛希人的帮助和教导。

  新玛希人干活,他们也干活,新玛希人休息,他们也休息,新玛希人学习,他们自然也要跟着学习。早上被叫醒,开工前签到,他们要在签到本上写上自己名字的记号和日期,这是一种学习;中午吃了饭,又没有到下午继续干活的时候,队长会把他们聚集起来读报纸,这也是一种学习;到晚上吃过了晚饭,还会在食堂的工棚里点起油灯,将小队的人们召集起来,读书、认字、讨论今天的工作、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听来的故事,这也是学习。

  这些学习和随处可见的木牌标语、无处不在的数字符号,以及早晚响彻的广播一起,非常充实地填塞了人们的劳动生活。

  如果能选择,无论远地来的村民还是一部分的新玛希人,都会有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将听人读报和认字的时间用来睡觉,但没有选择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感到这样的生活特别地难以忍受。

  通过这些学习,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进行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完成的这些工作会给谁带来什么样的利益。这些利益未必能落到他们——尤其是那些远地村民的身上,但这些工程确实是宏大并且伟大的,一旦建成,它们存在的时间将远远长过这些建设者平平无奇的人生。外邦人不让他们只是完成本身野心的默默无闻的工具,无论这些建设者来自何方,他们每完成一段工程,比如一段道路或者一条水渠,那里就会竖起一块石碑,将所有参与的建设者名字深深地刻印其上。

  姑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否“体面”,对许多不指望自己死后有一块正经墓碑的人们来说,第一块石碑树立眼前时,他们连灵魂深处都感到了震撼。

  得知自己也能得到同等待遇,远地的村民也不能再将自己的工作当做一段普通的债务关系。没有一种债务关系会是这样的:债主给欠债者新衣、新鞋,让他们每天吃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还要教导他们各种东西。很多人感觉,等“偿清”这些“债务”的时候,他们也差不多能自称为一个石匠、泥瓦匠或者木匠了。如果足够聪明且有耐心,外邦人连修理工具所需的铁匠铺都是开放供人旁观的,人们不仅能看到矿石是如何变成铁水,还能看到沙范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

  没有人能对这样慷慨的赠与无动于衷,也没有什么人会不知好歹,说这一切对外邦人来说是九牛一毛,他们的给予是应当的。诚心而言,倘若外邦人不是注定要与教会对立,仅凭他们在水灾和瘟疫中救助人命的诸多善举,就值得生前冠名,死后追封,而他们同教会和贵族的关系如此恶劣,恐怕也是因为他们遵循的道德完全不同。

  在来参与这些工程之前,人们听得最多的是贵族和教会对外邦人的看法,无非是诅咒、怒骂,和诅咒怒骂隐藏不住的敬畏与叹服。人们好像很少听到外邦人对贵族和教会的评价,一是因为贵族和教会不许魔鬼的话语传播,他们的特许商人在外也总是言行谨慎,二则可能是因为外邦人的说法实在惊世骇俗。

  他们说,贵族和教会不是必须有的。

  他们在夜晚的课程中这么说,口吻平平无奇,好像这是天要下雨一样的道理。人们当然很难接受这样的道理,但当他们被精神烙印控制着想要表示否定时,又很难对外邦人说出那些“天经地义”的话语。

  外邦人说得不多,他们的行动比任何宣言都有力。

  人们可以为了便于自己理解,说外邦人其实就是来自异乡的异教徒,他们的早晚学习是一种特殊的祈祷形式,也可以说聆听广播是在接受教化,就像某三位领主一样自我说服,可他们不能说那些跟他们一起吃住和劳动的人是贵族。

  虽然这些特殊的人很聪明,很强大,很可靠和令人信服,但他们身上没有一点“贵族味儿”——那种他们说不清道不明但绝对不会错认的东西,可是如果他们不是贵族,他们那样超凡的学识和能力又从何而来呢?只是接受像他们今天受到的一样的教育就能把他们变成这种人吗?

  不用等很长时间,他们就知道了外邦人真正的出身。在一场关于“为什么会有起义军”的讨论中,他们的外邦人教导者说:“身份的高低与对错毫无关联,下位者反抗上位者不是罪过”,他们说“我们可以就是证明”。然后他们解开衣服,向人们展示了那永远不会消退的烙印。

  见到这些火烧印记的一刻,哪怕是听众中的新玛希人都觉得自己好像被人迎面打了一拳,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其实新玛希人也曾和身边的远地农民一样,只知自己生活的村子和所属的领主,在被驱逐离家之前,他们不知道现任国王是xx几世,一些人甚至以为“外邦人”是什么新种的魔兽。来到新玛希城之后,他们看到、听到了许多从未见闻过的事物,头脑渐渐变得丰实起来,并对给予他们这一切的外邦人有极高的崇敬。他们从未想过他们会是奴隶。

  但这并非毫无迹象,不同的发色,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瞳色,却使用同样的文字和语言,并且来自同一个地方,他们说是西方——但这个王国已经位于世界的西部,比这个王国更靠西并有足够广袤的土地容纳一个冉冉升起的巨大国家的,只有那个“蛮荒之地”。兽人也确实有蓄奴的传统。

  外邦人是奴隶——至少五年以前,他们还是兽人的奴隶。

  五年后,这些曾经的奴隶以平常的口气说,兽人帝国快要不存在了。背后未竟之语足以令人毛骨悚然,但又理应如此。如果兽人帝国依然稳固,这些来自奴隶的外邦人就不会存在。

  既然表明了出身,自然也要说到他们是如何得到自由的,外邦人说,因为有一个人去到兽人帝国驯服了兽人,所以他们便不再受奴役,兽人也逐渐脱离了蒙昧,联盟建立了,一切都变得好了起来。

  “就像新玛希城这样吗?”

  “就像这样。”

  在联盟里的人们生活都好了起来,所以兽人帝国会在将来自然而然地消失。这是一个奇妙的,但在外邦人身上就特别有说服力的因果。人们便追问起更多关于联盟的事,外邦人作了很多耐心的回答。

  也许是被新玛希人带动了起来,连远地来的农民都相信了外邦人对那个遥远联盟的描述,觉得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神话般的国度,它完美得简直像是从天而降,从中诞生的一切都至善至美,连曾经的奴隶都可以脱胎换骨,并将创造了它的真理带到人间,惠及众人。

  相比联盟和新玛希城,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地苦啊!

  极度的贫困,艰辛的劳作,微薄的收成、繁重的劳役和税收,好像野兽都比他们自在,耕畜都比他们受人珍重,只有村庄里那些更为卑下的农奴能让他们感到一点儿做人的尊严,可是在面对至高无上的领主大人和掌管天国之门的教士时,他们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尤其这两年天灾频繁,他们的日子过得简直水深火热,若是过去,他们会觉得“领主大人也没有办法”,“一切都是天意”,“今生的苦会变成死后的福”,可是有了外邦人之后,这些痛苦就变得让人难以忍受起来。

  离开领地前,教堂的修士和领主的管事一起对这些农民训话,用严厉的语气告诫他们看好自己的灵魂,不要被“邪魔外道”污染,受人蛊惑,以至于对领主及主神产生什么大不敬的念头,否则,他们就会像那些在别处“大逆不道”“自寻死路”的“闹事者”一样,死无全尸,永世背负骂名。

  现在他们明白了,“邪魔外道”是外邦人,“闹事者”是正在王国中北部如火如荼的起义军——曾经温顺如家畜的农民,不仅起来反抗他们的主人,还让他们流血了。

  外邦人讲述起义军的状况时,他们的听众感到非常奇异,竟然在“邪魔外道”的地盘上听他们讲述另一群叛逆者的事情,这颗真是有点儿……该如何形容呢?

  让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悬浮了起来,低头就能看到大地如画面展开,一切事物俱有因果。

  在劳动的空闲里听这些发生在远方的故事,并不会让人感到厌烦。

  如外邦人的述说,起义军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已无路可走。那些活不下去的农民已经对贵族突然悔悟,或者天降一个特别善良又特别有力量的圣王不再幻想,可是为生存而拿起武器之后,他们要如何取得胜利呢?

  有正确的策略、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再加上一点运气,哪怕是乌合之众的农民起义军也有可能取得胜利,那么胜利之后,他们痛苦的根源是不是就会消失?

  在这里的人们本来不会去想这些问题,但所有人都习惯了在白日艰苦的劳动之后,在安全的黑夜里同可信的伙伴倾听外邦人的教导者同解说一些同他们有关联的问题,比如说他们正在进行的工程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它们的建成对谁有利,对谁不利,对在这些工程惠及之外的人又会有什么影响……即使不是特别有好奇心,知晓这些也完全没有坏处,他们的工地老师讲解得并不枯燥,学得快的人还能去参加每七日一次的知识竞赛,哪怕只拿到一个参与奖,也能让队伍里的其他人共享好处。

  何况此时正是隆冬,寒风在外呼啸,窗户轻微震动,冰寒之气才从些微的缝隙里钻进来,马上就被温暖的空气烘烤无踪,环形的工棚宿舍拱卫着巨大的工地食堂,炉火日夜不熄,热水变成滚烫的蒸汽,穿过埋在地下的铜管,通到宿舍那些长长的暖气道中,咝咝的气流声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同“温暖”这个感受密不可分。

  他们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开始有余力去思考一些关于将来的事情。

  人们并不奇怪自己的同伴中有起义军的成员,这些在别处“闹事”的人也是先拿走了外邦人的东西,现在来用劳力偿还,同那些远地农民没有什么不同——这种看法终止于他们的教导者说,如果将一部分建设城市的资源拨出,或者暂缓他们眼前的工程,转而去支持王国境内的某支起义军的话,倘若一切顺利,他们两三年就能推翻王室,取得完全胜利。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气。

  但这样做不能改变很多的东西。教导者说。

  人总是结成集体生活的,一个集体总是需要领袖的,一个国家必然是有其统治者的。这些都是没有疑义的。人们受到了压迫,自然要起来反抗,那么,在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付出了那么多的牺牲之后,最先带领人们反抗的人,在战斗的过程中作出了功劳的人,以及为他们提供了武器和物资的人,用头脑为他们制定了谋略的人,在成功降临之后都应得到他们的回报。只有赞誉对这些人来说当然是不够的,只有金银也是很难让人满足的,他们既要土地也要地位,还有供养他们的人口——然后人们会为将这一切传递给自己的后代竭尽全力。

  于是不用过很久,一切又重演。

  胜利只能让很少很少的一些人不必再为受到压迫而痛苦,当这些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之后,他们还会为自己能去压迫别人感到快活。对那些极少数极幸运的人之外的其他人来说,他们根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他们会在战斗中受伤,死去,一些人会逃走,拼命回到过去的生活,剩下那些没有逃的人则不由自主地被裹挟,迷失自己最初的目的,成为别人获取权力的工具,当别人在餐桌上讨论如何分配胜利的果实时,他们便在盘中。

  对于外邦人关于他们未来悲剧的预测,建设者中来自起义军的人们自然是想反驳的,如果他们的奋力反抗只会带来这样的结果,那么为何外邦人还要给予他们帮助呢?是他们的财富太多,所以随手施舍给了他们这些可怜人吗?

  外邦人说当然不是。

  外邦人还说,他们对起义军将来结果的预测依据的只是过去的经验,不等于今天的人们就会重复过去的错误,如果能够吸取教训,不去重蹈覆辙,那他们未必不能走出不同于历史的“第三条路”。

  然后便有人问,那新玛希城走的是第三条路吗?

  外邦人的教导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出神地想了一会儿。

  “我们要走的,可能是一条通往‘极最’的道路。”他说。

  “极最”,是通用语中人们形容一样事物时最高级的形式,人们认为外邦人确实有资格使用这个形式,因为自他们出现以来,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极……”“最……”的。他们是极强大的,是极能干的,无论作为统治者还是教导者,对他们羽翼之下生活的人都是最好的,没有一个国王和贵族能做到像他们一样——不会有的,人们确信。

  只要他们继续强大、慈悲和发展下去,将有无数的人像今天的这些建设者一样愿意接受他们的统治。

  那么,为什么他们不直接去摧毁那已经被他们动摇的国王统治,拯救更多困苦的人们,反而要在这样一块并不特别广阔的土地上反复耕耘呢?

  这个问题不仅在这批工程建设者心中萦绕不去,也令那些愿意用稍微客观的眼光看待外邦人的人困惑不已。

  他们命名可以得到更多,为什么不那么做?

  但一如既往地,不论对他们有多少疑问,抱何种看法,接受或不接受他们带来的改变,“外邦人”——开拓者们依旧坚定地按自己的步调向前。工程稳步进行,新村逐渐成形,人员物资往来如流水,夹着雪的冷雨下了几场,小雪飘飞起来,积了薄薄一层,又在冬日暖阳下化入泥浆。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大地一点一点发生变化,虽然看向工地之外,仍是一片荒寂单调的枯景,寒风依旧令身体颤抖不已,但不用工地日历的提醒,人们的本能从某个时刻起就在对他们悄声低语:

  春天不远了。

  快要过节了。

  虽然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新年的习俗不同,有些节日在入冬后不久,有些在春天,有些在夏天,但既然是在新玛希城的地盘上,自然是按外邦人的规矩来。

  开拓者向全体工程建设者宣布了新年假期的安排。

  这项决定一公布,除了新玛希人表现得比较习惯,其他通过各种方式加入到这些工程中的人们大都对这突如其来的假期感到意外。并不是说他们平时没有得到休息,不过那些一日半日的休憩往往被他们用祷告、写信、学习或者睡觉、无所事事的闲逛等等方式用掉了,对于这样简直算得上漫长的七天假期,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不能趁这个时候回家?

  对那些不曾长久离家过的农民来说,他们在来新玛希城的路上就已经在想着回家,到了工地之后,是新奇的见闻、繁重的工作和紧密的学习强行抚平了他们的不安,但思乡之情无论如何都难以磨灭,即使他们牵挂的家乡只是一些贫困、弱小而且愚昧的村庄,与他们正在建设的又大、又强、完全可以想见日后富饶的新村完全无法比较,可是一旦意识到有了机会,强烈的思念像干柴遇到了烈火,在他们心中一下子猛烈燃烧起来。

  无事不周全的外邦人既然给出这样长的假日,就不可能没有相关的准备。他们对那些表现出回家意愿的远地村民一一征询,记下他们的来处,统计他们的人数,然后预备车队,规划路线,以求不仅让这些村民能够尽可能快和安全地回到家乡——即使他们是来清偿债务的,许多人仍通过各种开放的途径积攒了一些财物——还要让他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各建设点,完整地完成他们的契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3页  当前第2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1/33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