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谎言之诚_分节阅读_第184节
小说作者:楚寒衣青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08 MB   上传时间:2022-02-08 10:22:08

  平日里总是在忙,这回受伤,他们难得在花园中惬意地消磨了两个小时,等到夕阳西下,纪询将霍染因推回屋子,又在去食堂打饭的时候听到了个小道消息。

  医院的后巷里,有个共享厨房。

  这个名词牵引了纪询的注意力。

  医院的伙食着实不怎么样,重油重盐,他一直想给两人改善下伙食,但还没物色到合适的——外卖和医院伙食差不多,请煮饭阿姨,一时半刻也不知道半个月一个月的煮饭阿姨哪里找,找高端点的私房菜馆订制呢,一时半会也没吃到特别健康合口味的。

  这时的纪询倒油然想念起袁越来,如果再给他一个机会,他绝对不会在袁越说他妈炖的鸡汤时候内心暗暗嫌弃。

  他现在迫切地需要来碗浓郁的、鲜嫩的、富含营养的鸡汤,给霍染因补补——甭管是袁越他妈他老婆还是他孩子炖的!

  共享厨房就在医院后的两百米处。

  一条区别于大马路的羊肠小径,往里头走个大概五六步,就能看见一排贴着墙建起来的露天厨房。厨房里,锅碗瓢盆,灶台水池,甚至油盐酱醋,都应有尽有。

  一阵“刺啦”的铁锅烧油响,白烟瞬间腾起,葱姜蒜特有的香气立时侵入鼻腔。

  纪询看见一个胖胖的阿姨正在铁锅前烧菜。

  厨房里,除了这位阿姨外,还有两三个人,有男有女,分别在洗碗和切菜。

  切菜那个纪询不敢多看,只稍稍一瞟就急忙转开视线。

  但洗碗的那个,他额外注意了会儿,同时目光还特意停留在厨房的各种角落。

  出乎他的意料,这个露天“共享厨房”,竟然收拾得颇为干净。东西看得出来,不值多少钱,都是旧的,但再仔细观察,能够发现这些旧东西被颇为精心爱护地使用者。

  灶台上没有油渍,酱醋瓶子并不黏腻,在水池前洗碗的人,也是先将饭菜倒入一旁的剩菜缸中,才就水清洁。

  他就这样在巷子里暗暗观察了一会,其间烧菜的胖阿姨烧完了菜,一回头看见纪询,扯着大嗓门热情说:“小伙子都伤成这样了不好好休息怎么也过来?有什么事你别动,阿姨帮你!”

  “阿姨好。”纪询赶紧接话。

  跟着霍染因跑上跑下成天和死人谜题打交道,纪询忙着破案,好久没去酒吧打鼓,都快忘了自己还长了张男女皆宜老少通杀的脸。

  还是爸妈基因好。给他生了张好脸,日常时候不显,倒霉受伤了,需要人帮助的时候,就跟兜里揣了张通行证一样快乐方便。

  “我听说这里是共享厨房?”

  “小伙子第一次来?”

  胖阿姨很快给纪询简单介绍了什么是共享厨房。

  这说起来,最初还是巷子入口处开杂货店的老板做起来的。

  杂货店老板是个好心人,天天看着医院里人进人出,其中有位农村来的农民吧,特别穷,连包子都没有,每天都是一张干干的饼,配咸菜,再喝两口水,水还不是矿泉水,是个破旧的军绿色水壶,这种水壶,简直像是新中国成立那年的古董物。

  一天夜里,农民在巷子里哭得厉害。

  她走上去问了,才知道这农民的老婆得了癌症,晚期,医院那边说没必要治了,就是这几个月的功夫,让带回去养着。

  那天晚上他们聊了很久,主要是农民在说。

  她知道农民为了给老婆治疗,之前已经将家里好几年积攒下来的所有存款都清空了,现在,账面上没有一分钱,家里的所有财产,只剩下一些家畜。

  她很同情,就问农民现在是不是准备回去。

  没想到蹲在地上的农民把眼泪擦擦,说不回去。

  老婆跟我二十年,一辈子苦到现在,总想着好日子在后头,结果熬着,熬着,熬到没有日子了。无论如何,我不能丧良心,我有多少钱,我就给我老婆花多少。回家就是活活痛死,在这里,痛得不行的时候,至少还能央着医生护士想点办法。

  他开始掰着指头做算数。

  家里还有两头猪,大猪,好猪,卖了怎么也得有万把多块钱,几十只鸡,不值钱,但现在也没办法,得卖出去,央着邻居接手,看在自家艰难的份上,不会压价,这样又多了几千块钱。

  一条黑黑的,深深的,夜里没有一盏灯的小巷里,一个蹲在地上的农民,喃喃着家里的一分一厘,全部家当,没有一分是给自己花的。

  那天以后,杂货店老板就从家里陆陆续续带来了旧锅,旧碗,在巷子里头搭了这小小的共享厨房。任谁想来这里炒个菜,做点饭,都可以。

  她不收钱。只在灶台的旁边竖个牌子。牌子上写着:煤气5毛/次。

  牌子下再摆个碗。

  每个来这里做饭的人,也总是自觉。

  医院里承载着生老病死,总不缺悲欢离合,一段段艰涩人生,俯仰可拾。

  “现在那家杂货店已经不开了。”胖阿姨很遗憾说,“听说是老板年纪大了,儿女接她回去颐养天年,杂货店也盘给别人做了,现在是家水果店。对了,小伙子,你也是来这边做饭的吗?”

  胖阿姨的脸上显现出种困惑来。

  确实,来到这里的人多是家里没有余财的中老年人,突然冒出个年轻面孔来,实在很醒目,尤其是这个年轻人相貌堂堂,看着怎么也不缺钱的样子。

  共享厨房确实不在纪询原本的抉择范围内。

  他以为的共享厨房是那种——小区、酒店、所供给多人晚餐午餐的宴会型厨房。但这种厨房不会出现在医院附近。真正能在医院附近扎根生存的厨房,也许只有眼前这种厨房吧。

  “小伙子,是不是有什么困难?”胖阿姨察言观色,“别怕,说出来,阿姨帮你!”

  “阿姨帮你”似乎是这热心肠的胖阿姨的口头禅。

  “阿姨家里的闺女,最近生孩子保胎,要在医院里呆一整个月到生产,阿姨天天都要往这里跑,有的是时间,你有什么难处别憋着。都来医院了,谁还没点难处?我跟你讲,阿姨还认识一个呆在肿瘤科的老头。那老头有个孙女,长得漂漂亮亮亭亭玉立,三不五时就来看望他,每次都是大包小包的,这对于住在医院里的老家伙而言,已经是了不起的孝顺了!可是那老头就是想不开,说是心疼孙女的钱,每回孙女给他钱,他都不舍得用,那孙女要上班的,也不能天天都来,对吧?孙女没来的时候,这老头啊……”

  胖阿姨叹了口气。

  “是抠到家了。就拿着之前没吃完的水果,饼干对付日子。你说这是何必呢?说的不好听点,到了那个地方,剩下的日子就看得见了。能吃吃,能喝喝,就多吃点,多喝点,千万别想着什么省钱……那不是在省钱,是在花命。明明那孙女看上去混得挺好的,手上绿镯子那水头,绝了,没个几万块钱,阿姨看啊,拿不下来!”

  一个颇具指向性的名词勾起了纪询的记忆。

  纪询试探问:“那个老头是不是后颈有条红色的疤?”

  “是是,就是他!”胖阿姨一拍手,“胡坤!那老头名字叫胡坤!你也认识?”

  “路上见过。”纪询笑道,“还被他孙女扶了一把。”

  纪询和胖阿姨一来一往地聊着,知道了更多。

  胖阿姨是本地人,当保姆的,因为女儿病了最近没去工作。也是同情肿瘤科的那个老头,才大中午的出来给老头做顿饭,不过是煮盘豆腐,炖个汤,拿份饭,不花多少工夫,二三十分钟就能搞定。

  和纪询聊天的时候,胖阿姨已经手脚麻利的打开蒸锅,又把自己蒸好的热腾腾的汤给端了出来。

  纪询若有所思。

  保姆,本地人,热心肠,这个月天天要来医院照顾女儿……

  不是和他的要求完美契合吗?

  本来都打算找私家菜馆订一个月饭菜的纪询,又改变了主意。

  他先和阿姨闲聊:“现在做保姆累吗?是不是还要什么证?”

  “累不累的,我觉得还好,照顾人也是很有成就感的。”胖阿姨完全没有意识到纪询的打探之心,竹筒倒豆子,什么都说了,“做保姆不是月嫂,倒没有要求什么证,就是个健康证,不过健康证很多职位都需要的。对了,阿姨我还有营养师证,你别看这个证不起眼,拿到雇主家一亮,可吃香了!”

  唠唠叨叨的说话,居然一点都没耽误胖阿姨做事。

  胖阿姨将面前装汤的小盅掀开,嗅了嗅,拿起盐罐,勺出一丁点盐放下去。

  正是饭点,刚刚吃的一点水果已经被胃完全消耗了,急需营养恢复的身体仿佛时时刻刻都在饥饿状态,一丝一缕的香气顺着鼻腔传进大脑,让全身的馋虫都跟着翻滚起来。

  就是这个了!纪询瞬间做下决定。

  不过在和阿姨交谈之前,他对阿姨说了声抱歉,先摸出手机,给霍染因发消息。

  “宝贝,中午想吃什么?”

  “好好说话。”这回没事,霍染因回复得快。

  “男朋友,中午想吃什么?”纪询总是宠着人的。

  “……”

  “因因,中午想吃什么?”纪询又换了花样,乐此不疲。

  “询询,再这样,不理你。”

  聊天界面跳出这么一句话。

  霍染因已经学会用魔法打败魔法。

  纪询差点没笑出来,他用力忍住了,再抬头,问阿姨:

  “阿姨贵姓?”

  “免贵姓蒋。”

  “蒋阿姨愿意接个半月单,帮帮我,顺便赚点外块钱吗?”

  *

  阿坤之所以如此沉迷于网络中的窥视,还是归结于,这样的视角所看到的人是一种碎片、一块积木、一个零件,它永远是不成段的,是需要你组装的。而组装的过程正是阿坤所迷恋和沉迷之处。就像是在茫茫无垠的海边,自己亲手拾取了贝壳,再通过大脑和心,把它们亲手组成漂亮的工艺品。因而,这样的它是独一无二的,甚至那个真实的人本身也比不上心中组好的贝壳。

  他一遍遍的学习各种方式去使用网络。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实在惊人,网络里的迭代又比现实里的更快。

  比如说暗网。

  暗网虽说对大部分人而言,是个比较冷僻的知识,但在如今国外的罪犯之间已经相当流行。

  阿坤对暗网并不陌生,因为某些原因,他甚至非常熟悉。

  美国那个宛如淘宝可以线上交易的网站丝绸之路的出现,无论是对罪犯还是阿坤都有里程碑的意义。前者是让杀人、贩毒、绑架等等一系列的犯罪行为更为便捷,后者是让阿坤靠比特币发了一笔小财。

  丝绸之路不是网上唯一的平台,这个idea一旦出现,就被人无穷模仿,只是规模大小有所区别,有些人气旺就开成了超市,有些鲜为人知就像路边小店,还有些定时出现有点像赶集。

  总的而言,阿坤并不喜欢这种建一个售货页面,然后把人的性命像货物一样贩卖的方式。但他听过一个说法,这是犯罪发展的必然。

  罪恶可以定义为另类的产品。即,“向不容于传统社会秩序的市场”提供的,引起注意、获取、使用、或者消费,以满足欲望或需要的东西。*

  有产品,就有产业,就会形成产业链,自然而然,也会寻求结构调整和变化,从而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相类的犯罪互相吸引、联动、形成上下游,竞争或合作。

  传统的犯罪产业集群是极难形成的,只有少数像金三角这样才能依托于特殊环境,形成资源型产业集群。

  而匿名电商打破了这种资源的地域壁垒,使得罪犯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以低成本的方式互相交流沟通。从而形成了另类的集群。

  加之罪恶的消费群体较为分散,社会秩序的不容让他们呈现整体“害羞”的消费画像。匿名电商整合了这一大批潜在客户的需求,让罪恶的投放下沉到更深的客户群,吸纳了更多的流动资金。

  流通是商业的本质。

  丝绸之路,本质上就是犯罪这门生意的流动之路。

  说这番话的“他”是个投资专家,阿坤对“他”实在喜欢不起来,“他”虽然年轻,虽然模样好,但美好纯洁的外皮,裹着的也许未必是同样美丽的心灵。

  而更可能是自己这样的,虽然还活着,虽然还行动自如,不过是一具皮囊裹着幅血淋淋的腐朽尸骸。

  当然,如果自己是血淋淋的腐朽尸骸,对方恐怕就是叮当响的恶俗铜钱吧。阿坤揶揄地想。满嘴生意,金钱,交易,价值,好似人就是一个个行走的标签展示架,上边明码标价地写着大脑xx元,外貌xx元,肢体内脏xx元……

  不过,无论内心如何揶揄和嫌弃,阿坤依然在浏览着罪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6页  当前第1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4/3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谎言之诚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