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枭臣_分节阅读_第368节
小说作者:更俗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09 MB   上传时间:2013-03-18 17:32:20

  一些开明乡绅、田主,甚至主动配合淮东的减租减赋新政,招募更多的佃户改造、耕种田地,使得自有田地能有更多的产出。

  林缚在淮东还无法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除了推动减租减赋新政外,更多的是鼓励佃户从田主手里赎买田地,降低淮东的土地兼并程度。

  一些田主不愿降低租赋,但有部分人愿意出售田地,以避免跟淮东在地方推行的减租减赋新政起冲突。

  对田主来说,出售田地所得的银钱可以存入淮东钱庄吃钱息,比直接经营田地不差;当然淮东同时在税赋政策上,支持佃户从淮东钱庄支借赎买之资,形成完整的循环。

  当然,从根本上,佃户在赎买田地之后,耕作、改良田地的积极性会大幅增加,土地产出也会大幅增加,这样才能为钱庄提供足够的钱息收入,来作为推动整个循环不断扩大规模的原动力。

  这一点,也只有真正精通政事的人才能有深刻的理解。

  当其他地方还在费尽心机的要从生存都有问题的农户头上多收刮些钱粮时,淮东今年从淮东钱庄的头上就能征收超过八万两银的厘金。

  当然,瘦田劣地与膏腴之地对丁口的容纳程度是天差地别的。

  在崇州,特别在运盐河清淤之后,大规模推广稻麦棉复种,一户丁口耕种十亩良田,甚至能够承受三成比例的租赋压力还有富足。而在水利受到严重摧残的淮泗地区,一户人家耕种三四十亩地,也仅能勉强糊口,对自然灾害及社会动荡的承受力也极差。

  以往,皋城、建陵、盐渎三县位于湖荡平原区的低洼地带,三县的丁口加起来,甚至比不上海陵或崇州一县。

  捍海堤筑成,皋城、建陵、盐渎三县土地容纳丁口的能力就会大幅增加,再加上淮东大规模的开发鹤城草场,淮东内地四五十万浮户、流民逐步的安置下去,才成为可能。这也将较为彻底的缓解诸县地方上日益剧烈的社会矛盾跟动荡。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佃租还是自有田地,普通民众唯有田地耕作,才能彻底的安顿下来。而为了珍惜当前能有田地耕作的机会,那些饱受饥寒流离之苦的民众,也会不惜流血甚至性命的拥护淮东军司。

  也只有淮东军司少数一部分人能够接触到核心数据,才能理解修筑捍海堤以及围绕捍海堤所进行的一系列动作,对淮东的意义是何等的深刻。

  如今沿堤道,还留了万余辎兵,继续进行堤道修护、护堤防海林种植等后续工作。这万余辎兵沿捍海堤十二座驿堡及诸多防寨分布,也是构成捍海堤防海体系的基本防御力量。

  还有约四万辎兵转入堤内,进行围圩造堤、兴修水利、垦荒屯种等事,也是淮东的储备兵力。

  此外,从年初到这时,长山营、崇城步营、靖海第二、第三水营及以浙东行营军大规模的扩编、新编之外,凤离营也一次性扩编到二十营,兵力增加了一倍,消耗了约五万辎兵储备。

  如今淮东军编有长山营一万八千卒、崇城步营九千卒、凤离营一万两千卒、浙东行营军一万两千卒,靖海第一、第二、第三水营一万五千卒、海东行营五千卒,黑水洋船社及集云社武卫三千卒,直属战力超过七万人。

  只是短时间内扩编规模太大,兵甲补充不足,战斗力整体有所下滑。

  更为重要的,包括海东行营在内,淮东军约四分之三的兵力都部署在南线,包括崇州以及泗阳防线在内,淮东在北边能调动的直属战力加起来都不足两万人。

  相比较直辖战力,以工辎营为核心的储备兵力降到五万人,已经有所不足。

  秦承祖与孙壮此次去淮泗,除了说服刘妙贞、马兰头等人将红袄军主力部署在北线防备随时有可能从河淮地区渗透而来的东胡骑兵的同时,还要说服刘妙贞、马兰头同意淮东从淮泗流民里招募丁壮,在泗阳一带组建两到三万人规模的工辎营。

  这也是防备红袄军倒戈、增强淮东对淮泗地方控制力、增加淮东兵员储备的重要举措。

  第66章 淮阳行

  星夜兼程,于五月十二日,孙壮随秦承祖赶到山阳,夜里渡淮赶到泗阳宿了一夜。次日会同已正式就任山阳知县的李卫以及从沭阳赶来的刘庭州,一起北上,到陈家塘,便算进入红袄军的控制区域。

  红袄军负责接洽是马兰头麾下大将,也是红袄军在宿豫的守将李良。

  虽说刘庭州是朝廷钦定的招抚使,但刘庭州也晓得“给奶才是娘”这个道理,晓得秦承祖代表林缚而来,才是这最后一回招安谈判的关键所在。

  秦承祖在淮东权高位重,早年也是淮上流马寇出身。红袄军这边不怠慢他,也觉得他亲切,李良亲自出城迎接,护送秦承祖、孙壮、李卫一行人从宿豫过境去淮阳。

  大道两旁都是麦田,仿佛癞子头上的头发,稀疏得很。

  论节气已是芒种,淮河以南的麦穗子已经沉甸甸的坠下来正待收割,淮河北的麦子才刚刚抽出穗头来,少说还要拖上一个月就能有收成。

  途中休息时,秦承祖下了马,将马鞭与缰绳交给随扈,走到路边,揽过一丛麦桔杆子,看了看麦穗子,眉头微微蹙着,也不多说什么。

  “淮河以南,良田春花种麦能满石米粮,夏复种稻或种棉麻,十亩地能养小康之家,淮泗沟渠尽废,不是旱就是涝,一亩田一年能收五斗粮,就算是老天开眼,差七八倍,”李卫对淮泗间的情况最是熟悉,也不管李良在场,也不照顾红袄军诸将的颜面,直接将淮泗诸县的窘迫之处说出。

  刘庭州微蹙眉头,说道:“数年战事流乱,灌林丛生即成荒地,乡野间,铁器又匮缺得厉害,不要说淮泗诸县了,沭水两岸的农户十之四五还持石镰木刀在田间劳作,”又问秦承祖,“崇州及山阳的铁场,今年能卖些铁给军领司?”

  “这事要问林梦得,兴许可以,”秦承祖说道,“我也不是很清楚,刘大人既然提出来,淮东总是要挤出来一些。”

  “能挤出多少,秦司马倒是给我一个准数。”刘庭州打蛇随竿上,追问道。

  要说刘庭州的地位,自然是比秦承祖要高,如此追问倒是有些不顾身份了。

  秦承祖心里暗道:刘庭州能算得上大越朝极少数能够尽忠尽职的能吏了,可惜处处跟淮东作对。

  “三五千件兴许有的。”秦承祖说道。

  “那就说定五千件,我回头派人到山阳跟李大人讨要。”刘庭州说道。

  李卫还刚刚接到任山阳知县的调令,不晓得山阳县铁场的底,再者山阳县铁场也是受曹子昂直接控制——刘庭州如此说,李卫只是寒着老脸不吭声。

  秦承祖倒也没有想到刘庭州是如此的缠人,只能无奈而笑,说道:“直接给农具怕是不行,山阳要是不足,崇州那边兴许可以挤出五万斤毛铁料来,刘大人回头派人去崇州交涉即可……”

  耕作之事,最重铁器。刀镰割稻麦,披星戴月,一户人家昼夜能收割四五亩地,若用石镰手薅,少说要两三倍时间。说到开垦,除了防备瘴疬、水土不服外,对铁制刀镰也是格外的依重。灌木丛生、盘根错节,没有锋利的刀锯,只用石镰木刀,想开荒垦种谈何容易?

  南方荒滩荒岛荒山荒林较多,江淮、湖汉、湖湘及江西等地,也是前朝才得到充分的开发,东闽开发更落后一些,是前朝遗族八姓世家入闽后才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

  在五岭之南,广南的地域范围差不多是江东郡的两倍还多,但开发极不充分,土著横行山野,时常叛乱,此时整个广南郡的编户丁口也就二十一二万,甚至远不及平江或江宁一府,只与战前的明州府相当。

  广南离得太远,地方又自成一系,有割据之势。即使没有裂土称王之意,也暂时脱离了江宁的控制,暗中倒跟奢家走得欢。

  淮东对广南鞭长莫及,但从淮东在浙东登岸后,牢牢的将明州府及昌国、岱山诸岛控制在手里,将奢家的晋安、浙东水师压制在内陆江河里不敢出海,实际上已经在东海取得绝对的控制地位。

  淮东下一步的意图就是夺夷洲岛。

  夷洲即后世的台湾,地广千里,地域比淮东只大不少。

  夷洲置县有两百多年,但除了未开化的土著之外,编籍丁口不过四千余户,只抵越朝的一个中县,甚至不足崇州、海陵、海虞等大县丁口的十一。

  靖海水营的海船从明州府出发攻打晋安沿海,千里迢迢,来回一趟,最少也要五六天的时间。天晴时,站在夷洲岛的西北角上,极目远眺,甚至能望到闽东沿海的岸山与岛屿。占了夷洲岛,以夷洲为基地,对闽东沿海形成夹击之势,扰袭海船能昼夜往复,捕捉战机更为有利。

  此外有了夷洲岛为基地,淮东的海上贸易,就可以延伸到南洋去。

  夷洲置县后隶属泉州府管辖,此时算是宋家的控制地,且不管宋家什么态度,夷洲是淮东近期所势在必得的,只待靖海第二水营休整完毕,就会掩护崇城步营攻打夷洲。

  当然,攻陷夷洲之后,要怎么经营夷洲,除了作为水营基地以及海上贸易衔接南洋的跳板外,要不要立时大规模的迁民经营夷洲,淮东内部还有很大的分歧。

  不比近些年才抛荒的昌国诸岛,开垦起来相对简单,也没有那么多的瘴疬之地,夷洲岛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彻彻底底的生蛮瘴疬之地。开垦的难度,更是远在鹤城草场、西沙岛之上,开发的成本自然也是极高。

  不过随着淮东冶铁能力的激增,往夷洲大规模迁民垦荒,倒也不是绝无可能之事。

  淮东对流民、难民的安置能力,主要直接发应在两桩事上,一是米粮、二是冶铁。最终淮东能控制丁口以及米粮、冶铁,又直接反应出淮东的军事潜力。

  有淮东钱庄之后,可以支借银钱大规模、大跃/进的发展冶铁工场。林缚对今年崇州、山阳两地制定的增产计划是要求毛铁产量要达到五百万斤、精铁产量要达到两百万斤。

  相比较淮东今年的毛铁产量,供给刘庭州五万斤毛铁,仅占百一而已,但在刘庭州看来,五万斤铁很不简单。

  要是将山阳县排除在外,将淮安府诸县收罗一空,怕也只能找出两三万斤存铁来。

  李良在旁边听了眼馋,心想红袄军要能有五六万斤铁,要该多好?也只是心里想想,毕竟还没有正式接受朝廷的招安,再说接受朝廷的招安,朝廷与淮东又怎么可能不防备红袄军,哪可能动辄供给数以万斤计的铁料?

  在宿豫西北,红袄军在汴水窄处搭设了一座栈桥,可以渡河进入淮阳境内,马兰头早带队在汴水西岸恭候,也算是态度甚恭。

  红袄军虽说以刘妙贞为首,但毕竟是女流之辈,诸事有很多不方便,马兰头实际主持更多的军政事务。马兰头在红袄军的影响力与地位,实际不在刘妙贞之下。

  刘庭州前三回进淮阳,马兰头客气点,到城门口相迎,今日到汴水河畔相迎,显然是冲着秦承祖而来。

  刘庭州心里暗叹,淮东暗中给红袄军输送米粮之事,他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多少知道大体的情况,他眼下只希望红袄军诸将能改邪归政,为朝廷效力,不要给淮东彻底的拉拢过去。

  难民主要往汴水以东地区疏散,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恢复,淮阳城多少恢复了些元气。城池也修缮过,不过都是夯土而筑,在太阳下,闪着白光。

  这些闪光让城池在太阳下好看一些,实际则是取土筑城时,没有将土里的贝壳、细石等物筛掉。淮阳城即使所有残缺段都拿土夯筑修复,实际的牢固程度要起普通版筑城池要差一些。

  东胡人在攻打蓟州时,已经大规模使用投石弩攻城,此时的淮阳城在大型投石弩面前多少显得有些脆弱。

  其时中午,马兰头出面招待下,用过午宴。

  正式的,也是明面上的招安,自然是以刘庭州、李卫二人为主,秦承祖、孙壮是代表淮东军司而来,不直接参与明面上的招安谈判,午宴后就先回驿馆休息。

  秦承祖只说连续赶路太累,要在驿馆里先休息一下,也不拘孙壮给李良拉去叙旧。

  淮阳城自然不能跟崇州相比,城里甚至严禁公开卖酒,午宴时桌上也没有置酒……

  找了一间食店,残破得很,李良径直闯进后院里,揭锅翻橱,将食店仅有的一大块獐子肉都霸占过来,丢下一锭银子,与孙壮挨着窗口的桌子坐下,将腰间的漆葫芦解下来,摇了摇,“哗哗”有水声,说道:“野果子酝的酒,还是孙帅你教我的手艺——为这事,差点给马帅拿住砍头示众,淮泗的粮食太珍贵了,拿粮私酝,谁求情都没有用。好在解释清楚了,吓得我过后就没敢再喝。今日还是请示过马帅,才拿来讨好杆爷您。”

  桌角叠着一摞碗,孙壮拿了一只摆面前,也不管豁不豁口,倒了半碗酒,先泯一口尝尝滋味,说道:“太酸,这手艺你学得不乍的!”

  “……”李良也馋眼的给自己倒了半碗酒,小口的饮着,果子酒不烈,就剩下半葫芦酒,还宝贝着喝,问孙壮,“这次要是谈妥了,杆爷还回来不?”

  “马兰头让你问的?”孙壮问道。

  “马帅可没有说,我自己问的。”

  “屁,你撅屁股拉屎,我能不清楚?谁问都一样,”孙壮感慨一声,说道,“不回了!”

  “……”李良焦急道,“天女以下就两个骑都尉,马帅占一个,还有一个就是留给你的——这可以从三品的武官,淮东给不了你。再说谈妥之后,你在淮东、在淮阳,还不是一样?要是东虏打进来,淮东还要指望你跟我们一起顶在前面呢——只要你答应回来,淮东也不会绑着你不放吧?”

  江宁能给的条件,也都谈差不多了。

  制置使的权限很大,辖一地军政兼管地方兵备,地方上的府军县兵乡勇都在辖制范围之内,江宁只愿意在淮阳设军镇收编红袄军,对刘妙贞、马兰头等人也都授矛上骑都尉、骑都尉等高级武将衔以领淮阳镇。

  “淮东不欠我的,剩下的都是我欠淮东、欠大人的,不还完,怎么走?”孙壮感慨的说道,“你跟马兰头说一声,这个事就不要再提了。”

  李良咂着嘴,一时间不晓得说什么好,要不是孙壮关键时刻将睢宁、宿豫两城让出来,红袄军也难逃覆灭的厄运。

  孙壮在那之前,手握万余雄兵,是两城之守将。在那之后,给淮东贬为兵卒。这回过来,孙壮以指挥参军随行,恢复了武官身份,但也远不能跟他独掌北军时相提并论。

  红袄军诸将都觉得亏欠他的,所以想他回来,将他的旧部还给他,再将朝廷所给的三个高级武官衔给他占一个。

  “对了,已经谈了这么多回了,”孙壮说道,“北面的形势很紧迫,江宁跟淮东都不想再拖下去,这边还有哪些是觉得很难谈拢的,淮东让秦先生过来,是可以一锤定音的——你先跟我说说!”

  “设了淮阳军镇,但军镇编额、驻地、钱饷以及地方官以及丁口安置等事上,都有谈不拢的地方……”李良苦着脸说道。

  哪些谈不拢,孙壮也知道个大概,但不知道红袄军这边能让步到什么程度,也不清楚能不能掺合成。

  驻地问题,江宁的意思,是要红袄军集中驻扎在淮阳城里;淮东的意思,是要红袄军驻扎在淮阳、睢宁,靠近内线的宿豫城让出来;刘妙贞、马兰头等红袄军诸将自然是一个地方都不想让出来,想要以三城为犄角牢牢控制住淮泗核心地区——当然了,三座城池都控制在红袄军手里,红袄军坚持不让出来,江宁、淮东都没有强迫的意思。

  原则上,淮阳、睢宁、宿豫以三县都暂时编入淮安府管辖;知县、县丞、教谕三职,由江宁选派;吏员由淮安府从地方士绅里捡选,红袄军在名义上接受淮东军司的节制——为了这事,淮东也是差点跟江宁掀桌子大吵。

  考虑到淮阳军镇的粮饷由刘庭州负责的军领司统一支度较为便利,而淮东在幕后促成此事,要没有一点利益,也很难让淮东心服,江宁最终在这事上低头,使得淮东军司成为有节制军镇之权的大藩。

  江宁只同意以两万兵员、每人每月四斗粮、三钱银给淮阳军镇供饷,刘妙贞、马兰头是希望能保留当初与淮东暗中约定的三万兵员——这三万兵马是淮泗流民军经历这些年战事淘汰出来的精锐,不要万不得已,刘妙贞、马兰头又怎么肯将这些兵马散掉?

  刘庭州这次过来,带了一些让步的条件,就是在按两万兵员拔给的钱粮基础上,再添一部分,由红袄军内部统筹。两淮盐银每年不过一百八十万两,江宁拨给淮阳军镇的钱粮以二十万两为上限,差不多已经是江宁的极限了,要用银子的地方太多。

  当然,江宁愿意每年拨出二十万两银子,又封官赏爵,在江宁诸公看来,已经是十分的慷慨,但远远解决不了红袄军的问题。

  将卒每人每月食四斗粮是足够了,关键是饷银上。

  换往他时,三钱银能买六七斗米粮,将卒拿来养家也勉强够了,再说家里多少有些田地耕种,日子过得不差。此时,三钱银在前面的濠泗等地,仅能买两斗粮,到淮东稍好一些,能多买半斗,但运到淮阳,算上运钱,也相差无几。

  而红袄军流窜过来,家小并无耕作之田,兵卒的家小仅三钱银饷维生,实际仅能吊一口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5页  当前第3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8/6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枭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