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窃国大盗_分节阅读_第74节
小说作者:理想年代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01 MB   上传时间:2013-04-24 14:27:02

  周培公看了李光地一眼,补充道,“此事不假,现在我朝财赋大半用于军事,而军用之火枪、火炮由‘胡记铁行’垄断,军服棉绒由徽商垄断,燃料、木材、皮毛各色杂具由辽东商人垄断,而我朝军人子弟亦有北京商行,借着军中的关系远出辽东、蒙古乃至江南、云贵,把持战马、药品等流通,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般事情可是从数年之前就有征兆,如今更成尾大不掉之势!——”他抬头看了林风一眼,低头躬身道,“——还请主公明察!”

  林风沉默良久,方才叹了一口气,苦笑道,“这个事情我也知道,不过……”他转头看了看两名大臣,突然反问道,“依着你们的意思,咱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李光地和周培公面面相觑,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如何绞杀商人,历史上可是大有先例可以借鉴,若是按照汉武帝的那套办法,不出两年就可以完成,但是汉王会同意这么做么?!

  林风看了看两人的脸色,摆摆手道,“这是个大题目,如果现在就做,咱们大汉非得伤筋动骨不可,”他看了李光地一眼,沉声道,“军事为重——先把吴三桂、郑经、葛尔丹、布尔亚格玛这些人杀了再说!!”

  李光地点头称是,见林风脸色缓和,他小心翼翼的道,“启禀主公,臣以为,此事也可徐徐而图之——”见林风惊讶,他补充道,“不如咱们现在就开始自行设立朝廷的工场、工房,从今往后,凡是咱们大汉的军需,皆是自己制造,如此一来,商会财团皆无以借力,朝廷游刃两间,可杀、可抑、可贬,进退大有方寸,岂不是好?!”

  国营企业?!林风愕然半晌,忽然哈哈大笑,摆摆手道,“咱们的工部尚书戴梓、戴大人不是常年在矿山么?工部那么多工场,难道晋卿还要大弄?!”

  “工部的工场、冶房确实不少,”周培公皱眉道,“不过不知为何,产出却每况愈下,起初的时候,军需的枪械和火炮还可自给,现在咱们军队一多,他们就跟不上了,所以一应军需武器,不得不依赖‘胡记铁行’……”他看了林风一眼,汉王在这个企业有投资可不是一件秘密,朝野上下人人皆知,若不是如此,这个小小的商行怎么会在这短短几年之间,发展得如此迅速,乃至于朝廷国家都举足轻重,“说来也奇怪,臣亦百思不得其解,一样的工场工匠,咱们工部的银钱还给得多些,但工部制出的枪械的大炮就硬是比不上商人造的,军中多议论,都说是戴梓戴大人怕老婆,所以就让着小舅子一头。”

  林风哑然失笑。以戴梓的性格来看,以权谋私是绝无可能,朝廷工场的问题,恐怕还是管理体制的毛病,不过他也不打算和两位大臣解释,这种毛病是整个官僚体制的问题,就算说清楚道理,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两位先生要知道,现在商人是咱们的一大助力,少了他们,恐怕咱们大汉连枪炮都凑不起——没有了枪炮,士兵们怎么去打仗?!”林风皱眉道,“这个事情,寡人以为,还是得用抚——所以明年的春闱,咱们大汉除了明经、律算之外,还要开工商科,要让全天下的商人都知道,大汉兴,则商人兴,大汉亡,则商人亡,和咱们站在一条船上……”他转过头去,看了看两名大臣,正色道,“寡人的意思,两位爱卿能明白么?!”

  李光地大吃一惊,抬头上望,愕然道,“工商科……”他抹了抹汗水,不知所措的道,“臣愚昧,此科从古到今都是无有,臣从来没有听说过——敢问主公,就算开了这个工商科,那……那考什么?!”

  “这个……嘛……”林风一时倒被难倒了,仔细想了想,这个问题倒还真的难办,难道考国际贸易?金融管理?传销?他还真不知道十七世纪搞工商管理要什么本事。

  见林风一时语噎,李光地抹了抹头上的冷汗,舒了一口长气,“主公明鉴,从古至今,朝廷举士,都是以文、策为要,即算追及唐宋,亦不过多诗赋、周易、医道之学,臣知八股委实大有缺陷,世人多有不满,然不知道八股虽陋,却是明道德、肃人心,申春秋大义,而我华夏之官吏,当为黎民之典范,取八股正为道德人心、为教化百姓尔,故历代贤德之君、睿智之臣,尽知缺陷然沿而袭之,不敢轻易更替,正在此也……”

  林风不耐烦的摆摆手,训斥道,“什么历代贤德君什么的?不就是老朱那一家子么?难道晋卿的意思,我林风是比不上朱元璋那个老流氓了?!”

  “咳……咳……”李光地吓了一条,急忙跪倒请罪道,“主公恕罪,臣意不在此!……”

  “哦……晋卿先生请起,寡人失态了!”见李光地惊惶,林风自觉有点过分,安慰几句后,笑道,“这个嘛,其实我的意思也不是要改八股……这个八股其实也挺好,这个……这个我也挺欣赏八股,这个……这个寡人的意思就是咱们大汉要收揽人心不是,所以得多开几门功课嘛!”他想了想,“好吧,晋卿先生,你回去跟礼部尚书商量一下,找几本象《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或者《天工开物》的教材,跟士子们放出消息,说明年科举,乡试里头另开举人名额,叫有心的学子好好学学!……”

  “那……京师大比之内呢?!”

  “哦,这不是刚开始么?”林风笑了笑,“先考出一批举人来罢!——晋卿不要难过,凡事总得试验一下不是?再说这个终归还是杂学嘛,四书五经还是正道,咱们大汉开国日浅,根基不太好,所以得给士林放低点门槛,多开几条仕途门路不是?!”

  李光地勉强笑道,“主公……圣明!!……”

  “再说这个商会财团的事情嘛,我看现在暂时还是不要太过紧张,寡人的意思是得等把仗打完再说……”林风正在说话,这时一名侍卫忽然在外边敲了敲门框,恭声报道,“启禀汉王殿下,军械粮秣统计衙门、大汉枢密使汪士荣大人宫外求见!!”

  “哦?!纪云来了?!”林风对周培公笑了笑,大声道,“叫他进来!”

  汪士荣满脸热汗,显然是从远处急奔而来,一进书房,未及行礼,林风就笑道,“不急、不急,先喝口茶水!”待侍从送上茶水,“纪云,李二苟呢?”

  “李大人?!”汪士荣愕然道,“启禀主公,微臣未曾碰见李大人!”

  林风一怔,和李光地面面相觑。

  顾不上喝茶,汪士荣一把推开侍从,匆忙从袖筒中抽出一封绣有火签的急报,呈到林风身前。

  什么事情,居然令汪士荣都如此紧张。

  林风狐疑的看了汪士荣一眼,慢慢拆开信笺。只听汪士荣躬着身子,小声道,“启禀主公,这是长沙急报……”他看了看一旁的李光地喝周培公,脸色郑重无比,“……吴三桂死了……”

  “嘭……”的一声,李光地手臂一颤,茶碗失手掉落,在青砖地上摔得粉碎。

  第二十六节

  “消息……消息是否可靠?!”

  汪士荣定了定神,这时才向林风和两名上官告罪,“启禀主公,消息绝无差错!!”见林风露出一丝怀疑,他补充道,“臣的军械粮秣统计衙门在南周有细作,其中吴三桂的太医院就有人拿咱们大汉的银子!!”

  林风点了点头,周培公却问道,“汪大人,那吴三桂是……这个,按时辰来推算,他大概是什么时候死的?!”

  “九天之前,就是……大概就是这个时辰,”汪士荣默默算了算,“据细作回报,吴三桂年逾古稀,早已气血两亏,太医症断的死因是寒热症,还有哮喘,兼老伤时好时发,那晚吃了半碗蜜粥,然后凌晨时分就不行了,喘了大约半个多时辰,伺候太监急忙飞报太医和当值大臣,然而等到太医赶到的时候已经是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用针一探,说是淤痰堵了咽喉,没等救治就断了气,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来。”

  李光地和周培公对视一眼,同时追问道,“真没有指明储君?!”

  “没有!!”汪士荣斩钉截铁的道。

  按照中国传统的政治继承法则,吴三桂的正式继承人应该是嫡长子吴应熊,但是这个吴应熊却运气不好,当年吴三桂割据云贵,为了让清政府相信他没有异心,派他过去作为人质长驻北京,后来吴军突然反叛,康熙大怒,顺理成章的就砍了他的脑袋,他死之后,吴三桂一为了抑制内部子侄的野心,二为了宽慰吴应熊的旧部的遗孀,一直没有另立储君,所以随着他的突然死亡,南周皇朝的继承权问题便立即凸显出来。

  针对这个问题,南周朝野可以分为两派,各有效忠的对象,一派以宰相夏国相为首,拥戴吴应熊的儿子吴世幡,而另外一派则以上国柱大将军马宝、车骑将军高大节为首,自从吴三桂身体日渐衰落,两派的嫌隙从地下逐渐转移到朝堂,日益公开化和明朗化,直至吴三桂卧床不起之后,更是达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彼此攻讦、打击甚至派出杀手发动暗杀,无所不用其极,但直到现在,相互之间都是无可奈何。夏国相一方有“大义”旗号,朝中的文官和家族长辈大都表示支持;而马宝一方则拥有军队作为后盾,就实力而言,差不多算是旗鼓相当。

  正是因为南周皇朝出现了如此可怕的权力斗争,所以近几年来江南地区的政治局势才显得如此平静,可以说除了郑经还偶尔对尚之信和伪康亲王杰书发动几场小摩擦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最大的诸侯,南周朝廷内部一片混乱,几乎所有的权臣大将都把精力放到了内斗上,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小诸侯不敢轻举妄动,怕刺激到南周这个庞然大物,成为南周朝廷内部矛盾的转嫁对象。就如同千里之外的林风一样,各方大佬无一不在屏声息气,就等着吴三桂咽气的那一刻。

  书房内的四人都在默默地转着心思,沉默良久,李光地打破了寂静,朝林风拱了拱手道,“启禀主公,臣以为,我大汉与南周有翁婿之份,于情于理,都得由礼部派出使节,往赴长沙吊唁。”

  林风点了点头,这话没错,按道理来手吴三桂还之自己的老丈人,这个礼节还是得讲的,“好,那晋卿觉得咱们应该派谁去?!”

  “回禀主公,南周是当世大国,使节人选还是慎重一点才好,”他低下头来,仔细想了想,“礼部尚书李绂年富力强,且知书达理,于士林甚有雅望,可以出使!”

  林风摇了摇头,“品级是够大了,但是李绂这个人不太会转弯子,现在南周那边肯定很乱,咱们得找个机灵点的过去。”

  周培公笑了笑,转头看了汪士荣一眼,“启禀主公,臣以为若论处事机变,本朝无人可与纪云比肩,况且汪大人本就出身江南,对南周朝野知之甚详细,应不负主公之望!”

  汪士荣出使?!这个人选是很合适的,不过鉴于他的夏国相的关系,恐怕会有些小麻烦,林风再次摇了摇头,“不好,大伙都知道纪云和夏国相不对头,咱们派他去不是摆明了支持马宝那一派么?!”他失笑道,“寡人虽然是老吴的女婿,但终归是外人不是?!所以这个态度还是要中允的好,不要随便干涉人家的家务事!”

  汪士荣原本心中紧张,这时猛地松了一口气,上前道,“主公明鉴,若是要派人的话,臣倒想推荐一个人!”

  “纪云请讲!”

  “翰林学士、吏部侍郎杨名时胸怀韬略,且文声远扬,江南之人多有所闻,臣以为,若是派他前往,定然不辱使命!”

  “好吧!”林风点点头,“其实按我倒准备让阿珂跑一趟江南,让咱家的小子去见见叔叔伯伯,顺便拿点红包什么的……”见李光地和周培公大惊失色,他摆摆手,笑道,“当然,我是开玩笑!”

  李光地嘘了一口长气,苦笑道,“主公明鉴!”

  “启禀主公,臣以为,而今吴三桂一死,天下局势必有大动,”周培公道,“今日之江南,南周占据多半,其余诸省,尚之信明为周臣,实割据广东称雄一方,郑氏奉前明而据台湾、福建,前清余逆杰书、喇布占据浙江、江苏,此外,湖北、江西等为伪清乱军、地方士绅甚至土匪流寇所有,情势实在是杂乱不堪,所以这时吴三桂一时,当会大变!”

  “什么大变?!”

  “当以南周朝堂为准鉴,若是南周朝堂斗得不紧,臣估计马宝、高大节一派或有出兵讨伐江西、湖北的乱军,为己方振作声势;若是斗得紧了,那就无力他顾,任凭其他诸侯动作了!”见三人仔细聆听,周培公振作精神,侃侃而言,“若是南周无力外扩,则郑经、尚之信、杰书、喇布必然大动,其目标,多半就是江西、湖北二省无主之地!”

  “这个话有道理,不过南周就算内斗,也未必会闲着,吴三桂的死,只是破了一时平衡,下一步就看大伙怎么出招了!”林风笑道。

  “那主公以为,咱们大汉该如何打算?!”

  沉吟半晌,林风缓缓说道,“我们太远了,就算是根肉骨头,咱们也吃不到!——”他转头看着周培公,“咱们非得拿下山东和河南不可,这两省不平,中原永无宁日!!”

  李光地面有喜色,“那主公的意思就是,咱们大汉趁着他们折腾,自个儿修养生息?!”

  “修养生息还是谈不上,”林风摆摆手,“趁着这个机会,快点拿下山东、河南,整编四至五个军,和寡人的近卫大军捏到一起,组建一支南征军团,等时机成熟,咱们就大举南下,一鼓作气统一全中国!……”

  这时一旁的汪士荣突然说道,“主公、周大人,咱们还忘一支大军!”

  林风讶然,转头望去,汪士荣正色道,“南周还有一支大军,约莫十万余人,全是精兵悍将,由马鹞子、王屏藩统帅,盘踞在四川、甘肃一带,与我大汉安西将军张勇、寇北将军赵良栋所部对峙,据臣所知,这个马鹞子和王屏藩虽是南周重臣,却因为远离中枢的关系,于争嗣之事上一直保持中立,眼下吴三桂一亡,恐怕会蠢蠢欲动罢?!”

  就前几年的战例来看,南周驻扎在西北的这一支大军,不论是马鹞子还是王屏藩,所部的战斗力都相当强悍,屡屡挫败了清军进攻,替吴三桂稳稳保住了云贵门户,虽然因为补给方面原因,进攻能力不太行,但若是逼急了话,倒也是可以在陕甘一带给汉军找点麻烦的。

  林风想了想,“这支大军最好还是要招降过来——我听说那个马鹞子对吴三桂也不是什么死心塌地,内里很有点小九九,咱们也可以给他一些甜头……”他看了周培公一眼,“我觉得这支大军虽然战力不俗,但到底偏远了一些,一时之间不足以撼动大局,只要稳住就行——你说呢?!”

  “主公明鉴,正是如此!”周培公捻了捻胡须,“四川、甘肃连连战乱,贫瘠不堪,马、王两军自保有余、进取不足,臣以为,若是咱们能迅速拿下山东、河南,与安徽连成一片,则中原之地就大局已定,他们终归只能俯首归附,不足为患!”

  说来说去,话题又还是转回了山东,周培公苦笑一声,“启禀主公,现在德州王承业甚为顽固,我军攻城不利,您看,咱们是增派援军还是出偏师绕道攻鲁?!”

  “纪云,赵申桥的管家有消息了么?!”林风捏了捏下巴,“这个赵申桥,总是不温不火,和咱们玩花样,现在吴三桂死了,天下大势为之一变,老子可没有耐心和他玩下去了!”

  “回禀主公,昨日傍晚,山东有消息到!”汪士荣从靴筒里抽出一份文书,呈给林风,躬身道,“情况无甚大变,老赵管家说,赵申桥还是愿意投效大汉,只是山东官吏大多不从,他迫于形势,不得不虚应其事,不过他这回还是承诺了,若是大汉天兵破了德州,其他官吏应当不是弃官而走,就会转投大汉,届时他赵申桥第一个出城纳降!”

  “不理他了,现在时间紧迫,咱们没时间和他绕来绕去,”林风摆摆手,冷笑道,“扯得久了,怕他还真以为老子一定要山东的那点坛坛罐罐,纪云——”他伸出一根手指,直指着汪士荣道,“你马上跟他递个话,叫他赶快投降,不然等大军杀到,就别怪老子拿他的人头立威!”

  “是、是!”汪士荣吓了一跳,低头道,“谨遵主公之命!”

  “另外——培公,”林风转过头来,指着周培公道,“马上传令下去,叫赵应奎和王忠孝分别抽出四个旅,连同近卫第五军的剩余炮队,全部拨付马进良麾下,跟他讲明白,不计伤亡、不计后果,一定要在三日之内拿下德州……”

  周培公一怔,看了林风一眼,小心翼翼的提醒的道,“启禀主公,就臣所知,现德州还余守军两万余人,另城中还有近三十万百姓,其城池坚固、粮秣充足,恐怕……”

  “不要了,德州咱们不要了!!”林风摆摆手,有些恼怒的道,“命令马进良,若是王承业要打,咱们就陪他打到底——德州城那几十万老百姓,统统给他陪葬去吧!!”

  第二十七节

  汉王诏书连夜发出,九个时辰之后,即飞马赶至德州前线,与诏书同时到达除了那一执命令之外,还有一把林风的佩刀,意即临阵委权,命马进良上校都督军事。

  这个举措在林汉王朝也算是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先例,从传统的军事制度来讲,象围攻德州这种大规模的战役,一般都是指派“总督”或“经略”这个级别高级官员来指挥,而此间还有“文官任武事”之类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官对部队的掌握可以算得上是顺理成章,因为从级别上讲,清制总督是一品或者从一品武官,明制经略也多是二品,而且多半挂兵部尚书、侍郎衔,来头更大的还很可能是武渊阁或文英殿大学士之类,有着半个辅臣身份,所以当接受中央任命,下来指挥战役时,他们对一线部队的官兵将领具有极大的威慑力,就形式上而言,大多带有“尚方宝剑”,至不济也肯定有“王命旗”,从三品以下军官若违背命令,可以“临敌事专,先斩后奏”。

  而林汉朝廷里这类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立国时间不长的关系,在以往各场战役之中,要么是汉王林风亲自指挥战斗,要么是事前就已经准备妥当,委任了将领军权,如安徽权都督王大海、山西战场上的赵良栋等,但这次德州战事却不能与以往相比,最关健的原因就是马进良的军衔实在是太低了一点,林风配属给他的部队原本就是与他平级的同僚,在威信方面,的确是有所欠缺。

  马进良也立即认识到了这一点,老实说当接到林风这条命令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感到半分得意,也不是十分感激汉王的“容宠信任”,因为就官场潜规则而言,这种情况一般可以被认为是“捧杀”,不论是下命令的君主、还是接受任务的臣子,都将冒着极大的风险——这种任务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否则一旦失败,君主的威信会受到打击,而臣子,除了“自尽以谢君恩”之外,绝对不可能有第二条路可走。

  鉴于战事情急,配属的其他近卫军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赶赴德州战场,虽然近卫军几位军官之间有些小矛盾,但在这种情况下倒是没人打算和红了眼的马进良开玩笑,不论是赵应奎的骑二军还王忠孝的近卫第四军,都派出了麾下最精锐的部队前往增援,第三日就赶到了指定战场待命。

  近卫第五军几乎与他们同时到达。第五军是纯炮兵部队,而且远在京师、辎重庞大,本来不可能会如此迅速的赶赴战场,现在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一紧急增援任务,最大功臣应该是海军。在接到林风的紧急命令之后,第五军立即接洽总参谋部向海军求援,调用了大批船只,接运河南下,一路顺风顺水,很快就赶到了德州一线。

  因为是攻城主力的关系,马进良用超乎规格的礼节,率大队人马远赴三十多里亲自到码头迎接近卫第五军的到来。

  近卫第五军军长名叫于成龙——事有凑巧,这一位于成龙倒不是山西的哪一位巡抚,两人也绝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第五军军长于成龙出身伪清汉军镶黄旗包衣,家中薄有资产,因而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祖父跟随多尔衮入关,父亲在清廷绿营军中历任都司、游击等军职,可谓地地道道的军人世家,但到了他这一代却弃武从文,老爹从小就专门高薪请了老师教八股,如果没有出现什么变化的话,以他的家庭背景,应该很快能够在清政府中获得职务,然后一级一级的从县令熬上去,但可惜世事难料,紫禁城外一声炮响,这一美好的人生梦想立即灰飞烟灭,自从林风夺取北京斩杀康熙之后,于成龙的家庭很快就被打上了“汉奸嫌疑”的烙印,幸好他老爹乖巧非常,第一时间就投靠了大汉朝廷,在总参谋部当了个小官,于是于成龙就不得不参加汉军的第一次科举,高中之后由老爹托关系转入马庄武学炮军科就读,却不料辗转几年之后,因为学识优异,兼在辽东、山西战事中屡屡立功,竟然高升至近卫军一军之长。

  原本一心想当秀才的于成龙,转了几个弯,竟然又不得不绕回了祖父和父亲的老路,终日与一群丘八为伍。

  因为手下有两个旅在前线参战的关系,所以在赶赴德州之前,于成龙就对德州的战况非常了解,实际上当战斗打成胶着状态之后,他自己也预感到有上战场的可能,并且预先做了一些布置,所以当突然接到命令之后,近卫第五军的开拔异常迅速,不过说到这场战役,他倒没什么多于的想法,因为不论马进良是胜是败,那都轮不到他这个炮兵军长来说话,根据历来的传统,骑、步军种都是绝对的主力部队,而炮兵虽然越来越重要,但也不可能因此让他当上主将。所以在见到马进良之前,他就把自己摆到副将这个位置上。

  “振甲兄!——”出乎于成龙的意料,马进良一点也没有什么下马威的意思,站在码头上远远地作揖道,“可把您盼来了!我等一众弟兄攻城不利,主公多有责备,真是惭愧万分,而尽能有振甲兄前来助拳,德州定能一战而下!”

  于成龙当即快步越过甲板,屈身行礼道,“不敢、不敢,下官近卫第五军上校于成龙见过马大人——第五军奉主公之命,前来德州助战,还望军门示下!”虽然是同一军阶,但此刻马进良是主将,且身负王命,于成龙为人谨慎,老老实实的请示问好,一点也没有拿大的意思。

  “老兄客气了!”马进良急忙搀扶,握着于成龙的手,与他并肩而行,“你我同为军长,在下焉敢受此大利?!”他转过头去,对自己手下的一众军官吩咐道,“以后于大人说的话就是我的话,绝无里外之分,我军上下人等,不可怠慢,若有违背,定斩不饶!!——你们听清楚了么?!”

  此刻码头上尽有数百官兵,听到马进良的命令,当即一齐单膝跪倒,朝于成龙行礼道,“不敢造次!——卑职见过于成龙大人!于军门安好!”

  数百齐声大叫直震得于成龙耳中嗡嗡作响,他抬起头来,远远朝德州方向眺望了一眼,只见前方云霭重重,宿云密布,数百丈便看不清人影,官道两旁的堡垒上满是坑洼弹坑,无数军士神情严肃,分成队伍往来巡逻,他苦笑一声,转头对马进良拱手道,“马大人,下官在北京听说德州打得激烈,想不到竟至如此!”

  “是啊,其实我也没想到这个王承业会这么狠辣!”提起战事,马进良脸上立即蒙上了一层黑色,他树起三根手指,沉重的道,“光是肃清外围和运河两边的碉堡炮台,咱们就足足打了十五天,伤亡近两千人!”他搔了搔脑袋,苦笑一声,“好家伙,老子的第三军总共才万把人,一下就打掉一个旅,真是元气大伤!”

  “此事颇为蹊跷,”于成龙皱了皱眉头,“依下官之见,如今大汉与山东强弱分明,且我主宽明仁义,声明远播,德州之敌应无斗志才对,怎么会打得如此顽强呢?!”

  “这话到点子上了!”马进良无奈的摇了摇头,“于大人不知道,现在山东的精锐之兵全在这里了,城里边多是吃粮的老兵油子,可不是征来的壮丁,一声令下,要打就打了,咱们也没办法,另外——”他抬起头来,左右四顾,旁边的亲兵军官立即会意的后退几步,他压低了声音道,“另外,我听俘虏说,山东那边拿去年冬天流民的事情说话,放出谣言诋毁主公,很多愚民被蒙蔽了!”

  “流民的事?——”于成龙讶然道,“愿闻其详!”

  “就是顾炎武大人那次求见主公,说请开放边境放流民就食的事情嘛!”马进良摸了摸胡须,叹道,“那次咱们似乎做得不太地道,只要青壮去辽东开垦,不理老弱妇孺,后来流民闹市,干脆派兵官兵的关口,这边饿死了不少人,所以那些山东地方官就说咱们主公‘泯灭天良,率兽食人’,骗那些老百姓说万一咱们打了进去,会把他们拉到关外做苦力——这不,仗就难打了!”

  于成龙大惊道,“如此荒谬之事,百姓竟然相信?!”

  “这可就难说了,有的相信,有的不相信,但这又如何,总之是对咱们汉军没有好感……打呗!!”马进良苦笑道,话题一转,“这次你带了多少炮来?”

  就编制上讲,近卫第五军在整个近卫军之中,算是最为庞大的一个,全军划为四个炮兵旅,每旅装备红衣重炮三十五门、其他中型火炮四十门,其中重炮炮组每组三十人,中型火炮炮组每组十五人,全军官兵总计一万六、七千余人,超出其他骑、步军数千人之多,实力颇为雄厚。这次为了应付德州战役,第五军战前就有两个旅开赴德州作战,这次又全部调来,仅运送的船只,就沿着运河排出几十里,远远看着,很是吓人。

  “回马大人的话,这次下官奉命助战,全军除留驻京师的参谋杂役之外,尽数开到此地,计有红衣大炮七十门、其他火炮八十余门,官兵九千六百二十七人、骡马六千余头,民夫两万七千余人,……于成龙神色肃然,拱手道,“……尽听大人调遣!”

  “呵呵,这么说我就放心了,”马进良哈哈一笑,“加上先前的大炮和我第三军的炮兵,咱们摆在德州的火炮就有三百多门,轰也轰死他们了!”

  “不知……马大人的意思是?……”

  “现在外围已经肃清,我军就全力在周围赶筑炮台,把火炮都拉上去,王承业若是出城野战,我们就骑、步、炮一齐上,若是守城,咱们就憋足了劲轰他,直到城墙垮了为止!”马进良冷笑道,“主公跟咱们说得很清楚,待会我就派人给城里送个信,这时候出城投降,那就皆大欢喜,若是等大炮一响,那就没什么话好说了——大军屠城,德州几十万男女老幼,一个不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页  当前第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1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窃国大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