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75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暗暗的叹了一口气,他只好一言不发,眉宇微微皱起,冷眼以对蔡锷和蒋百里。

  蒋百里一边抓住蔡锷的胳膊,一边劝说道:“蔡将军,少说两句,少说两句,你真的喝得太醉了,卑职先扶你回去休息。”

  蔡锷大呼小叫起来:“谁说我醉了?我有醉吗?我有罪吗?我没罪(醉)!正所谓众人皆醉(罪)我独醒,百里啊,你看看,他们才醉了。”他指了指黎元洪,又指向吴绍霆,“副总统醉了,吴大都督更是罪得不轻!他们才要回去好好洗把脸呢!”

  蒋百里也不再多劝说什么,赶紧强拉硬扯把蔡锷带了出去。两个人出了休息室的侧门之后,走廊上又传来蔡锷的高呼声:“百里,我不想回去,走,走,去青云阁,小凤仙还在等我呢,再去喝两杯……”

  望着蔡锷和蒋百里离去的地方,吴绍霆心绪万千,一时又有一些惆怅,这两个人究竟在装糊涂还是故意有所暗示?他很愿意与蔡锷和蒋百里结识,可惜现在看来,这件事恐怕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了。

  黎元洪咳嗽了一声,尴尬的笑道:“吴都督千万别放在心上,蔡松坡这人平日就神经兮兮,又是喝酒又是逛青楼,除了大总统他就没看人顺眼过。那蒋百里也是,他以前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名毕业,把同期日本学员都比了下去,才气十分了得,后来还去了德国柏林留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吴绍霆缓缓点了点头,叹道:“我读过此人的著作,听说蒋百里今年刚满而立,已经被大总统委任为保定军官学校校长了,可有此事?”

  黎元洪笑道:“吴都督消息还真灵通,下个月他就正式走马上任了。”

  吴绍霆叹道:“大总统还说绍霆是少年才俊,依我看,这蒋百里才是正经的少年才俊啊。”

  黎元洪打了一个哈哈:“各有所长,各有所长嘛。”

  之后众人又回到宴会厅,刚好熊希龄姗姗来迟。今晚的晚宴袁世凯有吩咐熊希龄到场,不过一开始时熊希龄借故迟到,大家都没找到他的人影。没想到前脚袁世凯离开,后脚熊希龄就到了。虽然大家都知道熊希龄本人不是故意如此,但他却满不在乎,在袁世凯面前就有一种自视清高的态度,更何况在袁世凯背后?

  黎元洪带着吴绍霆去跟熊希龄见上了一面,熊希龄态度冷漠,一点都不在乎吴绍霆是这次晚宴的主宾,反倒把自己置于主人家的角色。吴绍霆知道熊希龄因为广东停战的事心有不快,他也没放在欣赏,只是客套的说了一些场面话。

  在宴会即将结束时,熊希龄莫名其妙又晃到了吴绍霆面前,用一种奇怪的语气说道:“吴都督难得北上,过几日在下打算举办一场私人的家宴,到时候还请吴都督赏脸参加。”

  吴绍霆虽然有些错愕,对熊希龄突然的邀请感到唐突,不过还是笑着答应了下来:“总理阁下的盛情邀请,在下不敢推辞,唯恭敬不如从命了。”

  宴会在将近十点钟时结束,众宾客各自散去。

  吴绍霆乘坐总统府专门安排的小轿车返回居所。轿车抵达招待所,众人走进大厅。

  这时,王长龄赶快了几步上前来,压低声音向吴绍霆问道:“都督,你不觉得今日袁大总统有些怪异吗?”

  吴绍霆不动声色的说道:“我觉得今天晚上所有人都很怪异。”

  王长龄怔了怔,有些没有明白,他接着说道:“都督,我说的是袁大总统在休息室里跟您谈话的内容,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吴绍霆轻笑道:“在我看来,这才是袁世凯的高深之处。一个老成精的权谋家,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对方是什么人,只要一开口说话就好像在跟你推心置腹、坦白直言。能做到这种境界可不容易。”

  王长龄问道:“那都督您真打算答应袁世凯?”

  吴绍霆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都到这份上了,能不答应吗?更何况答应也无妨,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损失。说到底这也是袁世凯的精明之处,他把条件拿捏的很准,让人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11章,授勋仪式

  次日早上,因为北方气候不适应,吴绍霆睡了一个懒觉。整个一上午都没有人来打搅,这一觉也算是睡的很踏实很舒适。晌午时分起床,熟悉过后简单吃了一些米粥。中午之前总统府派来礼仪官,告诉下午三点钟授勋仪式的步骤和礼仪,虽然都是俗套的繁文缛节,不过对于吴绍霆本人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到时候现场依然会有专员负责指引。

  正午时,总统府秘书处又派来人,就连秘书长张一鏖和主任王从文都到了。他们将做为授勋仪式的陪员,与吴绍霆一起站在台下,形成一种拥护的气氛。当然,在此之前午餐也由他们负责招待,大家在招待所餐厅简单吃了一顿,还小酌了两杯白酒。

  中午没有休息,一直闲聊到下午两点钟,大家动身前往总统府。

  瀛台早已经布置妥当,俨然是一派浓重庄严的派场。蓬莱阁大殿门口整齐的列着十二名仪仗队军士,一些侍从官和文职人员正在进进出出忙碌,做着最后的准备。两面中华民国五色旗已经悬挂了起来,在微风中猎猎而作。受邀前来观礼的来宾陆续抵达,不过全部安排在后院休息,等待典礼的正式开始。

  吴绍霆在张一鏖等人的陪同下先来到后院,与来宾们打了招呼。这些来宾大多在昨晚的宴会上见过面,至于那些没见过面的,此时此刻都热情洋溢的凑上来道贺。

  三点整,吴绍霆随同来宾一起入场。

  蓬莱阁大殿装点一新,简直就好比过节日一般。吴绍霆不知道其他人授勋时是否是同样规格,但就他个人此时此刻的感觉,觉得这场面就仿佛自己当选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似的。

  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等大员随着侍从官的唱令步入大殿之上,在左上方入座。

  仪式的典礼官不是别人,正是蒋百里。他上前宣布典礼开始,全场逐渐肃静,然后开始宣讲开场文词。几分钟后,轮到大总统亲自主持,袁世凯缓步走上前,接过蒋百里的位置,将早已准备好的讲稿掏出来诵读。内容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先是授勋的原因,已经置荣威将军名号的出处,之后又是一堆对吴绍霆功绩和事迹的赞扬。

  这段讲话持续了十多分钟,对于听众来说却如同十多个小时一般煎熬,毕竟一边听这些老掉牙的话,一边还要装出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实在太过伤神。吴绍霆与众人一样,陈腔滥调加上官腔官调,等于废话中的废话。

  最后,吴绍霆被请上前台,袁世凯笑眯眯的亲自为其佩戴勋位金制牡丹花纹四角十一珠勋位勋章,接着是一条崭新精美的绶带斜挎在肩膀上。吴绍霆只感到这勋位勋章十分沉重,都快把自己领口拉下去了,好在最后绶带格挡了一下,总算没有当着众人的面献丑。想想这勋一位类似于西方侯爵尊誉,一年中央最起码要派发一万多元的津贴,就算下辈子什么都不做也能丰衣足食的过日子。

  勋位颁发结束,袁世凯后退一步,蒋百里又宣读文虎奖章文词。这次并没有人再发表什么长篇大论,袁世凯之前的演讲已经把所有内容都带上了。

  文虎奖章由副总统黎元洪授予,黎元洪脸上的笑容更灿烂,走上前之后还煞有其事的跟吴绍霆握了握手。虽然现在是开放的民国,但握手礼依然并不常见,在北方还是以拱手礼为主。黎元洪这么做算是给足了吴绍霆面子。

  一等文虎奖章不比勋一位勋章小,但是好在文虎奖章的装饰不多,不算很重。黎元洪拿起奖章别在了吴绍霆胸口偏下的位置,比起勋一位勋章要略矮一截。

  勋章、奖章颁发完毕,又陆军总长段祺瑞上前来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和荣武将军官印、关防、军官籍证。段祺瑞还是一张老黑脸,上来之后一句话都不说,把军衔、官印等物一一递给了吴绍霆就算完事。

  在中华民国将军称号之中,“威”字号是第一等称号,就像段祺瑞本人是建威上将军,以及最年轻的昭威上将军蔡锷。而“武”字号是仅次于“威”字好的第二等称号,如宣武上将军冯国璋。在段祺瑞看来,蔡锷是袁世凯颇为器重的人,年纪轻轻获得昭威上将军多多少少说得过去,自己也不太觉得难受。可是吴绍霆是什么人?一个敢跟北洋军作对,一战打得自己颜面扫地,要资历没资历,要忠诚没忠诚,凭什么就成了与冯国璋并肩的将军称号?

  “诸位,大总统提议,我们为吴大将军祝贺。”在蒋百里的高声唱和下,在场众人齐声欢呼了一句,随后就是热烈的掌声。

  一番周折,整个仪式总算结束。客套寒暄之后,袁世凯、黎元洪和段祺瑞等人先行离去,吴绍霆则留下来与到场政要宾客们攀谈了一会。

  经过广东战争之后,北洋派对吴绍霆仍抱有敌意,但文治派和旧官僚们只知道吴绍霆现在身份地位扶摇直上,而且又坐拥敢与北洋军争锋的南疆劲旅,理所当然要趁这个时候多巴结巴结。尽管大家很有可能八竿子打不到一块,但好言好语日后也好相见,指不准在北方混不下去了,到时候也多一条路子。

  好不容易熬到散场,都快是五点钟了。

  在张一鏖等人陪同之下,吴绍霆走出蓬莱阁大殿,准备从瀛台上岸之后乘车离去。

  过桥的时候,张一鏖又好心的提示了一下,说道:“吴都督,下日午后三点钟陆军部会有专车前往招待所迎接,到时候烦请吴都督再来一趟总统府陆军部,磋商广东军队的整编和番号变更事宜。”

  吴绍霆点了点头,说道:“有劳张秘书长提醒,我记下了。”

  过了桥上了岸,碰巧看到蒋百里正跟着几个军仪官走过来。

  吴绍霆思索片刻,快步迎了上去,微笑着打了一声招呼:“百里兄咱们又见面了。”

  军仪官们向吴绍霆和张一鏖问了一声好,然后识趣的又向蒋百里告辞,他们便先走一步。

  蒋百里脸色平淡,微微向张一鏖颔首示意,也向吴绍霆不冷不热的点了点头,之后才慢条斯理的开口道:“吴都督这话就有趣了,你我刚刚都在蓬莱阁,在这里又碰面也不足为奇。”

  张一鏖暗暗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该怎么插嘴说话,只道这蒋百里的性子实在让人难堪。

  吴绍霆自然没有介意,他轻笑道:“昨日本打算好好结识百里兄一番,却没想到见面的不是时候,正遇松坡将军与百里兄酒醉。先前大殿上也无甚机会,故而这里巧遇上前来打一声招呼。”

  蒋百里带着几分不遮掩的轻蔑,笑道:“昨日礼堂上,在下与松坡将军皆未醉,只不过有人眼力不好,偏偏说我们醉了。唉,正如松坡将军昨日之言,众人皆醉我独醒。醉的只怕是吴都督你吧。”

  张一鏖和吴绍霆的随员们听着这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股焦躁,这蒋百里区区一个校官连最基本的礼貌都不懂,好歹吴都督现在是陆军中将呢!

  吴绍霆看出蒋百里对自己确实有成见,虽然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可现在也不方便询问。他索性换了一个话题,说道:“我以前读过百里兄的大作,《国魂篇》和《民族主义论》。”

  蒋百里稍微有了几丝兴趣,不冷不热的笑问道:“是吗?这些都是在下年少不知轻重时的小作,也不知道竟能入吴大都督的眼,惭愧惭愧。”

  吴绍霆平静的笑道:“百里兄太自谦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倒是对百里兄这两部大作确有一些拙见,可惜不巧今日无暇,改日有空再好好向百里兄讨教一番。”

  他知道蒋百里自视清高,以前在书院读书时又是出了明的辩论高手,既然有人敢挑刺,理所当然心中会有不服气的地方。他故意吊了蒋百里的胃口,说今日没空,让蒋百里欲辩不能,或多或少保留了下次见面的余地,同时也好搓搓蒋百里的锐气。

  蒋百里果然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冷冷的哼了一声,故作不屑一顾的说道:“正好,在下今日也没空领教,等他日清闲了,倒要听听吴大都督的见解。”

  相互道了一声告辞之后,大家便各自离去。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12章,陆军部会议

  当晚又是一个清闲的日子,不过这似乎是最后的悠然。

  从第二天开始,一大早就有客人陆续前来拜访,大部分是北京城的社会名流,也有一些军政界的头脸人物和报纸记者,拜访的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是直接前来道贺,有的则是以探讨时局为理由,至于记者大都是来打探南方局势的走向和对出兵蒙古的看法。

  吴绍霆自己都感到奇怪,为什么前两天一点动静都没有,反倒在加封勋位和将军位之后却一下子变得热门起来。或许一个人增加了诸多头衔之后,会显得更加耀眼瞩目。他没有把这些访者拒之门外,尽量与所有人见了一面。当然毕竟时间有限,到后来只好同时与多人一起见上一面。记者是安排在最后,直接在招待所开了一场小型记者招待会,简明扼要的回答了各种问题。

  这些记者的问题显然不一而同,而吴绍霆恰恰两天前刚刚在袁世凯面前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正好就此搬出来应付了下去。

  下午按照行程要去一趟陆军部,午饭过后他便休息了一会儿,不再接见任何客人。

  两点钟刚过,陆军部派来专车迎接,稍加整理之后他跟着专车再次去了一趟新华门。

  段祺瑞与陆军部诸位高官早已经严正以待,虽然约定的是三点钟正式开会,不过既然人都到齐了,于是即刻进入会场开始研讨。刚一开始,段祺瑞就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讲了一些陆军部对广东军队的分析,说话的态度就好像广东军队千了陆军部几百万大洋似的。

  “根据广东停战协议,广东军队三个师的编制必须全部更换国军番号,至于什么湖南团、城防团和海防团之类无正式军籍的部队一律撤销。根据这段时间陆军部的论证和商榷,以前广东二十三镇和二十四镇的番号不适宜再用,二十四镇番号现在已经调归东北军了。”

  吴绍霆一边看着手里的文件,一边听着段祺瑞的讲话,基本上没有任何反应。

  这倒让段祺瑞感到有些纳闷,吴绍霆这样的态度似乎没有讨价还价的想法,而陆军部这次正是要利用番号来加以限制粤军的发展,以吴绍霆的强势怎么可能轻易就范?

  “吴将军,现在各省编制不一,系统较为复杂,所以我们陆军部已经奏报大总统,决定将广东三个师的部队编为新番号,定位新三十七师、新三十八师和新三十九师。大总统已经正式签字,番号所属的旗帜、证件、官印和委任公文等等,都准备的差不多了,相信在吴都督返回广东之前就能交付。”

  新三十七到三十九师的番号,自然是续接在光绪年新编陆军三十六镇之后。三十六镇新军当年练兵处预计在全国训练的数量,但真正编成的只有十六个镇。这是因为各省督练公所在成立新军之后不久,经过裁撤和淘汰,番号各有下降。就如同当年广州暂编二十四镇,申请检阅未能通过,被降格为混成协。

  陆军部虽然知道国军编制还没有三十六个师,但因为民国成立之处,原有的北洋六镇不断分兵自立门户,诸如曹锟、李纯等人皆是自立番号,以至于很多番号无故被占用。中央政府无心也无力去统计这档子事,索性在原有的系统后面追加三个新番号。

  “真是有劳段总长了。”吴绍霆缓缓的点了点头,很客气的说了道。

  “吴将军,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段祺瑞狐疑的盯着吴绍霆问道,他可不相信这么简单就了解此事了!

  “三个师、十二个团的番号,合情合理,与我粤军之前的出入也不大。不过在下倒还有一些不情之请,以团为编制的作战单位实在太过繁琐,不知道陆军部可否批一两个旅部番号?”吴绍霆不疾不徐的说道。

  “独立旅还是师部下辖旅?”段祺瑞冷笑着问道。

  “自然是师部下辖的旅,我打算仿习江西军的编制,师部以旅和团混搭而成。”

  “吴将军如此热衷提高师级作战单位的指挥效率,难不成最近还有用兵的企图?”

  “段总长这是什么话?我粤军即将编入国军,身为国军自然要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广东是南疆重镇,精炼军政也是为了更好应对突发事件。在下前日已经答应大总统,在北洋军出师蒙古之际于南方遥相呼应,以策备宵小之徒作乱。怎么,段总长就这么对在下有偏见?”吴绍霆淡然自若的笑问道。

  “我岂敢。”段祺瑞言不由衷的笑道,“只不过吴将军应该知道,之前陆军部已经拿出定案,现在又要附加修改的话,只怕程序上会很为难。”

  “要是照段总长这么说的话,在下这次何必还要来陆军部开这场会议?段总长只要把既定的命令派下去,岂不更省事?”

  “话不能这么说……”

  “换句话说吧,既然今天在下受邀来陆军部共同协商更改番号之事,理应有交换意见的余地,如果段总长认为为难,那在下索性直接与大总统会商解决的办法了。”吴绍霆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将袁世凯搬出来应付。

  “旅部的番号不是不给,关键是广东战事刚刚停息,吴将军即刻整顿编制、扩充兵员,多多少少说些说不过吧。”段祺瑞不冷不热的说道,心里甚至还有些好笑,吴绍霆还真把自己当一回事,也不看看袁大总统是哪一方的人。

  “段总长此话何解?”吴绍霆明知故问道。

  “吴将军你看看,三个师十二个团的编制是按照广东军队目前的情况所订制,若是再加上旅的番号,外界不知情的人岂不会把吴将军当作宵小之徒来看待?依我的意思,吴将军要一个旅不难,但总得按照既有的定制来办事,旅和团总该有所取舍。”段祺瑞抛出了自己的意图,好整以暇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段总长您就直言,怎么一个取舍法。”

  “一个旅大约也是三个团的编制,吴将军若需要一个旅的番号,自然而然得取消三个团的编制。”段祺瑞说道。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什么要紧事,实不相瞒在下一开始正是如此打算。要一个旅必然是要代替团的指挥系统,不可能把旅和团放在同一级上。段总长既然这么说了,那索性就按照段总长的意思来办。”吴绍霆露出一个笑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他并非是向段祺瑞妥协,只不过自己的心思要比段祺瑞放的更远。在会议桌上的一套未必就是一定要执行的一套,国军番号只不过是一个空头衔,除了给一个中央陆军部的注册军籍和国家承认的编制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枪、饷、粮原来怎么来现在还是怎么来。

  等回到广东之后,他可以按照陆军部给的番号整编部队,但是在正式番号之外依然还能组编地方军部队,就好比现在的江西和湖南一样,国军和地方军同足而立。段祺瑞以为能靠番号来限制广东的发展,这简直是痴人说梦。今天他吴绍霆可以承认中央政府,但明天、后天未必如此,一切都要看利益的走向。就好比袁世凯死后的北洋派系,利益使然连北洋团体都可以分裂,更何况自己根本不是北洋系统。

  段祺瑞微微皱了皱眉头,心头总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吴绍霆答应的实在太轻松,足以见得这家伙私底下早有盘算。他不是傻子,但也不是万能的人物,这次会议本来就只是一个形式,陆军部能做到的极其有限,与其在这件事上怄气,还不如想想日后怎么制衡广东。

  他缓缓的吸了一口气,平静的说道:“吴将军有如此的释然,咱们陆军部也就好办事了。要说旅的番号,上个月山西阎百川刚好来京汇报省内军务,把原来的第四十九旅的番号整顿了出来。若是不出差错,这第四十九旅的番号是能拨给广东的。”

  吴绍霆知道这阎百川就是阎锡山,没想到自己弄到手的番号竟然是出自此人!不过无妨,番号本来就没有二手、三手之称,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此外,他还能从阎锡山的举措中推论出几点,阎锡山如今还不是日后的山西王,这段时间故意向北洋政府输诚,正是为了韬光养晦奠定自己日后的“王”位。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所有人都在阴谋着自己的鬼胎。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开国之君都会用铁血强硬的手段清除隐患,正是因为阴谋的人实在太多。相比之前,北洋政府还算是心慈手软的了,这与北洋团体内部的实力大有关联。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13章,进步党和解

  前三天办理完毕所有公事,吴绍霆没有急着启程返回广东,毕竟袁世凯还在安排自己发表公开声明的事宜。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每天早上会与不少来访者见面,下午则去拜访京城里的贤达,俨然摆出了一副旧式名流的作派,广结人缘、经营派场、打造名气。当然,这些都不过是障眼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5/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