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80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从上海转折而来的国民党成员人数不少,有的人去了东京,有的人去了大板,还有的人往返于香港、台湾和日本等地。孙中山最初的计划是前往东京,胡汉民等人也早在东京安置妥当,只等着孙中山抵达。不过火轮在途径长崎时,日本人平山周和头山满另外发了一份电报,请孙中山先到横滨见上一面。自见面之后,一行人便留在了这里,没有继续前往东京与胡汉民等人碰头。

  头山满没有亲自来,不过平山周倒是亲自前往码头迎接了孙中山。在内田书院举行了一场小型的会议,除了短暂的寒暄和接尘,平山周与头山满派来的弟子肥元土之助主要是想从孙中山这里获取中国革命目前的现状,用以搜集有用的情报,一方面方便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另外一方面也好策划扶助中国革命党的下一步计划。

  孙中山对平山周等人毫无防备,更何况此时此刻他也急需寻找另外的援助,用以挽救中国革命的大业。他将二次革命的前因后果、经过和结果做了详细的整理,甚至还没有保留的把自己的总结也告知了出来。

  平山周和肥元二人做了详细的记录,不过会议结束之后他们并没有急着向孙中山做出什么承诺,只是好言安慰了几句,让孙中山暂且留在横滨住几日,方便日后联络。孙中山知道做大事不能急,但是内心还是十分渴望能够得势再起,索性就没有前往东京,而是留在横滨等候平山周等人的回应。

  随同孙中山的陈其美和蒋志清二人也一起留在这里,不过偶然也会乘船前往东京,与其他革命同志见面。横滨至东京的直达火轮来回不过几个钟头的时间,这点行程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这天中午,懒懒的阳光覆盖大地,陈其美穿着一身短袖日本衫从内田书院后门走了进来,两只脚上的木屐踩着石板路“啪啪”作响。刚进到后院,在长亭正好遇到了闲其无聊的蒋志清。蒋志清看到陈其美回来,连忙起身走出亭子迎接。

  “大哥,你都打听到什么消息了吗?”蒋志清迫不及待的问道。

  “嗯,自然是有消息的,要不然这几天算是瞎折腾了。先生他正在休息吗?”陈其美表情很淡定,不过双眼中闪动着奕奕神光,显然内心中正隐藏着一股兴奋。

  “刚刚睡下,夏天时长,先生总有一些熬不住。要不,我去叫醒先生?”蒋志清试问道。

  “嗯,你去吧,这件事我也很像尽快跟先生谈一谈。”陈其美点了点头。

  蒋志清转身要沿着长亭跑进屋舍,不过就在这时,陈其美忽然又唤了一声:

  “等等,我看还是先别叫醒先生了。不管怎么说,做大事是急不来的,就让先生先休息着。你跟我去一趟,咱们去见一见内田先生。”

  蒋志清停下脚步,脸色不禁有些疑惑,陈其美一会儿说是大事,一会儿又不打算先跟孙先生谈而是找日本人谈,这究竟是什么事呢?内田先生是这间书院的主人家,但当地人都知道这个书院背后也有黑龙会暗中操控,而内田先生更是头山满在横滨最重要的信徒之一。他不难猜得出来,陈其美要跟内田先生谈实际上就是想跟黑龙会谈,而跟黑龙会谈也就预示着即将有大行动发生。

  虽然他没有出言违背陈其美的意思,可内心里还是觉得大哥这么做有不对之处,毕竟革命行动是大事,如果没有孙先生指导和参议,实在是有所不妥。最终他暗暗的叹了一口气,从长亭走了出来,跟在陈其美身后转而向中庭走去。

  “大哥,究竟有什么新消息了?”蒋志清试探的问道。

  “国内出大事了,很大的事。”陈其美暂时还不想告诉蒋志清,不过他内心隐藏着的一股激动却让他不得不说些什么。

  “大事?究竟是什么事?”蒋志清好奇的追问道。

  “哼哼,你等下就会知道的。不急于这一时。”陈其美用一种教训的口吻说道。

  蒋志清只好缄默不语。

  过了衔接中庭和后院的走廊,来到了内田平三的茶室门口,通常这个时候内田先生都会在茶室休息。门外的小厅有一个小姓正跟一名穿着和服的侍女调笑,见到陈其美和蒋志清来了之后,两人匆匆忙忙的分开,侍女从另外一边迈着碎步走了。

  “内田先生在吗?”蒋志清曾经留学日本,懂得一些日语,他主动上前问了道。

  “院长好像刚刚卧下了,两位客人有什么吩咐吗?”小姓客客气气的说道,对于上面交代过的重要客人,他自然不敢怠慢。

  “我们有重要的事情希望见一见内田先生,还请你去通传一声。”蒋志清说道。

  “可是院长已经休息了,这……”小姓显得有些为难。

  就在这个时候,茶室里传出了一个略带嘶哑的声音:

  “什么人在外面?是蒋志清君吗?”

  “正是在下,现在叨扰内田先生休息实在是抱歉,可是我们有很重要的事希望与内田先生交流,还请内田先生不要见怪。”

  “进来吧,今年的夏天来得太早,热的我没有睡着呢。”

  小姓连忙为蒋志清和陈其美拉开了木门,蒋志清和陈其美在门口脱掉了木屐,赤脚走进了茶室。茶室面向小院子的木门都打开了,让空旷不见任何装饰的房间显得更加单调,房间里只有三、四个坐垫和配套的茶具,甚至连搁放茶杯的茶几都没有。内田平三原本就平躺在木塌地板上休息,不过刚刚合上眼又让外面的声音吵醒,出于礼貌只好借口天气热。

  一番寒暄之后,内田平三请蒋志清和陈其美落座,自己退到茶具附近,开始烧水配茶。他的年纪已有四十来岁,精神面貌不是很好,黑白相间的头发梳着日本古朴的发髻,混搭着一身道服活像是一个落魄的武士。

  “蒋君,陈君,二位是有什么要紧事呢?不妨说来听听吧。”内田平三不疾不徐的问道,一点都没有显出热情来。他并不是不给蒋志清和陈其美面子,而是越是要紧的事,越要保持稳重的态度,这样才能在谈话中占得上风。

  陈其美不懂的日语,只好通过蒋志清来翻译,不过他们心中其实都知道,内田平三的汉语还是不错的,但对方竟然一直没有说汉语,自己这边也只好先搁下来。

  “内田先生最近不知道有没有关注过中国国内的消息,如今我中国发生了一些大事,这对孙先生东山再起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哦?愿闻其详。”

  “北京总统府发生了一件十分严重的刺杀案,广东都督吴绍霆前往北京出访袁世凯时遭到了不明身份的刺客严重袭击,而且事发地点就在新华门附近的街道。浙江方面已经传来消息,我国舆论声势对袁世凯政府十分不利,与去年宋教仁先生遇刺案颇有为妙的关系,这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利用的优势!”

  蒋志清帮陈其美翻译了这番话之后,心头忽然一跳,立刻在脑海里联想到一些事情。他忍不住把目光挪向了陈其美,脸上是一种询问和质疑的表情。陈其美只是瞥了蒋志清一眼,什么都没有说,等待着内田平三的回话。

  “是吗?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内田平三稍微提起了几分精神,连忙问了道。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26章,返回广州

  虽然这里是日本,要想获得可靠的消息易如反掌,但是他的职责是看护孙中山等人在横滨的生活,换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在监视孙中山一行人的一举一动。这些日子他确实没有留意中国方面的讯息,如果黑龙会有必要让自己知道新的进展,势必会派人通知下来,而既然没有人前来通知,自己也没必要操这个心。

  “广东都督吴绍霆遇刺的时间是九日,消息传到东京时大概是十三日,只可惜我们的消息来源有限,所以才拖到这两天才获知。”陈其美说了道,蒋志清随后翻译了一遍。

  内田平三皱了皱眉头,今天已经是二十三日了,从中国传来消息最迟不过两三天,可这段时间上面一直没有人联系自己,显然头山满等人并没有行动的打算,最起码没有急着草率行动。他看了看眼前的陈其美和蒋志清,显然这两位中方友人的态度大不一样,国内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就想兴风作浪,殊不知真正的大事是急不来的。

  “真是太惭愧了,事件发生了这么久,我竟然一点都没有收到风声。不知道孙逸仙先生是什么看法?”他不打算直接表露自己的心意,旁敲侧击的问了道。

  “陈大哥也是刚刚才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去通知孙先生。不过不管怎么说,孙先生现在的状况内田院长您应该很清楚,就算我们有心思利用这个机会再造革命声势,在此之前也需要借助贵方的资助。”这句话是蒋志清自作主张的言论,他虽然还是一个愣头青,可跟了孙中山、陈其美这么久,对革命形势的分析能力多多少少还是有的。

  “呵呵,原来是这样,在下还真是要先感谢蒋君和陈君的信任了。试问一句,你们真打算就这样大刀阔斧、正大光明的返回中国,然后振臂一呼营造革命的新声势?”内田这个时候不再用日语对话了,而是用自己不太娴熟的汉语说道。他的目光盯着陈其美,似乎是想直接从对方身上找到答案。

  “内田院长,您应该知道去年宋先生遇刺案带来的反应,这次广东都督吴绍霆的遇刺比起宋先生的案子要更加严重,也更能揭露袁世凯北洋政府肮脏的嘴脸。孙先生的二次革命刚刚告一段落,虽然是失败,可国内的余热犹在,若在这个时候推波助澜,我们能得到的效果一定会大大超过上一次革命声势。这次,一定能给北洋政府迎头痛击!”陈其美在听到内田平三开始说汉语,马上撇开蒋志清,自己慷慨激昂的发表了一通言论。

  “陈君,你应该明白,正是因为二次革命刚刚结束,你们才来到日本还没几个月的时间,如今又要仓促的展开行动,只怕各个方面都会有所欠缺。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说动即动,一定要从长计议才是。”内田一字一顿的说道,尽量让自己的汉语表达的清楚一些。

  “院长先生,正所谓时不我待,如果这个机会错过了,日后谁还能说得准?”陈其美态度坚持的说道。

  内田平三沉思了片刻,随后说道:

  “既然如此,晚上我会与孙先生详细探讨一下。过一会儿我也会发一封电报到东京,向我的兄长内田良平咨询一下意见。不过有言在先,即便这次机会我们不能错过,但也绝对不能急功近利。错过机会不可怕,可怕的是糟蹋机会。”

  “多谢内田先生,请您放心,珍惜机会的道理我们都懂,这次我们一定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到,争取让革命的火焰大放光芒。”陈其美信心十足的说道。

  在送走蒋志清和陈其美之后,内田平三果然发了一封电报到东京。然而事实上他并没有被陈其美激动的言辞说服,中国革命党有一腔热血谁都知道,但也仅仅只有一腔热血而已。做为国际友人,他们日本方面能做的除了给与物质和经济上的援助之外,其他并不能太多。他发的这封电报,目的仅仅只是咨询头山满先生的意思,不论是什么态度,好歹自己在这边可以找到应付的理由。

  ——————————

  六月底,一艘英国太古公司从上海发往广州的商船上,吴绍霆正在甲板的凉棚下面,一边吹着海风、喝着咖啡,一边仔仔细细的斟酌着手里的一份文件。这艘商船经过上海海事局的从中协商,以全舱位票数的八折优惠包给了吴绍霆一行人,费用自然由北京总统府报销。如今整艘船上除了太古公司的船员之外,其余全部都是广东都督府的警卫和随员。

  经过月初的刺杀案之后,国内国外给北洋政府的压力每日剧增,直到今日依然没有任何缓和。前天在上海时有传闻北洋政府已经缉拿了两名嫌疑人,不过在逮捕行动中一人被击毙,另一人重伤昏迷,目前还在医院抢救。至于下文恐怕还要再等一阵子了。

  此时此刻,尽管吴绍霆背部的伤痕依然妨碍着平日生活,但最近的心情已经好了许多。安然从北京离开只是其中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与袁世凯达成了另外一项协议,用以帮忙澄清北洋政府在自己遇刺案当中的清白。不得不说这份协议等于是袁世凯白白让利,吴绍霆自己除了站出来发表公开言论之外,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王长龄沿着船舷来到甲板,手里还端着两盘厨房刚刚做好的牛扒和炒饭。来到凉棚下来,他先将其中一盘递到了吴绍霆面前,然后拉开椅子坐下,别扭的用刀叉开始吃自己的一份。

  “都督,这么说你真要照着这份文本来发表声明?咱们帮北洋政府澄清也就罢了,袁世凯还拿这样肉麻的文稿让都督照着念,这哪里是澄清呀,这完全是为袁世凯歌功颂德嘛!”王长龄瞥了一眼吴绍霆手里的文件,有些不太乐意的发着牢骚。

  吴绍霆手里的这份文件正是几天前在与袁世凯单独会面之后,由总统府秘书处整理出来的讲稿。他起初只是草率的看了一遍,并没有太在意其中的措辞内容,无非只是证明北洋政府与此案无关,充其量多为北洋政府处理此案的态度说两句赞言。“形式”这种东西虽然可有可无,但仍然要分情况,这几天仔细看过文稿,当中有太多腔调让人不舒服,简直都有奴才的嘴脸了。

  好在现在并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袁世凯一直希望吴绍霆在北京发表这份言论,但吴绍霆多了一个心眼,坚持要先回到广州之后再做公开通电。当时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因为文稿的内容,而是他担心袁世凯会不会爽快的兑现这次的协议。

  “等回到广州,让邹先生再帮我润润笔好了。”他轻松的叹了一口气说道,之后将文件信手放在了一边。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27章,索回粤北五县

  “我也觉得应该改,但是……万一到时候北洋政府收到通电不满意,变卦拒绝把粤北五县交还给我们,咱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到那时都督您已经公开发表言论了,而您跟袁世凯的协议又属于保密,粤北五县的移交也不会公之于众,北洋政府说变卦就变卦,咱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吃哑巴亏呀。”王长龄担忧的说道。

  “你说的有道理,毕竟北洋政府前几天已经抓到嫌疑人,案情没有突破好歹也有进展,很快就会水落石出。不过,我相信袁世凯还不会因为几句措辞跟咱们闹翻天。未来一年里北洋派都会忙个不停,又是大选又是北伐蒙古,袁世凯应该很清楚在这个时候得罪我,我一定会趁他北伐蒙古时让他后院起火。”吴绍霆好整以暇的说道,说完之后,端起已经半凉咖啡小喝了一口。

  “都督说的有道理。不过话又说回来,袁世凯竟然有到手的粤北五县来交换,这口气还真是大的厉害,让我简直都有些不敢想。”

  “袁世凯他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当初拿下粤北五县是担心咱们粤军日后发展的太厉害,可是现在他更明白,就算北洋军在粤北五县驻军也挡不住广东的势头。他现在的策略已经改了,硬碰硬让他吃了大苦头,为了保全北洋国府的地位,只能换以怀柔的方式。这次把粤北五县还给咱们,也算是一种安抚了。”吴绍霆缓缓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这样咱们得了利就好。”

  吴绍霆没有再接王长龄的话,虽然这次是得了利,但只要自己回到广州发表了这份公开通电,广东算是真正让北洋政府“招安”了。他并不是觉得不好,毕竟未来一段时间广东可以好好修生养息,可日后自己的任何行动都将失去名义上的优势。

  罢了,日后的事日后再算,先走好眼下的步子吧!他在心中暗暗的念着。

  “老王,有件事我还得找人去办一办。”

  “都督有什么事?”王长龄立刻问道。

  “王云还在北京养伤,都督府特勤处缺人来管事,你先过来接手吧。这几年一直让你闲职,并非我不信任你,只是昔日你跟将军太久,我手底下那些革命心重的人怕是多有不服,所以才一直压到现在,老王你可不要埋怨才是。”吴绍霆语重心长的说道。

  “都督,你这话就见外了,我王长龄是知分寸的人。”王长龄爽快的笑了笑。

  “你昔日对我有恩,这一点我吴绍霆绝不会忘。等回到广州,你马上与上海情报站的人取得联系,安排人手暗中调查究竟是谁策划了这次刺杀。这对我来说很重要,连谁想杀我都不知道,还真是被动到家了。”吴绍霆严肃的吩咐了道。

  “我明白,一定不让都督失望。”王长龄郑重的答应了下来。

  七月二日下午,商船抵达了广州码头。广州城防司令倪映典早已安排卫队等候迎接,回到都督府之后,吴绍霆立刻召开军事会议,一时间让所有人都有些担心,误以为大都督是要就遇刺之事采取报复行动。不过会议结束之后,所有军官都是一脸和颜悦色,在这次会议上所交代的不是军事行动,而是对粤北五县的接管工作,以及粤军番号的撤换事宜。

  没过多久,收回粤北五县的消息便在广州城内传开了。不过为了遵守秘密协定的要求,吴绍霆的都督府一直没有正面做出公开回应,任由民间自己去传说。

  当天下午,广东军政府与粤北五县进行了电报接洽,约定双方具体商谈的时间地点。

  吴绍霆还在返回广州的途中,北京总统府的命令已经传达了湖南和江西。湖南都督汤乡茗的注意力一直没有放在区区乐昌县上面,而且一个对自己鞭长莫及的县城,攒在手里也没有什么意思,索性做个顺水人情直接交还给吴绍霆。不过李纯却没有汤乡茗这般豁达,江西军拼死拼活打了大半年,结果才到手四个县城,原本就不够分,这才过了几个月的时间竟然又要还给广东军政府,说什么都不能心甘情愿。

  但是李纯在处理这件事上也有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袁世凯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是吴绍霆的压力,权衡之下他自己可以做出割舍,但是手下们却不好交代。

  吴绍霆在接到江西都督府的电报,从措辞中分析到李纯的态度,他自然不想再起争端,但既然粤北五县能搞到手,保全一个完整的广东省,自己没有理由不去争取到底。他暂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一边把江西的情况发到北京,故意拖延公开通电澄清北洋政府嫌疑的事,一边大刀阔斧的整顿粤军,借着撤换番号的名义,把主力军全部调到韶关南面,拿出武力威胁的态度来。

  李纯虽然不甘心,但也不敢因为四个县城再跟吴绍霆打一仗。

  广东战争已经让李纯吃苦头了,经过上次的大战,北方的军队再也不敢小瞧南方的军队。更何况大总统在这件事上的态度肯定会向着广东,一旦打起来,没有中央的支持,他就算有十万人马也顶不住半个月。

  七月五日,五县交接工作会议在韶关举行。湖南驻乐昌代表仅仅是过来凑人数,仅仅一个半天就完成了手续工作,反正湖南没有在乐昌驻兵,办事处套上车直接走人。广东代表与江西代表的谈判却是实打实,大家各执一词,丝毫不愿意退让,总归一句话,要想江西军撤总得拿点好处,要不然李督军是没办法向手下交代。

  “你们李督军不好向手下交代,那要不要向大总统交代?”负责谈判的马锦春气势也不弱,扯着嗓子一副死磕到底的态度。

  “咱们不说其他,只说一个明摆着的道理,要想咱们江西军撤,可以,这开拔费算谁的?好歹几万人的军队,这夏天暴雨又暴晒,出个什么山洪泥石流的乱子,谁来负着责任?咱们李督军不是不讲道理,打仗时咱们南北是死敌,打完仗你们换了番号咱们也是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那就更应该相互体谅了你说是不是?”江西代表软硬兼施,先前来硬的,现在又换上讲道理的一面。

  “既然自己人,咱们不说两家话。这开拔费是开拔谁呢?能算在我们广东头上?这不是明摆着勒索敲诈吗?要开拔费你们也是向上面要,这命令可是上面下来的。”

  “话虽然这么说,上面下来的命令是你们广东跟上面的事情,我们江西这边顶多是执行。总之咱们今天就把话撂在这里,没钱兄弟们是走不动的。终归是把地盘还给你们广东,你们是占了大便宜的,难不成还在乎这点开拔费?”

  马锦春看出这些江西代表是抱定态度,好在对方不是蛮狠霸着地盘不放手,无非是想讨要一些好处弥补一下心中的不甘。他从广州来之前已经得到岑春渲的叮嘱,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让步,先把谈判的局势稳住对大家都有好处,如果谈判到了没得谈的地步那才是既损了人又不利于己。

  “好,既然贵方一定要把开拔费算在我们头上,咱们不妨各退一步你看怎么样?开拔费我会请示我家吴督军,到时候核对出来的费用咱们跟中央政府各摊一部分。”他故作沉默了一阵子,随后摆出一副让步的样子说道。

  “既然有得谈,那咱们自然也乐意谈。也不说咱们江西人讹你们吴督军,粤北四县的驻军有多少,开拔的路程有多长,前前后后的辎重需要多少,到时候你们广东可以派人去合计。开拔费该多少是多少,不管是你们拿大头还是上面拿大头,反正银子到手咱们立刻走人。”江西代表总算看到苗头,马上先把自己的诚意摆出来,生怕这到手的利益又跑了。

  “如此甚好,我即刻请示广州方面,一有下文咱们再细谈。”马锦春官腔官调的说道。

  傍晚,这些刚刚在谈判桌上拼得面红耳赤的人又坐在了酒宴桌上,大家推杯置盏、谈笑风生,各自把家乡的荤段子、土笑话都扯出来当谈资,转眼之间一下子都成了无话不谈的亲兄弟似的。马锦春跟江西代表好好攀了几杯,后来又聊到关于交换粤北四县的事,喝醉的情况下大家都尽量往好话去讲,江西代表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说,只要银子到了,五天之内保证撤空,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28章,整编全军

  第二天一早,广州发来回电,岑春渲与吴绍霆经过商议之后,决定用联合银行的通用纸币拔出十万元开拔费,另外又把广东兵工厂积压下来的一千支旧货翻新的毛瑟步枪送给了李纯。虽然这笔款子差强人意,用江西军的话完全是打发要饭的,但广州给出了明确答复,江西军合计下来的开拔费最多不过三十万,另外一笔去找北洋政府讨要。

  李纯对这件事很不痛快,但如果还是继续拖下去的话只怕会更不痛快,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这件事过去,把粤北境内的部队陆续抽调了回来。

  根据吴绍霆与袁世凯达成的秘密协议,虽然收回粤北五县,但广东一方依然不得在粤北屯兵,只允许进驻警察维护治安。吴绍霆早在韶关交接谈判还在激烈讨价还价时,已经从各地警察局、警察学校以及新兵营抽调了一千八百多人,按照正规军的配备,重机枪、轻机枪、迫击炮等等一应俱全。

  一开始准备为这一支部队派发清一色的黑色警服,毕竟做戏也要做到底,这叫敬业精神。可是后勤部库房的警服数量太少,临时赶制警服太过麻烦不说又是一笔浪费。吴绍霆索性由敬业精神改为务实精神,直接给这支部队套上正规军军服,又制作了一千只袖章,上面大大写着“治安警务”四个字,就算是一支堂堂正正的警察编制了。

  调集这一千八百多人只用了三五天的功夫,按照的吴绍霆意思,他是先把人派到粤北五县驻扎下来,然后再根据驻扎的情况进行编排。为了不让北洋政府有什么口实,他将这支部队命名为“第十二边防警务大队”,负责粤北的维安和本地防务工作。大队设置总指挥一人,其职责和级别相当于少校团长,由马锦春调任任职。警务大队各级军官从教导一团、教导二团、黄埔军校以及警察学校分配安排。

  面对这样的安排,北洋政府即便知道其中的内幕也无可奈何,更何况现在北洋政府手头上要忙的事情多不胜数,也只能任由吴绍霆违背协议内容了。当然吴绍霆还算是留了不少情面,没有直接把现役团调到粤北,仅仅是拉了一批新兵和警察混编而成,多多少少没有让局势显得过于担心和紧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0/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