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20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啥叫特供烟啊?”那闽军排长迷惑不解的问道。

  不等顾祝同回答,站在稍微后面一点的另外一个闽军排长抢先说道:“你怎么这么笨啊,特供是一个牌子,这就是特供牌的香烟嘛。”

  顾祝同哭笑不得,过了一会儿才说道:“勉勉强强也可以这么理解。不过,严格的说特供烟是特别向咱们部队提供的烟,这种烟外面可买不到,有钱都买不到,是烟草公司专门为我们部队制作的烟。咱们这些当兵的抽烟都是后勤派发下来的,定期定量,算是一种福利了。”

  那闽军排长惊讶起来,露出了一个夸张的表情,说道:“啥,你们广东还有专门为部队制作的烟?定期定量派送,都不要钱的?”

  顾祝同得意洋洋的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我们在部队里抽烟都不用钱的,钱都是部队上面负责给,我们只管抽就是。”

  闽军排长不敢相信的说道:“天底下哪里有这种好事?”

  其他闽军排长也连连附和:“是啊是啊,官老爷巴不得少给咱们饷银,怎么可能还会给咱们不要钱的烟呢?”

  “这白烟都是高档次的东西,价格可不便宜,比咱们抽大桶烟、旱烟都贵得多呢。官老爷哪里有这么好的心?”

  顾祝同笑着说道:“说了你们都不信,我们广东的部队早就把这些陈规陋习改了。自从吴督军治理全省军务,每个月的饷银一分钱都不少,该拿多少就拿多少。饷银都从后勤总部直接派下来,不经过长官的手,当官克扣不得一分一毫。如果发现克扣军饷,就算你是团长宪兵也照样抓人。”

  站在顾祝同身后的军需官也忍不住插嘴说道:“是啊是啊,不仅如此,咱们部队里还有许多福利,这特供烟只是其中之一,逢年过节还有特供的礼品。你们看看,为啥我们广东军队敢为吴督军拼命,就是因为吴督军对咱们好呐。反正我把话都说在这里,信不信由你们。”

  几个闽军排长仿佛在听神话故事似的,一个个咂舌叹息不已。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很清楚顾祝同没必要骗他们,因为从来当兵的都不会说当官的好,可眼前这两个粤军军官不约而同的赞扬当官的,可见确有此事。

  他们感叹不已,福建与广东是邻省,但隔着一条省界竟然有这么大的变化,真正是让人羡慕和憧憬。这下他们也明白过来,为什么粤军一路东进打得甚是凶悍,原来粤军是真正的上下齐心。

  顾祝同看了看几个闽军排长的脸色,接着进一步说道:“你们也不用羡慕,我有预感,只要这次议和顺利完成,咱们广东和福建很快就是一家人。到那时候你们福建这边也会享受到跟我们同等福利。”

  这话其实是一种试探,也是提前散布收编福建的消息。

  听完顾祝同的话,闽军排长们激动了起来,纷纷高兴了起来:“那可真好,咱们福建要是能跟你们广东一样,当官的不贪军饷,还有不要钱的特供烟抽,那咱们这一辈子都值了。”

  “是啊是啊,希望上面议和谈判快一些,这天底下可没有一味心思想打仗的士兵。”

  “要是上面谈不拢,我他妈的还不当这兵了,要当兵也得去广东才是。”

  “希望上面的官老爷发发慈悲咯。”

  这时,一队马车从远处开了过来,隔着老远都能闻到热腾腾的馒头味,那是营部炊事班送来了今天晚上的伙食。站在第一辆马车上的一个班长扯着嗓子高呼道:“工兵连开饭了,工兵连开饭了,各排派人来领饭,晚上是新鲜的白面馒头、萝卜干肉丝和大炒烩。上头有令,驻守水库这边的闽军兄弟要是灶火不够,咱们这里也多备了一份,一起来吃。”

  顾祝同正好肚子饿了,听了那营部班长的喊话,他伸手拍了拍闽军排长的肩膀,笑着说道:“咱们这边还跟你们准备了晚饭,要是你们那边还没好的话,索性就过来跟咱们搭个伙。放心吧,上面说多准备了,那肯定管够。”

  闽军排长们心里暖乎乎的,天底下竟然有这样的好事,昨天还是不共戴天的死敌,今天却能坐在一起同吃一碗饭,这究竟是世道滑稽还是粤军大方呢?

  顾祝同下令三个排长负责派人领饭,不准插队哄抢。

  粤军有条不紊的执行了命令,因为大家都知道不会吃不着饭,所以就算肚子再饿也没有插队哄抢的现象。

  顾祝同特意去招呼了一下闽军负责人,让他们也派排长过来领饭,大家都聊了一整天的时间早就熟络了,既然上面有额外的准备自然不能浪费。

  闽军士兵一天标配的只有两顿饭,晌午和午后刚刚吃过,晚上自然是没有。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粤军还有晚饭,空荡荡的肚子里当真按耐不住。现在连粤军长官都过来邀请,闽军这边又是感动不已又是迫不及待,几乎没有客套就答应了下来。

  这一晚,粤军与闽军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吃一顿饭。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37章,福州之变

  十月五日凌晨三点钟,广州都督府参谋大厅从昨天早上一直忙碌到现在,仍然是灯火通明、人影处处,整个气氛都是以一种快节奏为主调。

  两天前朱成贵在福州发动政变,先秘密绑架了李厚基,又以李厚基的名义发布撤军和停战的命令,整个福建战局转瞬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只过了两个钟头,王长龄的一份密报紧随其后传到广州,要求即刻派遣特勤处第三特战大队前往福州稳住局势。原来王长龄和朱成贵只是短暂的控制了护军使署衙,至于李厚基的亲信仍然是隐患,一旦李厚基长久不露面一定会引起怀疑,因此需要一支武装部队策应支援。

  吴绍霆当场批准第三特战大队出发,全员连夜化装前往香港,乘坐太古公司的火轮赶往福州。广州到福州的路途是三天,从出发之日算起,第三特战大队应该会在十月五日傍晚抵达福州,现在是凌晨三点,接下来的十几个钟头才是决定福建命运的真正时刻。

  对于吴绍霆来说,即便从昨天开始,三十九师遵照命令顺利进占洛江县,成功控制闽军了主力部队,但只要福州未能彻底稳住,这场战争就仍然没有结束。怂恿朱成贵发动这次政变的目的,就是尽快结束福建战争,稳住福建局势,尽可能的不让战争的破坏扩大。

  泉州一战之后,粤军在战场上已经占据上风,真要继续打下去还是胜算在握。如今利用福州政变,粤军又进一步掌控洛江县的闽军主力,表面上来看李厚基大势已去。可一旦福州再次发生变故,不仅王长龄和朱成贵有危险,在莆田驻防的福建暂编第二师仍然还有战斗力,那避免战争破坏扩大的计划就成了泡影。

  更重要的是,福建一天没有正式停战,变数仍然存在。谁也不会知道屯聚在温州的北洋军会不会在下一刻南下!

  “霆帅,已经二十二个小时了,福州那边还没有消息。”参谋大厅的休息室里,何福光在看了看怀表之后发出了一声叹息。

  坐在休息室藤椅上的吴绍霆一直没有说话,脸色有些许疲惫,不过仍然保持着一丝不苟的精神状态。他本来打算开口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放弃,继续纹丝不动的一言不发。

  另外一边,陈炯明有些沉不住气,他开口说道:“霆帅,反正打也是我们赢,不打也是我们赢,与其现在白白担心,还不如趁机让三十九师直接开到莆田,陈兵福州城下。到时候就算朱成贵有什么闪失,李厚基见大势已去也有心无力。”

  不等吴绍霆说话,何福光叹了一口气,说道:“三十九师挺进洛江县已经很冒险了,要是继续向莆田前进,闽军又不是傻子,肯定会看出倪端。到时候三十九师从南安县过泉州,再经洛江到莆田,一路上拖这么长兵线,打起来反而有诸多不顺。再者我们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尽快结束战争,避免夜长梦多,万一把李厚基逼急了,他要跟我们拼到底,反而适得其反误了大事。”

  陈炯明忧虑的说道:“可是现在也不是办法啊。如果朱成贵没能坚持住,李厚基知道这是我们的阴谋,同样也有可能大变脸跟我们决死到底,到头来结果还不是一样?”

  何福光说道:“确实有这个可能,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算李厚基要打,我们在洛江县先稳住脚跟,再好好的跟他打下去,到时候也能稳打稳进。”

  陈炯明总觉得这件事本来是好事,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让人放心不下的地方?他默然思索了一会儿,接着又说道:“温州那边还是有不小的压力,从情报上看曹锟、杨善德十之八九不会南下,可是变卦仅仅只是转瞬之间的事,温州的两路大军要是真的南下了,眼看要安定的福建又会折腾起来!唉!”

  这时,吴绍霆调整了一下坐姿,不疾不徐说出话来:“大家有点耐心,就算不相信朱成贵,咱们也要相信王长龄。老王本来就是福建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做事一定会有分寸的。”

  何福光缓缓点了点头,不置可否的说道:“希望如此吧。”

  陈炯明转向吴绍霆问道:“霆帅,不管怎么样北洋军都在温州留了一手,难道我们一点准备都不做吗?”

  吴绍霆深沉的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就算曹锟、杨善德敢南下,我们也有充足的时间向福建增兵。不过竟存你的考虑是对的,眼下我们最关键的是尽快解决福州的事,而一旦福州稳住了,接下来还要考虑福建全省的整顿。不要以为福建是广东,整顿起来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整顿会非常困难,一旦走错一步甚至比打败仗还糟糕。在我们整顿福建的同时,绝对有必要地方温州方面。”

  陈炯明有些奇怪,吴绍霆的目光怎么会看那么远?他建议提防只不过是考虑现在,而吴绍霆却想到控制福建之后进行整顿时的提防。不过他的反应能力不算差,很快就明白了吴绍霆的意思,整顿福建军务倒还好说,政务反而会更棘手,若是惹恼了福建本地政商势力,北洋军又趁此机会挥军南下,立刻就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

  何福光说道:“霆帅,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便利的,许崇智的漳州师完成扩建在即,况且漳州、泉州这两个地方又是极好的跳板。只要我们提前把第一骑兵师的两个团布置在梅州、潮汕一带,一旦北洋军南下,骑兵团完全可以快速突进福建。”

  吴绍霆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对,既然成立了骑兵师理所当然就要派上用场。天亮后就给李济深发个电报,让他早做准备。”

  就在这时,一名参谋副官飞快的跑了进来,大声的说道:“将军,福州来电报了。”

  何福光先一步站起身来,快步从参谋副官手里接过电报,快速的扫了一眼,脸色先是一变,眉头都皱紧了起来,不过看到最后时又渐渐恢复过来。

  陈炯明迫不及待的问道:“崇石,情况怎么样?”

  何福光微微叹了一口气,表情显得很镇定,语气却是一股无奈的说道:“福建护军使侍卫队队长张宗义昨天晚上九点钟率领侍卫队救出了李厚基,朱成贵和王长龄当场被抓。不过三个钟头前李厚基又释放了朱成贵和王长龄,随后宣布通电下野,现在福州那边已经交给朱成贵全权负责。”

  陈炯明惊奇不已,说道:“竟然还有这种事,这李厚基果然不是一般人。”

  何福光把电报递给了吴绍霆,随后说道:“看来李厚基还是有自知之明,知道福建的大局再难扭转,他自己又不心甘情愿的选择投降,只好折中的通电下野,脱身于事外。”

  吴绍霆默默的看完了电报,这才开口说道:“只怕李厚基心里更多的还是怨气。换作谁站在李厚基现在的位置上,都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李厚基一心一意听命于北洋政府,到头来却被北洋政府出卖,相信他现在真真正正的失望透顶了。”

  何福光立刻说道:“霆帅,福州既然大局已定,当务之急我们要尽快掌控闽南全境的大权,收编闽军,重新扶植新的福建军政府。越早办妥这些事,我们广东的声威也能越快奠定下来。打铁要趁热,省的夜长梦多。万一莆田那边的暂编第二师不服气闹起来,反而会酿成不小的麻烦。”

  陈炯明点了点头,赞同的说道:“崇石说的有道理。整顿福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越来着手越快安定。”

  吴绍霆思索了一会儿,随后说道:“也好,崇石,有劳你再辛苦一些,天亮之后就启程去一趟泉州,由你全权负责福建善后工作,莫柱一和许崇智配合你来办事。手段干净利落一些,千万不要拖泥带水。”

  何福光严肃的答道:“霆帅放心,我一定不负所托。”

  吴绍霆又说道:“另外,即刻回一封电报到福州,让朱成贵和王长龄先尽量留住李厚基。安排一艘快船,两个小时后我亲自去一趟福州。”

  何福光脸色一怔,赶紧说道:“霆帅,福建尚未整顿,现在动身去福州也太早了一些。再者三十九师还没有开进福州,就算第三特战大队下午到达福州,也未必能策应周全。这实在太危险了。”

  陈炯明也劝说道:“是呀,反正福建大局已定,霆帅你再等几日也无妨。万事以安全起见,若出了什么闪失,那可是得不偿失的大坏事。”

  吴绍霆表情镇定,不疾不徐的说道:“做大事自然要有大魄力,你们放心,李厚基竟然没有报复朱成贵和王长龄,也绝不会对我怎么样。就算他的手下有不服气,也绝不会拿福建大局来当儿戏。我之所以要立刻动身前往福州,也正是为了尽快稳定整个南方的动荡。”

  何福光还想劝说道:“可是霆帅……”

  吴绍霆罢了罢手,打断了何福光的话,坚定不移的说道:“崇石,就这么定了。我在福州办完事后会直接前往泉州与你会面,前后不过两三天的间隔而已,你们就放心好了。”

  何福光强调的说道:“如果霆帅执意要去,也必须由广东海军的军舰接送。”

  吴绍霆懒得再争执下去,更何况现在是凌晨时分,两个小时之后也未必有民用船只出发前往福州。他慢条斯理的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也好,赶紧安排吧。”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38章,泉州整顿

  李厚基通电下野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福建,最先为之震动的还是洛江县福建第一师的官兵。福建第一师做是为闽军主力部队,同时也是李厚基从江苏一路带下来的嫡系部队,全军上下不少高级军官都是李厚基一手提拔出来的。如今李厚基通电下野,这些军官不仅失去了靠山,更是怀疑在两省议和的谈判桌上广东一方逼迫李厚基如此。

  很快,洛江县的闽军情绪躁动起来,要不是粤军提前控制着城中军火和物资,只怕闽军早就跟粤军翻脸动手了。

  虽然还没有动手,可是第一师的军官们集体叫嚣不止,要求广东军政府给出一个解释,凭什么逼走李将军。他们带领各自的部下聚集在一起,在洛江县闹出了不小的混乱,气氛越来越紧张,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武装冲突。

  闽军士兵大部分不知情,他们当中福建本地人占多数,对李厚基这位护军使根本没什么感情。但是上面有命令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跟着一起闹,想着前两天本来好好的,跟粤军相处也不错,眼看不用再打仗了,却突然出现这一幕,着实有些郁闷。他们在心底里拿定主意,一旦真要动手,索性立刻缴械投降好了。

  真正铁了心闹事的,除了十几个高级军官之外就是那些原第三镇的旧部老兵。

  莫擎宇在处理这件事上不敢掉以轻心,立刻下令城内的教导二团和第九团加强戒备,同时把城外的七团也调进了城内以备策应。

  好在动荡愈演愈烈之时,何福光及时从广州赶到泉州。他听完了莫擎宇的简报之后,当机立断,决定以强硬的手段来镇压这些动乱。如今李厚基已经宣布通电下野,福建尽在粤军的掌握之中,严格的来说闽军现在都是俘虏,只有嚣张的胜利者,绝没有嚣张的失败者。

  何福光下令教导二团、第九团和第七团开始行动,收缴所有闽军士兵的枪械,若老实上交者则妥善安置,若有任何反抗者可以当场格杀。

  粤军的动作非常迅速,郊区的几个闽军据点几乎只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便全部肃清,没有遭到任何闽军的反抗。随后粤军开始向城内展开行动,在城中心闽军司令部遇到了稍微抵抗,双方交战十几分钟,粤军向司令部大院投放了几枚迫击炮弹,里面的闽军即刻投降。

  在行动过程中虽然一切以果决为主,不过仍然有几个粤军连长采用协商的方式,跟已经熟络的闽军指挥官商量,并做出郑重保证绝不伤害放下武器的闽军。这些闽军军官虽然有所犹豫,可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没有多余的选择,最终只能配合的上缴了武器。

  福建第一师的几支旧部叫嚣的最响亮,可是粤军一旦动起手来之后,这些人立刻又沉默了下去。粤军只是逮捕了几个罪魁祸首,暂且关押起来等候处理。

  到了下午,晚饭时间还没有到,洛江县彻底恢复平静。

  何福光在临时司令部下达了另外一项通知,召集闽军所有营部级以上的军官,于明日早晨七点钟在旧县衙门的会堂开会,共同商讨闽南战后的善后和整编工作。当然这些接受邀请的军官不包括那些被关押的叛乱分子。何福光只会跟谈得来的人合作,军官多的是,不差这几个冥顽不灵的人。

  闽军营级以上的军官接到邀请之后,大部分并没有怀疑粤军会使诈,毕竟现在武器都没了,如果粤军要杀人随便就能动手。除此之外,真有阴谋的话今天晚上就会叫去开会,何必还要等到明天早上夜长梦多呢?

  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了一阵,心里对粤军的做法还是很满意,既然来找他们共商善后工作,那也表明福建的事还会有他们来负责,只不过是换了一个领导人罢了。

  次日一早,闽军所有营长都来到旧县衙,县衙大门口只站着一小队粤军警卫营的士兵,还有两名侍从官负责登记这些营长的军衔、军职、部队番号。进到会堂时,只见三张拼凑在一起的长桌上,早已置办好了一大箩筐馒头和饭团、好几盆子热粥以及萝卜干、酱菜等配餐。众人起得早,到现在还颗粒未进,而且按照闽军的一天两顿饭的惯例,一般是晌午才吃第一顿饭,看到这一幕不仅饥肠辘辘。

  只是现在这旧衙门归粤军管,这些营长进门是客,也不敢造次上去动手。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食物,不断往喉咙里咽口水,极力保持着自己的尊严。

  就在这时,何福光大步流星的从后堂走了出来,莫擎宇、刘永浩以及其他几名高级幕僚紧跟其后。何福光把手里一大叠文件放在桌子上,抬头看到闽军军官的样子,立刻大笑着招呼道:“弟兄们,你们还真是客气,来来来,都先坐下。今天的任务繁重,因此才让诸位起早来开会,也是为了尽快安定福建的情况,无奈之处还请体谅。”

  闽军军官们听到何福光如此客气的开场,心里暖洋洋的,昨天这位粤军总参谋长还下狠手的镇压动乱,今天却又换上热情的面孔,不得不感叹对内和对外的两种处事风格。

  众人以此落座,大部分人的眼睛还是盯着面前的食物。

  何福光忙招呼侍从官送来碗筷,说道:“吃的东西简单了点,咱们行伍之人也没什么讲究,大家凑合着吃吧。咱们一边吃一边开会,今日既然能坐在一起,那就是自家兄弟,没什么好客气的。”他说完,自己先拿了一个饭团吃了起来。

  莫擎宇、刘永浩等人也都招呼了两句,然后自己动手舀粥吃菜。

  闽军军官见此,都不再客气,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吃了起来。

  趁着吃饭的功夫,何福光先了解了一下众人的姓名和番号,又核实了前两天粤军统计的闽军现役数量。这些闽军军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实际情况都做了汇报。随后何福光就在文件上做了细微的修改。

  “莆田那边的情况我们暂时还不清楚,处理完泉州的任务之后我会再过去一趟。反正莆田那边是福建第二师,泉州这边是福建第一师和几个独立团。一些话我先说在前面,或许在座诸位会对咱们有生分、有隔阂,认为你们是福建人,我们是广东人,不容易走到一块。照我说,有这样想法的人简直就是鬼扯。一句话,咱们都是中国人,就算穿着军装的颜色不同,咱们到底还是中国军人。”何福光颇有气势的说道。

  在场众人不管是闽军军官还是粤军军官,都露出了感悟的表情,纷纷点头称是。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39章,整编协商会议

  “福建这一仗缘何而起?大家稍微有点见识、看过一两篇报纸文章就能一清二楚。北边的那位大总统篡改民法、践踏民主、诋毁共和,他这个大总统要把中华民国的天下据为己有啊。这些大道理说不说都无所谓,我再说一些浅显的道理,大总统让福建的兄弟打漳州,这命令白纸黑字抵赖不了对吧?所以不管横着说还是竖着说,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就是袁世凯!”何福光声色俱足的再次说道。

  在场的闽军众军官其实对战争的原因并不看重,他们只不过是混一口饭吃,上级说要打谁他们就打谁,至于为什么打、打不打得过,一切都等打了再说。早几年还沸沸扬扬的喊过革命的口号,可如今革命不再是主流,到头来也没弄清楚革命究竟是什么。现在再谈什么国家大义、民主共和,更是如同无字天书一般难懂,不过只要肯给一口饭吃,他们照样会跟着高呼这些口号。

  何福光前半部分话没有说服力,可是后半句话多多少少是点中了一些要害。谁都不喜欢战争,唯命是从只不过是无奈而为,总会在心中有一个抱怨。既然这次战争不是广东军政府的错,那必然就是北洋政府的错。

  一个闽军团长立刻响应了起来,大声的说道:“大人说的对,这场战争本不应该发生,兄弟们也是迫于无奈才走到今天。现在大家都知道是大总统不安好心,那索性咱们就不认这个大总统。之前大人说的广东人、福建人不应该有隔阂,同是中国人,同是中国军人,这句话也说到了咱们心坎上。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谁对咱们好,咱们就跟着谁,广东吴大督军不还是一个中国人嘛。”

  另一个闽军营长深有感悟,连连跟着说道:“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吴大督军能一视同仁,我们绝无二心,一定效死力的跟着吴大督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2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0/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