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24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是啊,是啊,校长,吴将军都这么说了,您再走还有什么意义?”

  吴绍霆看着林葆怿,只见林葆怿脸上果然露出了踌躇难定之色,他赶紧又问道:“林校长的船票再谁人手里?”

  一名学堂教员不假思索的从后面站了出来,摇晃了一下手里的船票,说道:“在这里。”

  吴绍霆立刻向王云使了一个眼色,王云会意,一个箭步冲上前直接从那人手里夺下了船票,然后当着众人面撕毁了。

  全场先是一阵默然,随后齐齐看向林葆怿。

  林葆怿有一些愤怒,吴绍霆怎么可以这么做?不过他耳边还回荡着刚才学生们的呼喊声,回头看过去时,又看到亲戚家人期待的目光,一时心软了起来。

  吴绍霆深深了一口气,再次说道:“林大人,你可以恨我吴绍霆,可没必要跟海军事业过不去,这可是国家民族的大事业呀。”

  这句话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林葆怿心头一震,很快有一种茅塞顿开的觉悟。是啊,自己凭什么要因为个人荣辱而置国家海军事业于不顾呢?不管外人怎么看,只要学生们能学到海军本领,知道为国家做贡献,这已经是尽自己本份了。

  他抬眼打量着吴绍霆,感悟的说道:“吴将军,你真是有心了。我这把老骨头若还是冥顽不化,那可当真成了中国海军的罪人。好吧,老夫就不走了!”

  吴绍霆上前抓住林葆怿的手用力的握了握,叹道:“林大人,您这是明智之举啊。”

  送行的亲朋师友全部兴奋不已,很多人都抑制不住的大声欢呼起来。

  ——————————

  【林葆怿(1863~1930年),字悦卿,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九届驾驶班。光绪十二年(1886年),派赴英国学习,回国后在北洋水师任职。宣统二年(1910年),任向英国际摩士庄船厂订购“肇和”舰监造员。民国元年(1912年)9月,任海军部参事。

  不久,授海军少将衔。民国2年8月,任第一舰队司令。民国5年,孙中山发表恢复临时约法宣言后,葆怿参与宣布海军独立,通电护法。翌年6月,黎元洪下令解散国会,孙中山在上海组织护法运动。7月,葆怿以舰队学习鱼雷为名,率“海圻”等15艘兵舰赴广东护法。8月,葆怿被任命为广州军政府海军总司令。民国7年2月26日,任海军总长。4月,非常国会通过军政府改组,实行所谓七总裁制,葆怿被推选为军政府七总裁之一。】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46章,东南沿海巡阅使

  到了十月下旬,福建南部地区的整顿计划基本落定,各县各部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始调整。吴绍霆在处理完马尾船政学堂和造船厂的事务之后,于二十五日启程返回广州。月底回到督军府,第一件要处理的事情就是福建督军的人选。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人选,许崇智和陈炯明都能胜任此职。可是现今的许崇智资历不够,陈炯明又在国外忙了一年国民共进会的事务,疏于军政公务,很难相信他们能处理好福建的军政工作。要是从广东军队中提拔一名师长来署理,只怕以粤制闽的痕迹太浓重,多多少少会引起闽军情绪上的不满。

  吴绍霆在这个问题上越想越纠结,只可惜不能说服李厚基加盟。思想前后,他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再福建军政府设置督军,由自己一人兼管两省。他把这个想法与岑春渲、宋教仁、梁启超等人做了一次商议。众人都觉得现在与北洋政府较劲正酣,需要让南方的底气更充足一些,由吴绍霆出任两省最高长官正好能体现南方的壮大。

  经过短暂的两天时间筹备,吴绍霆于十一月一日在广州正式发布通电,宣布自己出任东南沿海巡阅使。这个新的职衔是经过一番酌定之后方才决定下来,若是按照常规职称来定义,他兼管两省的头衔应该是粤闽巡阅使。不过既然需要营造更大的声势,与其突出两个省的势力,还不如突出地域性的势力,这样反而更显出实力雄厚。

  广东五个师师部军官齐齐发来贺电,极力拥护吴绍霆荣升巡阅使。福建三个师和省府紧随其后通电响应,赞成吴绍霆兼管福建省军政大权。没过多久,就连两省各县县府、农商代表也都有所动作,积极或者不积极的发来电报道贺,大肆鼓出非吴绍霆不能胜任的言论。一下子让东南沿海巡阅使成为南方热议的话题。

  对于吴绍霆自称巡阅使的举动,南方各省的军政人物连日来都有不同反应,有人认为这是吴绍霆实力倍增的预示,也有人认为这是吴绍霆野心昭然若揭,更有人担心东南沿海巡阅使的诞生将会导致整个中国的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快,连北方也开始议论这件重要时事,不少人纷纷叫嚣吴绍霆胆大妄为,未经国府批准自以为是的冒任巡阅使,这简直是目无法纪的狂妄行为。对于这些言论仅仅只昙花一现的出现了一时,随后很快就被人们淡忘。谁都知道吴绍霆现在在与北洋政府作对,抵制新法,再拿国府尊严和法纪来说事,简直是脱了裤子放屁。

  不过仍然有一些有识之士做出了有依据的判断:从福建战争开始到东南沿海巡阅使的出现,前前后后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吴绍霆这么迅速而果断的完成这次扩张,无疑是下了一步反击北洋政府的狠棋。这或多或少可以看出吴绍霆的气势正在挤兑北洋势力。

  既然吴绍霆下了一手狠棋,大家理所当然期待着北洋政府如何回击这一手。

  但结果宁人感到扑朔迷离,等了一段时间,除了陆军部和北洋集团的几位宿老站出来指责吴绍霆狂妄嚣张,拒不承认这所谓的东南沿海巡阅使,总统府竟然没有一点反应。袁世凯既不承认吴绍霆自认的身份,也不否认吴绍霆自认的身份。这种沉默反而有一种默认的意味。北方很快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热议,很多人都禁不住的认为在这一局对弈上,北洋政府竟自己输了一招。

  看来南北真正的对决还不到时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堂堂北洋政府的雄威挫败在区区一名地方督军手里?

  国内波涛汹涌的议论是吴绍霆早有料到的事,为此宋教仁和梁启超还趁着这个时机推波助澜一番,再次口伐笔诛痛批北洋政府的斑斑劣迹,要想袁世凯尽快废纸新法,在恢复临时约法的精神的前提之下另立公平、公正的新法。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人仍然在期待一个转机,这也是进步党人南下反对袁世凯的最终目的。只要袁世凯肯“悬崖勒马”,不管多迟还是多严重,他们都会欣然接受。吴绍霆把这一点记在了心里,他知道这是资产阶级政党的软弱性所在,为了达成某一种既成的目的,什么条件都可以协商。

  吴绍霆现在的心思已经不再是与北洋政府对立上面,因为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迟早决定南北局势还是要打上一仗,可就目前看来自己和袁世凯都还没有这个打算。对立的局面陷入僵局,再在这上面花心思简直是浪费。

  在成功荣升东南沿海巡阅使之后,他立刻有不少新的扩张计划需要实施。

  首先是对现在辖区之内部队的驻防调整。在五天之后吴绍霆命令许崇智的福建第一师开拔至三明;三十九师除了部分部队返回梅州、潮汕原驻地,另外一部分进驻漳州,师部司令部也由之前的梅州转移到漳州。

  这一举是为了衔接广东与福建的军事体系,吴绍霆会在短期之内把漳州发展成两省的重要枢纽,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都是如此。他甚至在漳州设立了巡阅使行营,方便自己随时坐镇漳州处理公务。

  福建第一师开拔至三明的意图十分明显,旨在威慑闽北地区,随时可以发动进一步军事行动。之所以让许崇智担任这个任务,不仅是因为许崇智更可靠,关键还是借助这次行动培养福建第一师的资历。

  其次是完成福建省全省的统治,促使政治、经济以及农工商三大业完全形成两省一体化。而这,也正是福建第一师开拔三明之后的动作。闽北的地主、商人和地方小势力,早有根深蒂固的一套思路,只不过是表面上支持福建军政府颁布广东的法令,事实上依然我行我素保持之前的陈旧规定。

  这些势力仗着地域偏远,又与邻省相交,昔日连李厚基都奈何不了他们,区区福建军政府不还是求着自己来支持吗?

  只可惜这些地方势力太小看吴绍霆的决心,在对付自不量力的对手时,他从来不会心慈手软。之前战争刚刚结束,需要给福建省内带来一些新希望,所以才没有急着对闽北下手。如今福建军政府成立完毕,是时候秋后算账。

  除此之外,吴绍霆还计划在闽北彻底平复之后,在广东、福建两省变成一支巡阅使卫戍军,广东第二卫戍师将会归纳在卫戍军之下。卫戍军成立的目的不是为了巩固两省防务,恰恰是巩固吴绍霆个人的地位。他要将卫戍军培养成隶属于自己直辖的近卫部队,毕竟现在地盘大了,林子也大人,有必要多一个心思提防阴谋之人。

  这三个计划承上启下,一步走完接着一步。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47章,计划实施

  几天之后,许崇智师和莫擎宇师完成了防区调整,立刻在福建引起不小的震动。

  闽北局势一下子紧张起来,所有人都知道吴绍霆的下一步动作什么。

  朱成贵在福州也有一些坐不住,毕竟之前是他在争取闽北各县的支持,尽管之前没有下手,可才过了没多久就要大动干戈,实在是有过河拆桥的意思。可是他能做的很有限,除了发疾风电报到广州巡阅使署衙调和气氛之外,其他的同样是无能为力。

  吴绍霆以巡阅使身份向闽北下达最后通牒,限期三天之内废除陈旧规章,改用巡阅使署衙颁布的新法,否则巡阅使署衙将会采取强硬措施。

  若是单纯的法度还可以接受,可是在这套新法当中要求各县上缴税政,地主和商户必须严格遵守新的税收、地租制度,这已经把他们享受已久的利益一下子连根拔除,换做是任何人都是无法接受的。

  在这剩下的三天期限内,闽北各县陷入焦头烂额,若是不合作必然会遭到灭顶之灾,若是合作那可是伤本伤人的恶果。为了应付新官上任巡阅使的压力,不少人开始向邻省求援,甚至还联名上书到江西、上海,请北洋军发兵讨伐吴绍霆。

  这些市井小民的声音固然不能引起北洋政府的注意,闽北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又不是什么富庶油水的地方,对这里谁也提不起兴趣。

  而这份闽北小军阀、地方士绅的联名请愿电报被上海情报站破获,很快转发到广州。

  吴绍霆在看完这份电报之后,没有再做任何犹豫,即便距离期限还有一天时间,他毅然向福州第一师下达命令。开始向闽北展开军事行动,打击有所非编制武装力量,甚至连地主、门阀的护院武装也列入其内。

  许崇智早已做好开打的准备,对付这些地方小军阀甚至都不能叫开战。

  面对正规军的突然袭击,闽军各县毫无防备,三明北部的两个县在两个小时之内就遭到突破,驻扎这两个县的两个旧营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头领让闽军跟绑了起来,其他土兵缴了枪先聚集在一起等候发落。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许崇智一路猛进,几乎是大军开到之处,所有敌人的反抗都变成了棉花一般不痛不痒。闽军只用一梭子重机枪,即刻瓦加土墙土碉堡后面的防御。唯一有点难度的还是南平,这里是进出福建的咽喉之地,又有闽江和深山的天然地理,掌控这里的土军阀利用几年来积蓄的交通税蓄养了八百多名士兵,甚至还有两门大炮。

  闽军一路进攻都很顺利,多多少少生出了轻敌之心,因此在南平第一场交战上吃了一亏。许崇智亲自来到前线,把师部带着的五门大炮全部推到前线,对着南平县城一阵猛轰。两个钟头后城内反击的枪炮声顿时消失的干干净净。闽军再次发动进攻,很轻易渡过闽江进入城区,遇到小股抵抗都一一消灭。

  前后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南平这一闽北重镇告破,土军阀化装向江西潜逃。

  随着南平的攻克,闽北反抗势力几乎大势已去。闽军尚未开到宁德,宁德早已闻讯,忙不迭发来电报求和,表示愿意接受巡阅使属于的所有制度。

  整个闽北行动前后只有七天时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山间行军上,真正交火并没有多久。这场小型战争没有引起多大的震动,两省报纸只做了选择性报道,很快被人们淡忘下去。闽北的老百姓虽然不喜欢战争,可是战争结束后带来的各种真正惠民政策,立刻得到热烈欢迎和拥护。平头百姓们总算大大舒了一口气,这位吴将军果然是做实事的好人啊。

  这天傍晚,广州巡阅使署衙参谋大厅,吴绍霆听完参谋副官汇报闽北的战况,缓缓的说道:“许崇智果然没让我失望,行动很有效率。让第一师负责接管南平和宁德的防务,师部就常驻南平吧。”

  参谋副官记下了吴绍霆的命令。

  这时,何福光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他说道:“霆帅,这是福建两个师所有团级以上军官的名单,您过目一下。若没有什么需要更改的地方,那正式任命就可以落实了。”

  吴绍霆接过文件夹,打开看了看,福建第二师和第三师的大部分军官都是原职留任,除了之前第二师闹过一次小兵变,为首的几名军官全部被捕,人选是从副职或者下面直接提拔上来的之外,其他并无多大的变动。他合上文件夹,问了道:“这些人都还可靠吧?”

  何福光点了点头,说道:“假以时日应该能派上用场,整顿那会儿已经把顽固分子都抓起来了,现在还关在泉州临时宪兵司令部的牢房里。霆帅,这些不肯就范的人该怎么处置?”

  吴绍霆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放了他们,给一些盘缠,驱逐出省境吧。”

  何福光想要说一些什么,不过最终还是没说出口,颔首应答了下来。他刚要转身出去,吴绍霆忽然又说道:“崇石,手头上不忙吧?”

  “现在还好,霆帅有什么吩咐?”何福光回头过来问道。

  “来,先坐,我跟你谈一些事。”吴绍霆表情很严肃,仿若有大事一般。

  何福光在对面的一张藤椅上坐了下来。

  “崇石,你现在是咱们两省最高参谋长,应该对目前的局势有所了解。咱们与北洋肯定会做一个决断,就算我们按兵不动,袁世凯也一定会想千方设百计的打压我们。”吴绍霆语气很慢却很清晰的说道。

  “这点毋庸置疑,咱们的锋芒实在太显眼了。”何福光叹了一口气说道。

  “既然如此,北洋政府不得人心,引得国内频频作乱,而我们凭什么一定要在这个乱世之中永远处于被动呢?”吴绍霆认真的说道。

  “霆帅,你的意思是我们要主动向北洋挑战?”何福光凝着脸色,语气严谨的问道。

  “没错,北洋仗着势力广泛,又有洋人的支持,所以才自诩是国家正统。可是说的浅显一点,北洋不过只是中华民国众多军阀中的一个。福建这一战打得不算太难,足以证明我们是有向外拓展的能力。要想跟北洋政府抗衡,不被北洋派穷追猛打,我们必须扩大自己的实力基础才是。”吴绍霆有条不紊的说道。

  “我明白了。”何福光缓缓吸了一口气,眼神露出了深远的神光,“现阶段我们没必要再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而是要更主动的向外延伸,发展地盘,壮大力量。”

  “正是如此。崇石,我之所以跟你说这些话,是因为你是明白人。咱们虽然要讲究大义,可终归这个世道是利益至上。就算不为了利益,也要为了生存。连生存都无法保障,还怎么去谈革命?还怎么去谈大义?民主共和更是一句空话了。”吴绍霆语重心长的说道。

  “霆帅你说的对,在这方面我的观念一直如此,咱们流血流汗不是为了一句空口号,兄弟们打拼也是为了争一口气、争一份光彩!”何福光深深的点了点头说道。他心里有几分宽慰的感动,看来霆帅不仅是一个明白人,更是一个懂得看人的人,一眼就看出自己是一个绝对务实的人。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希望参谋总部适时的调整大策略,我们要从本土防御转变为进攻扩张,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应该当机立断。”吴绍霆铿锵有力的说道。

  “早就在等着这一天了,我们沉寂了这么多年,是时候拿出点强硬的样子来。霆帅放心,这方面我会心里有数的。”何福光振奋的说道。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48章,领事馆之谈

  德丰大楼四楼,德国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公共办公室。安德烈爵士一只手拖着一个盘子,上面放的是一个装满啤酒的铜壶以及两个大的水晶玻璃被,他用另外一只手推开了木门,十分愉快的走进了公共办公室大厅。

  今天是礼拜日,领事馆的文职人员全部都放假去了,空荡荡的公共办公室几乎看不到人影。不过安德烈爵士径直走到角落的大客厅,在靠近客厅窗户的地方,有一位身穿着陆军少校军服的中年人正站在那里,脸色带着几分出神,漫无目的的盯着窗外。

  “嘿,菲尔,你知道吗,我已经越来越喜欢广州这个地方了,因为到了十一月份还能喝上冰镇啤酒。这可是上好的德国威尔顿堡炭烧啤酒,听说一九一零这一批货还是采用我的家乡奥丁格的优良小麦。来吧,刚刚从冰窖里取出来的,最近冰块缺货,这是唯一的遗憾。”安德烈热情的向那为陆军少校打了一声招呼,随后小心翼翼的把啤酒放在了客厅的茶几上,拿起铜壶把两只啤酒杯倒满。

  大客厅里立刻溢满了啤酒的香味。

  陆军少校转过身来,调整了一下精神状态,露出一个苍白的笑容:“爵士阁下,你的生活真让人羡慕,上好的啤酒,精美的啤酒杯,甚至还有专门冰镇啤酒的冰窖。在青岛就连麦尔瓦德克阁下的官邸也没有这么周全的配备。”

  安德烈爵士扬了扬眉毛,用开玩笑的口吻问道:“你是在讽刺我吗?”

  陆军少校挥了挥手,深意的笑道:“自然不是。我知道有一些人值得享受这样的待遇,而安德烈爵士正是其中之一。”

  安德烈爵士做出了一个夸张的表情,一边拿起啤酒杯递给陆军少校,一边大声的说道:“哦,哦,我怎么觉得你的话听上去怪怪的?先不说这些,来,干杯。”

  两只啤酒杯象征性的碰了一下。

  安德烈爵士贪婪的一口气吞了一半啤酒,他打理精细的胡子上都沾了不少啤酒沫。放下酒杯之后,他畅快的舒了一口气,赞佩道:“我永远忘不了我家乡的小麦。哦哦,对了,咱们该言归正传,你之前说你是上周星期三来到广州的,为什么不直接来领事馆找我呢?这十多天时间里你都去哪儿了?”

  陆军少校仅仅只喝了一小口啤酒,他气定神闲的说道:“没错,并非是我冒昧,没有第一时间通知阁下,只不过我想先非正式的观察一下广州的情况。我在广州停留了三天,之后又去了梅州、漳州和厦门,昨天下午才返回来。”

  安德烈奇怪的说道:“你若来找我,这些我都可以安排。”

  陆军少校微微笑了笑,说道:“感谢阁下的好意,不过正如我说的那样,其实我是不想让广东军政府有所察觉,只有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才能看出他们真实的能力。”

  安德烈恍然的点了点头,呵呵笑道:“菲尔少校,你还真是有心人啊。怎么样,这段时间你的观察可有结论了吗?”

  陆军少校缓缓的点了点头,蓝色的眼睛里露出了一丝坚定不移的神光,他说道:“刚才我说过安德烈爵士值得享受现在的待遇,这句话绝对是我真心之言。其实在德意志帝国远东政治圈里,再没有谁能比安德烈爵士更有慧眼,托波尔子爵、麦尔瓦德克阁下都不如您。”

  安德烈轻轻的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不置可否的笑道:“我的菲尔老友,你的这句话我完全可以理解是奉承!”

  陆军少校诚恳的说道:“不,绝不是这样。阁下提出与广东达成更密切的同盟关系,这绝对不是一时冲动或者心血来潮所做出的决定,而是因为广东军政府是一支真正具有爆发力的潜力股。不列颠人一直在吹捧北洋政府是中国不可取代的统治势力,我只能认为他们是在自欺欺人,因为英国在北洋政府上下足了血本,一旦北洋政府完蛋,这可是沉重的投资失败。”

  安德烈露出了一个欣然的表情,他没有打断对方的话,只是好整以暇的喝了一口啤酒,等待着陆军少校接下来的话。

  “我以短短十一天的观察,理所当然比不上爵士阁下长达三年研究。但我还是可以确定,广东军政府已经是中国各个势力中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福建战争只是一个缩影,就算不论军事力量,单单是广东这几年的经济、工业、政治体制,都是中国遥遥领先的先例。在我来到中国这不长的时间里,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有哪一个地方政府能真正把法治、军事、财政高度集权在手里,就连北洋政府都不是。”陆军少校振振有词的接着说道。

  安德烈自然知道这些情况,吴绍霆先在广东按部就班的推行法规政策,从民法到税法,再从税法到军法,每一样都是坚决执行。法治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连号称法统地位的北洋政府都无法做到依法办法,不得不说吴绍霆真有两下子。不仅如此,在取得福建统治权之后,吴绍霆还用强硬的手段把法治推行到福建省,这更能说明两点:其一吴绍霆对法规的认真和执着;其二则是他专制强硬的执政手段。

  他之所以希望德意志帝国与广东合作,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培养新的代言人来巩固并且扩大在远东的利益。不过选择一个军政府合作是一件麻烦事,因为军政府是一群人;只有选择军政府的首脑才能避免人多口杂、意见不一。而这个首脑必须有专制独裁的手腕,确保能以一人之言代表政府全体的方向。

  至于军事、税政这些方面则是更浅显的道理,几乎只要有点政治嗅觉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意义。

  他禁不住缓缓点了点头,对陆军少校以十一天的时间一针见血的看出这么多内容,感到十分的欣慰和满意。他说道:“麦尔瓦德克阁下派你前来的用意,你我都明白。我知道最近荣升东南沿海巡阅使的吴绍霆是昔日你在慕尼黑军校的学生,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你一定会成为德意志帝国与中国取得合作的关键枢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2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4/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