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54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袁金铠继续说道:“其实现在师座您之所以困扰,正是因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立场,大丈夫当断则断,当断不断必受其难。既然师座您已经认为中央政府的这次命令十分过分,那就应该坚持这一立场,然后我们才能围绕这个立场展开行动。”

  张作霖深深吸了一口气,非常严肃的说道:“你的意思,是让我跟中央政府作对?”

  袁金铠平淡的说道:“师座,请您仔细的想了想,这其实并非在下的意思,而是师座您内心深处一直潜在的意思。眼下我们需要的不是什么人的帮忙,也不是什么人的建议,更不是什么人的命令,而是师座您……您究竟是什么立场!”

  张作霖本来是直性子,听得袁金铠把话绕来绕去非常不快,刚要大发脾气,可是忽然脑海中灵光一闪,仿佛是在突然之间开了窍,渐渐领悟了袁金铠的意思。是啊,若不是因为自己本质上反对中央政府的这次命令,自己又怎么会纠结到如此地步?如今时间不等人,如果再不决定个人的立场,接下来根本无法应付了!

  可是话又说出来,难道真的要跟中央政府决裂?南京那边可谓是众望所归,中国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稳定了南北大大小小的局势,现在因为个人利益跳出来跟中央政府作对,岂不是自陷众矢之的么?

  看到张作霖还是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袁金铠故作深沉的叹了一口气,缓慢的说道:“师座,您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啊。我虽然能为师座提一些建议,其他人的意见也可以做为参考,可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师座手上,难道不是吗?如今不管是顺从中央的命令,还是反对中央的命令,师座您到底是要给一句话才是。”

  张作霖看着袁金铠,对方说来说去终归是没说出任何观点,反倒把什么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但对方的话又不是不对,所有人的意见到底只是参考,该如何决断那得看自己。他语气凝重的说道:“我若能果断的做出这个决断,也犯不着忧愁到今天。你说,事情都到这种地步了,我又能如何做决断?”

  袁金铠沉默了一下,随后放低了声音说道:“既然如此,我倒是还有一个建议,不过师座敢不敢决定我绝不干扰。”

  张作霖奇怪的看着袁金铠,对方竟然用“敢不敢决定”来形容,这究竟是一个怎样铤而走险的建议呢?他暗暗吸了一口气,郑重的问道:“你且说来听听。”

  袁金铠于是说道:“三天前有一位名叫中村明浩的日本人单独找过我,我派人去做过调查,原来这个日本人并不是本地领事馆的官员,竟是从东京来的日本政府官员。”

  张作霖脸色没有变化,淡然的说道:“这算是什么稀奇的事,这样的人这几天难道我见得还少了吗?”

  袁金铠不动如山的说道:“当然,他们的身份或许不值得细谈,但是这位中村先生却跟我说了一个绝密的计划,经过我仔细研究过,我倒是认为这个日本人的计划很有回旋的余地,或许我们可以不明着跟中央政府作对,但却可以向中央政府示威。”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90章,张作霖之决定

  张作霖眉头皱了起来,冷冷的问道:“你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不明着作对,什么又叫向中央政府示威?”他当然不是不懂字面意思,可是在他看来,只要向中央政府示威那就明摆着是在跟中央政府作对,这个风声鹤唳的时刻谁敢如此贸然行事?就算有日本政府在背后撑腰也没人敢轻易如此!

  袁金铠不慌不忙的说道:“自古以来都有进谏一说,有书谏,有殿谏,也有兵谏。”

  只听到这里,张作霖立刻明白了袁金铠的意思,当即大喝道:“说来说去,还是要老子造反?都说了多少次了,如果真那么好造反,老子还会这么麻烦的去探别人的口风吗?”

  袁金铠保持着平静,说道:“师座,兵谏怎么能跟造反相比呢?唉,如果师座您执意这么认为,那索性接下来的话我也不多说了,以免让师座误会我的意思。”

  张作霖最讨厌别人卖关子,可是偏偏自己按耐不住,他大声的说道:“那好,你来告诉我,你这个所谓的兵谏跟造反到底有什么不同?”

  袁金铠强调的说道:“兵谏只是我们对中央政府某一项政令持反对意见的表态而已,又不是对中央政府的所有命令都持反对意见。再者,师座您是明白人,不光咱们二十七师,就连冯将军的二十八师,黑省、吉林省的各位将军们也都如此。这已经说明中央政府的这次命令太过分,弄得咱们东三省人心惶惶。”

  张作霖板着脸,虽然他心里认同袁金铠这番话,可对方还是没有说到计划的点子上。

  顿了顿之后,袁金铠接着说道:“那位日本来的中村先生并非只找了我们二十七师,只要在东三省有头有脸的人物他都一一去拜访过,不仅如此,他还告诉我月前就去过热河省,见过姜翰卿。”

  姜桂题(1843—1922),字翰卿,又作汉清。安徽省亳州东南药都姜屯(现亳州市谯城区十九里镇姜屯村)人。1843年4月16日(清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七日)生于一个贫寒之家。姜桂题少年时体格魁梧,“乡里儿童望而生畏”,曾因家贫乞讨度日,因幼时顽皮,常做错事,得绰号“姜老锅”。

  张作霖怔了怔,惊讶的问道:“什么?日本人还找上北方第一集团军的人?”

  姜桂题的热河军队经过北京大本营强行整编之后,已经与直隶省的一部合编为共和国精英第三十五师,不过师长并非是姜桂题本人,而是他的部将孙子道出任师长。孙子道虽然是毅军老将孙万龄的长子,但自从孙万龄病死之后,孙子道仅仅是承父辈荫庇留人毅军营中,除了之前孙万龄带出来的嵩武军旧部尚且念旧情之外,早已没有太多的实权。

  袁金铠缓缓的点了点头,非常认真的说道:“确实如此,说起这件事,当时连我也感到惊讶不已,不过这位中村先生还拿出了姜翰卿的书信,我亲自验过的的确确是他的手笔。姜老幼时贫苦,没读过多少书,基本上都是让幕僚代笔,但落款时必然会亲自署名,这点绝不会有错的!!”

  张作霖倒吸了一口冷气,说到姜桂题这位北洋的老将,他的的确确还是知道几分的。姜桂题早年曾经深受僧格林沁的器重,得以平步青云直至成为北洋六镇的元老之一,因此内心里十分感受这份恩情,对前清也颇有几分忠心。

  大革命发生之后,姜桂题碍于前途以及对袁世凯的效忠,不得不联名逼迫清帝退位,之后便对北洋忠心耿耿。如今老牌毅军被收编成为北一集团军一部,尽管姜桂题表面上什么都没说,可谁都知道这“姜老锅”不会轻易咽下这口气。如果日本人说服姜桂题在这个时候造反,这个可能还真不小。但不管怎么说,姜桂题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当初那股倔脾气,就算有恐怕只会闷在心里得过且过。

  想到这里,他立刻问道:“他给日本人的那封信上写的都是什么?”

  袁金铠不疾不徐的说道:“其实姜老将军也没有打算在这个时候兴什么风、作什么浪,更何况既然他当初默许了北京大本营对麾下的整编,自己也不会在乎咱们东三省今天遇到的难题。只是唯独有一点,姜老将军麾下的第三十五师都是以前毅军旧部出身,师座您应该知道,在剿灭拳匪、捻匪那儿会,整个民防团练当中就属毅字营军纪最乱。让这些旧军去剿匪还行,让他们去跟日本人打仗……啧啧,一句话,肯定没戏。”

  张作霖恍然的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他还是很清楚的,尽管姜桂题本人是一员悍将,李鹤年那会儿毅军也在甲午战场上露了几面,可终归没成什么大气候。再加上年岁渐老的姜桂题有心无力,晚年麾下的毅军几乎未曾经过很好的经营、治理,士兵们早已丧失军人做派,无非是混吃混合凑合日子罢了。

  “这么说,三十五师那边有情况了?”他立刻问道。

  “正是如此,姜老将军现在也正为这件事发愁,三十五师在热河待的好好的,这些士兵根本不想调动,更不像来咱们东北三省跟日本人闹矛盾。中村先生还跟我说,他已经说服姜老将军不要违背军心,同时也提出了关于兵谏的建议。虽然姜老将军没有直接答应,可是现在整个三十五师军心不稳,他也不敢乱来。”袁金铠说道。

  张作霖沉思了起来,他之所以不敢贸然跟中央政府翻脸,一方面是不想背上卖国贼的名号,另一方面也是考虑自己的实力不足以对抗中央政府。可是如果整个东三省能团结起来,再加上北一集团军内部的反抗,这足以让吴绍霆感到压力所在。

  “那你说说,该如何兵谏?”犹豫再三之后,他最终还是问了道。

  “其实所谓兵谏,正是帮师座解决目前进退两难的唯一办法。中村先生对我说,不需要由师座您亲自出面,而他本人以及日本领事馆会在最短的时间里联络东三省所有将军,并且联通第三十五师几位主要将领,趁着这次春季军操时发动兵变。当然,兵变的目的绝非造反,考虑到我们东三省目前的实力,以及中国国内的舆论声势,这个时候绝不应该跟中央政府发生矛盾。”袁金铠有条不紊的说道。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那个中村的意思?”张作霖打断了袁金铠的话,厉声问道。

  “师座是说不应该跟中央政府发生矛盾这句话吗?这当然是我的意思,不过我也相信日本人也应该这么想,否则他们的阴谋诡计太过明显了。”袁金铠立刻回答道。

  “你继续说。”张作霖面无表情的说道。

  “计划并不复杂,也并无太大的波折,既然元首大人会亲自参加这次春季军操,那么到时候来到奉天城必然会入驻在北一集团军的司令部。等元首安顿完毕,届时再由三十五师师部为主力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发动兵变,控制整个集团军司令部,拿下元首,我等地方军只要在外围控制交通要道,阻止元首大人的亲信部队赶到,预计整个行动只需要一个小时足矣。事成之后,元首在我们手里,外围部队必然不敢轻举妄动,随后我等便联名发布通电,宣告此次兵谏的目的,请元首收回成命,还东北一个太平安定。”袁金铠故意压低了声音,把整个计划都说了出来。

  “就这样?”张作霖拧着眉头问道。

  “就是如此,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甚至不会发生任何枪击冲突,这就是一场不流血的兵谏。”袁金铠点着头说道。

  “那如果元首不肯答应呢?”张作霖又问道,这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元首一定会答应,因为他已经看到我们整个东北全军的态度,甚至连北一集团军内部都有如此强烈的反战情绪。如果这样元首大人还不反省,那他在整个中国人眼中的形象就彻底颠覆了。元首大人现在最想要的是声望,他绝不会反其道而行之的。”袁金铠掷地有声的说道,他的脸色显得信心十足。

  张作霖仔细思考了一阵,他觉得单凭这一点还是很难说明问题,毕竟自己对吴绍霆的了解并不多,好歹对方年纪轻轻能执掌大半个中国的军队和政权肯定不是一个吃素的人物。

  看到张作霖犹豫,袁金铠接着又说道:“师座,如果你还是犹豫不决的话,那索性就算了,直接遵照中央政府的命令,省的还要如此劳累的伤脑筋。但是关键是,师座您一定要理清楚自己心里的想法,要么彻底断了念想,要么果断出手,否则不仅会害了自己,还会害了手下这么多兄弟呀。”他是在暗示张作霖,要做决定就要遵循自己心里的原始想法。

  张作霖缓缓的叹了一口气,经袁金铠这么一说,他一时又觉得自己太优柔寡断了,完全不像以往争夺地盘时的杀伐果断。他觉得袁金铠的话很有道理,毕竟现在自己内心不服气的念头根深蒂固了,如果不能为自己的利益拼一把,那之前十几年的奋斗算是白瞎了。即便最后失败,以吴绍霆对待陆荣廷、熊希龄的手段来看,也不会伤及性命,大不了就跟遵从了中央政府命令一样,甘愿俯首称臣罢了。

  “那个叫中村的日本人真有这样的能耐?”他冷冷的问道,他现在越来越觉得日本人可恨,简直是无孔不入,而且专挑虚的时候来一下子。就算这次承了日本人的帮助保住了东北的利益,他也绝不会感激这些东瀛倭人,毕竟倭人也是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师座,您自己想想,这才多少天的日子,又有多少日本人来找过您?以他们的办事效率当然会雷烈风行了。”袁金铠快速的说道。

  “说的也是,现在可是关系他们在东三省利益的关键时刻,这些东瀛矮冬瓜可不敢不卖力。”张作霖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他再次沉默了一会儿,最后郑重的说道,“你明天去找一趟这个中村小日本,如果他真能撮合东三省所有将军,还有第三十五师的那些人联手发动兵谏,那我也算一份。”

  “师座既然下定决心,我自然竭尽全力去办,这毕竟是为我们奉系生存的大计!”袁金铠同样严肃的许下了承诺。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91章,一场阴谋

  从第二十七师司令部大院出来,袁金铠叫了一辆黄包车沿着大街向西边去,不过没走多远,在街道尽头拐了一个弯儿之后他便下了车。在两条街道交叉的路口边上,正停泊着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小轿车没有安装车牌,从车窗可以隐隐约约看到里面有三个人影。

  袁金铠付了车钱,小心翼翼看了看周围,确定没有眼线之后快步向小轿车走了过去。

  刚刚接近小轿车时,车内的人主动的打开了车门,方便袁金铠钻进来。

  轿车内除了司机和副驾驶席的一人,后座上有一个中年人,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头发是用发油精心梳理过的三七分,显得非常抖擞。等到袁金铠坐进轿车内部时,中年人非常礼貌的欠身行礼,接着用瘪嘴的汉语问道:“袁大人,不知道张将军的意思是什么?”

  袁金铠故作困难的叹了一口气,随后说道:“中村先生,你们在东北这么久了,理应该是了解张师座的性格,他虽然是绿林出身,不过却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并不会因为一时的利害而乱了阵脚、鲁莽行事。”

  对方正是袁金铠与张作霖谈论中提到的中村明浩,在听玩了袁金铠的话之后,他装出一副沉思的姿态,无奈的说道:“这么说,张师座还是不肯答应了?唉,尽管这件事与我们日本有很多的关系,但也不能说与贵部没有半点关系。相信南京元首的做派你们都是心知肚明的,既然能趁着这个机会派兵入驻东三省,理所当然会顺手牵羊直接把东三省握在自己手里。如今正是我们联手合作、共同保卫利益的时刻,偏偏张师座……唉!”说到这里,他连连的叹了好几声。

  这时,原本沉着脸色的袁金铠忽然笑了起来,故作高深的说道:“我又没有说没办成。只是为了说服我们张师座,我可是费了不少功夫。这几天张师座一直让我探口风,我却为了帮你们的忙,把这个探口风变成了劝说,二十八师冯师长那边还不是我一人说服的了。”

  中村明浩听到这里,马上笑逐颜开,同时也明白了袁金铠的意思,他连忙赞叹的说道:“原来袁大人您已经办成了这件事,我就说,只有袁大人才是东三省的第一谋士,您的才能堪比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也只有您才能挽救整个东三省的利益。”

  袁金铠对这番话很受用,但是却没有表露在脸上,他高深莫测的说道:“您的话言重了,这次虽然说帮了你们的大忙,不过归根结底的来说,我还是在保全地方政府的利益。南京那边势力扩张的太快了,即便中央政府里有北洋公党坐镇,可事实上还是元首一个人说得算,照这么发展下去,咱们北方迟早还是要出事。”

  中村明浩点着头说道:“您说的非常有道理,任何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应该保持一种平衡关系才是。就好比我们日本国,天皇是最高的权力象征这没有错,但我们地方政阀依然有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不是一人独大。”他说完,又立刻用日语对坐在副驾驶席的一人吩咐了一句。

  副驾驶上的那人赶紧应了一声,随后恭恭敬敬的把一个公文包递了过来。

  中村明浩接过公文包,双手把公文包转交到袁金铠手里,说道:“袁大人,这次您帮了我们日本国一个大忙,挽回了我们日本侨商在东北的许多利益,这是我们日本侨商联合起来报答袁大人的一些礼物,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即便袁金铠城府极深,可是在看到这个公文包之后双眼里还是忍不住闪过一丝精光,他好整以暇的接过了公文包,打开一条缝开了一眼,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发着八块大金条,掂了掂重量少说也有四十斤以上。

  他将公文包重新扣好,随后仿若一个老者给一个少年建议似的说道:“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一下中村先生你们,我能帮上忙的地方已经尽力而为了,是否真能拉拢东三省所有将军以及热河的第三十五师联合起来兵谏,剩下的事情就靠你们了。如果你们办不成,我劝你们还是尽早放弃,东三省的各方势力现在就是一盘散沙,他们并不欠缺一个能撮合他们的领袖,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

  中村明浩笑着连连点头说道:“这一带请您放心,我敢向您打包票,三天之内我们一定能促成东三省所有势力联合起来。”

  袁金铠缓缓的颔首,却没有追问他们到底用什么办法,反正自己对这些都不关心。现在他能做的都做了,如果东三省和热河真能成功掀起这场兵谏,自己在张作霖麾下的地位更加牢靠,甚至还能成为日本的代言人,真正掌握整个东三省的联络;即便失败了,大不了带着这些黄金细软另走他出谋生,自己都快不如半百的年纪,应该考虑安享晚年。

  “既然这样,那剩下的事就交给你们了,我先告辞。”他说完,打开车门自顾自的走了出去,拧着沉甸甸的公文包来到一条巷子路口,这才叫上一辆黄包车打道回府。

  等到袁金铠离去之后,坐在轿车内的中村明浩脸色瞬间变化,之前唯唯诺诺、恭恭敬敬的样子一扫全无,换上一副又严肃又阴沉的表情。他用日语向坐在副驾驶席上的人问道:“小岛君,伊藤大佐那边的事情应该都办妥当了吧?”

  副驾驶席上的小岛马上回答道:“差不多已经都确定下来,等我们回去之后,那边的消息应该就传到了。”

  中村明浩冷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很好。哼,中国有太多像袁金铠这样的人,他们要想跟我们大日本帝国作对简直是痴心妄想。稍后通知特战小组,务必要让他们提前混入第三十五师司令部,东北军阀以为这次仅仅是兵谏,不过我们一定要趁这个机会除掉吴绍霆。”

  小岛同样带着几分得意的笑容,说道:“是的,只要吴绍霆死在春季军操的途中,南京那边一定会把矛头对准东三省的军阀,到时候中国又将陷入一场内战。如此一来,不仅能消耗他们的国力,还能为我们争取充足的时间,等中国人相互之间打得不可开交之时,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大军业已完成在朝鲜的集结,只消大军挺进,中国必将一败涂地,这一战我们一定会拿下整个东三省的版图!”

  中村明浩说道:“没错。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着张作霖、姜桂题和冯德麟三个人的名号来拉拢其他两省的军阀。走,今天就先这样,我们马上返回。”

  “是。”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92章,事先

  吴绍霆从南方返回南京是四月十三日,这次南访的结果他很满意,对“航空战列舰”以及“第二代战斗机”开发研制的计划感到十分欣慰。一旦这两个重要的军工科技顺利破土而出,中国的国力必然会大大提升,甚至可谓是改变中国命运的里程碑。

  在南京处理了一些积累下来的公务,两天之后的下午他动身前往中华门国防部。历时七个月时间日夜赶工的国防部城堡就在他南访期间正式竣工,整个建筑完整包含了古中华门城楼的轮廓,同时又具备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建筑科技,不仅是一座地标建筑,更是整个南京最坚固、最安全的大楼。

  这次来到国防部召开了一次主管会议,会议内容不是别的,正是上个月就已经拟定下来的春季军操事务。在吴绍霆南访的期间,“黑幕”小组与国防部各部门并没有闲着,南京与北京两边协作,早已把整个春季军操的计划、程序安排的有条不紊,关于军操期间的所有命令业已派发到东三省各个主事单位。

  会议上吴绍霆听取了春季军操的最终方案,以及他个人的行程安排,之后他决定四月十七日上午即出发前往北京,然后直接跟随北方第一集团军司令部一起前往奉天。

  “另外,蔡松坡已经接到命令了吗?他现在应该已经到北京了吧。”吴绍霆问道。

  “是的,吴总参谋长昨天下午刚刚从北京发来电报,蔡将军乘坐的飞艇安然抵达北京大本营,正式上任北方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邓铿回答道。

  “如此最好。明天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妥当,我要尽快赶往北京跟松坡将军好好谈一谈。”吴绍霆微微叹了一口气,表情严峻的说道。

  “元首,”这时,何福光插嘴说道,“国防军第四师已经完成所有建制,目前已经按照吩咐从郑州调往天津驻扎。不过国防军第四师团部级以上的军官名单尚无定论,我这几天拟了一份名单,不如尽快决定了这件事。”

  “是吗?名单让我看看。”吴绍霆说道,想到国防军第四师他还差点把这件事给忘在九霄云外,既然已经编练成功,自然要把人事都安排的清楚才是。

  何福光示意自己的副官把一份名单文件拿了过来,然后转递到吴绍霆手里。

  吴绍霆接过名单仔细看了一遍,何福光把整个国防军第四师的人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包括所有团部级以上的军官,甚至好有几个营长以及后勤军官的人选。团部级的军官大部分是以黄埔军校第三期为主,也有少数第四期正则班,而旅部和师部则基本上是国防大学第一期速成班毕业的军官。

  师长的提名是一个名叫徐宗昌陆军上校,名单后面还附有一份介绍,此人是科班出身的高材生,先是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参加过两广战争和广东战争,随后调入国防大学深造,从国防大学毕业之后又进入精英团学习。

  虽然他不清楚徐宗昌与何福光之间的关系,但任何一次人事调动都不可能保证不拖泥带水。当然,他并非不信任何福光,又或者是这位新面孔的徐宗昌,只是国防军是老兵新练的部队,更是中华民国的主战部队,自然应该交给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将领来负责。

  “崇石,这份名单基本上没问题,不过师部的军官我要再变动一下。”吴绍霆把名单放在了自己面前的桌面上,不疾不徐的开口说道。

  “哦?元首,目前跟我们从广东出来的嫡系军官已经再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了,看看目前国防军四个师之中,北洋的旧将在其中三个师里都是担任指挥阶层的要职,如果我们粤系的势力不能加以巩固,迟早会影响到元首地位。”何福光表情严肃的说道。

  会场上的其他人听到这里,是局外人则赶紧低下头装作没听到,其他人的脸色也都有变化。如今国防部可不只有广东一派的将领,北洋的旧将还有南方诸省的旧将都有身居要职者,何福光毫不避讳的说出这番话显然有所不适。

  “崇石。”吴绍霆提高了声音,并且向其递了一个眼色,“你这话说得太见外了,什么北洋旧将,什么粤系势力,如今中央政府已经成立,大家不都是中国的军人吗!”

  “我知道我刚才的话有些过分,我先道歉,”何福光看了一下周围在场的其他人,随后随机应变的改换了态度,沉稳的说道,“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要维护地方派系的势力,只是认为应该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适时的培养一批新兴的军事将领。”

  “你的意思我很明白,”吴绍霆缓缓的说道,“这样吧,先让徐宗昌担任第四师的副师长,至于师长和参谋长我另有安排。调共和国江西卫队旅长林虎为第四师代理师长,擢升原第二师旅长孙传芳为参谋长。”

  “林虎?”何福光疑惑的说道。

  在场其他人也都感到纳闷,谁都没想到吴绍霆会做出这样的人事决定。虽然大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即便听说过林虎事迹的人也仅仅是知道二次革命时,对方在江西与李烈钧一起组织过讨袁战争,后来李烈钧战败出走,林虎兵败下落不明,没想到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被编入了共和国江西卫队。

  对于中央政府的几个主要政党势力来说,林虎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外人。众所周知林虎跟李烈钧关系密切,而李烈钧又跟孙中山关系密切。在中华革命党于日本成立的时候,许多人都因为入党要重新宣誓画押效忠孙中山个人而感到迟疑、不满,可是李烈钧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加入,尽管林虎当时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可孙中山在上海将中华革命党重组为中华国民党后,林虎还是应邀加入了。

  “这合适吗?”有人疑惑的说道。

  “是啊,我记得林虎是中华国民党的成员,并且还是江西党部的副部长。”又有人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4/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