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95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对于卢永祥等人而言,这些时日他们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与其做无畏的反抗,还不如直接束手就擒博得一个宽宏谅解,说不定还能在南京担任一个虚职混混日子。只是李纯的大军还没有到来,反而迎来了一名日本商人,试图说服卢永祥等人化装潜逃,并说日本官方能够提供经费和担保,保证众人安全抵达台湾。

  这番话引起了卢永祥等人的注意,潜逃出国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但考虑是日本人来联络,日后势必会成为日本人利用的傀儡。遥想目前中日战争节节胜利,在这个时候流亡日本肯定会背上卖国贼的骂名,生生世世不得洗脱。

  比起流亡日本,留在中国反而要好得多,不管怎么说南京方面不可能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要了他们的小命。元首无非是希望扩大中央集权的程度,消除所有隐患势力,只要他们服从中央的安排,最多不过是换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最终,卢永祥等人拒绝了日本商人的提议,而这显然是一次明智的选择。

  因为这名日本商人乘坐的轿车在开动之后不久,突然被从不同方向出现的另外三辆轿车围堵起来,十几名身穿黑色风衣携带手枪的武装人员一拥而上,直接把日本商人连同司机一起揪出了轿车带走,从此以后消失无踪。

  在十二月份剩下的十多天时间里,新闻部一直小心翼翼的经营着社会舆论,在之前煽动民族主义热潮的铺垫之下,全国整顿行动很快获得前所未有的声援。人们都憎恨洋人欺凌中国已久,而在此时传出的勾结洋人阴谋造反的消息,无疑是火上浇油。

  汉奸走狗卖国贼永远都比正面的敌人更可恨,老百姓们纷纷声讨那些勾结洋人的地方军阀,无论这些军阀是否确有此事,但凡在报纸上或者市井流言中获得的消息,在这一刻就仿佛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狂热的民族主义氛围已经让许多人迷失了理智,只要被扣上与中央政府为敌的帽子,那就是全国公敌。

  这股浪潮不仅仅存在于民间,同样在军队、政府单位里失控似的传染开来。这正是为什么在特别行动队展开收网时,并没有遇到太强烈的抵抗原因,就连地方军阀手里掌握的军队中都受到狂热的熏陶。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1012章,最后的准备

  十二月底,南京的天气已经有了严冬的感觉。

  经过半个月的收网行动,中情局“天网”黑名单排名靠前的目标全部落网。

  尽管之前以及的收网行动只需要一周,但其中总会有难以预料的情况发生,最终拖拖拉拉持续了十多天。然而不管怎么说,事情总算结束,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在处置“天网”黑名单上被拘捕的人员时,吴绍霆并没有一视同仁全部重刑,正如他之前对冯国璋承诺的那样,那些仅仅是潜在隐患的官员会网开一面。至于与洋人有所勾结,衡量的准则非常简单,那就是只要收受洋人的贿赂,不管有没有参与谋划造反的过程或者谋反的本意,一律以叛国罪处死。

  而这一衡量准则几乎让被逮捕的五分之三以上的人送了性命,剩下五分之二也是大部分投入国家监狱不限期监禁。余下的诸如倪嗣冲、卢永祥等人,则全部由特勤局安排警卫员,软禁在南京的公寓之中。

  “收网”行动就这样告一段落,而全中国却仍然在一股强烈的狂热情绪笼罩下,这正是吴绍霆等待已久的契机。

  这天中午,南京长江南岸的官用码头上,里里外外早已被总统府警卫队和特勤局特工戒严。在码头外面停泊着长长的车队,所有车辆全部悬挂着国旗并张贴着总统府的标记。今天吴绍霆亲自来到码头,正是为了迎接从南昌乘船而来的李纯,陪同到场的不仅有几位直系的老将,甚至冯国璋也不持身份的前来慰问。

  江边传来一声悠长的汽笛声,“呜呜”的轰鸣游走在冰冷的空气里,“肇和”号轻型巡洋舰放慢了速度,最终远远的停在了长江边缘。很快,一艘小型快艇靠近巡洋舰,从船上下来几个人影换乘了这艘快艇,慢慢悠悠的向码头行驶而来。

  吴绍霆站起身来,迈步走出了休息室,中央政府的众官员陆续起身跟随其后。

  一直在码头前面等候的王长龄快步迎了过来,身为南方人的他此时鼻子冻得发红,说起话来都不是那么利索,他对吴绍霆说道:“元首,李将军快上岸了。”

  吴绍霆微微的点了点头,却没有多说什么,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襟,然后跟冯国璋一起向码头前沿走了过去。两人站在码头前沿闲聊了一些话,旋即就看到快艇已经临近眼前,码头上的工人接过快艇上抛来的绳索,固定好船身之后,搭上了一面小舢板让快艇上的人踩着登上岸来。

  李纯站在快艇船首,身后跟着几名副官和参谋官,在舢板搭好之后他率先一步上岸。

  吴绍霆与冯国璋都迎上了一副笑容,不等李纯站稳脚跟就凑上前去拉手。

  “李将军,一路辛苦了。”

  “秀山,别来无恙啊!”

  “元首阁下,副总统阁下,两位亲自来迎,真是折杀在下了。”

  “这一路上可还安好,长江沿岸的天气可不好,只怕冬天冷得让人慌呀。”吴绍霆寒暄的笑着说道。

  “有劳元首记挂,其实无甚大碍,早已经习惯了。”李纯恭恭敬敬的说道。他着实没有料到今天自己到南京会是这样一副隆重的迎接场面,一时心中涌出几分难以抑制的暖意。

  在前往南京之前,他还一直犹豫不决,生怕刚到南京就会遭到秘密逮捕。不过此时看来,的确是自己多虑了。现在不难看出元首是打算对自己采取安抚手段,这一点总好过像卢永祥、倪嗣冲等人的下场。

  “这就好,这就好。车已经备好了,李将军应该还没有吃午饭吧,我早吩咐总统府准备宴会,专程为李将军接风洗尘。”吴绍霆热情的拉着李纯的手,说话时的表情就彷佛当李纯是亲兄弟似的。

  李纯受宠若惊,连忙欠身道谢。

  随后吴绍霆又让李纯与直系旧人寒暄叙旧了片刻,大家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紧接着走出了官用码头,分别乘坐各自的轿车前往总统府。

  到达总统府之后,西朝房的宴会厅早已布置妥当,众官员先在休息室稍微休息,相互之间闲聊叙旧了一番,很快餐厅的菜肴一一盛上,大家分主次次序陆续入场就座。吴绍霆、冯国璋拉着李纯同坐一座,席间说了许多话,其中难免会涉及到江西目前的问题。

  吴绍霆故意试探的提及关于江西政治改革的问题,他认为省长和军务总督都应该进行更细化的调整,省长是文职,军务总督是武职,双方相辅相成却又相互制约才是。

  李纯当然明白吴绍霆是什么意思,在这个场合之下他自然不敢乱说什么话,只好唯唯诺诺的点头附和了一番。

  吴绍霆很快又转移话题,询问李纯对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的看法。

  李纯原本对这件事尚无个人意见,这段时日他连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闲暇功夫来干涉国家大事。不过他从南昌一路东行的路上,倒是发现国内上上小小都充斥着一股支持中央政府开战的氛围之中。

  当即,他索性顺着目前大势所趋的意思,认为中国是该向世界列强证明强国实力的时刻,更重要的是决不能让洋人继续再欺压中国。

  这番话的回答正中吴绍霆的下怀,他立刻借着李纯的话,进一步说道:“李将军所言极是,此次协约国欺人太甚,我泱泱大国岂能无动于衷?如今朝鲜的战事一路高歌猛进,我大国的势力早已弥彰渐显,与列强争锋是迟早的事。然则,一旦战事扩大,我中华雄狮必然会缺乏精锐将领坐镇指挥,故而我有一个想法,倒是请李将军一定不要推辞。”

  李纯心头已经猜出了几分意思,他硬着头皮问道:“但凡元首吩咐,李纯万死不辞。”

  吴绍霆笑着说道:“有李将军这番话,吾心甚慰。昔日素问长江三督的威名,如今除了王子春解甲归田,陈将军业已中央就任,若是李将军能坐镇国防部,运筹帷幄指引我中华铁军出征国际,我深信此战大局在握啊。”

  李纯暗暗苦笑不已,还说什么长江三督,他现在连南昌都坐不住了,还能督什么?再者吴绍霆这番话着实是在给自己戴高帽子,出征国际的大事,怎么可能因为自己任职国防部就能大局在握呢?

  不等李纯开口回答,一旁的冯国璋轻轻咳嗽了一下,似是而非的说道:“秀山啊,这可是元首的一番美意,你可万万不能辜负。”在说这番话时,他彷佛是故意在“美意”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李纯顿时会意,既然冯国璋强调“美意”,必然是有所隐喻。按照他的理解,“美意”自然分两个层次,也就是说如果自己顺着吴绍霆的意思,以后必然还会大有做为,相反若不能顺着吴绍霆的意思,那恐怕就要倒大霉了。

  当即,他忙不迭的喏声说道:“元首阁下、副总统阁下的栽培之意,在下岂有不从之理?能在此时为国效力,实在一介武夫毕生所求之荣誉,将军不能决死在战场之上,哪还谈什么保家卫国之大任?”

  吴绍霆赞叹的说道:“好一句将军决死在战场之上,好,好,有李将军这番话,我中华大国之宏愿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宴席过后,吴绍霆派人安排李纯的住所,大家先到休息室用了半盏茶。毕竟李纯车马劳顿,大家都没有太多的叨扰,很快就各自散去,只有一些李纯的故交旧友倒是继续陪了一会儿,闲聊叙旧一番。

  等到故交旧友等人都散去后,李纯这才悄然前往冯国璋的办公室,单独会冯国璋会了一面。冯国璋自然知道李纯会来找自己,岂不说刚才在宴会上的那番暗示,只说做为昔日的老上司也应该来见一见礼,因此他才故意没有返回官邸。

  见面之后,冯国璋还是以老上司的身份自居,不动声色的先请李纯落座。

  李纯心中一直有结,人还没有坐稳就迫不及待的问道:“甫公,元首今天所说的话,您觉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冯国璋拿起刚刚泡好的茶杯,捧在手里取暖,不动如山似的说道:“秀山,你千万不要忘记一点,那就是当初你可是在广东跟元首打过仗的。”

  听到这里,李纯立刻感到背脊发凉,楞了半晌之后才又问道:“甫公,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元首仍旧视我为眼中钉?”

  冯国璋微微叹了一口气,高谈阔论似的的说道:“不然你以为他调你来国防部任职是什么意思?秀山,元首的心思永远不会只有一面,”

  李纯连忙说道:“那这次到底该如何是好?”

  冯国璋慢悠悠的放下茶杯,不疾不徐的说道:“虽然说元首的心思很难琢磨,但元首做事的准则却是单一,只要能为他所用,那自然是当自己人来看。不过自己人一旦起了歪心思,为成大事者,六亲皆可杀。你明白吗?”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1013章,联合军团

  李纯恍然的点了点头,叹息的说道:“这天下终于还是变了。”

  调整了一下坐姿,冯国璋目光看向白茫茫的窗外,唏声的说道:“是啊,天下哪里会有不变的道理。咱们北洋就靠我们这些人来扛大旗了,日后的路该怎么做,你我都应该早做打算才是。总之,吴震之能让这个国家繁荣昌盛那咱们索性就不太计较什么,然而……”

  “甫公的意思是?”

  “然而,若这次吴震之走错了,这天下说不定又要大变了。”

  “甫公,您是说参加欧洲大战这一步?”

  “秀山,话我是这么说,但你不要想歪了心思。咱们北洋之前的名声不好,那是因为外界都不了解咱们这些人的苦衷,说到为国为家为天下为黎明,当权者岂有不顾之理?还是那句话,咱们都是中国人,丢什么都不能丢了祖宗的尊严。”

  “我明白,甫公所言极是,李纯断然不敢胡思乱想。”李纯不敢怠慢的说道。

  “我的意思是,你别看现在国内声音这么响亮,可要让咱们中国打出国门去,那可不是单凭叫嚣几声就能成事的。元首执意要跟洋人搅和,总统府上上下下表面上是支持、是摇旗呐喊,可并不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底的。洋人欺负咱们中国快一百年了,说打就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纯当然知道冯国璋的意思,若是参加欧洲大战失利,那可是万劫不复的大灾难。不仅中国好不容易积累的实力毁于一旦,更是对狂热的民族信心一次沉重打击。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必然会再次遭到列强的欺压,甚至南京中央政府都会陷入垮台的危机。他不敢想象届时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许又是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又或许真正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甫公,您认为这一战该不该打?”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李纯向冯国璋问道。

  “该不该打,不是我们说的算。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已经决定要打,那我们就必须全力以赴。”冯国璋掷地有声的说道。

  李纯没有说话了,他脸色显得很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你不要有太多的顾虑,总之元首如何安排你,你遵从就是。”冯国璋看了李纯一眼,随后补充的说道。

  “甫公,刚才在宴会上,您提示在下的意思是……”

  “元首早有一个计划,他打算重建长江三督,但新的长江三督可不是为了再国内抢地盘。”冯国璋慢条斯理的说道,他说完,伸手去拿桌案上的茶杯,却发现茶杯早已凉了一半。

  李纯见了,赶紧站起身来亲自去靠近窗户的地方提起小铜壶,为冯国璋换上了热水。

  “重建长江三督?”

  “是的,不过这只是一个噱头,吴震之真正想要的激励一批战将英勇作战。”

  “甫公,这么说,元首真打算派在下出征?”李纯很关心的问道。

  “即便元首不这么想,老夫也会尽力促成这件事。咱们北洋可不能一事无成,这个国家终归还是要有我们的一席之地。让你出去,就是为了给你打造资历的机会,元首有这个意思,老夫也有这个意思,剩下的就要看你的作为了。”冯国璋语重心长的说道。

  冯国璋已经把话说的非常明白,李纯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北洋公党承接了北洋政府延续的希望,但经过这次全国上下的打整顿,北洋的地方势力土崩瓦解,单凭中央这支虚有其表的政党是不可能成大气候,甚至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越来越弱,直至解散消失。

  这次元首吴绍霆处理了江西,把他调入中央来任职,可谓是直接消除了北洋直系最有一个地方势力。他很清楚冯国璋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境况,但又无能为力去改变,只能换一种方式来扩大北洋的势力。

  若是能让北洋的将领在战场上有发挥的空间,不失是培养北洋的声望和荣誉,长久以来必然能保证北洋的火种经久不息。

  尽管李纯骨子里还有军阀的旧有思想,认为应该占领属于自己的地盘,掌握属于自己的军队,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有势力。但现在经过与冯国璋的对话,他深刻的认识到北洋确实需要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来顺应这个时代和这个国家环境。

  “甫公放心,在下肝脑涂地,也必然要为我们北洋争口气。”深深吸了一口气,李纯郑重其事的说道。

  自此之后,一股新生的北洋军官势力开始渐渐浮出中国政局的水面,正如黄埔军官俱乐部一样,新北洋军官势力几乎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叶的亚洲军事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各国报纸上,关于中国军事言论的相关报道,除了黄埔军官俱乐部就是新北洋军官团体。

  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吴绍霆在南京总统府发布“世电”,史称“世日事件”。

  在世电中,吴绍霆强烈谴责英国、日本、俄国策动中国地方军阀兵变的阴谋,声称这是对中华民国国家主权最直接、最恶劣的侵犯,谁任何中华民国国民所决不能容忍的恶行。鉴于协约国不顾中华民国和平外交的政策,以及全体国民团结一致打倒列强的愿望,南京总统府正式宣布以同盟国身份加入欧洲大战。

  电报一经发出,先是在中国国内引起了一股大震动,深受民族主义鼓动的人们情绪更加暴涨,处处可见支持、声援的境况。很快,整个亚洲都被笼罩在一股躁动不安的情绪之中,日本、印度甚至沙俄都意识到来自中国的威胁将会达到新的高度。

  几天之后,欧洲各国的大报纸全部刊登了“世日电报”的译文,如果是四年前这些自诩高等文明的国家是绝对不会如此重视中国这个亚洲弱国,可是一方面因为青岛战争和朝鲜战争的实际状况,另外一方面又因为欧洲主战场上的岌岌可危,这个时候中国介入欧洲大战,无疑是一剂猛药。

  为此,英国首相与法国总统不惜进行了一场当面会谈,沙俄和日本之间同样不断的来往电报商讨应对之策。

  协约国的政治波动一下子聚焦在越南联合军团上面,英法俄日四国都认为应该尽快组成一支可以应对中国的武装力量,而不是单单靠日本在朝鲜战场上的牵制。很显然,之前英国和法国对中国的政策全部失算,多多少少助涨了中国的势头,以至于让一个贫弱小国利用欧洲大战的机会突然挑高姿态,实在是让人措手不及。

  一九一六年的新年对日本来说并不好过,国内经济持续衰落,老百姓苦不堪言,很多家庭只能用一颗生鸡蛋拌上一小碗米饭来当作新年盛宴。在朝鲜前线的日本士兵同样不轻松,一日两餐的饭团越来越小,严冬季节的棉装迟迟不能配发全面,很多人都对这场战争感到迷茫和失去信心。

  为了改善日本国内和朝鲜前线的困境,内阁会议不得不仓促将协约国最新决议公布出来。就在一月三日这天,日本外务省与英国大使、法国大使以及俄国大使进行了长达六个小时的军事外交会议,共同商定了越南联合军团的部分细节问题。

  眼下,日本官方只能凭借鼓吹“越南联合军团”成立,来力所能及的激励全民士气。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日本各大报纸将“越南联合军团”营造成制裁狂妄中国的一柄利剑,这柄利剑将会直接袭击中国西南后背,让中国在朝鲜和云南首尾不能兼顾。

  对于日本国民来说,让他们唯一感到可信的是,这次联合军团是由英法日三国共同组成,是真正意义上协约国制裁中国的军队。

  但仍然有有识之士感到担忧,他们深知英法主力军队被困在欧洲主战场,此次抽调来组成联合军队的兵力必然是良莠不齐。再者联合军团缺乏协调,战斗力大打折扣,现在如此不遗余力的鼓吹联合军团的声势,一旦战斗失败必将对民心造成更沉重的打击。

  然而在眼下这种困难环节之下,只能用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内阁也确实寄希望于越南联合军团带来扭转局势的机会。

  在这次日本外务省召开的外交军事会议上,日本外务省官员强烈要求英国、法国重视越南联合军团的建设,并且希望联合军团能在一月份之内完成建制。英国大使没有正面给日本方面任何承诺,只是询问日本方面会在越南联合军团组建过程中给予什么样的帮助。

  早在十二月中旬有关越南军提案递交到日本参谋本部时,日本官方已经对此事进行详细的探讨。陆军决定抽调四个联队的兵力,海军则临时编成一支驱逐舰、鱼雷艇混合纵队,并提供台湾、琉球等岛屿的后勤支援,参加越南联合军团。

  尽管四个联队的兵力不是英法所期许的程度,但考虑目前日本在朝鲜的困境,当然没办法再强求更多的投入。再者身为协约国阵营的中流砥柱,英法两国总要做出表率。

  两天之后,英国国防部正式批准成立越南联合军团的编制方案,英法两国立刻着手从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征调兵力前往越南集合。英国除了之前已经有消息的四个孟加拉兵团之外,又增派了两个锡克兵团。法国则击中了在印度支那联邦所有正规军,又紧急动员了南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外籍士兵。

  整个越南联合兵团预计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集合,总计十三个团的兵力,十六艘轻型舰艇、一艘中型装甲巡洋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5/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