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36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三天之后,吴绍霆带着两位妻子告别了张家别墅,启程继续上路前往南京。

  抵达南京时已经是四月底,南京总统府早早的派人来到火车站等候迎接。当吴绍霆一行人走出火车站时,没想到除了官方的迎接人员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南京市民夹道欢迎。学生团体、市井百姓、学者专家,他们全部是自发赶到火车站满怀热忱的等候元首到来。

  事实上,为了保证元首的安全,特勤处并没有透露任何总统专列到站的时间。

  国民大众们还是因为今天早上突然看到总统府有动静,派出大批宪兵和特勤特工清理火车站周围街道,于是这才猜出是元首返回南京了。消息就在这一瞬间传开,短短半个小时之内人民就不约而同的动作起来,民心高涨的凑到火车站外围,希望能够为伟大的元首吴绍霆接尘祝贺。

  不单单是南京总统府的官员们感到吃惊,就连吴绍霆本人也万万没有料到火车站会是这一幕。学生团体高举着赞美伟大元首的旗帜,齐声呐喊“欢迎元首回来”;普通民众虽然没有学生团体那么有秩序,但是却一点没有收敛满腔热血的情怀,更有甚至直接大呼“元首万寿无疆”、“元首万岁万岁万万岁”之类的口号。

  面对澎湃如同巨潮的欢呼声,吴绍霆在走出火车站大门的一瞬间竟然不自觉的迟疑了几分,看着欢欣鼓舞的国民群众,一时间竟有一种无限慷慨。他知道这绝不是南京总统府刻意安排的,因为不符合特勤处的安保规章,老百姓们竟有这样自发聚集、假道相迎的热心,可见自己在中华民国的声望真正是根深蒂固。

  尽管南京总统府成立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吴绍霆一直在拼尽国力的发动对外战争,事实上对国内的建设工作投入的少之又少。严格的来说,因为长达三年的对外战争,导致中华民国经济体系承受着极其惨重的负荷,尤其是农业,许多农民依然是处于饥寒交迫的生活困境。如果是在几十年前或者几十年之后,必然会有蜂拥而起一批又一批的起义者,尝试着推翻穷兵黩武的南京中央政府。

  不过,好在中华民国处于清末过度的时期,人民百姓承受的仇恨全部转移到清政府身上,再加上南京总统府最大化的利用社会舆论和国际声势,让中央政府时时刻刻都处于正义化的形象当中,老百姓们都只认为中央政府是在做一件为国为民的大好事。

  不可否认,这三年来的对外战争的的确确是为国为民,如果不能奠定中国在亚洲的霸主地位,日本、英国、法国、沙俄这些老牌列强们迟早是不会放过中国这块肥肉的。只有拥有安定的国际环境,才能拥有安定的国家发展。

  如今,三年的对外战争总算活得了最终胜利,不仅巩固了中国在国际的地位,更是打垮了周边所有具有威胁的国家。那些普通老百姓们只需要知道中国赢的战争胜利,从此国家就会强大起来;而稍微有些见识的人则不难想象,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必然会迎来一次空前绝后的大发展,最终会改善中国各个方面的情况。

  因此,人们才会感到如此欢欣鼓舞,无论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吴绍霆元首创造出来的机会。

  面对眼前这一切,吴绍霆心里很清楚,在所有赞誉和鼓舞的背后还有另外一个意义,那就是全国上上下下四万万同胞对自己的期望。老百姓们可以为了完成对外战争而勒紧裤腰带,现在战争结束了,战利品不应该只是国家独享,而是要给所用付出过的国民大众平分。

  他暗暗的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大有一番作为,好好修生养息,大力恢复并发展国家实力,让中国越来越强大,让所有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优越。

  返回久违的总统府,吴绍霆好好休息了一天,为了应付对外战争,这三年来他几乎没有给自己任何假期,哪怕是所谓的假期时间也都要兼顾着许多公务工作。先是在奉天,后又在昆明,辗转了中国南北多处,如今战争结束,总该让自己养足精神,才能应付接下来的庞大国家发展工作。

  然而第二天一早,吴绍霆就风风火火的召开中央政府全体工作会议,先是听取了中央政府在这三年对外战争期间所做的各方面统计,民生、财政、能源、环境、人口等等,几乎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这些看似杂碎的事情,但事实上对日后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国家政策的颁布就要依据这些数据来判定。

  会议进行了一整天,吴绍霆基本上了解了目前国内的现状,散会之后他与几位部长又进行了部门职能会议,听取各部门对处理目前问题的建议。

  当太晚上他一直熬夜到凌晨三点钟,把各部门汇总的建议整理清楚,然后思索该如何制订一步确定的国家发展计划。

  中央政府全体工作会议一直持续了小半个月,而这小半个月里吴绍霆几乎每天都没有睡足六个小时,但是他依然感到精力充沛,因为有很多自己充满期望的事情正等着处理。

  国家元首有如此热忱,各部门上上下下的官员当然也不敢怠慢。

  一时间,南京中央政府全体官员进入一种最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几乎可以说成为了中华民国建国以来最具勤政代表典范的一届中央政府。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35章,七年发展计划

  经过上下齐心协力的工作,中央政府终于制订了一套详细的七年发展计划。

  这份七年发展计划主要涉及四个重点内容,分别是从工农行业、地方民政、国防军事以及对外国际政策四个方面着手,通过统一并且协调的政治思路来引导全国上下进入大规模的发展阶段。中央政府预计在这个七年发展计划里投入三亿共和币,除了维持政策执行之外,大部分则用来兴建现代化的工农业项目,甚至连军事开支都占不了多少。

  按照“七年发展计划”的内容规划,吴绍霆决定再次下调农业、工业的税率,因此来鼓励工农行业振兴发展。在这次下调税率的政策上,农业征税从之前的十二分之一下调到十五分之一,工业则由十分之一下调到十二分之一。

  不仅如此,吴绍霆还以元首的名义向各省地方政府发布通知,要求所有省府和市府的行政单位,全面落实鼓励本省工、农业的发展工作,通过政策奖励、银行贷款惠利、引进外资以及社会性质的鼓励等方式,限期一个月之内制订详细的方案,并尽快公布出来。

  他希望通过政府的正面引导,为民间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和积极性,等到民间工、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反过来就能减少官办企业的社会负担。

  在民生保障方面,中央政府还公布了一系列控制物价上涨的政令,通过对中央银行流通货币的严格控制,保证共和币在国际市场的稳定,又以高强渡的法令限制投机倒把活动,最大化避免战后发展期间出现经济泡沫。

  吴绍霆之所以很关注流通货币这一项,正是考虑到二十一世纪天朝政府滥发货币,导致人民币不断贬值,中央政府不仅借此掠夺了人民大众的财富,还导致一系列通货膨胀。虽然说这未必是唯一的原因,但绝度可以算得上是主要原因之一。

  他要求共和银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管理好中国流通货币的运营情况,为中国发展奠定良好的金融环境。

  在所有政令当中,南京中央政府的惠利政策全部集中在实业上面。一个国家要想发展,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发展实业,而不是走投机取巧的路线,把希望寄托在一些漂浮不定的行业上面。因此,在未来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业和部分风险投资行业几乎没有太大的进展,所有社会资源都会有效的运用在实业上面。

  为了缓解裁军之后劳动力松动的情况,南京中央政府拟定了十三个大型国家工程项目。

  其中包含有在成都、昆明、云南、汉口、广州五个城市兴建现代化城乡结合系统,尽快推进这五个地方完成全面城市化的过度。在这个系统里面,不仅有现代化保障房屋、城乡公路以及城乡共同市场之外,更是专门设置了统一的对外市场代办机构。

  这个代办机构由省政府直辖,属于政府事业单位,专门负责为本省多余的商品寻找对外销售的出口。之所以由省政府直辖,就是希望能有一个以省为片区单位的市场规划,城市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代办机构第一时间了解彼此市场,甚至还能更有效的获悉外省甚至外国的市场现况,从而达到彼此之间互通有无的效果。

  只要能让商品流通起来,就能避免商品囤积从而创造利润,有了利润就代表有可观的市场,有了市场也就意味着能够向前发展。而省政府直辖的代办机构从中也能获得不错的抽成,不仅为民间带来商机,也为国家收入做贡献。

  另外一方面,在省政府直接管理之下,还能有效的监控代办机构的办事效率,不至于消极怠工或者贪污腐败,把原本是帮助老百姓的事业发展成鱼肉老百姓的深渊。

  除了城乡结合系统项目之外,吴绍霆特别叮嘱的水利大坝工程同样搬上了议程。

  南京总统府根据元首的指示,经过十多天的论证和初步考察,终于通过了在七年发展计划之内兴建三座大型水电站,分别是三门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和丹江口水电站。

  如今水电站已经不是什么新兴科技工程,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就成功建造了一座水电站,而中国最早的水电站则是在一九一二年完工的昆明石龙坝水电站。

  不过,这次预计兴建的水电站全部将是库水量超过二十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电站,因此不仅需要庞大的工程经费,也需要可以配套的水电机器。全国大部分科研机构会在这份计划正式确立之后,立刻着手研究新一代的水电机器,无论是中国科学家还是外国科学家,都将利用这次大型水电站的项目得到一次极大的科技推进机会。

  根据目前中国国内状况的推测,这三座大型发电站前后可能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竣工。时间长并不算什么,在三座水电站开工的时候,不仅可以减少失业率,还能提供各种各样的工业发展。等到三座水电站全部竣工之后,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和中原一带的电力问题可以得到完全的解决。

  有了充足的电力能源,自然也能带来相对应的其他行业发展,比如可以加快城市化建设,也可以加快机械化农业的运用,与电相关的广播、电影等等产业都会大幅度的推动。有了电力能源,就连最基础的人民生活都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在水电站计划之外,探讨已经长达数年之久的长江大桥工程,也出现在这次十三个国家项目的名单上。吴绍霆拟定在七年之内修成两座长江大桥,其一是武汉长江大桥,其二是南京长桥大桥。

  这两座长江大桥并不是单纯衔接长江两岸那么简单,而是连接南北双方的经济命脉,同时更有利的贯彻南北交通的联络能力,消除国家内部隔阂,弱化地域性的经济差异。长江大桥的历史功绩必然会成为世纪壮举。

  总得来说,十三个国家大型工程项目将会成为“七年发展计划”之中的主体部分,是南京中央政府直接斥资投入发展的实际效果,也是带动“七年发展计划”积极向上的助推剂。

  当十三个大型工程项目公布出来之后,无论是政府官方的顾问机构,还是民间的专家学者,全部都认定这绝对是振兴中国的奠基石。从经济角度上来说,这些大工程会极大的拉动内需,改善市场环境和民生基础;从科技角度上来说,也会带动一批先进科学技术的改进或诞生;从社会角度上来说,也是缓解三年对外战争造成国内影响最好的途径。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36章,亚洲局势

  五月上旬,吴绍霆在南京又召开了亚洲共同体的临时动议会议,四国首脑全部如约抵达南京参加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吴绍霆发起的主要动议内容是吸收缅甸、高棉加入共同体阵营。尽管中国是共同体计划的龙头国,理论上来说这次动议只不过是走走形式,其他三国首脑根本不敢违悖其意。然而这次动议依然遇到了一定阻碍,使得整个会期持续了七天之久。

  之所以发生严重的争议,是朝鲜和越南考虑到缅甸、高棉目前的国情,就这样贸然的加入亚洲共同体,只会拖累其他成员国的发展。当然,严格的来说拖累的是资源共享,缅甸、高棉利用亚洲共同体其他成员国的优势,可以以付出更少的代价活得更多的发展,因此对其他成员国来说很不公平。

  不仅如此,缅甸目前是军阀割据的局面同样值得担心,在没有完整的国家主权之前,怎么可能加入共同体共谋发展?万一这届政府一不小心让其他军阀推翻了,那岂不是直接破坏共同体的内部章程?

  虽然越南国内同样有许多军阀,可毕竟与缅甸的情况不一样。因为越南的所有军阀全部都是中国一手扶持起来的,而缅甸的军阀有相当一部分是之前效忠于英属印度政府的将军,因此两个国家是没办法相提并论。

  至于高棉王国,国内穷苦不已,几乎都到了连常备军都无法维持的地步。国家整体水准十分落后,又缺乏足够的珍贵资源,除了共同体其他成员国集体进行资助,否则很难能够跟上发展的脚步。

  言而总之,就是缅甸和高棉的情况实在太差,无法迎合共同体计划全体利益的原则。

  然而,对于吴绍霆而言,他心里很清楚高棉王国和缅甸共和国对共同体计划的帮助。亚洲诸国实在太过于落后,遭受了西方入侵一个多世纪之久,要想彻底摆脱西方国家的歧视,就必须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发展,共同防备,聚少成多,从而达到强国强民的效果。

  这正是吴绍霆希望尽快拉拢缅甸和高棉加入共同体的主要原因,虽然这两个国家综合实力相对而言较为落后,但所谓“拖累发展”是指延缓原计划的发展速度而已,并不是指共同体成员国停滞发展或者发展逆退。

  在他看来,发展缓慢总归还是在前进,既然要真心实意发展共同体计划,必然是要不计较过多的成见,而是以一种更为长远的目光来审视未来的利益。

  毕竟亚洲共同体现在还很脆弱,各国经济的发展可以暂时放在次要位置,最主要的还是尽快让共同体显得更为强大,避免让西方国家得到警觉之后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遏制才是。

  南京动议会议上,吴绍霆竭尽所能的阐述高棉王国和缅甸共和国加入共同体的未来利益,只可惜最后仍然遭到理事会的怀疑。到了最后,他不得不动用外交手段向朝鲜、越南施压,这才迫使他们在这方面略作让步。

  动议会暂时只通过了高棉王国加入共同体,而缅甸共和国由于缺乏稳固的政权,让很多成员国失去最基础的信心,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通过。更何况共同体计划原本就有最基础的规章制度,并不是所有申请国家都能随随便便成功加入,若是在成立之初就破坏了所制订的法规,那共同体计划还有什么意义?

  吴绍霆最终没有再继续强求,毕竟他对缅甸共和国也没有足够的信心,索性就先让高棉王国加入共同体,这样反而还不会给亚洲共同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就这样,高棉王国做为第五个成员国,加入了亚洲贸易共同体和军事共同体。

  五月十一日,南京总统府收到了一封来自乌梁海的紧急电报。

  这份电报先被秘书厅派送到外交部,伍廷芳、陆宗舆、陆建章和顾维钧等人先后看过这份电报,意识到这是一件不可轻视的外交事件。众人紧急的会谈了一阵,然后由顾维钧和陆建章二人带着电报来到总统官邸,与元首协商此事。

  吴绍霆刚刚与高棉王国的外交大臣会晤结束,在送走客人之后,还没来得及坐下来,陆建章和顾维钧二人就急匆匆的走进办公室。

  “朗斋,你们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吴绍霆回过身来问道。

  “元首,沙俄那边来了一封电报,是莫斯科发来的。”顾维钧神色带着几分凝重说道。

  “哦?也对,这段时间太忙了,都快把北方的事情忘在脑后了。”吴绍霆恍然过来,他走到大总统办公桌后面落座下来,调整了语气说道,“是什么内容?”

  “尼古拉二世希望能跟我们议和。”陆建章上前一步,一边说着一边把电报原件递放到吴绍霆的办公桌上。

  “是吗?这是一件好事。北边我也正考虑停战,总之收回了乌梁海,北方第二集团军算是完成了战略使命,外兴安岭和海参崴这些地方可以通过谈判再解决纠纷。总之,现在既然我们已经占据优势,那就没必要跟尼古拉二世客气什么。”吴绍霆不疾不徐的说道,一副吃定沙俄的态度。他拿起桌面上的电报单子看了一眼,内容只不过是一些官腔官调的外交通知,具体议和自然是需要另外安排进行。

  “元首,话虽是这么说,但真要与沙俄议和的话,只怕外交谈判上要多加小心才是。之前我们已经收到风声,德国方面对南亚停战的事情似乎颇有微辞,如果我们再跟沙俄议和的话,可以说已经完全退出了这次世界大战了。”

  听到这里,吴绍霆脸色骤变起来,他之前自然早有预料同盟国会对中国与英国议和的事情感到不满,正因为如此,他才刻意要求英国向中国递交投降书。这就表示英国承认与中国的战争已经失败,中国并不是结束战争,而是完成了一场胜利的战争。

  仔细想来,如果在这个时候跟沙俄议和,多多少少都会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

  就算尼古拉二世愿意向中国递交投降书,甚至承认占领区是归还给中国的领土,但情况也已经不能像中英议和那么容易让人接受。

  不过话又说回来,吴绍霆之所以要跟英国议和,摆明就是要脱离世界大战,让欧洲的协约国阵营尽量消耗德国的实力。如今德国对这件事很有意见,可在他眼里,中国已经完成了应尽的职责,而且国家根基早已不允许战争继续下去,凭什么还要将战争进行到底?

  当初在布置亚洲战略的时候,他已经跟德国大使辛慈说得很明白,中国能做的就是在亚洲牵制敌人,分散俄国、英国和法国的注意力,可从来没有承诺过一定要打到欧洲去。

  “不管德国人是什么态度,这是我们中国的事情,他们没有权力干涉我们的对外策略。沙俄那边没必要再继续打下去,更何况我们也迫使沙俄从欧洲撤军,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上都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停顿了片刻之后,吴绍霆表情严肃的说道。

  “元首,您的意思,就是不必理会德国方面?”陆建章试问道。

  “没错,没必要再看他们的脸色。我们的战争已经结束,中国短期之内也没有能力出兵欧洲,就这样!”吴绍霆果决的说道。

  “我们外交部同样是赞成这一点,不过话又说回来,纵然国际外交以利益为重,可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与德国之间仍然有一些共同利益,并不方便立刻就翻脸。或许这件事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折衷的办法。”陆建章迟疑了一下,随后小心翼翼的说道。

  吴绍霆沉思了一下,他现在很不想对德国恭恭敬敬,弄得就好像中国是德国的小弟似的,更何况中国在外交上越是退让,越是无法彰显大国的身份,相反越是会让德国得寸进尺。不过这个时候还是不能太意气用事,他问道:“若是如此,你们有什么打算?”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37章,莫斯科来电

  陆建章与顾维钧对视了一眼,陆建章上前一步的说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与沙俄秘密达成停战协议,对外只是称中俄双方进入对峙。”

  顾维钧点了点头,附和着说道:“元首,其实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既能给沙俄留几分面子,又不必让其他同盟国感到忧虑,我们今后跟沙俄方面谈判时还能以此做为筹码,正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吴绍霆深深吸了一口气,他说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可是你们似乎只考虑到我们中国和德国的心态,却忘记了沙俄心里的盘算。”

  顾维钧和陆建章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不过他们毕竟是搞外交这一块的专业人士,经吴绍霆这一点拨之后立刻明白了过来。很显然,吴绍霆的意思是担心沙俄会趁机横插一脚,明知道德国对停战的事情不满意,故意大肆宣扬,试图在停战之后还能挑起同盟国内部矛盾的激化。虽然说,这个想法显得有些不切实际,毕竟沙俄怎么可能自找麻烦?沙俄真要是把中国惹毛了,中国索性撕毁条约,继续北伐进攻,到时候吃亏还是沙俄自己。

  可以说,这是对沙俄和中国双方都存在风险的事情。

  然而正因为都具备风险因素,这就要考虑中国有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险。

  就算尼古拉二世没有这个打算,但每个国家都会存在反对派、阴谋家之流,谁也不敢保证居心叵测之徒会不会故意从中捣乱。

  到时候中俄双方原本打算秘密议和,经过曝光之后不仅不能降低对外界的影响,相反还会让同盟国更加猜忌。同盟国和协约国成员相互之间秘密进行勾当,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若是这么说,确实会有几分为难之处,但或许可以好好向德国方面进行一番解释。”陆建章若有所思的说道。

  “向德国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向德国解释?”吴绍霆冷冷的说道。

  “可是,元首……”陆建章立刻露出几分为难的样子。

  “跟沙俄那边没必要暗中谈判,该怎么谈就怎么谈,谈完之后第一时间公布消息。”吴绍霆突然话锋一转,声色俱厉的说道。

  陆建章和顾维钧大吃一惊,怎么谈来谈去一下子又回到了出发点上面?他们之所以如此郑重的前来找吴绍霆,就是希望这件事能够尽量不会招惹德国,没想到元首的态度截然相反,挑明了就是要跟德国正面作对。

  不过看到元首如此郑重其事的姿态,二人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吴绍霆调整了姿态,一副严肃的面孔说道:“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如果真要弄得那么复杂,到头来只会自讨苦吃。我们现在有理有据也有声势,凭什么还要去看德国人的脸色?他们算什么?只不过出于战略的需要给我们提供了援助,我们为了参加世界大战所付出的代价,早已经超过他们给出的援助了。”

  顾维钧和陆建章都知道这个道理,自古以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德国之所以援助中国,无非是希望中国能牵制协约国在远东的势力。而中国三年对外战争的的确确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还是超出了德国所预计的效果。

  也就是说,这从始至终就是一笔买卖,德国出钱中国出兵,大家在一定程度上一拍即合,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共同利益。现在不能说中国亏欠德国什么资金,因为中国在战场上因为全部做出了汇报,最多只能说是一个“人情”。而在国际政治上,“人情”往往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任谁都会选择忽略不计。

  吴绍霆停顿了一下,随后紧接着又说道:“与其把事情弄得那么复杂,索性就摊开来说。如果德国人真的要计较这件事,那好,让他们提供军舰、提供军费、提供技术培训,再给我充足的时间训练海军,到时候让我进攻欧洲绝无二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4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6/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