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38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所以,面对俄罗斯国内的局势,中国有充足的时间来应付这些事情,没必要急于一时。

  陆建章明白吴绍霆的意思,他说道:“根据国策研究室和中情局政治调查部的分析,尼古拉耶维奇很有可能将会力挺资产阶级的改革方式。从这一点我们也能推测出,为什么他会在帝国宪政大会召开之前,调集兵力压在彼得格勒附近。”

  听到这里,吴绍霆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深以为然的点着头说道:“就是这个道理,没错,就是这样。看来尼古拉耶维奇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布尔什维克党可是非常可怕的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一旦让他们形成气候,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1章,正式国谈

  陆建章脸上露出几分疑惑,身为外交人员,他当然会用心去钻研各国政治动向,对于布尔什维克人的主张自然多多少少是有所了解。不得不说,他认为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的某些社会改革很有新意,尤其是社会主义的普及化和劳动者的人权利益,以及通过武装斗争彻底消除阶级隔阂的存在。

  当然,做为出生在资本主义家庭和国家的他,同样也认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理念太过激进,完全不顾社会其他阶层的利益,只是渴望一竿子打死所有对立阶级,建立一个没有隔阂的社会体制,甚至都不提出一些循环渐进、慢慢过度的办法,实在是让人感到诧异。

  但是在没有经过任何实践的情况之下,谁也说不准布尔什维克所代表的“主义”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可为什么元首刚才的那番话,却显得好像已经认定布尔什维克会掀起一阵狂风巨浪似的。元首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元首,您对布尔什维克的政治主张了解吗?”陆建章犹豫了片刻,小心翼翼的问道。

  吴绍霆抬头看了陆建章一眼,他知道对方为什么这么问,说实话自己也不想多做解释。

  “他提出的革命主张我当然有所了解,只不过很多东西太不切实际,总想一步登天,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人类历史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和发展,任何步骤跳跃过去都会导致根基不稳,最终只能沦为一场空谈而已。”他模棱两可的说道。

  “我知道了,不管怎么说,等克伦斯基来到南京正式我们谈判时,我们倒是可以从他的口中了解一些更详细的情况。”陆建章不再在这个问题上多关注下去,转移话题的说道。

  “克伦斯基已经确定来南京的行程时间了吗?”吴绍霆问道。

  “是的,昨天刚刚收到乌梁海转发来的电报,克伦斯基以沙俄帝国外交部部长的身份,决定在六月六日抵达南京与总统府协商停战议和之事。电报发出的时候,相信他本人已经在南下的路上,我已经安排外交部派遣人员到北京等候迎接。”陆建章点着头说道。

  “嗯,克伦斯基到南京之后,一定要好好跟他谈一谈,不仅要解决我们中俄战争的问题,同时还要尽可能的跟克伦斯基一派达成合作关系,借机把我们的势力渗透到沙俄国内。”吴绍霆认真的交代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最近这两天我正在跟张盛霆北方事务公司交谈,只要我们能够克伦斯基达成合作共识,我们可以通过北方事务公司向沙俄出售军火的方式,帮助社会革命党建立更强大的军事力量,从而巩固其在政治上的地位。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能扶植社会革命党完全成为帝国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彻底取代皇族官员在政府的掌权席位。”陆建章有条不紊的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吴绍霆思考了一下,他当然没有忘记利用世界大战最后的机会发一笔战争横财,欧洲还在僵持着,而中国如今已经置身事外,完全可以扮演“中立国”来向前线发售军火。沙俄从西线撤军之后,到现在都没有宣布退出世界大战,而沙俄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完全可以当作中国发战争横财小试牛刀的切入口。

  “可以这么做,不过在正式谈判之前,我们对克伦斯基一派人的看法还是要保持观望态度,只有等这次谈判结束之后,我们才能知道社会革命党是不是我们合作的对象。”

  “元首的意思,我明白了。”

  “你先去安排吧,关于谈判的计划尽快交给我过目就好。”

  “是。”

  中国与俄国谈判议和的消息最终还是不胫而走,毕竟南京总统府从一开始就没有严格管制这方面舆论,按照吴绍霆的吩咐,谈判议和的事情自然是不能遮遮掩掩。于是,顺其自然之下,各大报纸自然而然还是争相报道进展。

  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俄国主动向中国提出议和,这就证明俄国已经不是中国的对手。中国利用这次战争成功收回了北方历史疆土,不可不谓是大快人心,也不可不谓是进一步巩固了北疆国土的安全。

  然而这个消息并不只是带来单方面的影响,正如半个月前顾维钧、陆建章找到吴绍霆时所说的那番话一样,做为同盟国成员之一的中国,私底下进行局域性的议和,完全不顾同盟国整体阵营的利益。

  从中国在南亚战场与英国议和之后,德国就密切关注中国外交上的一举一动。南亚战场的议和或许可以得过且过,毕竟中国从越南一路强攻,几乎颠覆了英法两国在南亚的所有殖民地。可是沙俄这边几乎没有什么大规模战事,除了收复外蒙古之外就是乌梁海的小规模作战,前前后后的总体伤亡情况甚至不超过三千人。

  尽管沙俄最终还是从西线撤军返回国内,可这次撤军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中国的进攻,相反是因为沙俄国内的局势聚变。

  总而言之,德国认为中国进攻沙俄的力度完全不够,中国应该继续发动进攻,不仅是为了牵制沙俄,更是要寻找机会突破沙俄国境,把战场直接连接到欧洲。

  德国对中国这样的期望看上去过于疯狂和托大,毕竟以中国的实力直接参加欧洲主战场的战争实在太过困难,别说国内经济支撑不起,如此长途的跨国陆面兵线,后勤都没有任何保障,更别说面对欧洲主战场的大规模消耗了。

  事实上,德国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同样是在提防中国利用欧洲大战的机会,躲在亚洲自顾自的快速发展。倒不是因为中国这几年的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德国上上下下的担忧。而恰恰是因为德国制订的“霍尔维格计划”的需要,德国必须将中国的国家实力掌握在自己能够控制的程度。

  德国希望中国通过持续的战争来消耗国家实力,不仅能为同盟国阵营争取更多的战略优势,也能防止中国利用亚洲的环境私自发展。

  因此,当中俄议和谈判的消息刚刚初露倪端之际,德国大使馆立刻将这里的情况汇报到德国本土,辗转十多天的时间往来联络,德国外交部对此事非常重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俄议和谈判正式确定下来之后,德国外交部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他们决定向中国施压。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2章,软硬兼施

  六月五日,就在克伦斯基到达南京的前一天,德国大使辛慈带着强硬的态度来到南京总统府,要求会见元首吴绍霆。

  总统府外交部这段时间同样没有闲着,他们早就知道德国方面的态度,因此从始至终都在尽量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今天辛慈大使特意来到总统府,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秘书处派人去通知了总统官邸,可吴绍霆根本没心思去见辛慈大使,他固然知道自己就算见了对方也只是说一通废话,这种事情交给外交部去处理就好了。

  伍廷芳、顾维钧等人接见了辛慈大使,推说元首吴绍霆昨天前往镇江视察政务,要晚上才能返回总统府,所以有什么事情只能先与外交部交谈。

  辛慈大使自然不清楚吴绍霆是否在南京,但是他还是感觉到南京总统府的敷衍态度。

  在与中国外交部交涉的时候,辛慈措辞十分强烈,认为中国在这个时候如果与沙俄议和,不仅是放弃了趁虚进攻沙俄的大好机会,更是对同盟国阵营的一种变相背叛。

  一开始就把这么大的一个帽子扣在中国头上,伍廷芳、陆宗舆、顾维钧等人都感到颇有压力,也意识到辛慈大使这次有备而来。他们没有与辛慈大使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只是保持着平和的态度,将沙俄与中国目前的情况分析的清清楚楚。

  “沙俄已经从西线撤回主力部队,怎么能说我们中国没有任何做为呢?沙俄撤军,意味着欧洲西线战场全面解散,这对你们德国来说可是解决了一块心头大患。”伍廷芳用一种持老的语气说道。

  “我们中国能做的已经全部都做了,你们总不指望让我们打到欧洲去吧!”顾维钧反应最迅速,不等辛慈大使把德国的意图表露出来,抢先一步先堵住这句话。

  “辛慈先生,我们中国没有像你们德国那样雄厚的工业实力,这三年的对外战争已经让我们国家财政负担极大,我们的国民百姓也都为了这场战争而生活的极其艰难。三年前我们元首向您做出的承诺,如今全部已经付诸行动,并且还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接下来的战争,我们只能通过其他方法来支持同盟国阵营了。”陆宗舆慢条斯理的说道。

  中国外交官员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如同连珠炮似的抛了出来,辛慈大使立刻觉得有些招架不住,不过他在来之前已经很清楚中国会这样来应付自己。接下来,他便用一种语重心长的口吻来说道,打算从利益的角度来鼓动中国终止与沙俄议和谈判。

  辛慈大使指出沙俄目前国内混乱的局面,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扩大自身在亚洲的势力圈。还说同盟国虽然掌握了大局优势,但并没有完全压倒协约国,因此中国如果能够再接再厉出一把力,争取给协约国制造更多的压力,反而还能让这场战争尽快结束,也能让中国尽快获得战胜国的更多利益。

  这些话对中国来说完全是一些陈腔滥调,哪怕中国现在跟沙俄议和了,只要世界大战是同盟国获胜,中国依然可以获得战后的利益分配。再者,现在继续入侵沙俄所带来的利益,还不如停战议和之后安心发展国家获得利益多,同时还能兼顾倒卖军火的商业活动,何必还要费神费力的去发动战争?

  于是,不管辛慈大使怎么说,中国外交部早已经拿定主意,这不仅仅是外交部的意思,更是元首吴绍霆特意交代的意思。

  说到最后激动之时,顾维钧大声的向辛慈说道:“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一分钱的军费,难道让我们的士兵饿着肚子打仗?拿着没有子弹的枪去送死?如果贵国一定要让我们中国继续出兵,那好,只要贵国承担我们的所有军费,我们大不了就拼上一拼。”

  面对中国方面如此坚定不移的回应,辛慈大使知道这件事没办法取得进展。他心里很是懊恼,暗暗的还埋怨中国是过河拆桥的白眼狼。可是即便在心里责骂的再厉害,也不能改变既成的现实。

  最终,辛慈悻悻的说道:“中国态度实在让人感到太失望。我相信我们德意志帝国一定会将这件事如实的向其他同盟国成员汇报,等到欧洲战争结束之时,我们德意志帝国可没办法再保证中国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了。”

  这种威胁显然只是片面的,别说中国已经尽力了,战争结束之后如果德国敢违反当初的承诺,削弱给中国的战胜国待遇,倒头来只会让原本已经确立的国际利益版图再次陷入混乱。中国一定会记恨在心,到时候弄得反目成仇,任谁都不会好过。

  事实上,就算德国真的要这么做,对于中国来说损失也不会太严重。因为三年对外战争这段时间里,中国想要获得的利益早已经握在手里。中国目前可没有像英国那样在全世界开辟殖民地、圈化势力的野心,唯一想要争取的就是亚洲霸主地位,以及在亚洲版图不可动摇的利益圈子。

  所谓期待获得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瓜分战利品,中国无非是计划趁机在英国、法国等工业大国大捞一笔工业设备,或者抢夺一些先进的军舰、武器装备以及战略资源等等。当然,哪怕这些东西拿不到手也无妨,反正陆军兵器的科技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世界先进的地位,至于海军军舰也从日本那里获得了不少。

  再者,中国海军早已确定向海军航空兵的方向发展,航空战列舰等项目国外是没有的,还不如自己在国内安安心心的钻研这方面。

  因此,对于辛慈大使的威胁,伍廷芳用一种娴熟而又老套的外交说辞应付了过去:“如果贵国一定要这么认为,我们中国只能深表遗憾,同时也为贵国不明智的决定感到担心。我们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该不该继续发动战争或者该不该停战议和,这是属于我们中国内政,辛慈先生应该理解才是。”

  辛慈大使无奈之下,只好悻悻离去,他知道自己能做的有限,一旦中国下定决心要与沙俄停战议和,德国根本是没办法横加劝止。这次外交事情已经给德国一记警告,中国自诩羽翼丰满,很显然是打算不认德国这个“老大哥”了,从现在开始德国国内一定要做好两手准备才是。

  次日上午,俄国外交部部长克伦斯基带领一种议和代表团随员,乘坐着渡江小轮抵达南京南岸。南京总统府的陪同人员从北京开始就一直跟着克伦斯基,直到今天抵达南京之后,总统府照样又派出了另外一批官员前来迎接,一时间表现的非常热闹,再一次让克伦斯基感到中国官方对自己的重视和热情。

  上岸之后,换乘早已准备好的车队前往总统府,先在总统府的招待所下榻休息。

  这次议和谈判的行程虽然很急切,但也不急着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再者克伦斯基深刻认为中国是友好的态度,一定会与自己达成这次议和。

  当天傍晚,吴绍霆亲自主持了一场接待宴会,总统府上上下下的高级官员全部到场,一下子让克伦斯基的面子增添不少光彩。这次宴会上没有交谈任何公事,吴绍霆纯粹是跟克伦斯基嘘寒问暖的套近乎,会厅一派歌舞升平,彷佛中俄之间是“打虎不离亲兄弟”的世交友邦,根本不存在爆发战争的事情。

  这让克伦斯基以及议和代表团进一步感受到中国的友好,也暗暗在他的心中奠定了一个想法,沙俄正是需要与这样的邻邦友国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甚至还要仔细考虑是否加入亚洲共同体计划。

  宴会散去之后,吴绍霆亲自陪同克伦斯基来到招待所,与其郑重的握了握手之后这才结束了今天的招待活动。

  中俄正式议和谈判的时间定在六月七日下午两点钟,早上的时间一方面是给刚刚参加完宴会的沙俄代表们缓冲休息一下,另外一方面则是中国代表团做好谈判前的最后准备。

  吴绍霆亲自来到外交部召开了一场会议,他在这场会议上一反之前与沙俄代表团相见时的友好态度,声色俱厉的做出了一系列严格交代。

  “之前《瑷珲条约》的所有内容,一律都要争取回来,不仅如此,只有沙俄承认乌梁海地区与外蒙古是我中华民国永久国土,议和谈判会议才有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总之,即便今时今日沙俄国内动荡不安,此次谈判我们占据优势,但也决不能掉以轻心。诸公务必要全力以赴,为我大中华民国争取应有的利益,为我大中华民国恢复大国地位竭尽所能。”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3章,章太炎直闯总统府

  这一番官腔官调的话,虽然听上不出任何新意之处,但是却能十分鲜明的表达吴绍霆的立场。之前与沙俄代表团的欢声笑语只不过是一记障眼法,在吴绍霆眼里中华民国的国家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甚至为了达到这个利益,必要时还能耍一些手段。

  外交部的众官员得到吴绍霆这样明确的指示,一个个心中都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纷纷郑重其事的向吴绍霆做出承诺:

  “此次谈判,绝不让步!”

  “我等一定不负元首所托,缩回中华民国营有之疆域,万死不辞。”

  “众志成城,全力以赴,一举拿下此次谈判,请元首等候我们的好消息。”

  “很好,”吴绍霆欣然的点了点头,鼓舞的说道,“此事一成,诸公必会名垂史册,成为我中华民国流芳百世的大功臣。”

  会议结束之后,吴绍霆便返回总统府官邸忙着处理国内七年发展计划的事务。

  刚到晌午的时候,官邸院子里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声,从大总统办公室里都能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嘶吼怒骂的声音。吴绍霆不禁有些奇怪,是什么人敢如此大胆,竟然直闯总统府官邸,还如此嚣张的大吵大闹,要知道总统官邸位于总统府内府,难道这一路上的警卫就没有横加阻止?

  他立刻站起身来,大声的向门外唤道:“怎么回事?去出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在官邸大院如此放肆,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一名在门口侍候的侍从官急匆匆的沿着走廊跑了出去,几分钟后又同样急匆匆的跑了回来,他神色堪忧的向吴绍霆汇报道:“元首,是国学院的章太炎在外面闹事,警卫处已经上前阻拦了,不过这章太炎似乎是下了决心要硬闯进来,现在正跟警卫处的士兵争执不下。”

  吴绍霆立刻皱起了眉头,他倒不是因为一介文人竟然敢跟荷枪实弹的警卫发生争执感到不解,而是对章太炎怎么突然如此大张旗鼓、横冲直撞的跑来找自己感到疑惑。他素问章太炎在汉学学术界的名声,对其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多多少少有所了解,可自己与对方素无瓜葛,到底是什么事一下子惹恼了对方?

  当年袁世凯意欲立孔学为国教时,章太炎确实站出来抨击反对,甚至还因为袁世凯的政治野心曾冲进总统府乱骂一通、滋事闹事,结果不得不让袁世凯将其软禁了起来。

  但这些都是因为政治意见不同,如今袁世凯已死,吴绍霆在国内国外深得民心,章太炎凭什么还要反其道而行之?再者,就算对方看不惯自己的独裁专制,早些年有更好的机会来闹事,为什么偏偏要等到今时今日正是自己威望最高的时候才来呢?

  吴绍霆沉了一口气,问道:“他究竟为什么是大吵大闹?”

  侍从官一脸无奈之色,叹息道:“警卫处也没弄明白究竟怎么回事,章太炎操着一口浙江话,说话又快,外面的人根本听不懂。看那样子,就像是发了失心疯似的。”

  寻思片刻之后,吴绍霆闷声闷气的说道:“你去通知警卫,让他进来。”

  侍从官有些疑惑不解,连忙请示道:“元首,要不然先让特勤局的人带他到警务处,等问清楚原由再说?”

  吴绍霆摇了摇头,他说道:“这章太炎既然能从总统府大门口直闯到这里,可见这人是没人敢招惹的。我听说他是学术界的泰斗,以前也是上海响当当的革命人士,他的名声和地位都不小,招待不好这个主儿,只怕省不了日后要多麻烦。”

  侍从官犹豫了一下,最终只好说道:“那,卑职这就过去通知。”说完,便转身离去了。

  几分钟后,院子外面的大吵大闹声越来越近,当章太炎在特勤局和警卫处的众人簇拥下走进总统官邸时,嘴巴上仍然没有闲着,该骂什么就骂什么。然而,事实上周围的人只是从对方的态度上才猜出来是在骂人,但究竟骂的什么根本听不懂,那语气和语速就像是脱了保险的机关枪一样,简直别听洋人的语言还困难。

  一番周折,章太炎总算被带到了吴绍霆的办公室。

  吴绍霆倒是一副客客气气的样子,站起身迎到门口,询问道:“太炎公这是怎么了?何人惹得太炎公如此动怒?来人,赶紧准备消暑的冰镇凉茶来,让太炎公冷静冷静。”

  然而这番客气的话,章太炎非但丝毫不领情,竟然直接脱口骂了一句:“娘希匹,吴绍霆你少惺惺作态,我不吃你这一套。”

  周围的人脸色尽皆大变,特勤局的特工们一个个怒目相瞪。元首吴绍霆现在是中华民国最受人尊敬的领袖,就算不顾及元首的身份,也要想到元首废寝忘食为国为民操劳不已。现在倒好,章太炎横冲直撞不说,又不说明什么原因,就这样毫不讲道理的辱骂元首,简直就是无理取闹,除了疯子真想不到还有什么人能这么做。

  有几名情绪激动的特工都在心里暗暗想着:要不是这里是总统官邸,一定把你这个疯子拖出去暴打一顿,叫你还敢无端生事!

  吴绍霆好歹是什么场面都见过,此时此刻依然能沉得住气,只是换了一种比较冷静的语气问道:“太炎公,有什么事情您就不妨直说,我吴绍霆并非圣贤,难免会有做错事情的地方,只要太炎公能颠簸指正,吴某一定虚心接纳。”

  章太炎冷冷的哼了一声,不顾场合和身份,大大咧咧的走到大总统办公室小客厅,在长藤椅上落座下来,那姿态就好像是老师来到学生的家里准备训话似的。坐定之后,他双手抱着胸前,冷冰冰的说道:“你堂堂一国之元首,却对国家之事挑三拣四,但凡不是什么有利可图的事情,一律只会搪塞敷衍,倒是对发动战争、对外掠夺、推行不仁不义的霸权主义十分在行,难怪有人在背地里会指责你是一个战争狂徒。”

  吴绍霆缓步走到章太炎面前,故作深沉的说道;“太炎公,我吴绍霆所做的任何事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若太炎公是想批评我发动的对外战争,这件事我不会做任何答复。无论是好是坏,终归还是要留于后人来评价。纵然吴某受人误解,战争狂徒的罪名我也愿意一力承担,但求为中华民国百年基业打下这一基础,再多的诋毁我都能一笑置之。”

  章太炎冷笑起来,讥讽的说道:“你倒还真是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你以为你刚才所说的话是在辩解吗?哼,这只会让我更看不起你。在你看来,只有发动战争、打下国家百年基业才是头等大事,殊不知贤明之领袖,但凡国内之事,事无巨细都是头等大事才是,哪里像你只求着武功盖世,不顾文治之绩!”

  吴绍霆脸色微微变化,心中隐隐约约明白了章太炎的意思,他不动声色的问道:“太炎公的话自有其道理所在,但这道理并不足以服众,既然事有巨细之分,那自然也有主次之别,岂能什么事情都一视同仁?不过,且先不管此事如何,太炎公若有什么提议或者不满的地方,把话说的更明白一些,对你我都有好处,何必还要转弯抹角浪费时间呢?”

  就在这时,一旁一名官邸幕僚忍不住附和的说道:“就是,浪费元首的时间,可不知道要延误多少国家大事,单单就招待你已经算是不顾文治之绩了!”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4章,教育文化

  听到这里,章太炎脸色立刻大怒,忍不住跃起身来,那样子就仿佛要动手打人似的。

  “好的很,好的很,你现在倒是赖到我的头上来了。那我今天就把话给你挑明,当初你在广东为了沽名钓誉,设置什么国学院,招募天下国学大师以资助他们完成学术钻研。之后又为了蛊惑人心,推行什么三年义务教育,还信誓旦旦说要大举教育改革,你能说的出口,却一个都没有做到。看看现在,中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现在的国学院又是什么样子?”

  章太炎气势汹汹的说完这番话,情绪激动不已,整个人的胸口起伏就像是翻滚的波浪似的。他说完之后,两只手插腰,怒目直瞪着吴绍霆,等着对方给自己一个交代。

  吴绍霆总算明白了章太炎的来意,心中稍微松了一口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4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8/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