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99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卷二:大革命 第211章,裂痕

  汪精卫这才坐了下来,正经的说道:“廖总理派在下前来通知两件重要的事,一件事是在明天下午两点在政府会馆召开同盟会领导会议,吴总裁务必要参加。”

  “明天下午?”吴绍霆仔细想了想,明天下午他依然还要去士官学校执教,他这个校长可不是那么轻松的。同时他也觉得廖仲恺、胡汉民这些人真是搞笑,开会的消息才提前一天通知,真让人大敢仓促。

  “这次会议很重要的,以往的会议吴总裁少有参加,这次廖总理是再三交代下来的。”汪精卫看着吴绍霆沉思不决的样子,连忙强调的补充了道。

  “好吧,我尽量准时到场。”吴绍霆勉强的答应了下来,“另外一件事呢?”

  “第二件事更重大,孙先生要回国了。”汪精卫振奋的说道,他的双眼闪烁着熠熠的光泽,整个人都显得激动了起来。

  “孙先生要回来了?什么时候,在哪里?”吴绍霆赶紧问道。这个消息确实重大,这意味着他在广东占山为王的计划出现了重大隐患。假如孙中山没有按照辛亥革命历史上的进度,从美国返回后直达上海,再北上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是直接来到广州组织代表大会,那可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了。

  吴绍霆不喜欢广州变成全国同盟会汇集的地方,更不希望孙中山会来到广州,这些人都是难缠的角色,以自己目前的势力不一定能够掌控整个大局。尤其是孙中山在刚回国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弄不好苦心经营的一切就全部拱手相让了。

  吴绍霆目前很了解自己的势力和能力,应付广州革命政府还是没问题,要是跟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作对,那可就是自寻死路了!

  “孙先生在船上发来了电报,他与朱卓文将在本月十二日抵达日本,预计二十一日可以归国。”汪精卫说道。

  “那孙先生会在哪里上岸?”吴绍霆又问道。

  “孙先生的船是美国到上海,应该会在上海上岸。明天下午的会议就是商讨迎接孙先生的工作,如今国内宣布独立的省城已经专电广州催问代表大会筹备事宜,廖总理到现在还没有确定召开代表大会的详细定论,只是回电让各省先举办省议会,确定代表大会的人选之后,再另行商议。如果届时在广州召开代表大会的话,我们应该会迎接孙先生到广州来。”汪精卫侃侃而谈。

  吴绍霆听到这里,脸色忍不住发生了变化,不过他很快又掩饰了过去。

  “在广州召开代表大会,总不会要定都广州吧?这可是千古从未有过的事情,广州是南疆门户,岂能成为大国之都?”他故作担忧的说道。

  “定都广州大致是不可能了。相信其他省的代表也不会同意这个决议。不过目前看来,全国也只有广东是最安全的地方,在这里召开代表大会,然后等定都决议下来之后再迁移,也不失是一个办法。”汪精卫说道。

  吴绍霆沉思了片刻,暗暗吸了一口气,看来接下来的日子可真不会好过了。

  他没有多说什么,微微点了点头之后,道:“我明白了!”

  汪精卫笑了笑,说道:“反正这些都只是在下的猜测,一切还要等明日会议结束之后才又定论。”

  汪精卫离去之后,吴绍霆情绪显得有些沉闷,孙中山虽然是历史名人、中国革命之父,可是同时也是一个强权主义者,其无时无刻都想着掌控最高决策权。吴绍霆已经做好了称霸广东的准备,慢慢积蓄实力,等待着军阀时期到来然后再逐步完成统一,这是对历史预知之后做出的判断。

  可是孙中山不会这么做,他不知道未来国内的局势,也不曾把时势看得更细微,只求在大局上完成国内统一,最多面料美国式的分裂局面。

  吴绍霆寻思着如何应付孙中山这位大佬,到了中午连吃饭都忘记了。

  邓铿敲了敲门走了进来,问道:“总裁,要把饭菜送到这里来吗?”

  吴绍霆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说道:“不用了,现在一点都不想吃。”

  邓铿于是把家在腋下的电报递了过去,说道:“总裁,十分钟前刚刚收到江西的电报,南京于五天前光复了,不过五省革命联军内部发生了一些摩擦。”

  吴绍霆稍微提起了几分精神,南京光复是一个好消息,最起码中华民国成立时定都方案会多一个选择,而且南京的可能性更大。这样一来,也算是间接分担了孙中山来粤的可能性。他接过了电报仔细看了看,五省联军围攻南京三天,张勋的江防营苦求冯国璋南下增援无果之后,最终溃退至徐州。

  电报里还附带了一则江西报纸的通讯,五省联军攻克南京之后发生了分歧,黄兴主张继续北上,赣军主张回师支援武汉,闽军因为福建省发生动乱急切要撤回平乱,沪军和浙军因为收到了孙中山回国的消息,所以希望固守南京,等待孙中山回国后主持大局。

  不单单五省革命军出了多种意见,同时各省补给也出现了问题。

  各省旧官僚和士绅们开始争夺权益,忽视了前线作战的革命军,其实在北洋六镇行动以来,很多省已经不见得北伐有什么成功的希望,所以也不重视出省部队的供给。除了广东省还在坚持筹集粮饷输出前线之外,其他省几乎是只进不出了。

  五省联军在南京的情况很不好,士兵们从一日两餐缩减到一餐,又从一餐缩减到了一顿粥。本来革命粤军第二师还有馒头吃,可是后来也分了部分来接济其他省的口粮,均一均下来,大家都吃不好。

  上有高层分歧,下有饥寒交迫,联军士兵纵然连克数城,士气也是逐渐低落。

  “照样下去,其他四个省的军粮都算在我们广东省这边了。”吴绍霆把电报摔在了桌子上,虽然语气很不高兴,不过脸色却有几分激动。他看到一个希望,苏浙沪那边很乱,都在眼巴巴等着孙中山去主持大局。

  因为前段时间在国内传闻孙中山在美国成立了同盟会北美筹饷会,相信这些联军士兵都在翘首以盼这笔国外的饷援。

  “总裁,如今大局不太明朗,要不然我们先让第二师回粤吧。”邓铿建议的说道。

  “大局越不明朗,我革命粤军越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体现我粤人的革命决心。更何况,克强在前线正是兵锋正劲的时候,现在让他撤回,只怕不会有结果。”吴绍霆缓缓的说道。

  邓铿沉沉的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该再说些什么了。

  “士元,给第二师的补给不能中断,该多少就多少,款项不够可以从军校筹备处那里挪一挪。第二师是代表我广东革命政府出征,可不能丢了广东革命政府的颜面。”吴绍霆吩咐的说道。

  “明白了。”邓铿点了点头。

  “另外,孙先生马上就要回国了,如果不出意外,我也会前往上海迎接孙先生。这方面的事情你帮我先打理妥当,包括我不在广东期间的一应情况都要算计在内。”吴绍霆又说道。

  邓铿刚想开口说什么,因为他自己也很想见一见孙先生,不过现在看来总裁是留下他坐镇广东了。好歹这是总裁对自己的信任,也是时事所需,他最后只好改口说道:“总裁放心吧,属下一定办妥。”

  卷二:大革命 第212章,湖南,广东

  次日下午,吴绍霆推掉了士官学校的教课,赶到了政府会馆参加同盟会会议。

  廖仲恺先做了一番陈词,介绍了一下目前国内已经宣布独立省的情况,以及孙先生回国的日程,最后才说出了此次会议的主题,商讨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以及拟定国都参考草案的事宜。

  粤系同盟会成员都巴不得能在广州召开代表大会,这样他们做为地主就能占据很大的优势,到时候代表大会所颁布的章程,一定会趋向广东方面。不过在粤系同盟会成员当中,廖仲恺和吴绍霆是没有支持这个观点,华兴会的众人也觉得广州不甚合适。

  “说来,广东也未必是最安全的地方,湖南局势不稳,如果焦达峰在衡阳失利,清军一路南下必定会袭击广东。毕竟广东是革命首义之地所在,在大局上有很大的意义。另外,代表大会召开之地必然应是国都所在之地,于情是顺理成章,于理是减少迁移的复杂性。”章士钊拿出一副威严的神态,铿锵有力的说道。

  胡毅生冷冷哼了一声,反驳道:“章行严,你就只知道拿你们湖南来说事,你的目的无非就是你们湖南能受到重视吧!”

  章士钊脸色一冷,不客气的说道:“什么你们湖南,我们湖南,湖南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吗?难道革命就是属于你们广东人?”

  胡毅生恼火的说道:“若不是我们广东人首义,等到你们湖南起义时,中国就完了。”

  周震鳞义正言辞的道:“毅生兄,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召开代表大会的地点,不是湖南、广东的地域之分。行严只是就事论事,我们这些原来华兴会的老同志,这段时间一直都在与湖南省内保持联络,自北洋军南下伊始,湖南的局势步步危机,谭廷闿都已经与清廷议和了。”

  胡毅生不耐烦的回道:“华兴会华兴会,你们这就是在分化同盟会,搞自己的小组织!”

  周震鳞、章士钊、徐佛苏三人气得脸都绿了,这胡毅生简直蛮狠不讲道理。

  宋教仁极力保持着冷静,用平静的语气说道:“好了,大家都少说两句。会议刚开始就讲这些与主题无关的废话,还大吵大闹的,这像什么样子?行严兄,道腴兄,你们都先冷静下来!”

  周震鳞、章士钊等人一脸揶揄,闷闷不做声了。

  胡毅生冷冷笑了笑,露出了一个胜利者的表情。

  “刚才大家争吵确实太离谱了,什么湖南,什么广东,我们都是一脉同宗的革命同志。”这时,胡汉民珊珊的出来打圆场,他打着官腔说道,“我认为,目前国内各省的情况都不太稳定,而我们广东是最早起义成功,也是最早成立革命政府,在大环境上有优势。更何况广东交通方便,水陆、陆路四通八达,哪怕日后定都下来需要迁移那也是极为方便的。”

  “若是说交通方便,上海岂不是更方便了吗?问题的关键可不在这里!”李煜堂开口说道。他身为革命政府财政部部长,平时对革命政府的政治决议从来不干涉,只是身为一个商人养成了一种敏感的预知性。

  如果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期间的经费开支绝对会是十分沉重的一笔。在此之前他虽然为革命政府筹集了很多经费,可其中也有不少数字完全是他私人掏腰包凑处来的。他当上这个财政部长非但没赚到什么钱,还要倒贴进去,平时维持政府运作就罢了,还要无端端的摊上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代表大会,这无论如何都是不情愿的。

  “煜堂兄,你这么说就不好了嘛。”胡汉民有些不悦的说道,不过他知道李煜堂是革命政府财政的中流砥柱,所以语气上还算是很留余地了。

  “既然需要表决意见,不如我们投票决定吧。”朱执信提议道。

  “投票?”章士钊再次忍不住发言了,“你们广东人都希望在广州开代表大会,这种投票有意思吗?何必还要这样形式主义!”

  “你这话什么意思?”胡毅生怒道,“刚才你还说不分湖南、广东,现在又针对我们广东人,有本事你们湖南人打出省去呀!”

  “你这黄口小儿,广东首义若不是我们多方面努力,能有这样的光辉伟绩吗?我们湖南省现在虽然形势不利,但也用不着你在这里说风凉话!”章士钊毫不示弱的反击道。他一直都认为自己说话的语气很折中,可是这胡毅生却处处针对、时时刁难,而且出言不逊,自己这一口气怎么能咽得下去?

  胡毅生哈哈讥笑了一阵,然后冷声说道:“你还真不要脸。广州起义前前后后,你们湖南人出什么力了?有出一分钱,有出一条枪,有出一个兵吗?若不是看在同盟会同志的份上,我们广州革命政府何必要收留你们这些湖南人!”

  章士钊、徐佛苏等人拍案而起,纷纷痛斥胡毅生这种狂妄的言论。

  朱执信站起身来想要劝止,同时还责备的对胡毅生说道:“毅生,你这是什么话!你这简直就是荒唐的话,天下革命志士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同志,你这话太过分了。”

  胡毅生不屑一顾的说道:“是他们总是跟我们唱反调。”

  周震鳞气得想要冲过去抽胡毅生一巴掌,一旁宋教仁紧紧拽着周震鳞的袖子,这才控制住了由吵架变成殴斗的局面。

  然而双方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几个站在胡毅生这边的粤系少壮成员群起声援,就连一些粤语骂人的脏话都吐了出来。廖仲恺、朱执信、胡汉民三个人眼见局势不对,齐齐起身安抚会场,可是三个人各怀鬼胎,安抚的力度也心力不一。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一声玻璃杯的破碎省,接着是重重的拍击声。

  突如其来的响声让全场都吓了一跳,旋即争吵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了起来。

  众人寻着声音的源头,只见吴绍霆桌位前面的地板上有一支摔碎的茶杯,一支手枪搁在桌案上。就在刚才吴绍霆摔了茶杯,紧接着拔出了自己的手枪用枪柄狠狠的砸了一下桌子。

  “吵够了?我来错地方了吗?这里是菜市场吗?”吴绍霆声音由弱渐强,最后变成了斥吼的语气,“之所以开会,就是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你们一个个都是同盟会的元老,一把岁数的人了还这么不分轻重!本来是解决问题,现在好了,倒头来问题没解决还制造了一大堆新的问题出来!”

  大家看着吴绍霆公然在会场拔枪,还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心中都有一些不痛快。

  胡毅生年轻气盛,正要开口训斥吴绍霆。不过就在这时,他的堂兄胡汉民意识极快,马上开口训道:“毅生,都是你的不是,没大没小,把话说得那么过分。要知道行严兄、道腴兄论资排辈那是你的前辈。快向他们道歉。”

  说完,他还向胡毅生使了一个颜色。

  胡毅生会意,不过他心里还是不服气,只好冷哼了一声,勉强的向华兴会诸位道歉。

  周震鳞、章士钊等人原本就没打算跟粤系的人争吵,他们深知自己寄人篱下,总得处处忍让一些,于是就这么算了。

  “说一句剖心的话,大家之所以希望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无非是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至于是什么机会,台下的话我不拿到台面上来说,大家心照了。”吴绍霆颇有气势的说道。

  众人闷声不语,脸色都不太好看,不过宋教仁等人倒是舒展了不少。

  吴绍霆接着说道:“我虽祖籍安徽,却是在广东长大学习,广东话有哪个音不会发?你们看得起我,就当我是半个广东人。做为半个广东人,我也希望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可是昨天晚上我深刻的分析了一下,若真是在广州召开代表大会,绝对是弊大于利。”

  胡汉民皱了皱眉头,问道:“震之,你这么说,有何缘据?”

  吴绍霆说道:“我只举一个例子,我们广州现在有多少经费可以维持这次代表大会?”

  朱执信尽量心平气和的说道:“震之,经费的事宜应该不难的。代表大会是大事,相信各个省区都会出资来办成此次壮举。”

  “那好,除了经费之外,广州成为国都的可能性有多少大家都明白,我们有必要折腾的这么麻烦吗?什么广东交通四通八达,这完全不是主要原因。成立共和民国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正是在这革命陷入困境之际鼓励全国各省坚持到底的一剂良药。你们在广州召开代表大会,然后迁都他处,这其中要浪费多少时间?你们知道这浪费的时间可以消耗多少革命士气?”吴绍霆振振有词的说道。

  胡汉民和朱执信面面相觑,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应答。

  当然,如果真的要反驳吴绍霆的话,他们还是有自己的理据,只不过这理据拿出来多多少少有些过分了。

  卷二:大革命 第213章,无理之下

  吴绍霆调整情绪,把自己的手枪拿开,拿起了压在下面的一份电报夹,继续说道:“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收到江西转发来的电报。这份电报是昨天正午转到军部,内容是说五省联军于四月二日光复南京,此外还附带了一份江西报纸的消息,说五省联军缺粮少饷,军心不稳。”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电报夹递给了一旁的廖仲恺。

  廖仲恺大致的看了一遍,然后传到了胡汉民手里,就这样花了十几分钟时间,大家都一一传阅完毕。会场的气氛顿时有些低沉,显然政府这边还没有收到这份电报,这个消息是他们第一次听到。军部设立通讯部之后就积极扩大无线电接收网络,比起政府这边自然要快捷一步了。而这个消息对大家来说不算好消息,五省联军组建时是革命高潮的标志,现在内部意见发生了分歧,同时还出现缺粮少饷的情况,前景堪忧!

  趁着众人阅读电报时,吴绍霆让会场秘书给自己换了一个新茶杯,喝了一口热茶。

  “南京!”宋教仁最后一个看完电报,在合上电报夹的同时,他清晰的吐出了这个词。

  众人好奇的看了过去。

  宋教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表情凝重的说道:“必须是南京!”

  胡汉民不解的问道:“遁初,先前行严还说广东不甚安全,不提议在广州召开代表大会。南京才刚刚光复,徐州和山东都还有清廷的大军,在南京召开代表大会岂不是更不安全!”

  胡毅生附和的说道:“就是,你们不是出尔反尔吧。”

  宋教仁还没来得及解释,吴绍霆用充满威严的声音说道:“孙先生抵达南京主持代表大会,就是要凝聚全国的革命力量,稳定五省联军的军心!五省联军是北伐推翻鞑子政权的中坚力量,他们囤聚在南京,清廷岂敢轻易来犯!”

  “没错,正是这个道理!”宋教仁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振奋的看了吴绍霆一眼,仿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挚友。

  “若是贪生怕死,这革命大业早就完了。”谭人凤慢条斯理的说了道。

  他的话很浅显,可是又似乎有影射,好像在说孙中山如果不敢前往南京坐镇,那就不配称为万民景仰的革命领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