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_分节阅读_第399节
小说作者:大苹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4 MB   上传时间:2013-11-13 18:18:49

  晏碧云道:“你对姐夫如此有信心?”

  苏锦看着晏碧云的眼睛道:“当然,譬如拿你来说,我便是杳无音讯二十年三十年,我也知道你定然会好好的打理苏家,尊老抚幼等我归来,那是源自心底的信任,而信任便是源自于彼此深深的了解;富兄这个人我们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自认还是了解他的。如果我不认为他是无辜的,任凭谁来求我,我也不会去涉足其中,如果我一番细查之后偏偏证据确凿,那我岂不是成为坐实罪名的大笨蛋了么?这样的蠢事我岂会去做?”

  晏碧云点头道:“夫君行事总是有你的道理,夫君能答应,奴家便放心了,夫君定会还姐夫一个清白。”

  苏锦道:“此事还需绸缪,不过这是明天的事,闹腾了一天我也累了,娘子陪我就寝吧,不如今晚你就提前兑现诺言,我和我的小伙伴已经饥渴难耐了。”

  晏碧云欲伸手推开苏锦伸过来的魔爪,却被苏锦一个虎扑扑倒在床上,很快便上下失守,只剩下呻吟迎合的份儿了。

  第八五零章反击(十)

  汴梁城看似表面平静,节日的余韵尚未散去,满街的彩灯依旧流光溢彩,但这一切都驱散不了人们心头的阴霾,特别是对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人来说,本来被完全掌控的局面,现在已经变得不受控制。

  接连出现的两件大事,像是两记闷棍,打得他们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国子监直讲石介写给富弼的所谓的谋逆信件被送到赵祯手中,与此同时一向表示对变法持支持态度的谏官钱明逸突然发难,上奏折说范仲淹韩琦等人拉拢朝廷官员结为朋党,妄图把持朝政扰乱朝纲;和钱明逸相呼应,御史台王拱辰、梁坚等人突然声称因滕子京被贬一事为范仲淹等人所迫害,齐齐提出告病归老。

  一时间朝廷上下舆论大哗,众官员有的是变法的支持者,变法伊始之时也纷纷表示过支持变法新政,但在这个时候,心中不免惴惴;在事实没有调查清楚之前,随便开口说话,很有可能便被归为朋党之中,故而一大批官员开始有意无意的疏远新政变法派;而原本便对新政持反对态度的很多官员,此刻自然是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纷纷上折子附和,甚至有人要求即刻罢免范仲淹韩琦的职务。

  同样,对于石介唆使富弼谋逆另立新君之事,众人也是不遗余力的落井下石,虽然所有人的心里都明白,这种事十之八九是假的,但在这个时候,谁会在乎他的真假?新政已经让官员们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有的官员家中子侄兄弟纷纷被黜退,屯田也大幅削减,背地里都骂翻了天,一旦有这样的机会,岂能不大力推波助澜。

  赵祯的心里其实也不太信富弼会谋逆之事,但他依旧决定拿了国子监直讲石介,在赵祯看来,无论事情是否另有隐情,自己都要表明一个态度,那便是自己的地位无可动摇,谁的脑海中只要出现一丝一毫的苗头,自己便要给予毫不留情的打击;如果说富弼这一次确实是冤枉的,在澄清事实之前,自己依旧要做出慎重以对的姿态,让百官知道自己对待类似事件的态度。

  而对于钱明逸所奏的范仲淹韩琦结党营私把持朝政之奏,赵祯也极为警惕。对于变法新政,赵祯一直留有后手,这一点赵祯自己也很矛盾,他一方面寄希望于新政能让大宋政通人和,另一方面他却又抱着一种伺机进退的摇摆态度,赵祯当然知道,范仲淹等人因为新政已经得罪了很多的官员,受到攻讦也是难以避免的,但另一方面,他又告诫自己,综合富弼疑似谋逆和范仲淹交接朋党两件事来说,这样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怕。

  如果说富弼谋逆之事有七分是假,但若范仲淹真的结党,那这种真实性便一下子提高到了七八成,因为一旦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人参与其中,这些人一旦发力,自己的宝座还真的没那么稳妥,甚至有些岌岌可危。

  所以问题的关键倒不是富弼是不是真的想谋逆,而归结为范仲淹是不是真的在暗地里拉帮结伙结党营私,相较于略不靠谱的谋逆之说,朋党之事的真实性倒是显得更加重要。

  赵祯也不打算绕弯子,正月十九早朝,针对钱明逸的奏折,赵祯直言不讳的在朝廷上发起了大讨论。

  “诸位爱卿,年后朝廷内外发生了些令朕不快之事,众卿家想必也早有耳闻,对石介和富弼私信谈及废立之事,朕觉得事情真相未知之前,不可妄下结论,朕已命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衙门共同彻查此事,最近听到的种种流言请诸位自重身份,莫要以讹传讹扰乱人心。”

  群臣肃然垂手而立,谁也不敢在这事上胡乱说话,为其开脱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同党,落井下石更是不行,皇上的意思是他自己也不太信,跳出来打压会引火烧身。

  “但另有一事朕觉得颇有听听大家意见的必要,朕听说历朝历代都有营苟之辈结为朋党,意图不轨,谏官钱明逸给朕上了奏折,直言在座各位中有人私结朋党,而且被指控之人在朕的心目中是个忠心耿耿的君子,朕实在不明白,结党是小人之事,君子之间也有结党营私的么?岂不闻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朕看错了人,还是朕听错了话呢?”

  群臣更是噤声不语,钱明逸的上奏之事实际上已经不是秘密,众人也心知肚明赵祯口中的君子是指范仲淹韩琦等人,此事看来颇受皇上重视,今日定有一场好戏看。

  “晏相,你对此事是什么看法?最近听闻你身体欠佳,休养了数日,现在身体可好些了么?”赵祯开始点名询问。

  晏殊捂着胸口咳嗽一声,脸上带着倦容沉声道:“多谢皇上关心,老臣是受了风寒,如今好多了。”

  赵祯点头道:“有些事不要太过放在心上,朕还是有判断力的,再者说他人即便有错,也和你晏相无赦,你不必太过担忧,朝廷需要你,你可不能垮了。”

  人人都听懂了赵祯的言外之意,赵祯是在给晏殊吃定心丸:富弼谋逆之事即便是真,朕相信和你无关,只要无干,便不会牵扯到你,你放心的办差,不要担惊受怕。

  晏殊当然听得懂,脸上焕发出些许神采,拱手道谢道:“谢皇上宽宏大度,老臣羞愧不已;皇上所言朋党之事,老臣略有耳闻,在此事上,老臣的态度是一贯的,历朝历代朋党之间惹出诸多祸端,太祖太宗以及先帝都要求我大宋后来者以史为鉴,杜绝此人祸之源,所以老臣认为,若有结朋党者,须得严加训斥,责令解散,否则便给予严惩;决不能给朝纲的扰乱埋下前因。”

  赵祯微微点头,晏殊的话说到自己的心里,朝廷上若真有朋党的话,自己是绝不会手软的,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理由可讲。

  “皇上,老臣附议,晏相所言乃金玉良言,皇上可决不能任由宵小之辈在朝堂上结党营私迫害异己,我大宋朝纲清明,岂能如李唐前朝那般搞出党祸来。”杜衍迫不及待,未等赵祯询问便主动发表意见。

  赵祯微微点头,目光转向站在左首的范仲淹,前面所有人的意见都是陪衬,赵祯真正像听得是范仲淹要说些什么,如果今日的朝堂是一出大戏的话,范仲淹才是真正的主角。

  “范爱卿,此事你怎么看?”赵祯满怀期待的看着范仲淹,对于范仲淹赵祯还是信任的,此人一生无劣迹,无论为官为人都是众人称道,赵祯很期望钱明逸之奏是诬告,也希望范仲淹能为自己辩解一番,亲口告诉自己并未结党。

  范仲淹佝偻着身子上前施礼,官帽之外露出的头发在黑色的璞头下映衬的更加的花白,自从新政伊始,范仲淹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虽然外表上看不出他的焦虑,但他的头发比以前白的更快更多,脸上刀削斧凿一般的皱纹也更显的浓密,整个人就像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但他佝偻的身体并没有一丝颓废之感,依旧给人一种不屈的力量感染。

  “启奏皇上。”范仲淹沙哑着喉咙开口了:“朝廷中是否有朋党,臣不敢妄下断言;但臣以为,即便有朋党,也不必太过在意,臣在西北抗击西贼之时,士兵们之间也有扎推排斥他人的,打仗英勇的士兵们总是喜欢在一起结交,贪生怕死的也会在一起聚集说些消极的话,以臣来看,他们便是各自结交为小朋党,古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便是有也无需大惊小怪。”

  赵祯皱起了眉头,范仲淹既不否认也不承认,而是来个模棱两可,这种回答看似有道理,但绝非赵祯想要的。、

  “范爱卿,照你所言,朝廷中自然也会‘人以群分’,然则朋党一定会存在了是么?”

  范仲淹缓缓道:“皇上,臣以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碰朋党是否存在,而是若真的存在的话,他们结党的目的是什么;在朝廷上若有朋党,无外乎正邪忠奸之分。若结党为奸,则于社稷大害,若结党为忠,对社稷有好处,那又有什么过错呢?陛下只要用心体察,分辨忠奸,便可消除朋党之忧,去奸存忠便是了。”

  赵祯深深的失望了,虽然范仲淹说的不无道理,但在赵祯看来,这是为自己结党的事实做辩护罢了,范仲淹不肯直接承认结党,但却抛出这么一套说辞,显然是何赵祯的底线相违背的,作为最高统治者,他决不能允许官员们抱成一团互通生气,那样的话对自己的权威是一种极大的损害,很多皇帝被废,朝政被把持攫取都是一批结为朋党的所谓忠臣干出来的。

  赵祯绝不允许有这样的事发生,哪怕是范仲淹。

  第八五一章反击(十一)

  (感谢longtu168168书友的月票)

  赵祯眼中的失望瞒不住精明的朝臣,有的人当即反驳范仲淹的言论。

  有人道:“朋党无论忠奸总是会做些党同伐异之事,既党同伐异,便是小人之行。”

  有人道:“朋党啸聚,目的是操纵朝政走向,此举让皇权旁落,便是大逆之行,天下之事的决定权在皇帝之手,他人岂能左右朝政,无论如何狡辩,朋党均不已忠奸而论,而因以有无而论。”

  还有人道:“结为朋党之人,或许初始为忠,但久而久之不免习以为常,渐至顺者提携逆者打击,会变质,会转变,忠与奸之间未尝不会转化,朝廷若纵容不管,终至尾大不掉,到时候便不可控制了。”

  诸般议论像一柄柄利箭向范仲淹等人射去,韩琦欧阳修等人气的双目圆睁,欲加以反驳,但却都被范仲淹制止住;范仲淹明白,越描越黑,此时绝不可与他人反驳,自己也并未承认结党,让他们说到天上去,也拿自己无可奈何。

  赵祯显然对这个话题已经没了兴趣,范仲淹的表现让他很是失望,本来赵祯已经想好了,如果范仲淹自己坦白请罪,自己绝不在此事上过多追究,但范仲淹显然是跟自己想法不一样,不但不说实话,反倒是为结党之行辩解,这引发了赵祯心底的愤怒。

  “众位爱卿,此事不必再议,诸位的态度朕已了然,朕最近心力交瘁,寝食难安,身子很是困顿,若无他事奏议,便散了吧。”赵祯揉揉僵硬的眉头便欲起身下朝。

  “臣包拯有奏。”有人排众而出来到阶前叩首。

  赵祯挑了挑眉,包拯的出现让他有些意外,原本将包拯从应天府调来京城为谏院谏官,是想为新政助力,但包拯不知为何突然对新政毫无兴趣,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开始还进言弹劾了一些官员,后来干脆告假归庐州探亲,直到年后方归,赵祯也不知道这个以耿直闻名的直臣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包爱卿有何奏议?”

  “皇上,臣回到京城不足十日,私底下听到朝廷内外的各种议论,臣以为须得立刻结束这种人心浮动,议论纷纷之局面,否则有损朝廷威望,传到外邦也招致轻视。”

  赵祯皱眉道:“你所指为何事?”

  包拯道:“臣所指乃是枢密副使富弼谋逆之事,此事须尽快彻查清楚,若果有其事则依法严办,若确如传言所说,富弼乃是被冤枉栽赃,也需还其清白声誉,老是这么拖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小道消息满天飞,岂有稳定的局面。”

  赵祯道:“朕已命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堂会审此案,应该很快就有结果了。”

  包拯摇头道:“据臣所知,三堂均无建树,查了七八日也没个头绪,那石介矢口否认,有人竟然要对石介用刑,这是什么审法?难道要严刑逼供不成?这种审案的手段简直贻笑大方。”

  赵祯道:“三堂自有审案的手段,这一点包爱卿又何须操心。”

  包拯道:“如何不操心?事关一件惊天谋逆大案,所涉又是我大宋重臣大儒,岂能如此拖沓?富弼若果真谋逆,则说明必有大量同党相助,岂能容其同党有充裕的时间毁灭证据?若是有人陷害富弼,则说明朝堂上有一股奸邪之徒,势必要尽早挖出来严惩,今日是富弼,明日便可能是我包拯,后日便有可能是其他官员受到诬陷,十万火急之事,焉能慢吞吞的行事?”

  赵祯笑道:“包爱卿此言太过,哪里有那么严重的。”

  包拯瞪眼走上台阶叫道:“圣上何出此言?臣岂是在危言损听?皇上难道不去打听打听外边的情形么?京城人人惶然,不知朝廷里出了什么变故,这样下去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

  赵祯吓了一跳,包拯的口水都喷了几滴在自己的脸上,赵祯下意识的擦了擦,耳听黄培胜上前拦住包拯道:“包大人休得无礼,岂能咆哮朝堂?退下去。”

  包拯怒道:“滚一边去,我在向皇上陈述国家大事,有你插言的份儿么?”

  黄培胜脸色涨红,回首看着赵祯求救,却见赵祯放声大笑道:“果然是直臣,不愧是包拯,人人都说你直性子粗鲁,朕今日算是见识到了,黄培胜,退下去吧,没你什么事。”

  黄培胜郁闷之极,只得退到龙案一旁,就听包拯道:“臣非粗鲁,事关国家稳定民心稳定之事,焉能不以为然。”

  赵祯微笑道:“那依着你该怎么办呢?听说你查案子有一套,不如你来接手如何?”

  包拯摇头道:“臣倒是可以查,但臣不适合介入。”

  赵祯道:“哦?那是为何?”

  包拯道:“不但是我,京城之中的官员都不宜介入。”

  赵祯皱眉道:“这是何意?”

  包拯道:“臣刚才已经说了,若是谋逆大案,必有其他同党,若被诬陷,则必有背后主使之人,坊间已有传言,说富弼之案久久未决,是因为有人暗中作梗,阻挠审案过程,双方角力所致;虽然这都是一派胡言,但臣以为杜绝流言最好的办法不是堵住他们的口,而是尽快的查实真相,并且让京城之外的第三者介入以显公正;说实话,除了皇上您,有谁敢担保在座朝臣于此事无赦呢?”

  众人算是明白了包拯之意,家里丢了东西,看谁都像是贼,富弼犯案,谁是同伙,谁是主谋,大家都不知道,甚至审案之人便是同谋或者诬陷的主谋也未可知,包拯之意是为显得公正,要请京师以外的官员来办理此案,昭显公正。

  赵祯微微点头,问道:“你看谁来审理此案合适呢?”

  包拯道:“臣不能说出人选,那样也算是不公正,臣认为此案需要一个胆大心细,思维缜密,不畏势力之人担当,具体人选皇上自行考虑。”

  赵祯笑道:“偏有这么多讲究,朕上哪找这样的人呢?”

  包拯道:“一定有。”

  赵祯皱眉苦思,忽然眼中一闪道:“苏锦如何?他倒是办过几件棘手之事,这件案子应该难不倒他。”

  包拯不答道:“在此事上,臣不能表态,皇上觉得他可以便可以,一切都要皇上自行决定。”

  赵祯道:“也好,便是苏锦了,他还没让朕失望过,朕即刻下旨召苏锦进京,临时授专差之职,彻查此案。”

  包拯不答,转身退下,却见杜衍上前奏道:“皇上,臣以为苏锦不合适。”

  赵祯道:“如何不合适?”

  杜衍道:“苏锦和富弼是亲戚,该当避嫌才是,他来查,难保不会徇私。”

  赵祯不悦道:“杜枢密,那也算是亲眷么?苏锦和富弼之间无半分血脉之亲,又岂会糊涂到在此大案上包庇于他,再者说了,朕会命他将案情全程公布,众官监督之下,他岂敢乱来。”

  杜衍还待再说,包拯冷声道:“杜大人,听说你跟别人说过,和皇上是亲戚是么?”

  杜衍一惊道:“休得胡言,我何曾说过此言。”

  包拯道:“杜大人的夫人是汴梁大户唐家之女是吧?唐家家主唐德有个表侄在应天府,其女便是后宫的一名贵人,如此算来你岂不是和皇上是亲戚么?”

  杜衍怒道:“胡言乱语,这八竿子拐弯的亲戚,如何能算的上是亲戚?”

  包拯啐道:“那为何苏锦和富弼转弯了数道关系,你却称之为亲戚呢?”

  杜衍无言以对,赵祯微微一笑心道:这包拯可不外表那样的耿直,居然也和苏锦一样会强词夺理,难怪是办案的一把好手。

  第八五二章印章之谜

  数日后,召苏锦入京查案的圣旨抵达秦州,而早在前几日,苏锦早已将西北事务安排妥当,甚至连行礼也准备好了。

  那日晏淑珍哭哭啼啼的来求肯过后,第二天一早苏锦便写了封亲笔信交予淑珍带回京城交给包拯,包拯按照苏锦所提的理由一上奏,果然获得批准,如此一来,苏锦便可以名正言顺的介入富弼一案之中。

  虽然如此,此案对苏锦来说颇不容易,首先,那封信是个铁证,虽然是石介写给富弼的私信,富弼并没有回信迎合,看似是石介的一厢情愿;但这种事也根本不需要什么铁证,谋逆大案只要皇上一开口便是铁案,谁也翻不得;更何况常言说的好:无风不起浪,你富弼若是持身为正,为何这石介不找别人谈及此事,偏偏找你富弼呢?这句话问出来,你便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苏锦回到京城拜见赵祯之后,并没有轻易的下手,而是首先将那封信拿到手,在刑部派给的一间公房里反复的研究,希望能从这封信入手找到可以下手之处;信若是真,则此案没有查勘的必要,信若是假,自然可以洗刷富弼石介的冤屈。

  但苏锦对书法的研究及其有限,更何况是这个籍籍无名的石介,横看竖看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信的内容上,自己也无法断定其中的错谬之处。

  于是乎苏锦决定提审石介,当事人看这封信才能看出端倪来,自己便是看上十天半个月,恐怕也是毫无头绪。

  苏锦没有公开的提审石介,而是亲自去大牢中探望石介,石介带枷批锁关在刑部大牢之中,虽然大宋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但负责审理此案的三堂官员面对石介的臭硬脾气和不是的谩骂讽刺还是忍不住给这臭硬的家伙吃了点苦头,石介岁数其实并不大,四十还不到,但读书人体质弱,被一番折腾过后,已经颓唐的不成摸样了。

  隔着栏杆看着蓬头垢面的石介,苏锦有些可怜这家伙了,抱着范仲淹韩琦等人的大腿鼓吹的一头兴,忽然间大祸临头,而范仲淹韩琦等人居然连一句话也不敢替他辩白,这吹鼓手当的实在是可悲。

  “打开枷锁。”苏锦吩咐狱卒道。

  一名狱卒忙道:“刑部张侍郎吩咐了,石介是要犯,不能退枷。”

  苏锦喝道:“本官是本案专差,现在全权决定本案的一切事宜,我要你开了枷锁便开了枷锁,再啰嗦本官对你可不客气。”

  那狱卒不敢在辩,虽然几位大人都打了招呼要他们别给这位新办案的大人面子,最好是阻挠他办案,但这位苏大人的气势和他身后杀气腾腾的一干护卫的脑门上都似乎写着三个字:别惹我;公差小吏们大多是圆滑之辈,此时自然是望风而变,因地制宜了。

  除去枷锁的过程中,石介一直闭目不语,任凭差人摆布,待苏锦命人端来凳子要石介坐下说话的时候,石介突然睁眼冒了一句:“有酒么?好多天没喝酒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0页  当前第3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9/4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