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268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这么多铁匠过来,高昌的蕃人怕是嘴都笑歪了。”紧跟在他身后的枢密副使徐浩说道。

  “高昌百姓亦是吾之赤子,何必区别对待?”邵树德说道:“从下月开始,陆陆续续要有镇兵家人搬过来了,这些铁器他们也用得上的。”

  安西镇军的组建,将由徐浩全面负责。军士不成问题,六千人基本已经到位了,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家属的安置。

  房子、土地、水渠,这三样是必需的,不然武夫们的家人无法耕作,难以生存。

  六千军士,基本就是六千户人。增加了这么多人口后,西州的户口将超过八万人,达到阶段性的极限。

  接下来,朝廷不会特意往西州移民了。伊州(哈密)或许会安置一批正常的百姓,以提高其补给接待能力,但重心将转往庭州、焉耆府两地。

  西域基础薄弱,朝廷投射能力有限,能把这两地经营好了,就已经达到初步目的了。

  有些事情,简单粗暴点说,其实就是滚雪球。

  辽东移民为什么相对简单?因为百姓路途所经的河北是大夏最富饶的地区,同时辽东有渤海遗民,他们城邑相望,户口百万,能挤出大量富余的资源帮助新来的移民。而当移民们可以自持之后,他们上交的赋税,又可以反哺更多的移民,反复滚雪球,不断开发,令辽东每一年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但西域的基础太差了。现在要做的是提高基数,然后才能产生令人愉悦的指数变化,一步步化为王土。

  饭要一口口吃,有些事情欲速则不达。

  

第012章 新征程

  军队又一次开始了整训,邵树德则下到农田,查看小麦的生长情况。

  因为独特的环境,吐鲁番的农业节气与中原是有些不一样的。

  在前唐初年,如果不种冬小麦的话,高昌地区一般在二月上旬(农历,公历则在三月初,下同)就开始进行小麦的春播了,七月下旬收获。

  二月中下旬播种大麦,五六月间收获。收完后紧接着种一季杂粮,粟米、糜子、高粱之类,九月收获。

  如果种冬小麦,那么一般在前一年十月播种,次年四月收获。收完后,可再种一季杂粮。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末那会,种植与收获时间有所后延,大体上与唐初存在一个月的偏差。

  总体而言,高昌的土质不错,如果有足够的农业用水灌溉的话,产量还是相当不错的,整体做到两年三熟没有任何问题,不输河南河北。

  诸般粮食作物中,以越冬小麦的产量最高。但因为高昌冬季无雪,小麦容易受低温侵袭,且如果当年麦蚜虫害较为厉害的话,则以大麦产量最高。

  高昌去年有不少田地播种了冬小麦,差不多四月底就能收获了。而等到六月,还有大麦可以收获,八月收春小麦、杂粮,九月再收一波杂粮。

  土地播种面积也有所扩大,多了一二百顷的样子,由侍卫亲军执行的军屯,冬小麦加上杂粮,大约可以提供两万斛左右的粮食,只能说聊胜于无吧。

  但经过去年一个冬天的整饬,今年春播的面积又增了三百余顷,到秋天又可以多两万余斛军粮。

  基础在一点一点夯实,虽然速度真的有点慢。

  “高昌的这些个小麦、大麦,朕怀疑是本地独特的品种。”邵树德看着已经抽穗的小麦,说道:“司农寺那边,可以派员过来看看,能不能把大禾种植面积扩大一些。小麦还是挺费水的,有些缺乏灌溉的田地,或可多种大禾,以增加粮食产粮。”

  大禾就是高粱。

  据西晋郭义恭《广志》记载,“大禾,高丈余,子如小豆,出粟特国”——粟特也不是原产地,高粱原产非洲,经丝绸之路传入。

  吐鲁番盆地的农作物,在后世也被证实为适应了当地气候的早熟品种。只能说自然界很奇妙,即便你从外界输入了很普通、很标准的农作物,但在数百年后,可能就会演化出不同的分支——比起动物,植物变异的速度要更快一些,而人工培育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臣遵旨。”前秘书郎、现西州刺史崔棁立刻应道。

  现任秘书郎崔邈也应了一声,这事还得由他拟旨,与中书公函来往一番。

  调任秘书郎后,这几个月他一直在默默观察。

  天下之主、指挥十万大军的天子,他绝大部分的时间在忙于农事。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

  这就是深谙战争制胜之道的无敌统帅所做的事。

  他深知每一次大战的重点在哪,并为倾注大量精力,投入一切资源。胜负结果,往往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一半。

  “高昌,也就这个样子了。”巡视完农田后,邵树德看向西方,神色间充满期待。

  应该说,比起清朝时西征的康雍乾三朝,他是幸运的。

  大战之后,伊州尚有万余人,西州在补充完移民后,将超过八万人。这个户口数量,是晚清光绪年间才有的水平,而那已经是林则徐、左宗棠二人带领百姓大修坎儿井之后的结果了。

  补给条件改善了许多,意味着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优势。

  安史之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的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这场叛乱,直接把煌煌天朝给整了个稀碎,从此以后一千年都没整饬明白。

  晚清时辽东的人口,有渤海国多吗?远远不如。

  晚清时西北的人口,有高昌回鹘、于阗时代多吗?同样远远不如。

  更别说人民精气神方面的巨大改变了。

  重塑精神的重要性,可不比表面上一统天下轻啊。

  自信、包容、谦虚这种美德,不能从华夏民族的精神世界流失。

  安史之乱才过去一百多年,中原、草原、西域的各方势力还处于不应期,一切都还有得救。

  ※※※※※※

  三月初八,邵树德在宫中召见了礼胜法师。

  “法师该动身了。”邵树德看着这位肥头大耳的和尚,说道。

  比起几个月前,法师又富态了不少,让人有点啼笑皆非。

  中原天子过来了,他对僧人的态度并不怎么样,但礼胜法师就是吃得香睡得好,果然佛法精深。

  廉氏给礼胜法师倒了一碗茶。

  法师受宠若惊,这可是高昌太后,身份尊贵,于是立刻起身相谢。

  廉氏回了礼,坐回了邵树德身侧。

  礼胜法师瞟了眼廉太后隆起的小腹,嘴角微微抽了抽,似乎想起了眼前这位天子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杀伐果断、百无禁忌的武夫啊!

  一统中原犹不满足,还出兵攻灭了契丹、渤海、长和、高昌四国,现在又把目光对准了大回鹘国,果是武夫本色!

  “陛下欲贫道前往何处?”礼胜法师轻声问道。

  邵树德的眼神有些飘忽,似乎在回忆什么。良久之后,叹了口气,道:“朕想起了一位故人。”

  “当年在灵州的时候,他曾为韩氏使者,至朕营中乞降。”邵树德继续说道:“有些事记不太清了。但朕当年对他说过一句话,至今仍记得,法师或可勉之。”

  “请陛下示下。”礼胜法师双手合十,道。

  “西天极乐,何如地上佛国……”邵树德说道。

  当年灵州有龙兴寺,住持是辩才法师,曾出城为韩朗做说客。

  邵树德夺取灵州后,给了辩才法师两个选择:一、带上资财僧众、部曲,往西走;二、去草原传道。这句话,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说出。

  辩才法师后来选择将龙兴寺交给徒弟增忍,自己带着一帮僧人去地斤泽传道,“化解党项戾气”,终究没有西行。

  此时礼胜法师听到了这句话,却没辩才反应那么大,只是久久不语。

  邵树德不再看他,好整以暇地喝着茶。

  廉氏乖顺地坐在旁边,默默想着事情。

  她唯一的儿子已经被送去了洛阳,但在四十岁这年,久旷的身体内又孕育了新的生命,这感觉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她中夜醒来时,常常觉得不真实。

  与她同样处境的蒙氏在去年腊月间生了个女儿。

  如果说生孩子之前的蒙氏还有几分姿色的话,生完孩子之后,颜色一下子差了许多,这让廉氏感到有些恐惧。

  与她们相比,儿媳偰氏青春靓丽,姿色可人,着实让人羡慕。

  不过偰氏有点死脑筋,读汉人的诗书读傻了。被圣人宠幸之后,哭着清洗身体,还说什么倾尽热海之水,也洗不尽身体里的毒汁之类的傻话。

  等怀上就老实了!

  “贫道谨遵陛下旨意。”权衡许久之后,礼胜法师终于下定了决心,只是神色间颇多无奈,让人看了想笑。

  “法师能想通,那是极好的。”邵树德说道:“高昌这边的产业,该发卖就发卖掉吧。所得钱财,可多采买些物资、多雇点人,朝廷也会有额外赏赐。就——去龟兹那边吧,朕赏你们一块地建寺,另有农庄一所,今后好生点化众生,勿令其走上歧路。”

  “还请陛下亲赐寺名。”礼胜法师说道。

  “哦?”邵树德来了兴趣,想了想后,道:“寺名‘同光’。从今往后,西域每一府州,只要是大夏治下,都要建同光寺,以普渡众生。朕给你们免税的特权,还可自募部曲,只是需报僧正批准。”

  礼胜低宣佛号,貌似欣悦。

  “记住,朕是支持你们的。有什么困难,直接奏来,能解决的一定解决。”邵树德又道:“千万要扎紧篱笆,别让不三不四的人进来。”

  “陛下是指……”礼胜法师迟疑道。

  “谁对你们最狠,谁就是敌人。”邵树德隐晦地说道。

  礼胜法师心中了然。

  今日这番话,印证了他去年的猜测,果然是被推上一线了啊。但他似乎也没别的选择,葱岭以西的种种惨状,即便远在高昌,他也有所耳闻。

  其他人都可以降,都有退路,唯独他们没退路啊!

  ※※※※※※

  “拟旨,以符存审为北庭经略使,朱瑾为副使,以清镇为理所,招募亡散、安置移民、征讨不从,为朕看住北庭侧翼。”

  “置热海都督府、热海州,以拔塞干为都督,苏农为刺史,世袭罔替。”

  “置龟兹经略使府,以杨亮为经略使,李嗣源为副使,尽快囤积粮草、军械,以待大军南下。”

  “催一催沙州,加紧转运粮草。”

  三月十二,一连串的命令从高昌王宫内发出,飞往各处。

  熟悉的人都知道,经历了一整个冬天的准备后,西征行营即将再一次进入战时状态。

  符存审是沙场宿将,经营丰富,至今未尝一败。由他总督北庭军政事务,只说明一点,圣人今年的用兵重心在南方。

  杨亮、李嗣源都是勇猛精进风格的,进一步佐证了这个判断——遥想当年,圣人攻兰州,杨亮不慎中箭,直接扬言不宰了偷袭他的人就不拔了这箭,然后猛冲猛打,终斩贼人,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撼不已。

  这就是个疯子,不要命的疯子!

  三月十四,邵树德以徐浩为高昌留守,自领大军西行,往焉耆府而去,开启了新一年的征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12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68/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