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313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臣遵旨。”跟着这样的圣人,大臣们愈发感觉没有自我意志了。

  不过,这是幸福的烦恼。

  没有这样的圣人,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甚至更差。

  ※※※※※※

  群臣散去之后,邵树德紧接着召见了下一批人:他在西域建立起的那套班子的成员。

  五个梅录:廉祐、偰元助、阿啜、庄约、龙思同。

  这五个人中,出身高昌的廉祐主管营田,目前留守焉耆;偰元助主管教化,随驾回京。

  北庭降官阿啜、鸊鹈泉庄氏出身的庄约分管财税,前者随驾入京,后者留守高昌。

  焉耆降人龙思同分管户口、监察等事务,随驾入京。

  林牙二人:火山奴、卢质。

  前者是高昌降人,目前在京。后者是河南人,历仕州郡,后担任户部员外郎,今年初前往安西任职,目前留守高昌,算是庄约的直属下级。

  达干四人:阿里骨、萧阿古只、仆固大悲奴、巴布。

  阿里骨是北庭降将,统领汗庭直属部队两千余人。

  萧阿古只过去后,与他分掌此军。

  仆固大悲奴是高昌降将。

  巴布则是拔汗那降人,原新附军指挥使。

  作为第二次理蕃院、北衙系统改革的试点承接人,这批官员算是赶上了好时候,其中很多人坐上了火箭。

  “朕先谈谈北衙枢密院。”邵树德说道:“在此番改制前,枢密院的主要工作便是监督各部丁壮训练。战争爆发之时,再行文至各部,征丁兵马、牛羊。其他还有一些琐事,但都不重要,主要的就是这些了。”

  “而你们在西域时所做的事呢?”邵树德看向几位达干,问道。

  “臣深入各部,了解骁勇善战之士的数量,录其姓名。夷离堇敢有阻挠私藏者,臣便以国法处置。录入兵籍之勇士,着各部优恤,年底会操之前,需私下加练,定期考核。”阿里骨说道。

  这其实就是半脱产士兵了。

  之所以是半脱产,是因为经济底子薄,他们还需参加一定量的农业劳动。但不管如何,战斗力比起之前是有所提升的,装备也稍稍好了一些。

  “阿里骨,你做得很好,尤其是深入各部,令朝廷的权威凌驾于头人之上,这一点非常好。”邵树德赞道:“但还不够。接下来朕打算征发各部勇士,组建一支常备军,军号‘背嵬’,分左右两厢,计步兵一万、马兵两万。背嵬军自草原南下,入镇中原,为期三年,三年后换一批人。想要做到这件事,你的工作还要深入一些,将更多的部落囊括进来。”

  背嵬是党项酋豪对自己亲随的称呼。

  铁骑军中就有背嵬都,其成员是真背嵬。背嵬军的成员就不一定了,只是借用这个名称罢了。

  三万背嵬军服役期间,按禁军标准发饷。服役期满,返回草原,散为百姓。其中佼佼者,可以补充进禁军、镇军、州军。立下战功的,可以在汉地、草原为官。

  这其实是加强朝廷权威的一种办法,让草原蕃人对中原产生更多的认同感。

  在过去三十年,邵树德其实已经在做类似的事情了,只是不太成系统,这次干脆形成固定的制度,一直执行下去。

  “臣遵旨。”阿里骨躬身应道。

  这是给了他更大的权力,可以管更多的部落了。

  “你的汉文学得如何?”邵树德问道。

  “能听懂,字还认不太全。”阿里骨有些尴尬。

  邵树德大笑,道:“这你得学学韩建了。他原本一个字都不认识,但心志坚毅,刻苦自学,后来已粗通文墨,不用幕僚帮衬了。这样吧,朕有功必赏,你可至北衙任录事一职,朕再给你配两个小使,继续做你之前做的事吧,北庭、热海、碎叶、于阗、仲云五处的蕃部勇士,好好给朕清查一番,登记入册。”

  北衙枢密院的录事是从六品上的官职,对他们而言非常不错了。

  “臣遵旨。”阿里骨应道。

  圣人没提伊丽河谷,那就不归他管了。

  “阿古只,你做了什么事?”邵树德又问道。

  “臣与阿里骨分掌汗军,日夜操练,行军征战之时,奋勇厮杀。”萧阿古只说道。

  “在这一点上,你做得还不错。西征之时,建立过功勋。”邵树德说道:“你亦可担任录事一职。关北、河东、河北三道的蕃部,你来仔细清点、登记。”

  “臣遵旨。”萧阿古只欢欢喜喜地应下了。

  他其实已经改名萧永忠,还买了渤海商社的股份。在他看来,做大夏的官,可比给阿保机卖命强多了。

  希望姐姐给圣人多生几个儿女,这才是真姐夫,阿保机算个屁!

  随后邵树德又授予仆固大悲奴、巴布二人北衙枢密院主事之职。

  这个职务也还凑合。

  从七品下,主要负责监察、巡视,权力不大不小,出门一趟总能捞点油水。

  “汗军还剩两千六百余人,多历战事,就让他们作为背嵬军的底子吧。”邵树德说道:“也罢,时辰不早了,先用膳。吃完咱们再理一理理蕃院的事情。”

  北衙的第二次改革,并不是终点。

  事实上没有一项制度从开始创建时就非常完善,且可以一直用到很多年以后的。

  人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基于现状,再着眼未来,最后与各方妥协,商讨出一个方案来。

  政治,本来就是妥协的艺术。

  邵树德是个谨慎的人。

  他搞北衙改革,要先调研,然后看似很怂地在西域搞试点。在熟悉之后——不光他熟悉,各部头人们也要熟悉自己权力被削弱的现状——再慢慢推广开来。

  但这个推广,也不是一步到位的。

  西域已经完成了很大一部分,现在需要做的是继续巩固、深化,将之前没涉及到的部落、蕃国也圈进去。

  西域深化改革的同时,河套、阴山一带的蕃部也要陆续开展起来,这些部落统治多年,算是比较恭顺的,难度相对较小。

  暂时先搞这两处。

  原因是一旦出了乱子,镇压起来容易,不至于搞得处处烽火,手忙脚乱。

  西域、阴山完成之后,会对河陇、辽东蕃部动手,一步步完善,加强统治。

  整个过程可能会持续个几年,但没关系,邵树德愿意等。

  完成之后,待头人们适应了失落感,第三次改革也差不多酝酿好了。

  

第059章 草原三城

  “朕要的是长治久安,并形成惯例。”蓬莱殿内,邵树德掷地有声地说道。

  吃完午饭,大家继续开会。

  现在开始理蕃院体系的厘清,北衙枢密院的官员还不能在,在一旁列席会议。

  邵树德开宗明义,讲了两个原则性要求:一、草原的长治久安;二、制度形成惯例。

  其实要求很高。

  长治久安的时间要求是多久?十年、二十年内,应该没有敢叛乱。如果经营得好,三五十年也可以期待一下。甚至于,你的操作十分逆天,可以维持百年的和平。一百年后呢?没人敢保证。

  但话又说回来了,减少叛乱也是很大的成就啊。

  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叛乱,朝廷并不难对付。

  当年赫连铎带着八万草原骑兵进攻云州,直接让李克用打出屎了好吗——老李其实也没出啥奇招,就带着五千精兵,直接干挺了最嚣张、最能打的一部草原骑兵,大军鼓噪而进,乌合之众就散了。

  让蕃人减少叛乱的次数,降低叛乱的人数,那草原形势就还可控。

  “陛下。”已经是理蕃院一把手的杨爚清了清嗓子,道:“草原诸部,不能联合起来,最好有点矛盾。这矛盾又不能太大,不值得刀兵相见,反而要求朝廷来裁决。如此,则可令朝廷威望大增,立于不败之地。”

  “你有什么办法?”邵树德问道。

  “臣接手理蕃院之后,查阅诸多典籍,发现如今各部草场只是粗粗划分,并不精确。牧人之间时有矛盾,有时甚至酿成打斗、仇杀,致人死伤。”杨爚说道:“臣以为,牧场还是划分清楚一些好,这是他们的命根子,也是最大的矛盾来源,这方面不能糊涂,边界一定要清晰,哪怕立下界碑。边界划分好了,并不能完全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总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矛盾不涉及根本,但时间久了,总让人心里不舒服,这个时候便是朝廷出面的良机。”

  邵树德点了点头,道:“杨卿所言甚是,继续说。”

  “陛下,臣建议在草原设流官。”杨爚此话一出,就惊倒众人。

  “如何做到这点?”邵树德问道。

  “陛下,昔年李国昌父子并据二镇,朝廷立刻召集卢龙、河阳、河东、振武、天德、昭义、忠武诸镇兵讨之,最终大破贼人,国昌父子兵败,北奔鞑靼。再早一些,淄青李师道侵吞邻镇,武宁、魏博、沧景、忠武等镇共讨之。这种路数大可以用在草原上,谁越界了,谁侵吞邻居了,便由朝廷组织大军,将其剿灭,以震慑其他野心家。”

  邵树德听了连连点头。

  杨爚说得比较简单,具体操作起来其实十分复杂。但从藩镇割据时代走出来的官员对这个是真熟啊。

  唐廷的目的不是消灭藩镇,当时也没那个能力了。

  他们的目的是维持藩镇间的平衡,并尽可能从他们身上获取利益——利益很多,比如定期上缴的贡赋,比如藩镇出兵为朝廷防秋、防冬,藩镇的士人来长安考学、做官等等。

  基于这个目的,唐廷是不会让一个藩镇吞并另一个藩镇的,这从他们很多次的操作中就能看得出来。

  逆藩被讨平了,平叛的各路人马大掠一番回家,朝廷也会给这些藩镇兵发赏赐,感谢他们为朝廷讨平逆藩。

  而逆藩被打痛了,也会老实一阵子。朝廷借机换上自己人——不管能不能干下去,先换上再说——全面改组这个藩镇,虽然底层的割据土壤(大头兵)没法清除,但至少可以多安稳十年八年。

  简而言之,A藩镇叛乱,神策军+B、C、D藩镇平叛。

  B藩镇叛乱时,神策军+A、C、D藩镇平叛。

  C藩镇叛乱……

  如果一起叛,那事情有点棘手了。不过别急,还可以分化瓦解嘛。

  中唐以来的藩镇叛乱和平叛是非常具有喜感的。

  平叛大军打着打着,变成了叛军。

  叛军打着打着,随着朝廷一封《许XX自新诏》,又变成了王师。

  战场之上,明明是友军,但随着流言的传播,大军都把营地隔得远远的,防自己人甚于防敌人,实在是因为痛击友军的事情并不鲜见。

  唐廷玩这一手已经玩得出神入化了,直到黄巢、王仙芝横空出世,彻底洗牌。

  杨爚说这招用在草原上,核心就是不能让一个部落吞并另一个部落。

  某个部落叛乱了,不要紧!朝廷派出禁军、镇军、府兵若干,纠集邻近几个部落,一起讨平它。

  讨平之后,给参与平叛的其他部落发赏,让他们退出战场,各回各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13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13/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