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344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这可比之前讲过的草原帝国系列故事有意思多了。

  他已经完完全全知道,这个世界远远不止大内宫殿、不止长安洛阳,甚至不止大夏二十余道。

  世上诸国林立,百族争竞,非常地有意思。如果将来有机会,他一定要让草原汉子来给他表演骑术,让波斯胡姬来给他表演舞蹈,让大食学者来给他翻译书籍,看看有没有好玩的事情。

  他还要让女真人给他养猪,因为蒸饼很好吃。

  他还要让高丽人给他钓鱼,因为鳕鱼很美味。

  他甚至要派人南下,因为真腊的香料太香了……

  “已经睡着了。”邵树德将嫡长孙阿狸交到皇后手里。

  皇后轻轻接过,看了一会后,又交还到乳娘手上。

  “夫君近日与儒生们闹得沸沸扬扬?”

  “谈不上沸沸扬扬。”邵树德说道:“儒生们被打压了一百多年,心气不怎么样。朕能帮他们从武夫那里要回来一点好处,已经感恩戴德了。”

  “但还是有人不会被这点眼前利益所惑?”

  “娘子果有慧眼。”邵树德笑道:“那又怎样?这个天下,是我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武夫们向着我,谁也翻不了天。”

  “夫君做事是有分寸的。”皇后说道:“如此,妾就放心了。”

  “我——”邵树德想了想后,问道:“我弄出来的诸般改革,夫人支持么?”

  “是有一些人找到我这边。”皇后叹了口气,说道:“不过正如夫君所说,武夫跟他们不是一条心,翻不起什么浪花。夫君英明了一辈子,多谋善断,至有今日天下。你做的决定,我一个妇道人家,不好多嘴。唯愿儿孙后人,能永葆富贵,也就够了。”

  邵树德沉默良久,最后才道:“世间无不灭之王朝。”

  说罢,便离开了。

  皇后幽幽叹了一声,随即又想到,夫君纵横一世,做的决定鲜有错误,或许,他才是对的。

  另者,新朝蒸蒸日上,考虑那么多纯属杞人忧天。

  武夫当国一百五十年,这谁又想到了?或许,非常之时,只能行非常之事,如此而已。

  ※※※※※※

  九月十五,邵树德收到了西域发来的消息,李守信使团已抵达碎叶。奥古尔恰克遣长子敦欲,率千骑护送。

  一切顺利,下面就看他们的运气了——是的,这种事需要一点运气。

  另外就是有关西域商屯的事情了。

  目前已有十几家商号在庭州、龟兹、姑墨、疏勒屯垦,开田七百余顷,一年收了十万斛粟麦、四万多斛杂粮,尽皆交割官府。

  西域商社因为去得晚,今年只开垦了百余顷,主要在天山北麓。

  他们又在河南、河北招募了九百多精壮男子,大概明年年初抵达姑墨,新开田二百顷,种植小麦、豆子。

  邵树德欣然同意。

  商屯其实很苦,比移民过去的百姓过得还苦。

  他们甚至只挖一些地窝子,上面用树枝、芦苇遮盖,以为住所。

  平日里两点一线,不是在地里劳作,就是在地窝子里睡觉。终日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活似乞丐一般。

  支撑他们干下去的其实是超高的工钱。

  用金钱来驱使人干活,与强迫奴隶干活,性价比其实不会相差太大。因为前者更用心,每多收一斗粮食,都能赚到更多的钱,因此比奴隶还奴隶,心中还没太多怨气,一切都是自愿的。

  不得不说,发明商屯的人真有黑心资本家潜质。

  满清西征之时,商屯遍地开花。是乾隆凑不出那么多农奴,还是他心善啊?无非就是商屯田地产量贼高,比兵屯、民屯都要高,让人没话说罢了。

  北庭方面来报,黠嘎斯人进入阿尔泰山一带,似有所图。

  邵树德看完后,只批了“镇之以静”四个字。

  科布多已经筑城,他亲赐名“临远”,驻有三千兵马。光靠这些人,肯定是挡不住黠嘎斯人的,还得北庭协助。

  但对方尚未表现出多少敌意,目前仅仅只是劫掠了一番可萨回鹘,逼迫其南逃,寻求大夏的庇护罢了。

  只能先拖时间了。每拖一天,北庭的根基就更为夯实,拖得久了,便有自持能力,届时可进可退,回旋余地就大多了。

  于阗李圣天来报,他已拣选两千精兵。仲云国邵献忠、海西邵忠臣、邵国贞也凑了千人,合计三千兵马,随时可以上山,干涉象雄地方局势。

  邵树德亲自回复,让他稍安勿躁。过一阵子,会有没庐氏使者途径于阗来长安,一定要护卫周全。

  吐蕃这地方,他只是随便撒一下网,能网到多少鱼,随缘!

  如果铁哥及其继承人真的能像历史上的吉德尼玛衮那么厉害,连列城、吉尔吉特等地都能控制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吐蕃征服这些地方后,为了稳固统治,曾经大举移民,即便到了后世处于印度、巴基斯坦治下,当地仍然有大量黄种人存在。

  剩下的是有关云南的。

  户部派人去开办钱监,从商人手里套换白银,铸造银元,年产一万余枚。

  放大到全国,户部钱监每年铸造银元大约二十万枚上下。

  邵树德后世曾经看过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一个经济体,究竟需要多少货币?

  在18世纪的时候,英国人曾经提出过,大概是社会总财富量(包括动产、不动产、商品等等)的六分之一。货币流通速度快的话,可以适当降低需求,流通慢的话,则需要铸造比六分之一财富总量更多的货币。

  大夏这个经济体量,估计需要四五千万枚银元,以现在的铸币速度,需要二百年……

  拉倒吧!能收点铸币税都偷着乐了,其他算了。

  批阅完一堆奏折后,他又让人把皇孙抱来,准备给他讲讲“金钱旅行”的故事。

  讲完故事之后,会去花园里散一会步,看看不同种类的马儿。

  最后,会一起吃晚饭。

  吃完后,再用回鹘语对话,看看皇孙有没有记住之前教给他的外语词汇。

  他在这个嫡长孙身上下的力气,其实相当不小了,甚至超过了儿子们。

  邵树德想看看,当祖孙三代持续接力的时候,究竟会对这个国家产生多大的影响。

  

第090章 同学少年

  十月到来后,诸道士子基本已齐聚长安。

  前唐时代传下来的老规矩了,跟着各州朝集使一起进京。

  那会一年一考,朝集使每年秋天抵达京城,士子们跟着过来,去礼部报道、登记。一般而言,大家都愿意这么做,因为路上有人包吃住,美得很。

  抵达长安后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抢购书籍了,尤其是《致治》三篇,更是重中之重。

  大家都是老科举了,对这种政策变动十分敏感,心中清楚这是一次大洗牌的机会。原本考上希望很大的人,说不定就名落孙山,原本没希望的人,说不定就侥幸中了——即便是为了给圣人面子,几年后的出题者也会尽量多选《致治》三篇的内容。

  吕琦、耶律全忠二人也来了。

  曾经十几岁的少年,多历世事之后,已然多了几分稳重。

  在建极九年的时候,因为家学渊源,且需教化百姓,吕琦以少年之身,出任营州柳城县经学助教。自此勤勤恳恳,一边教导学生,一边温习功课。

  建极十四年的时候,已是柳城县经学博士。

  但他还没有功名在身,这是他最大的遗憾。

  原辽东道巡抚使、现安西道巡抚使赵匡璘对他十分欣赏,恰好庭州经学博士病逝,于是打算提拔他担任此职。

  庭州是下州,有一员州经学博士,正九品下。官虽然小,但到底是官,比之县经学博士吏的身份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吕琦还是婉言谢绝了,他要考功名,堂堂正正做官。

  赵匡璘更是欣赏,表示无论考没考上,庭州经学博士都给他留到明年六月,也就是科举放榜后三个月。

  所以,吕琦是有“双保险”的。

  吕琦之父吕兖原为北平府兵曹参军事。同样是在建极九年,他受种觐仙相邀,前往新占领的渤海上京当官,任龙泉府司录参军事。

  十年下来,仕途走得还算踏实,先任龙泉府首县永宁令,升了两级,去年又任穆州长史,再升一级。

  当年与他一同前往辽东的丰州经学生卢鹤年的升官速度就很快了,毕竟他是可以见到陈诚、萧蘧、赵光逢三位宰相的人——先任龙泉府另外一个附郭县富利县令,再调鄚州别驾,复升郿州刺史,走得非常顺。

  甚至就连那位没什么背景的农家子范文达,就因为祖父见过圣人,父亲战死了,先任鄚州弘义令,再任纪州司马,也升了五级,马上就要担任沈州司马,再升一级。

  当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河北出身的官,虽然比不过关西那帮人,但比江南出身的还是要更有前景的。

  嗯,与吕琦一同来长安的耶律全忠,出身比江南还差,他是契丹人……

  不过他是吕兖的半个学生,本身又聪明伶俐,学业不错,附籍河北,这次另辟蹊径,居然通过了州一级的农学考试,获得来京城会试的资格,非常不容易——河北道有三个农科名额,就是他此番的目标了。

  “大郎你怎么也买了这书?”在礼部登记完毕之后,二人径直出了城,来到了临时租住的宅院,看到耶律全忠拿出了《致治》后,吕琦惊讶地问道。

  “昨日买的。”耶律全忠说道:“此书《地理》篇颇有可观之处,与农学息息相关。万一考官出些偏一点的题目,可就麻烦了。”

  “怎么个偏法?”

  “比如,在天山脚下挖井渠、开农田,你知道哪里合适么?”

  “这……”吕琦有些傻眼,喃喃道:“出题出成这样,有点故意难为人吧?”

  耶律全忠淡淡一笑,道:“河北道农科初考之时,可就有过类似题目。若非此题,我也不得通过府试。”

  “看来今科你能高中。”吕琦有些羡慕地说道。

  “你也多读读这本书吧。”耶律全忠说道:“虽然这次不考,但讲得都很有道理,高中做官之后,能不能出政绩,终究还是看本事的。”

  “待考完之后再说吧。”吕琦叹了口气,道:“今科好手众多,怕是没那么容易。实在不行,我就去庭州了,唉。”

  “安西其实也不错。”耶律全忠说道:“若我得中,授官之时,自请去西域。届时伱教化蕃人,我来挖井渠种地,咱哥俩通力合作,定能闯出一片天。”

  被他这么一说,吕琦的兴致也上来了,笑道:“据家父所言,今年碎叶城选派了两名蕃官入朝,朝廷同样会选两名汉官去碎叶,一碎叶县主簿、一为州经学博士。这个博士,可是从八品上,相当于上州博士了。若我高中,自请西行,应无人争竞。”

  他有县经学博士的履历,又有多年教化营州蕃人的“工作经验”,若他一心想去,确实没人争得过。

  “碎叶安全吗?”耶律全忠问道。

  “昨日入城,我看到了露布飞捷的骑士。”说起这事时,吕琦似乎觉得与有荣焉,只听他说道:“杨都头再入拔汗那,一度攻至俱战提。负伤之际,犹大呼酣战,最后大败贼人,全师而回。”

  耶律全忠沉吟了一下。

  和吕琦不同,他算是部落上层出身。虽然家势倾颓,穷困潦倒,但血脉身份在那,小时候经常接触征战之事,在这方面是很在行的。入夏之后,他还作为土团乡夫被征发,在营州击杀过契丹骑兵,军事经验比较丰富。

  从吕琦的话中,他分析出了更多的东西。为了印证心中的想法,他翻开了《致治·地理篇》,找到拔汗那条,仔细阅读了一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13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44/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