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382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夫君说什么胡话。”皇后坐了过来,笑道:“要是在宫里觉得闷了,就去神都苑住两天。”

  “神都苑中不是马厩,就是菜畦、果园、农田、鱼塘,现在都不像个禁苑了,除了是个纳凉的好去处外,也没甚意思了。”邵树德摇了摇头,说道。

  “那些还不都是你整的稀奇古怪的玩意?”皇后白了他一眼,道:“司农寺的人进进出出,也没见出几个新东西。”

  “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物事,哪有你说得那么不堪?”邵树德摇头失笑。

  “夫君终日操心百姓生计,难怪那么多人感恩戴德。”

  “果真?他们不骂我就算好的了。”邵树德自嘲道。

  “当然是真的。”

  邵树德的情绪有些不错。

  虽然知道皇后在挑好听的话说,把他当老小孩哄来哄去,但就是听着高兴。同时也暗暗感慨,年纪大了以后,心态是真的会变的。

  时光倒退二十年,遇到拍马屁的,他会直接让人别扯犊子,但现在却不一样了。

  年老的帝王,又脆弱,又危险。

  深刻剖析完内心后,邵树德端起茶碗啜饮,慢慢调整心态。

  家有贤妻,确实能帮很多忙。

  当年河南那么多藩镇,杀来杀去,没个消停,最终被朱全忠一一收拾。在这个过程中,梁王妃张惠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她既能束缚住朱全忠的雄猜之心、豺虎之性,又得士兵爱戴,作用非常大。

  老婆不行的,如杨行密,那真是一团糟。

  邵树德能像个急色鬼一样趴在张惠身上使劲,但杨行密的老婆朱氏,问都没问一句。

  这就是区别。

  “罢了,今年还有儿女们的婚事,确实不宜远行。”邵树德说道。

  拱宸郡王、捧日郡王八月就要大婚。

  妻族是皇后挑选的,都是大家族嫡女。与七圣州郡王一样,嫁过去后都会带着大批工匠、乐人、农夫之类的门客,举家迁往封地定居。

  这是同化的关键一步。

  给草原带去先进文化的熏陶,以城市为核心,一点一滴地改造整块封地。

  七圣州已经证明了这个方法的有效。

  明明没有人命令,但各个草原氏族就像被无形的线牵着一样,在封地内唯一的城市附近打转,不想远离。久而久之,风俗已有所变化。

  这种先进经验,当然继续执行下去了。

  “夫君还可以多带带阿狸。”皇后又端来一盘蜜饯果子,说道:“他天天念叨着要见阿翁。”

  “也好。”邵树德的嘴角露出笑容,说道:“就在京中闲着吧,含饴弄孙,也是一桩乐事。唔,下半年再写写书,顺便督促下《同光全书》的编修。”

  《同光全书》的编修工作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进度堪堪过了一半。即便修完,还有新一轮的校对、勘误,还得花时间。

  邵树德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等得起,既然无事可做,那就时不时过去督促一番,顺便看看新修的书怎么样。

  这种书,注定无法刊行天下,因为没人会买。拆开分卷出售的话,可能有一些爱书之人会买回去收藏、赏阅,但注定不会太多。

  内务府下辖的商务书馆想靠这个赚钱,显然是不可能的,甚至因为制作了雕版,印刷量不够而导致巨额亏损。

  这就是国营企业。有些明摆着亏损的生意是真的不想做,但他们没有选择权,只能硬吃下这笔亏损,内部消化。

  撑死了,邵树德再给他们找一些独门生意,补贴一下收益,别让它倒了。

  比如,现在每届科考的答卷文章,全部交给商务书馆刊印出售。

  邵树德亲自打过招呼,礼部若还有不开眼的敢私下里勾连私人书商,那就纯粹不知道西域的风沙有多大,想去感受一下了。

  毫无疑问,这些答卷的销量非常大,即便是不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也会买一份回来看看。甚至就连识字的商人、武夫,也有兴趣阅读,因为这往往涉及到很多国家的政策方向,非常有研究价值。

  除此之外,商务书馆最近刚刚完成雕版的《全唐诗》也是一块赚钱的肥肉。

  唐诗流传很广,数量很多,但由于这个年代的传播效率,每个人能接触到的其实很有限。

  这本《全唐诗》博采众家之长,历时多年搜罗,最终收录了七万多首诗——清代《全唐诗》近五万首——刊印出版后,至少大家族有兴趣买一本回去收藏。

  这种程度的搜罗,只有国家机器才有可能,交给商务书馆印刷卖钱,其实就是变相补贴了,因为成本已经由国家承担。

  国家与国企之间,一笔糊涂账,说不清谁赚谁亏。

  而如果嫌《全唐诗》贵的话,还有“精简版”《唐诗三百首》,收录了三四百首非常有水平的名家诗歌,价钱便宜不少,更适宜儿童的文学启蒙,销量当会非常不错。

  除了诗歌外,商务书馆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雇佣了一批科举失败后,没有回到家乡,而是在京备考下一届的读书人,写一些志怪文、传奇文,销量居然很好,赚了不少钱。

  杭州长史皮光业的《妖怪录》就由商务书馆制版印刷,听说卖得不错。

  正经书籍中,销量最高的不是治国专著,而是《皇夏勇将志》,堪称年度畅销书之一。

  当然,最畅销的书是某本名为《游龙戏凤》的刘备文。纸张粗糙、字大小不一,甚至还有错字,很明显不是正经书坊印刷的,但卖得极好,最高时一本被炒到几十贯钱,离了个大谱。

  《游龙戏凤》的主角就是邵树德。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他与人妻们的各种故事,细节都有,让人身临其境,欲罢不能。

  书的作者以及印刷、销售人员已经去西域住兔子洞了,但邵树德还是拿了一本在宫里面自己看,爱不释手,书都翻毛边了。

  听闻最近地下黑市里又出了本《游龙戏凤》续集,蜡纸印刷,黑乎乎的,阅读体验很不好,但销量依旧火爆。

  邵树德知道后也哭笑不得。蜡纸印刷渐渐流传开后,想要查抄禁书可没那么容易了。因为这种印刷方式太方便了,只要去几个大城市的长夏商行买到蜡纸和油墨,躲在家里就能一个人搞定,整个过程更加隐蔽,更加难以追踪。

  这应该是好事……吧?

  闲来无事,翻看刘备文及其续集时,邵树德总会自我安慰。这说明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印刷出版事业蓬勃发展,书籍成本、售价大大降低,销量屡创新高。

  就这么坚持下去,整个社会的识字率会慢慢提高,各种知识也会以更廉价的方式传播出去。

  雕版印刷成本很高,活字印刷很难说成本比雕版低,但蜡纸印刷天然契合知识的传播。哪怕字迹容易糊,看书时容易把手弄黑,但低成本就是正义,就是容易推广。

  在这件事上,奚家父子有大功,邵树德也有大功。

  呃,在此之前,先得把续集作者给送进兔子洞。

  当然,在犯人离开之前,邵树德想问问他,你见过我吗?书里面的圣人太过伟光正,女人都是被感化后主动投怀送抱的,这明显不合理嘛!老子是抢的好吗?

  

第038章 水灾与形势

  烈日悬空,酷热无比。

  说来也怪,去年冬天暴雪连连,冷得不行,但等到夏天的时候,又热得可以。这会都八月了,按理来说已经入秋,却还是这副酷暑模样,实在让人生气。

  烈日过后,就是接连不断的暴雨。

  八月下旬,天空像是被捅了个窟窿一样,电闪雷鸣,雨水倾盆。

  伊、沁、汝、颍、汴等河流全线暴涨,洪水冲垮了堤岸,淹没了农田、房屋,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直到九月初,连番肆虐的洪水才慢慢退去。

  小冰河时期,不是简单的冷或干旱,而是气候紊乱,极端天气多发。一个典型标志就是,原本均匀分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雨水,会集中在短时间内下完,爆发来势凶猛的洪灾。

  各州修建的水利设施,不可能按照极端天气来设计,那是极大的浪费,财政上难以承受。遇到这种天气,就自认倒霉吧。

  当然,如果经常爆发这种级别的洪水,那就要认真考虑降雨带是不是移动了,从今往后,你这里的年均降水量将会大大提高,历史数据已经做不得数,该认真考虑提高防洪标准了。

  大夏河南的暴雨严格来说是意外,因为之前两三年都有那么点干旱的意味。谈不上什么旱灾,因为靠完备的水利设施可以顶过去,但降雨量确实减少了,非常明显。

  只是没想到,今年来了这么一出……

  “灾后最怕的就是出现疫病,你们能想到,很好。”河南府登封县境内,邵树德对一众官员说道。

  登封是畿县,县令就是驸马和凝。圣人一路巡视而来,不惜绕路也要到登封看一看,所为何来,不问可知。

  邵树德说完后,便踩着泥泞的道路,说道:“幸好秋粮已收,不然这一次损失大了。不过,听闻有的地方已经播了冬小麦,这次多半被冲没了。该组织补种的,不要耽搁。”

  “陛下,臣已在着手此事。”和凝说道。

  邵树德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个女婿,办事能力什么的先不说,至少脑袋很清醒,知道什么时候办什么事。

  只不过,他也够倒霉的。吏部明年的考功,多半是不太行了——虽说是天灾,但该你倒霉,那也没办法。

  当然,和凝也是幸运的。因为邵树德一直在注视着他,只要有实绩,他亲自出手超擢也不是什么难事。

  与女婿说完之后,邵树德又登上了一处高地,俯瞰全县。

  今年这个样子,打乱了很多部署啊。

  李嗣源遣使来报,波斯使者已经抵达疏勒,按照之前的条件,议和基本已经达成。他已派人将条陈送来京中,如果圣人无异议,战争就要停止了——至少暂时停止了。

  波斯人的运气不错,赶上了好时候。

  好吧,其实也不算。河南遭水灾,是会对税收造成一定影响,比如被冲毁的那些桑林,肯定会让丝绸产量大减。但大夏每年征收一千多万匹绢帛、数百万匹毛布,河南的这点损失固然肉疼,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弥补。毕竟,以往年年战争的时代都扛过来了,眼前这点“小阵仗”又算得了什么?

  波斯人真正的好运气,其实是邵树德不想打了,仅此而已。

  “水灾中家业受损严重的百姓,着即清点。”邵树德说道:“如果有人愿意移民辽东、云南或安西道,沿途州府准备好递顿开支,三道官府计口授田。”

  邵树德这话是对随驾的户部官员说的。

  “遵旨。”众人立刻应道。

  同时也有些感慨,圣人可真是会——挑时候。

  不过也不奇怪。

  这次洪水规模真的不小,很多人的房屋被冲毁了。本来就是土坯房么,被水泡个几天,轰然倒塌一点不奇怪。

  如果有钱重新修缮,自然没问题。

  如果没钱呢?那怎么办?欠债,可不是什么好事,无论是欠私人的债,还是官府发的债,还起来都非常吃力。如果再考虑到家当、牲畜也严重受损,欠下的债会更多,那么或许永远都还不清了。

  基于这个考虑,不敢说全部,但肯定会有一部分人选择向外迁移,到别的地方开始新生活。至少,官府给的田地多,还给两到三年的口粮,种子、农具什么的也会免费发放,就连耕牛,也不是不可以租,可能就是需要排队了。

  条件还是非常优厚的,只要你肯走。

  官员们揣摩上意,已经有人在考虑,是不是恐吓一下百姓,不走就不给赈灾口粮……

  ※※※※※※

  在诸县巡视一番,回到京中时,已经是九月下旬了。

  邵树德正式收到了李嗣源自疏勒发来的第二封奏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13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82/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