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212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第038章 新工作

  七月的青唐并没有多热。

  两千多米的海拔,不至于出现高原反应,气候还凉爽。若不是实在太远,邵树德都想夏天来这边打猎了。

  当然打猎只是玩笑,但增强邵大帅在青唐诸部之中的影响力,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别打了胜仗,过几年人家都忘了,那这不是白打了吗?

  鄯州,不打则已,既然已经打了,那就得做好善后。而善后,首先便是考虑驻军问题。

  又是一件难事!

  “大帅,看那边的青山。”陈诚指着城北湟水对岸郁郁葱葱的山岭,说道:“吐蕃人初入大唐河源军,见城北青山,便将此城命名为青唐城。”

  “这名字一般,我看还是叫河源军好。”邵树德说道。

  陈诚一怔,问道:“大帅欲新置河源军于此?”

  “我军新胜,人心未固,不驻军是不行的。”邵树德说道:“我所忧心的,是兵从何来。”

  凉州赤水军还没眉目呢,指望吞并泾原军改编,如今青唐城又要驻军,如果可能的话,南边的积石军也要驻军,不然很难控制住这片广阔的区域。

  “大帅,不妨调义从军来此。”陈诚建议道。

  不出征时,义从军有六千人。左厢包括横山都在内,有三千步卒,右厢忠勇都,有三千骑卒。

  左厢兵力主要来自横山党项。

  右厢忠勇都三千骑是平夏党项各部进献勇士编成,本是临时性的,就像契丹的宫帐军,但后来邵大帅将其直接吞了,变成了直属衙军。

  “不妥,义从军右厢先不提,左厢有大用。一旦出征,需以其为基干,扩充部伍。”邵树德否决了这个提议。

  陈诚皱眉苦思,随后灵光一现,便道:“大帅,某有一计!”

  “有屁快放!”邵树德笑骂道。

  “大帅不妨遣将至鄜州、延州、凤翔府及兴元府,拣选四镇衙军、州兵精锐,得兵数千,再将忠勇都三千骑补入,河源军的底子便有了。”陈诚说道。

  好家伙!这招釜底抽薪之计不赖啊!

  邵树德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陈诚,他不是穿越者,但能想到后唐年间整顿地方藩镇,拣选精锐补入中央禁军的招数,却是不容易。

  这个法子,其实可以试试的。

  保塞军、保大军,各有七八千人。自家岳父的凤翔军,刚刚重建完毕,以邠宁军及麟州搬过去的折家子弟为主,有兵两万。

  山南西道,目前也差不多还有两万多人马。

  保塞、保大两镇,各出两千人,凤翔出三千,山南西道也出三千,这就是一万人了。不要他们的宝贝骑兵,纯步卒就行,骑兵邵大帅自己就给配齐了。

  四镇一万步军,外加忠勇都三千精骑,再去随便招募个两三千新人,河源、积石两军可不就来了么?

  这都是自己过去十年内打赢的政治仗的红利,好处不比军事仗少啊。

  还有一个赤水军,继续按照老办法,从泾原镇那边动手。

  想到此处,邵树德立刻找来卢嗣业,让他给已经返回夏州的张彦球以及都教练使朱叔宗写信,着手准备此事。

  挑选四镇精锐,当然要实地考察了。不然人家送来的都是歪瓜裂枣,能用?

  解决了这桩心事,邵大帅心情很好,便带着大军入了城。

  跟着入城的主要是天柱军、铁骑军、豹骑都,外军、蕃部人家驻扎在城外,丰安军还留在安人军城,看守吐蕃俘虏。

  “大帅,缴获皆在此间了。”银枪都十将王崇献上了一份战利品清单。

  邵树德粗粗扫了一眼,发现竟然有数万匹绢帛,不由得有些惊讶。看来青唐城的吐蕃人也没闲着啊,绕路走他们这边的胡商,也留下了不少好东西。不过构成与删丹那边差不多,以蕃锦、波斯锦为主。中原的绢帛,胡商估计宁愿出点别的好处,也要带走。

  粮食也有不到十万斛的样子。不出意外,以小麦、青稞、豆子为主,这也是青唐诸部的主力种植农作物。

  金银器、甲胄、刀剑之类的亦有,邵树德将清单交给陈诚,让他去组织搬运,随后便把目光投注到王崇身上,道:“王十将此番立下大功,想要何赏?”

  王崇闻言一阵激动,不过还是按下心情,道:“此番破城,实属侥幸。若无大帅吸引虏军主力,断不可能如此轻易拿下青唐城。”

  “功便是功,没什么侥幸不侥幸的。待飞熊军一组建完毕,你便任个副使吧,仍管着银枪都,月俸提至十万钱,另外再领个绥州别驾的兼官,月俸四万钱。”邵树德说道:“对了,令妹在府中,可多来走动走动。”

  王崇出身丰州藏才王家,其父王歇为木剌山巡检使,妹妹王氏在郡王府中担任侍女。不过在王崇攻占青唐城,立下大功之后,王氏的地位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王氏地位的提高,又可能反过来促进丰州王家地位、权势的稳固,一个家族的崛起,仿佛已近在眼前。

  “谢大帅恩典。”王崇喜道。

  军中的发展,也就那样了。日后再立功勋,顶多当个军使,这已经是藩镇体制下的极限,除非大帅再进一步,不再局限于朔方军一隅。否则,也就只有财货及家族富贵方面还有进步空间了。

  这样其实也不错!大帅不怀疑下面人,下面人也可安享富贵,非得像当年幽州李可举、李全忠上下相疑,最后悲剧收场才好么?

  王崇退走后,邵树德又找来了张淮深和龙就。

  “两位将军随军征战,劳苦功高。青唐城之缴获,亦有一份。”邵树德笑道。

  “此皆灵武郡王之功也,我等不过跑来跑去,寸功未立。”

  “哪里的话。”邵树德摆了摆手,道:“随吾征战,哪怕一矢未放,只要出兵,便有赏。牛羊马驼,陈副使自会与你二人接洽。库中锦缎、珍宝、金银器,亦有一份,勿要推辞了。”

  张、龙二人对视了一眼,然后齐声道:“灵武郡王赏罚分明,令人心悦诚服。”

  邵树德笑了笑。

  其实,此战最大的缴获,还是青唐城的工匠。从铁匠到木匠,从织匠到染工,甚至是兽医、首饰匠人,足足两千多,邵树德打算全部迁走,组建兰州都作院,下辖五泉、广武梁两作院。

  如此一来,陇右镇便有了渭州、兰州两都作院,朔方镇有绥州、夏州、灵州三大都作院,官营军工制造体系的根基,又夯实了不少。

  吐蕃工匠的技术,还是可圈可点的。帝国未崩溃时,南下印度地区,掳掠工匠,攻中亚诸国,又掳掠了很多工匠。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自成体系,实力不弱。

  送走了张淮深、龙就二人,邵树德又考虑起了如何处理吐蕃降兵的事情。

  人,肯定是要抽走相当一部分的。他是战胜者,没必要在这件事上矫情,不然人家还以为你怕了呢。

  铁骑军、银枪都,还差一些辅兵,便从吐蕃降兵中拣选五千人,连同其家属,迁往灵州。

  这样还不够,邵树德还打算在降顺诸部中,额外挑选精锐勇士五千人,别置一部,号青唐都,编入义从军,是为右厢。即从今往后,义从军将整编为左厢横山都三千人,右厢青唐都五千人,此皆步卒。

  青唐都五千军士的家属,当然也要迁往灵州。连带补给铁骑军、银枪都的五千辅兵,这就是一万户了。

  仔细算算,此番出征,发往胜州的六谷吐蕃降人不算,光迁往灵州的羌胡军士家属就不少了:银枪都五千户回鹘人,以龙家部落为主的肃州蕃部五千户,这次又是青唐吐蕃一万户,足足两万户人!

  灵州现在总共才四五万户,短时间内又涌入两万户,差不多到现阶段的人口极限了。

  而且,胡风多半要抬头!下一步,要多投入一些精力在教化、同化方面。

  入了军,蓄发、取汉名、学汉话、过汉人节日是肯定的,但这只限于军士本人,还不够!两万军士,估计有八万以上的家属,这些人的同化工作才是重点。

  此外还有编户齐民的凉州蕃部、胜州六谷吐蕃,工作量巨大啊,一点不比打仗轻松。

  文治武功,一样不可偏废。梳理内部,刻不容缓。

  

第039章 支点

  文德二年七月十二,青唐城外,一座占地亩许的祭坛已经建造完毕。

  这是个简易土坛,共分三级,用来做部落盟誓之用。

  土坛前有人、马、牛、驴之类的祭牲——人,本来是要用真人的,但邵大帅下令用假人代之。

  祭牲昨晚就杀了,而且是按照祭祀仪典所规定的方式宰杀,即“折足裂胸”,陈于坛前。

  巫师一晚上都在祷神,想必神已经收到消息,有人要给他送吃的,再请他当个中人。

  好血食的神,怕不是伪神!

  与党项人的盟誓仪式大同小异,降顺诸部头人已经到齐,在巫师的主持下,邵树德与数十位头人一起盟誓。

  盟誓的内容,当然是尊奉邵某人为主了。

  额外多说一句,这种规格的盟誓仪式,青唐吐蕃已经快百年没经历过了,因为缺乏有身份的人参与。这个身份的要求还很高,必须得是赞普才行。

  “赞普与臣岁一小盟,用羊、犬、猴为牲;三岁一大盟,夜肴诸坛,用人、马、牛、驴为牲。”

  青唐吐蕃诸部,本来是不愿的。但形势如此,邵树德不介意以赞普的身份参与仪式,甚至是大力推动,巫师在威逼利诱之下也同意了,还能怎么办?

  盟誓结束后,就像党项祭天大会一样,巫师拿着一根烧焦的骨头走了出来——邵树德怎么看怎么觉得那根骨头像人骨,这帮野蛮人!

  “渝盟者有如牲。”巫师将骨头指向被折足裂胸,惨死在祭坛前的祭品,说道。

  吐蕃诸部头人尽数低头,不敢多看。

  邵树德坐在那里,接受头人们的跪拜。

  对野蛮人,就要用野蛮人的方法。无论是党项还是吐蕃,对盟誓都非常看重。时不时举办个此类仪式,加强权威,是稳固统治的不二法门。

  “这祭坛得重修一下,各部可出一些人丁、牛羊,采石修葺。此乃吾与诸位酋豪盟誓之所,焉能如此简陋?”仪式结束后,邵树德在巫师的陪同下,在土坛上走了一圈。

  “还有,诸部不得私下盟誓,若有,吾定举兵讨之,勿谓言之不预。”

  诸部头人自然连连应是。

  青唐吐蕃,“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矣。”

  几十万人,最大的部落“大发”之下也就能出丁万人,小的则只能出一两百人。如此分裂,当然正合邵树德本意。

  私下盟誓是红线,谁敢这么做,那就是有异心。哪怕路再远,邵树德也要集结大军征讨,将威胁掐死在萌芽状态。

  回到城中后,邵树德又找来了陈诚,问道:“一同出兵的河渭蕃部,都走了吗?”

  “大帅,已经分批离开了,此时多半已至龙支县。”

  龙支县,鄯州下辖三县之一,上次西征兰州时控制的。

  “让闾马部离开秦州,至岷州放牧。会州白氏、岷州拓跋氏,到鄯州放牧。这里的草场,比他们原来的地方好,当不至于不乐意。”邵树德命令道。

  不乐意也没办法,这是命令,不是商量。

  白氏是汉人,一贯恭顺,白家子弟白珪在军中为将。还献了嫡女服侍邵树德,每年贡赋不断,这次便奖赏他们一下。

  青海湖的草场,不比会州香吗?

  “拓跋部的头人是拓跋金吧?”邵树德又问道。

  “大帅,拓跋部上下皆言大帅才是头人。”陈诚提醒道。

  这……

  好好一个大唐郡王,怎么混成部落酋长了?也罢,节度使当得,兀卒自然也当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2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2/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