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290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葛从周也知道这个问题为难他了,于是转移了话题,道:“吾儿可知夏贼为何专设银枪、铁骑等军?明明与敌骑交战时很吃亏,为何还要设?”

  “或是为了奔袭敌后。”

  葛从周赞许地点了点头,道:“孟州来报,有贼骑大队一人双马,沿着大河南岸疾走,已过河阴县。”

  谢彦章猛地抬起头来,也顾不得裹伤了。

  ※※※※※※

  河阴县以东区域,大群骑兵正在追杀溃兵。

  弓弦一响,便是如割麦子般的场景。

  来自偃师、巩县的三千余夫子、乡勇狼奔豕突,丢下大车和粮食,四处逃窜。

  王崇的将旗快速移动,很快兜转到了前方。

  骑兵们弃弓拔剑,斜着冲进了最大的一股民夫人群。

  刀剑连砍,河南夫子们惨叫不已,有人急了,直接跳进了一旁的小河沟,也顾不得深秋的寒意了,连扑带游,拼了命地往河对岸逃窜。

  一队骑士奔至,直接收了刀剑,拿出骑弓便射,河面上泛起了大片血花。

  射完后,领头的唿哨一声,收起骑弓,再度拿出刀剑,朝另一处冲去。

  这才是飞熊军、铁骑军该做的事,正面和人厮杀,那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

  战略骑兵,本就和战术骑兵的侧重点不一样。

  如今的中原,几乎全是战术骑兵,专门练习正面冲阵,与敌骑搏杀的本事。战略骑兵,大概得国朝盛时才有。

  “降者免死!”有学会了官话的骑卒四处兜着圈子,高声大喊。

  而他的喊叫果然起到了作用,一些夫子没听见,仍然神情狰狞地奔跑着,一些人跑不动了,坐在地上等死,闻言大喜过望,直接跪倒在地,口呼“饶命”!

  数千骑很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兜到远处,严阵以待,一部过来接收俘虏。

  “军使,这些粮食怎么办?”王崇看着凌乱地布满整个原野的大车,问道。

  “清点下俘虏人数。能带走的带走,让俘虏转运,不能带走的,全部烧掉。”杨弘望毫不犹豫地说道。

  “遵命。”

  吩咐完之后,杨弘望根本不等,留下三百骑于此,随后又带着大群骑兵呼啸东行。

  他们随身带了大量奶酪、肉干,这东西非常顶饿,可维持十余日的补给。再加上一路上也有缴获,又可补充粮食,喂养战马。

  长途奔袭,本该如此。唯一的缺憾,就是比较废马。

  十月初六,他们抵达了巩县正北,孟州温县西南的黄河南岸。

  杨弘望带人爬上了一座山坡,俯瞰着平坦的原野。

  河沟、树林有点多,甚是讨厌!关键时刻限制住了方向。

  堡寨也不少,秦宗权都灭了两年了,怎还不拆除?

  山下的黄河浮桥之上,大群夫子正在转运粮草。

  或许是听到了风声,渡口旁有军士持长枪、步弓守御。他们临时搭建了栅栏,人数还不少,超过一千。

  “王崇!”杨弘望突然喊道。

  “末将在!”

  “你带千骑,冲一下渡口南边的车队,我要看看汴军步卒动不动。”

  “遵命。”

  千骑很快出动了。

  浮桥之上,守军发现了从山后转过来的骑兵。

  他们马鞍旁挂着长枪,手里拿着角弓,轻骑轻甲,带起了大股烟尘。

  “噹噹!”凄厉的示警锣声响起,与此同时,有人点起了烽燧,烟柱袅袅上升。

  “嗖嗖!”运粮队中一片混乱,有那勇武的夫子,以车队为依托,拿出步弓便射。

  “嗡!”回应他们的是如飞蝗般落下的箭雨。

  银枪都千骑根本不直冲车队,而是横向绕过。

  绕过之时,人人搭弓射箭。

  箭矢入肉,哀鸿遍野。

  隆隆的马蹄声绕到了斜后方,银枪都骑士的队形已经拉成了一条长龙,弓弦声响个不停。

  未经训练的民人是脆弱的,主要是心理素质不行。在看到同乡中箭,倒在血泊中之后,便有人惊慌失措地乱跑乱蹿。而他们的举动,进一步影响到了其他人,恐慌四处蔓延,场面一片混乱。

  “射!”浮桥渡口处,康延孝怒吼一声,百余弓手上前,轮番施射,将试图冲往浮桥躲避的民夫尽皆钉死在地。

  随后,数百归属他指挥的乡勇上前,手持长枪,严阵以待。

  还有人开始堆积车驾、杂物,给骑兵冲击设置障碍。

  杨弘望有些遗憾。这汴军守将怎么就不出战呢?

  王崇所率千骑在南岸左冲右杀,半晌后马力有所衰竭,这才放慢了马速,遣人收拢未及逃走的夫子,然后在汴军眼皮子底下扶起大车,装粮运走。

  照旧,带不走的一把火烧掉。

  “镇使,为何不出战?”手下几位队头皆盯着他,问道。

  康延孝本河东降人,昭武九姓出身,因故逃亡汴州,得补为队正。几次大战之后,已积功升为副将。但他手底下的兵都来自汴、宋等州,关系隐隐有些微妙。

  “看那边。”康延孝指着西南边的一处山林,道:“已是飞鸟入林的时候,然鸟鹊徘徊,不敢飞入,此必有伏兵。若我等轻出,岂不为敌所趁?届时浮桥怕是亦要被烧毁。”

  说完后,康延孝看了看几人的脸色,又道:“我已令人点燃烽燧,后面自会有大军前来救援,勿忧也。贼军带着这么多大车、俘虏,行动必然缓慢,援军以堡寨为依托,粮草无忧,亦可休整,只要不出错,定然可将贼骑驱走。”

  当然后面还有半句话没说。驱走又如何呢?主动权在人家一方。

  阵型严整的步卒他们不打。

  遇到大队骑兵,看贼军那样子,要么引到开阔地游斗,要么就呼啸而去,避而不战。

  还能怎样?

  得想想办法对付这些游骑了,他们硬碰硬不行,但持续骚扰甚是烦人,极为影响士气。

  河南府山脉连绵,这是一利。

  堡寨也是一利。

  他之前去过石壕寨、乾壕寨、三乡寨、双桥寨等地,寨与寨之间普遍间隔二十里左右,这个距离,是可以保障步军大队行军,而不被骑兵骚扰垮了的。

  另外就是要坚壁清野啊!人可以少吃,但马不行。

  希望这次吃了亏之后,能有所改变吧。不然的话——岂不是又要奔回河东?

  

第026章 大局

  德胜军来到了郑州。

  严格来说,是德胜军左厢。

  这支军队的来源是原汴军骑兵,由宣武衙将杨彦洪、李思安二人统率。此二人世代骑将,都是汴州陈留人。

  朱全忠出镇宣武后,手头只有五百兵,为了笼络宣武旧军,对这些旧将予以留用。

  不过他也不完全信任这些非嫡系将领,尤其是老一辈的。

  杨彦洪目前就逐渐被边缘化了,李思安倒飞黄腾达,让人惊讶,或许暗中得到了朱全忠的信任,目前是骑军踏白都主将,副将是王檀。

  右德胜军最初的来源是义成镇,即滑州骑兵。

  朱全忠入汴后,下令庞师古募淮西、淄青勇士组建骑军,后并入右德胜军。

  庞师古已经高升,现在右德胜军都将是贺德伦。

  此人出身河西部落,其父在滑州军中任职,父死子替,后降朱全忠。

  汴军还有几支骑军部队,但规模都很小,有的甚至只有三百骑,由郭言、华温琪、刘康乂、谢彦章等将统率,来源是投降的秦宗权淮西骑军、河东逃人、天平、泰宁二镇降兵。

  这次一并被葛从周带走了。

  左右德胜军、踏白都之外,就只有忠武镇还有骑军了,来源是淮西平卢军及当地胡人后裔,规模不大,千余骑。

  德胜军左右两厢三千骑、精锐的踏白都五百骑,之前一直在河阳,这次左厢一千五百骑接到命令,前往河南府北境,驱逐夏军游骑。

  左德胜军原本的主将是李谠,此人被杀后,庞师古的爱将氏叔琮接掌全军,便由他率部西行了。

  与之一同出动的还有义成节度使胡真所率步军五千余人。

  河南步兵,那真是要多少有多少。

  宣武军本就发展到六七万人,又收编十余万蔡贼,重整后东征西讨,武宁时溥、天平朱瑄、泰宁朱瑾、魏博罗弘信都被打得灰头土脸,此时已掩有一府十五州,户口数百万,实力当为天下第一。

  不过他们还在等。

  河南府虽然山脉连绵,但也有不少平原。步军暴露在平原之上,面对骑军的骚扰,非常困难。

  朱全忠站在匠营内,笑道:“平日里打朱瑄、朱瑾、时溥没觉得什么,三人之中,也就朱瑾骑兵多一些,不过还是不足为虑。”

  敬翔、李振二人站在身边,看着正在打制车辆的匠人,相顾无言。

  晋马隆西征,步卒配偏厢车,大破胡骑。

  所谓偏厢车,就是一边是车厢挡板,上有射击孔,可供步弓手或弩手射击,另一侧无挡板,一个是减少材料花费,另外就是方便上下人。

  车辆一边前进,一边射击。骑弓威力不大,穿不了挡板,而步弓射程又超过骑弓,因此胡人死伤惨重。

  宿营之时,将车围成营地,可能还不止一层,很难被攻破。

  马隆选了三千五百弓弩手,带足三年所需粮草、箭矢,一边走一边打。

  西晋朝廷一度失去了他的联系,认为他全军覆没了,直到凉州被收复的消息传来。

  马隆的车队边走边打,行军千余里,杀贼数万,收复凉州,鲜卑等部纷纷来降,可谓神奇。

  宣武军倒是有一些偏厢车,但数量远远不够装备五千人,没办法,只能临时打制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2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0/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