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310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洛南道,顾名思义从商州洛南县出发的道路,有两个去向:东都和陕州。

  吐蕃入寇长安那会,代宗幸陕,郭子仪南入蓝田牛心谷,后欲取道商州赴行在。当时他的计划是经洛南道向东北走,前往陕州,后来没去成,因为商州诸将至洛南,迎他主持军务。

  洛南道还有一条分支,即从洛南县出发,沿着洛水一路向东,至卢氏县。

  卢氏北上有驿道至陕虢,向东可至洛阳。

  天雄军前往洛南道防御,其实防的是从卢氏县北上的汴军。此外,邵树德还行文金商镇,请其益兵洛南县,防止汴兵经此迂回陕虢——虽然他也不相信汴兵会走这么远,因为一路上转运粮草的成本太大了。

  “虢州卢氏县,可真是个要害之地,早晚要拿回来,不然汴兵迂回陕虢,将永无宁日。”军职还是队正的李璘已经操起了方面将帅的心。

  这其实也是武学生比较特殊的地方。

  他们学的东西很多、很杂,能够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待问题,这意味着能够更合理地阅读战场形势,主观能动性会更强一些。

  传统军队的队正,九成以上不识字,走到这一步单纯靠的是武勇。上级军官让拼杀,那拼杀就是了,其他方面就懒得管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管。

  而洛南道的存在,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一件事:随着历朝历代对环境的改造,大名鼎鼎的函谷关、潼关之类的作用在日渐下降。

  就像景龙年间开辟的新商山道,动用了好几万壮丁开山修路,死了差不多一半人,这就是典型的开山修路。

  潼关本来就一座关城,但随着小路越来越多,国朝陆陆续续增设了金陡关等十七座堡寨来堵死这些能绕过潼关的小路。

  国朝函谷关已废,但即便存在,与秦汉时的作用也降低了不少。

  车马辚辚,数日后抵达了陕州。

  而此时的陕州城内,名分也才刚刚定下:在邵树德示意下自封陕虢留后的李璠召集军府将佐议事,众人并无异议,算是成功上位。

  李璠第一时间跑到了邵树德面前表忠心,并且侍奉恭谨,私下里以“阿父”相称。

  “二郎如今须做几件事。”邵树德并没有收李璠当假子,但对他的称呼也不排斥,两人间说话也比较亲近。

  “谨遵阿爷吩咐。”李璠的姿态摆得很低。不就是当个附庸嘛,丢点脸面罢了,但与富贵权势比起来,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汴军兵分两路,气势汹汹而来。陕虢可谓危矣,今宜集结军士,一者南下卢氏、朱阳、玉城等县,打退汴军对虢州属县的侵占,二者派人开赴硖石,屯兵戍守,三者牢牢控制住大河以北几个属县,万不能让其丢了。”

  邵树德说的这三件事,都是陕虢如今面临的比较急迫的事情。

  击退汴军的入侵是第一要务,陕虢好歹也有万余军士,地方上还有州兵、县镇兵,民间风气尚武,战斗力也还算可以。

  朱全忠早期曾派朱珍到淄青募兵,郭言到陕虢募兵,各招万余人。如果民风软弱,百姓基础差,朱全忠不可能看得上的。

  河南多灾多难,大量百姓逃亡陕虢乃至关中,陕虢的人口在这个年代居然畸形地增长至二十万人左右,经济方面也有一定基础。

  有钱粮,有兵,后备兵源素质也不差,不好好利用起来与汴军拼,还待如何?

  “陕虢兵微将寡,对上汴军恐力不从心,还望阿父施以援手。”李璠还是很上道的,也很务实,知道要击退朱全忠,离不开夏军的帮助。

  邵树德仔细观察了一下他的表情,道:“二郎你的才具,我是知晓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支持你当陕虢留后。有什么具体要求,不妨提出来,我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还请阿父留大军于陕虢,助我镇将士击退全忠。”

  “唔,既如此,不妨再仔细些。”

  “请阿父选派得力大将,领军镇守湖城、灵宝、硖石及河北诸县。如此,镇内人心才能安定。”

  “这些地方确实非常紧要,二郎有所担心,实属寻常,我便帮一帮你吧。”

  湖城、灵宝等县,是之前邵树德下令朔方军各部抢占的地方。但陕虢军并不买账,湖城县闭门自守,不让武威军入城;灵宝有三千军士,乃朱简旧部,更不可能把地方让给你。

  河北的平陆等县,也差不多是一个模样,不配合。

  如果朔方军硬来,还真有可能打起来。

  如今李璠当了陕虢留后,由他下令各州县配合,双方便都有了一个台阶,事情得到了相对圆满的解决。

  “大帅。”亲兵十将郑勇在外面低声呼唤。

  “何事?”邵树德问道。

  郑勇有分寸,知道什么事情能公开说,什么事情只能私下里说。

  “长安传来消息,朝廷委宰相杜让能为使,前来陕州,欲为我镇与宣武军解斗。”郑勇说道。

  朝廷派人调解藩镇间的纠纷,这事确实时不时出现。

  但以如今的局势来看,难道不应该盼着宣武军与朔方军继续打下去吗?“狗咬狗”,对朝廷而言,岂非最理想的状态?

  是了,陕虢是什么地方?如今大军云集,交通中断,河南、河北诸镇给朝廷的上供,竟然无法转运了。

  另外,朔方军在京兆府的摊派委实也太狠了一些,钱粮无数,更征发了大量夫子,至今尚未放归,朝廷吃不消,也可以理解。

  “杜相要来,还能拦着不成?”邵树德笑道。

  郑勇懂了,很快去与人交接。他只是个通传的,这事归赵光逢管,他人不在,但也有佐贰官员处理。

  “杜相来陕州,光为我和全忠解斗,怕是还不够哦。”邵树德看了眼李璠,道:“说不定,王重盈还把陕虢看做自家地盘呢。其子王瑶为绛州刺史,听闻也是有些野心的,说不定就想争一争这陕帅的宝座呢。”

  王家虽然在中和年间才控制陕虢,但未必没有将其看做自家地盘的心思。

  王重盈从陕帅转任蒲帅时,还表其子王珙出镇陕虢,可见乱世军头,对地盘还是相当重视的。

  如今陕州兵乱,王珙被杀,军中“推选”李璠任陕虢留后。这一套符合时下军人推举制的风气,但不符合王家的利益。

  朱简等一干人已经送往河中,王重盈是什么态度,应该也快要明朗了。

  

第047章 决断

  河东县王氏大宅后院内,一片漆黑。

  如果不是卧房中时不时传出的剧烈的咳嗽声,几乎就要认为这是一座空房了。

  王瑶、王珂二人站在院中,身上落满了雪花。

  王瑶是王重盈亲子,现任绛州刺史。

  他自视甚高,从小便嫉妒兄长王珙,因为大兄性情、武艺样样都超过他,在如今这个世道,没有武艺、不够狠肯定是不行的。

  现在王瑶嫉妒的对象又变成了王珂,因为父亲身体不好,打算把河中节度使的位置传给他。

  王珂是伯父王重简之子,因为四叔重荣无子,从小便过继到了四房,成了四叔的养子。

  四叔被常行儒所杀后,父亲持节河中,当上了蒲帅。

  这本是好事,老父百年之后,这蒲帅的位置不还得顺理成章落到他们这些亲子手里?

  但问题偏偏就出在这里!

  父亲不想把帅位传给亲生儿子,早早便提拔王珂当河中幕府行军司马,平日里常说他只是为亡弟代管这份家业,扶侄儿一程,早晚要让王珂当蒲帅。

  这怎么可以!

  王瑶几以为老父失心疯了,虫儿性子如此软弱,能当得了节帅?能压服那帮骄兵悍将?

  这是乱来!

  王瑶转头看了一下王珂。

  王珂注意到了他凶狠的眼神,下意识避开了。

  无能!懦弱!

  王瑶撇了撇嘴,这样的人也能当蒲帅?王家基业怕不是要葬送在他手上。

  “都进来吧。”屋内响起了苍老的声音。

  王瑶、王珂二人如蒙大赦,抖落了身上的积雪,进到了温暖的卧房。

  “犯人好生看守,明日行刑。”黑暗中传来了平静到令人诧异的声音。

  王瑶瞪大双眼,却始终看不清父亲的面目。

  王珂则有些毛骨悚然,心中颇为不安。

  “阿爷,朱全忠遣使而来,欲索回朱友能,不如放了此人吧?何必得罪人家呢?”王瑶双手微微握拳,壮着胆子说道。

  朱友能就是那位“朱参军”。原本被邵树德抓住后,吓得要死,乃至夜间痛哭。及被送到河中,态度陡然间一变,也不害怕了,显然有恃无恐。

  邵树德是真敢杀他,王重盈未必,或许这便是朱友能的想法。

  “吾儿死了,岂能没有血祭?”王重盈冷笑了两声,道:“朱全忠既然敢杀我亲儿,我便敢杀他侄儿。退退退,三弟退了一辈子,最终落得个什么下场?我累了,不想退了,全忠若敢来,拼了这副残躯,也得咬下他两块肉。”

  王瑶张口结舌,不知道该怎么说。

  王珂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今天这场对话,对他而言,信息量有些大。

  “邵树德也不是好东西。”黑暗中又传来略显疲惫的声音:“坐视吾儿被杀,抢夺陕虢二州。此人野心太大,跟他搅和在一起,非王家之福,日后自当疏离之。”

  这时王瑶也有些害怕了,道:“接连得罪全忠、树德,阿爷可有方略?”

  “晋阳李克用,豪侠任气,乃性情中人。侄男,明日你便去趟晋阳,面见李克用,以叔父之礼事之,今后对其言听计从,当可保王家基业。”王重盈说道。

  “侄男”显然是指王珂。

  王珂听闻后面有忧色。事实上他哪里也不想去,害怕被李克用扣下。

  “侄男糊涂!”仿佛猜中了王珂的犹豫,王重盈咳嗽了两声,喘了口气后,方道:“但去无妨,克用不用加害你的,也不会夺河中的基业。”

  李克用集团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喜欢给服从的人权力。你只要向他低头,表示服从,愿意提供钱粮、器械乃至兵员,态度上再恭敬些,他是会允许你继续当节度使的,非常大方。

  朱全忠就一点可能性都没了。观其所为,几乎把所有权力都抓在手中,让手下人微微有些失望,尤其是有李克用做对比的情况下。

  邵树德那边,就要看运气了。

  凤翔折氏,是正儿八经的妻族,故得掌大权。

  兴元诸葛仲方,其父诸葛爽与树德有半师之谊,因此也得掌大权。

  其他人,没机会的。

  延州李孝昌、鄜州东方逵,而今安在?举家迁往灵州,当个挂名衙将,三不五时地去都虞候司上直,混个一天,无权无势,唯能领一份干饷。

  克用、树德、全忠三人,若要选一个投奔,自然选克用了,得保家族基业。

  实在不行的话,树德亦可投奔,保不了基业,但可做个富家翁。其人权力欲很强,但为人宽厚,不嗜杀,王家也没得罪过他,甚至还赠过一笔粮草,安安稳稳过下去不成问题。

  投全忠,则死无葬身之地矣!

  至于说昔日全忠与重荣约为甥舅,指日月发誓:“我得志,凡氏王者皆事之。”呵呵,这话听听也就罢了,权当个笑话,以全忠的心性,背誓是必然的,王重盈看得很透。

  “都退下吧,明日勿忘早起。”王重盈疲惫地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3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0/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