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407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生死相搏,自然无所不用其极。”敬翔说道。

  朱全忠招呼众人坐下,随口道:“真的无法与邵贼修好了吗?”

  “大帅,去岁镇内遣使前往安邑,欲约以婚姻,邵贼不许。”敬翔的话是真的不多,从来只论述事实,不加评论,但每每说的都是关键。

  其实邵树德当时一口回绝了,还说了几句嫌弃朱全忠之女的话,仿佛不激怒朱全忠不罢休的样子。

  “唔。”朱全忠沉吟了一下,突然道:“记下来,庞师古率大军十万,攻濮州。吾儿友裕率军五万,借道魏博,攻齐州。”

  李振、韦肇一惊,正欲劝阻,却见敬翔笑而不语,生生停了下来。

  “骗一骗邵贼。”朱全忠大笑,随后面容一肃,道:“即刻调庞师古北上,至汴口。”

  

第029章 搏命之行

  “杀!”百余汴军士卒突然冲到土墙之前,将木板放下。

  仿佛是一道信号,远处的黑暗之中人影憧憧,大群甲士手持器械,冲杀了过来。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壕沟,挖出来的泥土拍成土墙堆在后面。

  被汴军冲到近前,守军也有些着急忙慌,铜锣立刻敲起,响彻夜空。

  正在休息的草原丁壮一跃而起,抄起弓箭、藏矛、镰刀、斧子、骨朵等杂七杂八的武器,就要对敌。

  “射!”辫发酋豪披着铁甲,大声下令。

  长箭密集射出,汴军士卒的大盾上立刻长了一层白毛。

  惨叫声更是此起彼伏,黑暗中不知道多少人命丧当场。

  “弥药王的子孙,呃——”一名酋豪刚要鼓舞士气,就被箭矢射中喉咙。

  其实不用他鼓舞了,双方很快杀在一起。

  汴军艰难地翻越土墙,很快被捅过来的藏矛扎成血人。管你穿了几层甲,身上总有遮蔽不到的地方,面对十几根雪亮的矛尖时,胜算总是很低。

  尸体无力地栽落墙后,后继者趁着他们造成的混乱,前赴后继翻越土墙,亡命搏杀。

  刀斧飞舞,长枪攒刺,血雨纷纷,一条又一条人命消逝在夜风之中。

  蕃人丁壮扛不住血腥的搏杀,已经有人向后退去,不过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箭矢。连带着杀得兴起,一路追过来的汴军士卒也被射成了筛子——

  第二堵土墙前,弓手、矛手阵列肃然,人数多得让人绝望。

  鼓声在黑夜中响起。

  每一通鼓,都有一名酋豪带着本部丁壮冲杀上去。

  他们大部分人无甲,器械五花八门,配合得很让人糟心,也谈不上什么杀人技巧,唯有一股子蛮力和野性,在督战队的驱使下,嚎叫着前冲。

  汴军被一步步压了回去,第一道土墙又被夺回。

  卢怀忠从望楼上下来,面容严肃,仍远远看着溃退中的汴军。

  武威军军士押来了数十名溃兵,当着所有人的面,手起刀落,以正军法。

  溃逃军士,不但本人要被斩首,其家人也没资格领取土地。甚至于,其所属部落头人还会有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朔方军也不会管。

  但就是这样苛刻的惩罚,依然挡不住有人溃逃。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便是野蛮人也迈不过去。

  “此番夜袭,不如昨日。”卢怀忠看着正在涌出土墙,追击汴军的蕃兵,说道:“昨夜杀到了第二道土墙前,今日连第一道都没完全攻破。贼军,气衰矣。”

  从孟州城下赶回补给粮草的杨亮在一旁观战,闻言附和道:“柏崖仓城连攻两日,损失了五百多人手,是否可以强攻一下?”

  “大帅让先围着,再劝降。”卢怀忠摇头道:“柏崖仓,能不战而下最好了。”

  攻这种地势较高险的城池,伤亡贼大,还不一定打得下来。

  丧乱以前,国朝攻石堡城。吐蕃调动举国之力,在外围救援,被唐军一一击败。在核心的石堡城攻防战之中,吐蕃守军其实只有千余人,守城的才几百,但唐军战死万余。

  主要伤亡不是蚁附攻城,事实上在攻石堡城本身时,伤亡并不大,堡内守军也很少,最后甚至集体投降了,被俘四百余人。真正的血肉磨坊是上山途中,史载吐蕃人准备了大量滚木礌石,顺着山道滚下去,层层设防、处处拦截。没有城墙,光靠地形就让你付出几万人的死伤,而造成这一切的不过就几百守军罢了。

  而在围绕石堡城的阻击与反阻击中,唐、吐还爆发大规模野战,双方都打出了真火,唐军前后死伤数万。

  这是一场浸透了鲜血的惨胜,值不值得自有后人评说,反正王忠嗣体恤将士性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不肯用十万大军攻打只有区区数百守军的石堡城。

  柏崖仓当然不如石堡城地形那么极端,但邵树德也不像唐玄宗那样非要争一口气,用人命来弥补地形上的劣势。筑起土墙堵住汴军下山袭扰的道路即可,码头已经被拿下,如今还是攻河清县城要紧。

  汴军,可不一定会给你多少时间。

  而此时的河清县之外,夏军三面围城,武威军主力及河渭蕃兵近两万人,已经强攻城池数日。城内守军出城厮杀过几次,但都被击破。吃了亏之后,就一门心思躲在城内坚守了。

  夏军已经死伤不轻,但全权指挥攻防战的高仁厚也不再“仁厚”,驱赶着一群又一群蕃兵去消耗城内守军,彻夜不休。

  汴军现在还不肯投降,再打下去似乎也没投降的必要了,这里必将要变成一片鲜血浇灌的土地。

  ※※※※※※

  陕州河运院之内,水手们被全数召集了起来。

  国朝舟津济梁都有令,九品官,管水手、木工若干。河运院、水陆发运院的级别更高,有转运使,管辖的船只、车马、驭手、水手只会更多。

  陕州河运院已经很久没开工了。

  其实不光他们,渭口、河阳、河阴等院也很久没开工了。这些发运院,有的是终点和起点,有的是中途维修、仓储地点,全部工作内容就是为朝廷转运钱粮——主要是财货。

  但关东战事不休,漕运断断续续,这些依赖漕运生活的官僚机构、水手木工之类吃得半饥不饱,艰难无比。

  但他们时来运转了。

  灵武郡王邵树德遣人传令,征发转运院船只,运输粮草、器械,目的地则是下游河清县的蓼坞码头。

  国朝漕运的原则,就是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盖因每条水系的水文情况大不相同,航行在上面的船只都是特别设计的。从潼关到河阴仓这一段,使用朝廷转运院的船只和水手,绝对没错。

  陕州河运院的转运使名叫韦念,在与匆匆赶来的虢州刺史黄滔会晤之后,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水手、船工人领赏钱一缗、绢两匹、麦两斛,士气大振。

  给谁干活不是干啊?朝廷不发钱,难不成大伙全饿死?

  “诸位都是老于任事的干练之才,多余的话我也不想说了。这五万斛军粮,尽快运到蓼坞码头,卸货存放起来。”韦念找来了转运院的佐贰官员及杂任,神情严肃地说道。

  “官人,蓼坞地方不大,有个小仓,最多只能存三万斛。而今多雨,若无正仓存放,多出来的两万斛怕是要霉烂了。”很快,一名杂任吏员提醒道。

  “先运过去再说。”韦念烦躁地说道:“每运一趟都有赏,你管他够不够存放,咱们只管运。想想一家老小,都指望你拿回去的赏赐过活呢。便是中途出了事,虢州黄使君说了,州中出钱发抚恤,按衙军战死计,家人月领粮赐一斛,直领十年。”

  “官人,从渭口到蓼坞这一段,两岸山势高耸,纤道艰险,往常一直都是河中、陕虢出运丁、纤夫,而今……”

  “回程之时自有人安排。”韦念不耐烦地说道:“赶紧动身。军情紧急,晚了咱们怕是都落不了好。多运一次就多领一次赏,还犹豫什么?”

  “既如此,某无话了,这便动身。”

  “官人有令,自当遵从。”

  “家里都揭不开锅了,灵武郡王愿意用咱们,也是好事。”

  众人纷纷应道,随后便散去,各自召集人手不提。

  韦念松了一口气,随即他又想起一事,顿时有些着急。

  跟着黄滔一起过来的夏军使者,还让他多找一些木工,打造简易火船,阻挡汴军水师往上游进发,阻断航运。

  国朝水师,型制不少,但大体上遵循两汉以来的旧制,分楼船、艨艟、斗舰、走舸、游艇和海鹘六种。

  黄河上楼船很少,汴军水师装备最多的是战舰和蒙冲。

  “战舰,船舷上设中墙,半身墙下开掣棹孔,舷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格,人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战船也。”

  “蒙冲,以犀革蒙覆其背,两相开掣棹孔,前後左右开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败,此不用大船,务于速进,以乘人之不备,非战船也。”

  军舰的动力有两种,即桨和帆,这与漕船大不相同。

  漕船基本可以认为是无动力的,因为体型较小,以撑篙来控制船只行进方向。遇到危险航段、逆流而上时也需要纤夫拉纤。

  但军舰是有动力的,通过“棹孔”划桨,船上也装有风帆。而且机动性较强,绝大多数时候无需拉纤。

  船用武器有通过弩窗投射的弩矢,有通过矛穴刺击的长枪,有击打武器拍杆,还配备有近战搏杀的军士,漕船遇到它们基本一两下就被打沉了,没有任何悬念。

  除了水流特别湍急的地方,汴军水师可能不愿冒险前往之外,他们在这条大河之上,绝对是制霸全局的存在。

  从渭口、陕州等地往下游运粮,说实话挺扎眼的。一旦为汴军发觉,水师划桨逆流而上,这些漕船一条都跑不掉。

  临时准备一些火船,也是无奈之举。至于能不能起到阻遏作用,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这一趟,可真是搏命之行啊。”韦念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脸色有些苍白。

  

第030章 归属

  河清县外血雨纷纷,厮杀不休。

  箭矢、落石、金汁、火油,不断收割着河渭蕃兵的生命,但他们没有后退的权力,仍然舍生忘死冲杀着,期待好运眷顾,最终能够活下来领取丰厚的奖赏。

  而在汴口内外,大量船只也开始集结。

  庞师古日夜兼程,带着亲兵赶到了汴州,得朱全忠面授机宜后,又马不停蹄前往汴口,准备率师出征。

  这次他从南方带回来四万宣武衙军、两万徐、宿、濠、寿楚州兵,一共六万人马——至于泗州,刺史张谏毅然决然地投靠了杨行密,据闻东平郡王派过去的使者趾高气昂,盛气凌人,人家心里窝火,偏不降你。

  但杨行密也很知机,暂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其老巢歙州刚平,大军还屯于江南,尚未北返。

  而且杨行密表现出了一种善意的态度。淮南百姓流散,田多荒芜,粮草不继,故遣人带着茶、盐到汴州贸易。

  老实说,这对双方都有利。

  汴州并不缺钱,多年来赋税一直很轻,给东平郡王赚来了好大的名声,百姓还是有消费能力的。茶、盐之物,正是急需,幕府过一道手再卖给百姓、士人,还能小赚一笔。而杨行密也能得到宝贵的粮食,渡过最艰难的辰光。

  双方都同意做这种买卖,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关系是非常不错了,虽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

  庞师古登上梁公堰,俯瞰壮丽秀美的山川。

  从洛阳而来的戴思远亦步亦趋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拍着马屁。

  他身旁站着氏叔琮,嘴角微微有些翘起,似是在讥刺戴思远热切的钻营心思。

  氏叔琮是庞师古的老部下了。

  朱全忠出镇宣武之后,为对抗杨彦洪等汴州将门的影响力,同时也目睹了李克用帐下骑兵的巨大作用,决定另起炉灶,自己搞一支骑兵队伍,不受那帮鸟将门的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40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7/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