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561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大王不许生气。”杜氏道。

  “不生气。”

  杜氏犹豫了一下,便伏在邵树德肩上,狠狠咬了一口。

  “这……”邵树德倒吸一口凉气。

  杜氏擦了擦眼泪,眼底已有一丝笑意。

  “以后定对你好,我们还会有孩儿呢。”邵树德心有余悸地说道。

  杜氏脸红红地抱住了邵树德,微不可觉地嗯了一声。

  孩子,对这个时代的女人来说,果然是有效的。

  “义兄应带着刘氏出门了吧?”邵树德思绪飘到了云州,下意识说道。

  “大王亦有女诸葛,何不问计?”杜氏脸埋在邵树德脖子旁,声音有些闷。

  邵树德用力揉捏了下,道:“快献计。”

  “克用若只带河东兵马来会,定不超过五万,大王有多少兵?”杜氏问道。

  “黑矟、金刀、银枪、铁林、铁骑、豹骑诸军六万余人,八部蕃兵不下十万,沙碛蕃人万余,土团乡夫三万,二十万了。”邵树德说道。

  比最初计划的十余万人多了一些,主要临时征发了三万土团乡夫。

  “大王可遣人传扬,领‘五十万骑’至云州,克用如果只有五万兵,再是自负,也有所畏惧。”杜氏说道:“大王再放低一些身段,多说一些好话,许诺一些条件,让克用有个台阶下,这关就过了。纵是克用不愿,河东诸将也不傻,定会劝其去捏卢彦威这个软柿子。”

  “有几分道理。”邵树德点了点头,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结果。二十万人,善战之兵不过七万,克用若带五万晋兵而来,再召集北边五部之众,凑个十万人倒也不难。如果再征集数万土团乡夫,人数还能更多。现在和他打,太不明智了。”

  “这就需要大王多说好话了。”杜氏说道:“大军持重而行,大张旗鼓,示强,戒轻举,若贼人挑战,则集精兵强将击之。贼人败,则心中畏惧,争斗之心稍减,大王再与克用叙兄弟情义。克用知我军强盛,多半引去。”

  “这就是帮李克用选择进攻方向了。”邵树德说道:“他起意与我相会,多半是心中焦躁。若我灭了朱全忠,则势大不可制,可随意揉捏朝廷,威胁晋阳。其实大可不必,晋阳哪有那么好打。”

  历史上朱全忠拿下了大半个关中、河南全部、山南东道全部以及河北大部,灭了晋阳吗?没有。只是把他们打得惨兮兮的,压在河东出不来,实力衰微到极点。以至于后来李存勖赢了潞州之战,歼灭一万多梁军,随后又在柏乡大破梁人,俘斩两万余,朱全忠用“死灰复燃”形容晋军,确实恰如其分。

  杜氏不知道这些历史,她只是单凭纸面数据来计算成败。但如果只算谁兵多、钱多、粮多就能赢,朱全忠现在也不用打了。

  “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邵树德捏了捏杜氏的脸,突然一皱眉:“什么味道?”

  杜氏吃吃而笑。

  ※※※※※※

  麟州很快到了。

  邵树德下了马车。杜氏紧紧跟在后面,端庄、淑雅、大气、高贵,一看就是自幼经受了严格的礼仪训练,同时也学习了很多知识,气质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大概说的就是这类女人。

  大军没有进城。

  麟州城三面孤绝,地势险要,但却不够大,屯驻不了太多人马,因此全军扎营城外的窟野河畔。邵树德则带着王妃、宫官们住进了城里的折氏老宅。

  “当年在这个演武场上,我和折家一众后生比试箭术。”邵树德说道:“犹记得小五、十三郎、十九郎技艺出色。”

  “小五死在渑池,十三郎去了唐州,死于叶县城下。十九郎在铁骑军,镇压青唐吐蕃叛乱时,死于树墩城。”折芳霭怅然地看着空空荡荡的演武场,说道。

  家人大部分都搬去凤翔、唐州、光州了,如今留在麟州的没几人啦。

  土地还在,但人丁太少,以至于很多党项人冒姓折,在耕作那些荒芜的田地。

  杨氏成了麟州头号土族豪强,一些没跟着折家南下的部落,现在都依附杨氏,这是必然的结果。

  邵树德哑然。他只知道常年征战之下,折氏固然家势蒸蒸日上,但付出的代价绝不会小。但具体到谁谁谁,就没太关注了。

  “当年还有几个长辈……”邵树德又问道。

  “大多故去了。唯十四叔还健在,如今在当安州刺史。他当年对你可是赞不绝口。”折芳霭叹了口气。

  兴冲冲回家一趟,结果物是人非。熟悉的人要么故去,要么去了南方,老家这边知道弓剑双绝的折家大娘的人很少啦。

  “夫君,若将来……”折芳霭的话突然有些哽咽。

  “折氏可永享富贵,生男尚公主,生女为皇后……”

  “不可!”折芳霭连忙阻道,随即发现夫君脸上隐有笑意,顿时没好气道:“终日骗女人,口都花花了。”

  杜氏脸微微有些发烫。

  大队亲兵的进驻,给折府增添了一点人气。

  他们用煤块烧水做饭。麟州开采煤的矿坑不少,这种新燃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着,在豪富人家尤其多见。

  联想到路上铺了许多煤渣,看样子关北人民已经非常适应使用化石燃料了,这对于保护此地脆弱的环境应该很有用。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折芳霭在自己闺房内沐浴,水哗啦哗啦直响,好像故意让人听见一般。邵树德正要让杜氏过来给他宽衣,却听人通传:杨安吉来访,还带了数十杨氏子弟。

  邵树德叹了口气,杜氏掩嘴偷笑。

  这女人,自从马车上哭过一次之后,卸下了虚假的面具,整个人愈发真性情了。

  “杨氏好懂啊。”邵树德笑了一下,道:“都知道我巡视关北,要进献族中子弟。”

  野利氏、没藏氏、杨氏纷纷选出族中新锐子弟献上,人数已经近百了。再到丰、胜转一圈的话,估计能收到数百人。

  邵树德一看人数这么多,便不打算将他们编入各军了,准备让这些豪强子弟单独成军,名为“银鞍直”。

  直,值守也。都是可堪信任的关北子弟,自然有资格给自己值守。

  “去见见杨安吉吧。”邵树德理了理袍服,出门去了。

  闺房内先是静默片刻,随即传出哗啦一声巨响。

  

第008章 云中

  “地斤泽草原这些年还算安稳吧?”邵树德穿着紫色亲王袍服,安坐于上,问道。

  他当然掌握了很多嵬才部的情况,但自己知道的和别人知道的,未必就完全一样了,因此询问道。

  杨安吉没有丝毫停顿,不假思索道:“嵬才氏一意崇佛,修了不少寺庙。僧侣至各部传法,颇多便利。大王之威名,业已传遍诸部,无人不晓。”

  “蕃民可信佛?”

  “甚是虔诚。”

  “戾气可有化解?”

  “大王。”杨安吉看了邵树德一眼,道:“蕃民比以前顺服多了,但我以为,并非传教法师的功劳,而是大王之功。”

  “你也来这套?”邵树德笑了,道:“说实话。”

  “确是大王之功。”杨安吉面不改色地说道:“地斤泽虽不宜耕种,然通过租牛给灵夏百姓,赚取了许多钱帛。历次出兵,征发部民上阵,都有赏赐,百姓日子没那么艰难了,故戾气得以化解。”

  原来是这套说辞,到也不是没有道理。邵树德点了点头,道:“嵬才氏吞并地斤泽诸部,又吃掉了库结沙蕃部,人数不少,却无法耕作。眼下关北也不怎么缺牛了,今后的生计,他们打算如何解决?”

  杨安吉显然是思考过这个问题的,只听他说道:“嵬才氏,处于河套草原,东有麟、胜、银,南有夏、宥、盐,西为灵州,北面则是丰州,皆为汉地,他们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其实无需忧虑。若想解决其生计,某想了想,唯有募其精壮入军,卖命博取富贵了。”

  当然,他们富贵了也大概率不会回去了。草原这边还是穷,他们的主力拳头产品又与汉民有直接竞争关系,邵树德都不知道该怎么让他们发达起来。

  或许,真的只有募兵了。精壮招募走了,剩下的人也翻不起大浪。而人少了之后,人均资源丰富,或许就不用那么难了。

  关北情势复杂,蕃汉杂处。

  北面、西面有三个平原,可利用黄河及其支流水资源,宜牧宜耕。东面因为地势原因,无法有效利用黄河水资源,但像窟野河一带降水相对较多,是著名的“雨窝子”,也宜牧宜耕。

  南方的横山北麓也不算太差,同样可以半牧半耕,就是人口承载力不如灵州等地罢了。

  这些地方的部落,多年来一直在编户齐民。比如绥州、银州的党项小部落完全消失殆尽了,灵州的河西党项也成了历史名词。

  这些编户之民,官府控制较为严密,基本上就是可靠的基本盘。邵树德从延州一路走过来,发现百姓生活不错,都是支持自己的。

  蕃部的话,是唯一需要担心的了。现在支持,以后是不是还支持呢?

  地理环境造成的劣势,这个真的不好一概而论,只能具体某个部落具体分析。实在不行,就募兵,把有能力造反的人招走当兵算逑。

  反正国朝武夫对羌胡没什么歧视,早习惯了汉兵、胡兵并肩作战,杀对面的汉兵、胡兵了。公文中每每提到兵力,都是某某将“蕃汉兵马”若干。

  给他们一个体制内的升迁渠道,一视同仁,抽取草原精壮勇士,只能这么做了。

  “折家南迁之后,听闻有不少部落依附于杨家。”邵树德突然问道。

  “好教大王知晓,这些个部落,若无人管束,怕要为祸一方,故杨氏给他们划分牧场,严禁私斗。定期抽调精壮,送往灵州院。昔日折令公至关北募兵,我杨家亦选兵千人,交给折令公带走。若大王不允,杨氏自然不再擅管。”杨安吉神态自若地说道。

  邵树德展颜一笑,道:“杨氏为我分忧,何惧之有?这样吧,挑选二百悍勇之士,与那些杨氏子弟,一起送到军中。我要组建银鞍直,正是用人之际。”

  “遵命。”杨安吉应道。

  “杨氏,我是信任的,今后麟州这一片,给我看好了。有事便与州中、幕府商定。令侄在都护府做事,功勋卓著,只要勤勉,将来杨氏亦有富贵。”邵树德最后勉励道。

  ※※※※※※

  已经扩充到近一千八百骑的具装甲骑展开了例行训练。

  人马皆披甲,银光闪闪,集群冲锋起来,威势震天动地。在旷野中列阵的野利、没藏、嵬才等部蕃人看得目瞪口呆,下意识把自己代入那些草人,不知道能不能顶得住。

  其实草原上的蕃人并不怎么怕骑兵,但这主要是指轻骑兵和中型骑兵。

  贞观十九年(645),薛延陀趁唐征高丽之机入寇,攻入河套地区,唐军与之开战,最终将其灭亡。

  薛延陀称雄草原的战术就是骑马步兵。他们的人骑马赶到战场,下马持长枪步战,装备不行,步兵战术也很一般,更谈不上什么军阵,但就是打得突厥骑兵惨不忍睹,抱头鼠窜。

  其实也没什么诀窍。就是不要怕,看准了对方冲来的骑兵,出手稳准狠,用长枪将他们捅下来。被打散了也不要怕,继续小规模集群作战,将骑兵一个个捅下来。

  破除恐惧是第一条。骑兵没什么大不了的,薛延陀曾经多次以少胜多,几千步兵大破万余突厥骑兵。

  他们的步兵经常被突厥骑兵冲散,但散而不溃,继续各自为战,因为骑兵的正面搏杀能力不如步兵,不要怕。只要破除心中的恐惧,觉得骑兵没什么大不了的,薛延陀的步兵就能称雄东突厥故地,成为拥兵二十万的一方草原霸主。

  当然,等到大唐的骑马步兵进入阴山草原。双方下马步战的时候,薛延陀那些不专业的步兵就被打得找不着北。但大唐步兵打突厥骑兵时却没薛延陀那么轻松,这可真是一物降一物了。

  以上都是轻骑兵和中型骑兵,如果换成具装甲骑,怕是薛延陀步兵来了也要饮恨。

  此时在场中观看的蕃人步兵其实并不怎么怕骑兵,但在看到具装甲骑时依然大为震撼,因为这真不是你拿一杆长枪就能捅下来的,故人人畏惧。

  邵树德心怀畅快,悄悄对王妃折芳霭说道:“北朝之时,具装甲骑称雄,但被重步兵打得退出战场,不得不给自己减重,不敢再正面直冲。若这些蕃人也有坚韧的重甲步卒,我这具装甲骑就不敢拿出来显摆了。”

  “蕃人学不会这些,夫君何忧也?”折芳霭柔声道。

  “但总有些蕃人,步兵玩得比骑兵还好。”邵树德说道。

  他不知道薛延陀是不是第一个用步兵称雄草原的民族,总之他们十分怪异、另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5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1/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