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591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张继孙不敢说话了,张继祚也有些尴尬,张了张口,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张全义冷哼一声,道:“继祚吾儿,你也老大不小了,以后管着点三郎,不要祸从口出。记住,你生母是姜氏,已经亡故,嫡母是蒋氏,今尚健在,以后要孝顺父母,可明白?”

  “儿明白了。”张继祚、张继孙一齐应道。

  他俩还年轻,觉得有些事情比较屈辱,心里不舒服。此时见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诫,顿时明白了过来,姜还是老的辣,在维系家业方面,他们不如父亲深谋远虑。

  “我听闻徐怀玉在丹州当刺史,王班刺怀州,胡真更是在王府任职。夏王有此胸襟,确为真主。参州那个地方,便是当年燕、魏交兵之地,听闻后魏皇帝喜去旋鸿池打猎、观鱼,应是处水草丰美之地。夏王既置正州,多半是要移民屯垦,为父还有机会。”张全义顿了顿,见左近无人,又低声道:“天有不测风云,这世道谁又能说得准呢?往后,还要走着看。”

  ※※※※※※

  折宗本、高仁厚率数千兵马进了城。

  一路所见,家家户户紧闭门窗。偶有几人探头张望,又很快缩了回去。

  高仁厚眼尖,叹道:“百姓面有饥色,都说全义善抚民,我看言过其实。”

  “不然。”折宗本道:“朱全忠击败蔡贼后,对奉国镇一直十分警惕。不但时常遴选精壮充入宣武衙军,还三天两头征发民力,百姓不得休养生息,苦甚。不过蔡州底子好,即便长期出粮出丁,看起来比唐镇三州还是要好很多。”

  高仁厚无语,唐邓随到底被祸害成了什么样啊,这么穷了?

  二人边走边说,很快进了节度使府。

  不一会儿,降将戴思远被喊了过来,接受二人询问。

  “戴将军昔年驻马洛阳,土壕寨、千秋亭数次大战,皆率飞龙军百里驰援,令守军转危为安,打得不错。”看着略显局促紧张的戴思远,折宗本笑了笑,道:“坐下吧。”

  “谢折帅、高帅。”戴思远也不推辞,直接在胡床上坐下。

  “戴将军仕梁多年,当知梁军内情。”折宗本说道。

  “折帅垂问乃我的荣幸,某知无不言。”戴思远回道。

  “好。”折宗本赞道:“戴将军可知丁会之佑国军在何处?”

  “去岁十一月时在郾城,后因颍水战事甚急,调上去厮杀了一阵,替换匡卫、长剑二军。某率飞龙军南下时途经郾城,佑国军刚刚回返,匡卫、长剑二军再度北上。”戴思远回道。

  “匡卫、长剑二军如今在颍水东岸。”

  “正是。”

  “善战否?”

  “比佑国军善战。”戴思远有些奇怪,善不善战你们不知道么?颍水那边都交手过不止一次了。

  “听闻佑国军亦是宣武衙军整编而成,为何不能打了?”

  “无他,士气不振。”戴思远答道:“汝州之战,虽未大败,然走得急促,丢了不少人马,军心士气受到些影响。丁会这人又……唉。”

  “丁会乃沙场老将,戴将军何故轻视?”高仁厚在一旁问道。

  “因汝州之败,丁会颇为自责,在军中广设灵堂,祭奠阵亡将士。又因其喜唱挽歌,每至一营,皆令鼓吹手奏丧乐,亲唱丧歌,终日不绝。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军心士气受了影响。庞师古闻讯大怒,亲赴佑国军营中责备,丁会乃止。”

  折宗本、高仁厚有些发愣。

  他们不知道,这是“说唱歌手”丁会小时候养成的习惯。

  丁会出生在寿春,天性喜爱唱歌,但缺乏正确引导,走歪了路子,唱歌时“其声悲怆”。戴思远听汴州老资格将领闲聊八卦,说丁会小时候经常混到人家出殡的队伍里,跟着一起唱挽歌,唱得很专注、很动情、很走心,比主人家的孝子唱得还伤心。

  大了以后,苦练武艺,崇拜史上有名的游侠,又横向发展出了“慷慨悲歌”的细分领域。但总体而言,他唱歌的风格没有跳出旧的窠臼,一直很“悲怆”。

  历史上昭宗遇弑,镇守潞州的丁会下令全军缟素,登上了大舞台,亲自担纲主唱,唱到朱全忠怀疑人生,觉得丁会要反了,但又投鼠忌器,不敢把丁会拿下——丁会镇泽潞,战功赫赫,手下军队里多有战场上俘虏的河东军士,还不是说反就反了,朱全忠也不敢轻动。

  当然也有人说,丁会的挽歌不是唱给昭宗的,而是唱给被朱全忠杀死的诸多老兄弟的。全忠只能共患难,稍一得势,便开始清理老将,不能共富贵,丁会失望痛心,借此发泄不满。

  “丁会也是个性情中人。”折宗本笑道:“按戴将军所述,佑国军屯于郾城,兵多将广,该如何图之?”

  蔡州一下,郾城已经暴露在威胜军兵锋之下,如果北上,丁会所部首当其冲。

  “回折帅,佑国军本有两万众,即便在颍水有战损,但主力仍在,若据守城池、堡寨,以折、契苾二位将军的兵力,拿不下。”戴思远实话实说:“如今最好盯着点氏叔琮。飞胜、雄威有两万军,都是积年厮杀的老部队,打过时溥、朱瑄、朱瑾、罗弘信,屡战屡胜,不可轻视。另者,氏叔琮必然在徐、宿、亳三州征调乡勇,人多势众,一路往颍州杀来,还是稳妥一点好。”

  “戴将军没有一味顺着我的话说,而是据实禀报,一是一,二是二,果有良将之风。”折宗本称赞了一声,笑道:“也罢,先整顿州县,打探一下颍州战局。”

  

第048章 调动

  氏叔琮驻兵涡口。

  淮水并没有封冻,依然是一个极好的后勤运输通道。大批运输船来来回回,川流不息,整个涡口大营几乎成了一个超大号仓城。

  毋庸置疑,杨行密提供了便利,至少有一小部分粮草、器械是他提供的。

  汴、扬两家并未结盟,但私底下已经是事实上的盟友,关系密切,互相配合——他们甚至派出了少量水师帮忙,倾向已经十分明显了。

  邵贼现在是公敌,先干挺他,大伙再争论别的。

  也正因为这种“振奋人心”的形势,氏叔琮的胆子就大了起来。飞胜军跑得飞快,沿淮西进,进驻颍州下蔡县,河对岸的寿州为之大震。

  本来在淮兵压力之下还能组织多次反击的淮宁军,立刻保守起来,不再出战,以守为主,这让朱延寿更加猖狂。

  正月十八,飞胜军再接再厉,于颍上县左近大败淮宁军魏守节部,迫使其退守汝阴,形势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兵法云‘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贼入颍州,已有乡导,掩有地利,遽而伐之,军不利也。”站在淮水大堤之上,氏叔琮忧思成结,喟叹不已。

  他叹的是梁地局势的江河日下,叹的是梁王和庞师古所面临的煎熬局面。

  氏叔琮对庞师古是有感情的。

  当年梁王初镇汴,宣武旧军对其态度暧昧,不是很驯服,甚至亳州还有叛将割据自立。梁王欲调骑兵与黄巢厮杀,杨彦洪等人阳奉阴违,磨磨蹭蹭。

  一怒之下,梁王令庞师古组建五百骑兵,用自己能指挥得动的人!

  汴州尉氏县出身的氏叔琮投军,因为精于骑射,马战兵器样样精通,一来就当上了小军官,然后在庞师古的提携之下慢慢发迹。可以说,庞师古对氏叔琮是有知遇之恩的,氏叔琮对庞师古也十分敬重,对他如今面临的处境十分忧心。

  十万大军顿于颍水、许州一线,左翼的蔡州正在大战,颍州则已经被北上的淮宁军攻取一半以上,任凭其发展下去的话,说不定夏贼要攻到陈州去,包抄庞师古的后路。

  这如何使得!

  但为了庞师古搭上自己的命,氏叔琮还没这么大魄力。帮一帮老上级、大恩人是肯定的,但帮到什么程度,还得具体再看。

  “淮宁军有朱延寿、李神福两路出兵拖着,想必折嗣伦也不敢有什么异动。传令下去,移师下蔡,我要会一会契苾璋、崔洪。”氏叔琮下了河堤,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西行而去。

  从骑军调任雄威军使的李思安接到命令后,意识到大战即将来临,不由得兴奋了起来。

  他是汴州本地人,杨彦洪亲兵出身,身材魁梧,勇力过人,马战厮杀时擅使飞槊,往往一击毙敌。朱瑾帐下不知道多少军校曾经吃过这招的亏,成就了他的赫赫威名,然后一路青云直上,终于独掌一军,并遥领亳州刺史。

  “破夏军那帮乌合之众在哪?”李思安拉住军中都虞候,问道。

  “在旧颍阳县,与杨师厚合兵一处。昨日接到赵岩军报,言其欲攻汝阴。”

  “赵岩?”李思安一愣。

  “就是赵霖,因作战不利,遂改名去去晦气。”都虞候答道。

  “改名有个屁用!”李思安不屑道。

  杨师厚那个老滑头,摆明了是拿赵霖——好吧,赵岩当猴耍呢。听闻他不断拉丁入伍,兵马已破万,哪来的钱粮养军?要么搜刮颍州百姓,要么蹭破夏军、落雁都的,反正陈许负担得起。

  李思安觉得,今后万一遇到夏贼,断不能与杨师厚并肩作战。这人品行太差了,居然丢下张全义自个跑了,而且有拥兵自重的苗头。若不是这会没空料理他,早就人头落地了。

  不过氏都头却认为时局艰难,杨师厚那万把人可以壮壮声势,而今还得与他虚与委蛇。

  李思安对此无法认同。杨师厚确实能力不错,善治军,打仗的水平也可以,但军士多为新募,吓唬吓唬草贼山匪还行,一遇到高强度的厮杀就得露馅。

  宿州行营主力倾巢而出,飞胜、雄威二军各有万人,拣选徐宿勇士精锐编成的控鹤都也很能打,这就两万一千步骑了。一路上还在诸州征集了土团乡夫两万余人,总计四万多大军,还不够打么?

  与那些心思叵测、战力羸弱的人搅和在一起,只会让自己被拖下水,莫名其妙吃败仗。

  也不知道氏都头怎么想的,唉!

  淮水静静流淌,静默无言。李思安发了一会呆,满腔郁闷地走了。

  大军迤逦而行,旗幡林立,如果丁会在此,丧乐一响,歌声一起,就和出殡的队伍没什么两样了。

  ※※※※※※

  “魏将军,若非你是淮宁军的,我已经将你斩了。”汝阴县城之内,契苾璋高倨案上,冷笑不止。

  淮宁军的战斗力真的太烂了。这证明了一个道理,扩军是有风险的,一个不小心战斗力就会断崖式下降。

  颍上县之战,魏守节过于自大,居然与梁军野战,结果大败,五千人损失了将近一半,带着残兵败将溃回颍州之后,脸色苍白,再不敢言战。

  “咳咳。”崔洪咳嗽了一下,觉得该为自己的下属辩解两句了。

  他被折宗本任命为颍州镇遏兵马使,申州刺史陈素、淮宁军衙将魏守节都是他的临时下属,如今宜鼓舞士气,不宜过分苛责。

  “契苾将军,其实我军也有难处。”崔洪说道:“北上兵力严重不足。魏将军本只有四千兵,其中半是淮西乡勇,编了一些颍州败兵之后,亦只有五千之数。整顿时日尚短,遇上梁军老卒,自然不能抵敌。以我看来,颍州城中粮草充足,接下来还是以守为主,不出城浪战。”

  这话其实也有为自己开脱的意思。

  淮西镇北上的三支部队,一开始都没几个兵。

  陈素两千外镇军,外加两千申州乡勇。

  崔洪四千外镇军、三千光州乡勇。进入蔡州后,招募了不少山贼匪寇入军,又拉了一些丁,全军逾万,但战斗力也是不怎么行的。

  如今魏守节失了颍上,只剩两千多士气不振的败兵,确实不宜浪战了。一万多人靠城墙壮胆,守一守颍州,牵制下氏叔琮的兵力,确实是很务实的方略。

  “既然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那我也不多说了。守吧,再出岔子,谁也保不了你们。”契苾璋哼了一声,道:“我不陪你们玩了。”

  “契苾将军这是要往何处?”崔洪一惊,问道。

  飞龙军这万余老兵可是他们的主心骨,如何能走?

  “留在城里有什么用?”契苾璋问道:“陪你们守城的话,我还要这么多马骡做甚?自然是绕道梁贼后方,攻其薄弱之处。”

  这话实在。飞龙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机动力啊!放弃机动力当守城步兵,那不是傻子么?

  氏叔琮既然敢倾巢而出,那么就要让他尝尝顾头不顾腚的滋味。

  从颍州北上可至亳州,再往东便是徐、宿。好空旷的一片跑马地,而且没什么能打的部队。衙军精锐已走,地方上顶多有一些州县兵,在飞龙军面前,根本就是土鸡瓦狗,只能躲在城池堡寨内瑟瑟发抖。

  契苾璋甚至打算联络梁汉颙、薛离,飞龙军左右厢两万余人大汇合,跳出颍州这个小圈子,兜到外围流动作战,甚至可以尝试攻占几座城池,搅乱梁人的大后方。

  只可惜,现在有点联络不上梁汉颙,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又屯兵何处,是不是还在濮州。

  早就听闻朱瑄对他们态度不善,很可能要赶飞龙军走,也不知道有没有动手了,这确是值得忧虑之事。

  “飞龙军若在徐宿搞出好大局面,说不定会令氏叔琮惊慌。”崔洪知道留不住契苾璋,于是只能往好的方面想,只听他说道:“氏叔琮镇徐时间不短了,听闻很多将士都把家人接到了徐、宿,若能攻破彭城、符离二县,虏获贼军家眷,梁贼飞胜、雄威二军定然不稳,说不定就有军士鼓噪着回师,颍州之困局可迎刃而解。”

  “你能这么想就再好不过了。”契苾璋笑了笑,道:“速速给我准备粮草、器械,两日后便出兵,先去亳州耍耍。”

  当然,这是他的方略。如果折宗本给他下令,回师攻陈州的话,他也会遵从。但他觉得,陈州没那么好打,若不能尽灭赵家的忠武军,是很难从侧后威胁到梁人的。既如此,还不如想办法把氏叔琮这几万人重创了,或对大局更有益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5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1/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