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624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李彦威浑身一紧,立刻起身,差点带翻了身后的马扎。

  野利克成手抚剑柄,看了他两眼。

  “回大王,全忠看似豪勇,实则能屈能伸,亦不会寻死觅活。”李彦威说道:“罪将以为他会逃。”

  根据最新的军报,朱全忠部前锋已抵扶沟,主力离着也不远了。一路上不断有乡勇逃散,如今尚有六万余人。粮草、器械足够,但士气低落,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打赢的。

  李彦威提到的朱全忠的性格,邵树德深以为然。

  他和李克用是两个极端。克用性情刚烈,感情用事,注重脸面,靠人格魅力和个人勇武团结大多数人,他如果战败,不可能投降,要么跑,要么自杀。

  全忠能屈能伸,为了达成目的,任何手段都可以,不太在乎脸面。他也不会投降,因为邵树德必欲杀之,不会留情。但朱全忠则未必会自杀,哪怕抛弃妻子,只要能活命,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他就会永不停歇地折腾下去,不会轻易放弃。

  “雄威、飞胜二军,全忠可能控制?”邵树德又问道。

  “能。”李彦威答道:“雄威军、飞胜军都是宣武主力,朱全忠将其交给氏叔琮统带,并没有多久。而今有他亲自看着,没到生死存亡之际,不至于有人作乱。不过殿下可以派兵攻取徐、宿二州,或可动摇其军心。”

  邵树德点了点头。

  看看晚唐历史就知道了,天下诸镇,造反者多如牛毛,但李克用、朱全忠的部下却很特殊。

  李克用团结、笼络、控制属下的办法不好学,这独属于他个人。历史上他被朱全忠打成那样,几次兵围太原,内部还是很团结。除了李罕之、刘仁恭这种外系投奔来的二五仔之外,河东、代北基本盘非常稳固。

  朱全忠的优势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军队,与大多数将帅继承得来的军队不一样。在他晚年不断招降纳叛,吸收了大量外系降兵降将和地盘,同时大力清理老将之前,内部甚至比李克用还稳固。

  朱全忠没有主角光环,他的部队是白手起家得来的,自然忠诚。邵树德也是白手起家拉起的部队,与朱全忠是一路人。

  不过也要吸取朱全忠的教训。

  朱全忠为了快速统一北方,不断妥协,给兵给实权,只要你当附庸即可,埋下了太多祸根。

  邵树德以前对此嗤之以鼻,觉得朱全忠这样做很不可思议。但当他自己走到这一步时,却忍不住用了与朱全忠同样的手段,因为真的好使啊,效果立竿见影。

  但真的要吸取教训。唐邓随、淮西、陈许、河中、山南西道、龙剑、山南东道、鄂岳,不知不觉,自己已经许出去八个藩镇了,这可都是实权节度使,上下自成一体,完全有能力造反那种。

  当然,也只是担心罢了。

  历史上朱全忠东征西讨,形势很好,东都、奉国、忠武、鄂岳、魏博这些藩镇被压榨酷烈,也没人敢造反。

  换到自己这边,借王瑶一个胆子他也不敢反。二十万军队压过去,立成齑粉,根本不值得,除非你剥夺了他的节度使之位。

  “徐州张廷范,可会降我?”邵树德把目光转向了萧符,问道。

  “回大王,空口白话怕是有些难,还是得遣兵至徐州才行。”萧符答道:“无需多,两万人足矣。但大王须得小心杨行密,此人极可能派兵北上,抢占徐宿。另者,张廷范也未必愿意降大王,降杨行密的可能很大。”

  “曹州朱珍,我观他按兵不动,逡巡不进,似有割据自保之意。可否说其来降?”邵树德又问道。

  “朱珍据曹州多年,且经常至滑、单、宋等州就食,在那一片影响力不小。”萧符答道:“我观其还有些侥幸之心,大王须帮他清醒清醒。”

  邵树德笑了,道:“萧大夫洞彻人心,我不及也。”

  朱瑾、朱威二人最近包围了濮州,攻打甚急。梁汉颙不敢跑,盖因一跑濮州多半就丢了,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邵树德想了想,这样也好,顺道一并解决了朱珍、朱瑾。

  对这些山东势力,他现在能打的牌太多了。收编了那么多军队干嘛的?这个时候不消耗,什么时候消耗?

  朱全忠都知道驱使郓、兖、青三镇降兵南下清口,攻打杨行密,好的经验就要参考。

  邵树德招了招手,让李忠过来。

  “明日李唐宾至,令其速来见我。”

  “遵命。”

  

第090章 君何处可之

  乾宁四年五月初七,归德、天雄、武威、经略、护国、坚锐、铁骑、飞龙六万余大军在许州南门外列阵。

  誓师完毕之后,以坚锐军为先锋,全军东行。

  而在北部战线,天德、顺义两军对郑州的控制越来越深入。赤水军接到命令,返回安邑整补,武兴军前往洛阳镇守。

  南部战线,天柱、威胜二军对佑国军展开了进攻,以打促降。

  颍州方向,淮宁军在朱全忠撤走后,再度活跃起来,占领颍州全境,往亳州方向发展。

  河阳方向,魏博镇降低了姿态,已经不太敢与夏军发生冲突了,老实了很多。

  三大行营,五个进攻方向,全线飘红,势如破竹。

  因为“好日子还在后头”,将士们对在外征战一年这件事还算可以忍受,士气并未降低,全军状态维持得相当好。

  夏军状态好了,梁军的状态可就很不好了。

  匡卫军覆灭的消息第二天清晨传到了蔡水——夏军对庞师古部采取的是围三阙一的战法,上万人马总有不愿投降的,直接就跑了。

  朱全忠刚刚吃罢早饭,结果就听到了这个消息。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血涌上头,怒不可遏。

  “康延孝他怎么敢?怎么敢的?”朱全忠一脚踹翻了案几,杯盘碟壶洒落一地。

  没有人敢说话。

  朱全忠双眼赤红,在营帐内转来转去。

  不一会儿,长直军左厢兵马使朱友裕匆匆赶了过来,见状愕然。敬翔将他拉到一边,轻声说了下情况。

  “吾儿方才去哪了?”朱全忠稍稍收敛了脾气,沉声问道。

  “有乡勇逃走,儿带兵镇压。”朱友裕答道。

  乡勇多是颍、亳丁壮,如今这个局势,他们想逃回家也可以理解。但理解归理解,朱全忠是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的。

  首先,这都是有一定军事基础的壮丁,也多次感受过战场氛围,是极好的补充兵来源。把他们塞到老部队里,只要不是很多,以老带新之下,成长会非常迅速。

  其次,他们的逃窜,会影响到飞胜、雄威二军的士气。他们的家人还在徐宿,虽说梁王积威甚深,大伙被迫跟着离乡征战,但不代表他们心里没怨气。乡勇的溃逃,让一些军士的心思起了变化,这是不得不防的。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梁军根本没有决战的条件。接连不断的坏消息传过来,全军士气低落,还不断有人想要开小差,这仗怎么打?打个鸡儿。

  “终日不知所谓。”朱全忠冷哼一声。

  连乡勇都管束不住,朱全忠很是失望,怀疑将长直军这种精锐交给儿子是否正确。想当年在华州攻打巢军,长子的表现还是让他眼前一亮的,也非常自豪。可镇汴之后,儿子成婚,这表现就一天不如一天。

  都是女人坏的事!朱全忠想到了儿媳刘氏那娇美的面容,雪白的脖颈,心中一热,不过很快被他压了下去。

  “浮桥造好了吗?”朱全忠让亲兵进来收拾一下地面,随口问道。

  “造好了一座,第二座也快完工了。”朱友裕回道。

  浮桥是朱全忠下令建造的,还经历了一番曲折。

  他看了看手下三万军士的状态,又考虑到邵树德可能调集十万以上的衙军,心里知道这仗打不赢,于是萌生了退意。

  但他想退,这话却不能由他说出来,至少朱全忠口头上还是声称要去为庞师古、丁会解围的。到最后,还是敬翔懂他,主动建议放弃与邵贼决战,率军北返,先解了汴州之围再说,并用了“恐汴州有失”这句话。

  朱全忠当然是不允了,痛骂良久,最后李振、蒋玄晖也一起苦劝,这才勉强同意北归。

  浮桥,横跨蔡水两岸,造好后梁军就将东渡,走蔡水东岸北返。

  “立刻下令渡河。”朱全忠吩咐道。

  “遵命。”朱友裕灰头土脸地出了大帐,叹了一口气,心事重重地走了。

  五月初八,邵树德甩开大队步军,亲率铁骑、飞龙二军抵达扶沟县。当天下午,又往东南方疾驰,见到了正在渡河的梁军。

  不用他吩咐,铁骑军以及刚刚赶到没多久的定难军一万八千骑立刻发起了进攻。

  渡口附近,梁军矢如雨下,迫退了夏军骑兵。飞龙军八千步兵下马,趁势发动了一波猛攻,守御渡口的长直军拼死抵御,淮人舟师又来帮忙,强弩连番射击,飞龙军折损了近千人,不得不退去。

  邵树德看了看前后战损已超过四成的飞龙军,令其退回扶沟休整。

  不过宣武衙军能战,乡勇可不能能战。尚未及渡河的数千人直接一哄而散,还有三千余人趁机投降,言只愿归家。

  长直军见事不可为,在舟师的掩护下退到了河东岸,又将两座浮桥烧毁,与夏军隔河相望。

  “朱全忠四万乡勇,跑了一万多了吧?”邵树德见到渡口的乱象后,哈哈一笑,随即又用遗憾的语气说道:“我本以为全忠乃武人,有武人的血性,如今看来,沽名钓誉之辈罢了。见事不可为,就要溜走,此英雄所为耶?”

  有点可惜,朱全忠不敢回身与他厮杀,不能一举歼敌。

  “大王,朱全忠不过一狡猾无耻之辈罢了,说奸雄都过分了,真谈不上英雄。”萧符策马跟在身后,笑道。

  邵树德打了大胜仗,这几天心情不错,也有点飘,闻言笑道:“全忠处四战之地,之所以越打越强,在于朱珍替他练兵选将,在于裴迪为他处理刑狱钱谷,在于敬翔为他出谋划策,在于丁会、庞师古、氏叔琮、张存敬之辈为其厮杀征战。其人狡诈无耻,我必杀之。”

  萧符只能凑趣干笑两声。

  “罢了,朱全忠能得中原二十余州,实力是当年李师道的两倍,也不是白来的。”邵树德悻悻地说了句。

  毛评价朱全忠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李克用说他“阴狡祸贼”。王夫之评价“凶狡如蛇虺”。如今看来,这人狡猾阴险是真的,若不是凭借大势来压他,用疲敌之计磨他,估计还不好打呢。

  “来人,去给朱全忠留句话。”邵树德说道:“就说汴宋滑曹,君何处可之?”

  谢瞳也来了,与萧符对视一眼,皆暗道:以朱全忠的脸皮,这话怕是不会上当。

  李忠刚要离开,又被邵树德喊住了。

  只见邵树德沉吟了一会,低声对卢嗣业吩咐了几句。

  卢嗣业愕然,不过专业素养极好,摊开纸笔一挥而就。

  邵树德拿起文稿看了看,道:“送出去吧。”

  谢瞳、萧符二人就在旁边,见了相视苦笑。

  李忠匆匆离去。

  不一会儿,有几个嗓门大的骑手隔着蔡水大叫大嚷:“梁王可在?夏王有话要说。”

  一脸阴沉之色的朱全忠很快得人回报,策马至河岸边,先令舟师弩手勿要轻举妄动,然后在亲兵团团围护之下,问道:“我与树德皆唐臣,本应和睦修好,复有何言?”

  一名文吏咽了口唾沫,心一横,大声道:“夏王有言,‘梁王丧师失地,颍蔡亳徐诸州,不复为王所领,朱珍又降,愿奉我为主,异日大军薄汴,君何处可之?’又言,‘听闻梁王府中美人如云,我欲秋来北上,执美人素手,赏翠袖歌舞。’”

  朱友裕也在旁边,听了大怒,抽出步弓便要射杀。

  朱全忠拉住了儿子的手,脸上一点愤怒的表情都没有,道:“树德尽作大言矣。侥幸小胜一场,安能作数?吴、魏诸王与我联手,大兵五十万,破汝必矣。”

  文吏不答,道:“梁王勿惊,有信一封。”

  旁边骑手闻言拈弓搭箭,斜斜射出一箭,轻飘飘地落在对岸。随后几人便打马远去,再不回头。

  “大王,有封信。”亲兵将射过来的箭捡回。

  朱全忠接过,拆开一看,半晌面无表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6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4/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