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645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梁贼兵不少啊,一万精兵、五千乡勇,不过想凭这点人就拿下中牟,还是差了点。”蔡松阳从女墙后仔细审视着梁军营地,说道。

  城内有三千步卒、五百骑卒,好好守的话,朱友裕这些人即便破城,也得付出不小的代价。

  “军使,若梁人攻城不下,转身就走了怎么办?”有人问道。

  “这是个问题。”蔡松阳收回目光,道:“所有人谨奉军令,不得出城厮杀,一次也不许。摆出番死守的架势,让他们觉得咱们很害怕。”

  其实,如今部署在城头的多是羸兵,城里的壮丁健妇,也被动员了起来。精兵强将都躲在马面下,随时可以上城支援。

  如果梁兵尝试猛攻的话,他们会发现不是很难打,可能会破城的希望。

  毫无疑问,这是陷阱。永远有希望破城,但永远破不了城,直到他们的退路被尽数截断,成了瓮中之鳖。

  “不出城厮杀一番可惜了。”

  “死守城池最是烦人,还不如痛痛快快野战,决一生死。”

  “这些壮丁健妇行不行?万一溃了,让贼兵上了城头,咱们未及赶下去,那不弄巧成拙?”

  “要我说啊,就是让梁贼占了中牟又如何?还不如留一座空城给他们,届时朱友裕更舍不得跑了,正好团团围死。”

  将校们七嘴八舌,嘻嘻哈哈。

  “闭嘴。”蔡松阳斥了一句,又强调了一遍:“不得出城野战。敢违命者,立斩无赦。”

  “遵命。”众人收敛笑容,齐齐低声应命。

  出城厮杀有一个风险,即有可能会被贼人俘虏,刑具一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那不什么都招了?

  朱友裕得知情报之后,怕是立刻就要撤退,就凭中牟城里这三千余兵,怕是留不下几个贼人。

  “晚上都警醒点,别让人摸上来还不自知。”蔡松阳又吩咐了一句,便下了城头。

  ※※※※※※

  朦胧的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橘黄色的光芒洒满大地,草木都带上了一层磷光。

  空气有些潮湿,混合了露水的泥土带着股难以形容的味道。

  钱大郎躲在草丛中,不敢出身。

  天可怜见,他只是出来偷只羊而已,怎么搞那么多人来抓他?

  一队又一队的军士,无穷无尽,漫山遍野。

  他们穿着褐色军服,左手抚在刀柄上,右手前后摇摆着,脚下动作极快,一眨眼功夫就走出去老远。

  “他妈的!到底有多少兵?怎么还没过完?”钱大郎心中痛骂不休,但伏在草丛里一动不敢动。

  一只蚊子落在他的脖颈上,痛快地吸着血,钱大郎默默忍耐着,心里不住哀叹。

  马车辚辚驶过。

  车上堆满了各种杂七杂八的物资。钱大郎也上阵打过仗,偷偷瞄了一眼就知道那是箭矢、粮食、槊刃、弓弦等物事。

  “快走啊,快过去啊!”钱大郎心中默念:“老子当年没当逃兵时,前往内黄攻魏兵,一夜行军四十里,你们倒是快点走啊!”

  但人实在太多了,这让钱大郎几乎要崩溃。

  得过去一万人了吧?怎么还没过完?看样子还有第二个、第三个“一万”。

  这他妈谁啊,捅了夏贼老窝了?招来这么多兵!还是朱全忠就在前边,数十万夏贼奔过去想要抓人领赏?

  车队过去之后,又来了一队骑兵。

  骑手们牵着战马,目不斜视。没人说话,气氛肃然。

  不知道怎地,钱大郎想起当年军中闲聊之时,有人谈到安禄山夜巡田承嗣军营,田部军士事先并不知情,但上级突击检查之下,第一时间披甲列阵,在大雪之中肃立不动。安禄山依册点名,一个不少。

  这些夏兵行军之时没人抱怨,没人说话,部伍整肃,神色淡然。一看就是常年征战的老武夫,漫天风沙、吃冰卧雪都是寻常事了,深夜行军简直是小菜一碟。

  不知道怎地,钱大郎突然之间有些想哭。

  队头死了,他逃了。躲藏至今,有家难回,别说喝酒吃肉了,连饭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好想吃肉啊,吃了肉才有力气,夜间才能看得见。

  钱大郎低头看了看怀里的羊羔,悄悄挪动了一下身体,想要慢慢蹭到后面的树林子里。不料就在此时,双臂、肩背上同时多了几只铁钳般的大手,将他死死按住。

  “我就看你能忍到几时,好小子,趴在这里小半夜了,一动不动,挺厉害啊。”有人嘲笑道。

  坏了!被游骑逮了!钱大郎吓得亡魂皆冒,连连讨饶。

  天雄军都游奕使王建及骑着一匹马路过,听到军士汇报之后,哈哈大笑:“偷羊贼也太倒霉了,问问他寨子在哪,把人都喊过来,如果能阵前效力,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说罢,一夹马腹,又往前去了。

  步行的骑兵们羡慕地看着王建及。军官马多,别说战马了,骑乘马都不止一匹,哪像他们,还得牵马步行。

  “王将军。”左厢兵马使李璘居然也牵马步行,看见王建及远远过来,立刻行礼。

  “有时候真羡慕你,第二次打长直军了吧?”王建及下了马,笑道。

  “上次打的寇彦卿,这次打朱友裕,定不能轻饶。”李璘神色淡然地说道。

  他想起了洛阳之南的那场战斗。

  打得好激烈啊,敌人真硬,不到七千人,硬是死伤一半才投降。若非寇彦卿死了,胡真逃了,估计还有的打。

  武学系的天雄军第一次遭遇如此强劲的对手,不知道多少意气风发的同窗战死在洛阳的漫天风雪里。

  他们本可以当十将、当指挥使、当兵马使、当军使,但一切都结束了,生命定格在了那个冰冷的夜晚。

  “这次,与长直军算总账。”李璘左手下意识抚在了刀柄上。

  三万天雄军,士气高昂,意气风发,这世上何人能敌?长直军不行,铁林军、武威军也只配给他们提鞋。

  杀杀杀,杀他个人头滚滚,杀出武人的豪迈,杀出个太平天下。

  ※※※※※※

  尉氏县城外,攻城战夜间继续进行。

  坚锐军、忠武军一万多人,带着两万陈许男儿,舍生忘死地冲击着城墙。

  墙上有滚热的金汁淌下,攻城军士的惨叫声几乎响彻夜空。

  张筠有些不忍,欲言又止。

  郭绍宾面色冷峻,下令亲兵放箭,将一群往回溃退的军士尽皆扫倒在地。

  “张将军,不是我狠心。”郭绍宾叹了口气,道:“我且问你,许州大战之后,夏王俘六万余兵,能保存军号、部伍的降兵又有几支?”

  “就厅子都、佑国军和咱们坚锐军。”张筠回道。

  “那不就对了?”郭绍宾说道:“能有这结局,就偷着乐吧。迄今为止,葛从周、张慎思、康延孝、戴思远等降将,可有一个能领兵?咱们还有部队,就还有立功的机会。而立了战功,外放一镇节度使也未可知。便是节度使当不了,刺史、防御使呢?丁会已经是蕲州刺史,咱们亦当勉之。”

  丁会原本是节度使,但那是“前朝”的官,不作数。防御使却是“新朝”的职位,含金量十足。中原多事,防御使与刺史一样,军政一把抓,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严格说起来比空有名头的节度使强多了。

  “军使言之有理。我亦知之,但这仗打得太惨了。从马直那三千来人,全补过来还不一定够。”张钧叹道。

  从马直是契苾璋在亳州、宿州临时招募的兵马。飞龙军回安邑后,从马直被编入许州大营,成为事实上的补充兵。

  “别多想。夏王说了,死多少补多少,咱们打就是了。”郭绍宾说道:“你还是速速准备干草、马料吧,这边我来坐镇。”

  “也好。”张筠点了点头。

  干草、豆子是给铁骑军准备的。过两日他们就会抵达营地,不过不是来助战的,而是前往北方汴州方向。

  张筠心里有数,铁骑军八千余骑是一股强横的力量,按理来说折宗本不可能放他们走的。能将这帮骄横的大爷调走,只可能是夏王亲自下达的命令。

  他稍稍思索了下,大概明白了他们的目标:要么前往酸枣,配合攻城军队围点打援;要么前往中牟、八角镇,伺机突袭出城救援的梁军,一如他们在尉氏大破朱友伦,斩首三千余级那样。

  北边有大事!莫不是“禁军”上来了?张筠突然之间觉得,夏梁战争可能进入到收尾阶段了。休整完毕的夏军主力即将对梁军展开最后一波攻势,朱全忠若大败,怕是只能彻底龟缩回汴城,覆灭已是顷刻间。

  

第027章 醋沟

  醋沟是一个地名。

  岑参有诗云:“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

  南宋绍兴九年,楼炤宣谕陕西,秘书少监郑刚中随往,自临安至凤翔府。离汴京西行,经八角镇、醋沟,宿中牟,记录于郑刚中《西征道里记》之中。

  这个地方在八角镇以西十五里,曾有驿站。

  乾宁四年九月十七日,一队夫子正在醋沟歇脚。领头的乡勇指挥使腰挎步弓,身背长剑,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不住地催促夫子们上路。

  “都起来,都起来!”指挥使连踢带打,将几个夫子赶得屁滚尿流。

  有夫子大怒,捡起长枪就要和他干。

  指挥使上前两步,怒目瞪视,道:“像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当年攻徐州石佛山寨,时溥招了一堆新兵,厮杀时我随手便斩了好几个。违抗军令,本应处死,看你年少,我并不怪罪。若不服,给你十年时间,练好后再来与我打,纵死不恨。”

  夫子沉默了一下,行了个礼,去收拾骡车了。

  车队装运了三千余斛粟米,都是今年刚收的上好魏州粟,运往中牟。

  听闻那边已经打起来了,守军多羸兵,很有希望打下来。如果能得中牟,再驻扎数千兵马,夏人攻八角镇就要掂量掂量了:你的粮道可在中牟守军威胁之下呢。

  急促的马蹄声从远方响起。

  两名游骑快速奔至,道:“有贼骑大队!快,结阵守御!”

  “离得多远?”指挥使下令吹角示警,问道。

  “就几里地了。”游骑喊道。

  “去你妈的!这么近了你才来通报?”指挥使大怒,快步跃上一辆马车,吼道:“结阵,以驿站为依托,快!”

  大队骑兵已经出现在了视野之中,他们的速度很快,完全不顾惜马力,短短几里地一冲而至。

  “嗖!”指挥使破空一箭射去,极为精准,将移动中的骑兵射落马下。

  “嗖!嗖!”第二箭、第三箭接连射出,没有选容易射中的战马,而是直接射人,每一箭都直中目标。

  数百骑涌了上来,进入骑弓射程之后,铺天盖地的箭矢飞出,指挥使浑身插满箭矢,栽落车下。

  一名合格的弓手,往往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培养出来。体格要好,平时吃得也要好,营养不能差,练习过程中耗费的资源更是庞大无比。

  况且,此时没有专职弓手,步兵不但要会射箭,也要会用长短兵器厮杀,单兵培养成本比历朝历代都高。其中的佼佼者,那花费更是海了去了。

  指挥使自小习武,开得硬弓,耍得长枪、重剑,上阵厮杀的时间更是超过十年,见仗无数。这样一个精锐武人,死得一点不壮烈,一点不荡气回肠,但这就是战场常态。

  如野草般默默无闻死在你身旁的人,他可能已经刻苦练习了十几年的箭术,挺起步槊时,等闲三五个乡勇近不了身。但战场上厮杀的双方都是这样的悍勇武夫,如果经济和社会秩序崩溃,后续新兵培养跟不上的话,精兵强将就会这样慢慢打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6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5/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