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722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组建州军之事,尽快筹备起来吧。”邵树德最后说道。

  军事仗、政治仗都要打,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长治久安的保证,更不可轻废。

  军事仗打赢了,政治仗没打赢,那就是反复叛乱到后晋年间的魏博,这不是邵树德希望见到的场面。

  削藩,明面上的藩易削,心中的藩可没那么容易啊。

  ※※※※※※

  谢希图回到州衙之后,又找来了一些州城大户。

  “殿下有言,昔年窦建德是夏王,他也是夏王,此莫非天意?”谢希图清了清嗓子,说道。

  在座的人都是富户豪强,在城外都有农庄,与地方上勾连甚深,很有影响力。此时听了谢希图的话,都是一愣。

  “夏王又有言,他欲从州府中拿出部分钱帛,招募力役,重修窦建德庙,令其永享香火祭祀。”谢希图仔细观察了下众人的表情,缓缓说道。

  在座众人都是一震,这可新鲜了!

  “使君,夏王对卫州到底是什么个办法?到底会不会走?”有人忍不住问道。

  修窦建德庙,此为怀柔之举,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夏军到底会不会一直占着卫州不走,这才是大伙最关心的事情。

  “不会走了。”谢希图用非常确定的语气说道:“黎阳镇将陈元瑜已弃城而走,东去魏州。天德军自灵昌津渡河北上,夏军一部先锋东进,卫县、黎阳旦夕可下。都到这地步了,你觉得他老人家会走吗?”

  “昔年朱全忠进占澶、魏,不也走了么?”有人问道。

  “此一时彼一时。朱全忠当年没把握吃下六州,且河南未定,拿了钱便走了。今夏王已据河南、关西大部,兵强马壮,不会走啦。你等不要想东想西,最后倒霉的是自己。”谢希图说道。

  “这……”众人陷入了沉思。

  如果魏州那边决出新的节度使,势必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大战起来,卫州作为战场,一定很惨。

  “都垂头丧气个什么劲?”谢希图哈哈一笑,道:“你等平日里不都抱怨没机会么?一州五县之地,逃走的官佐不少。夏王说了,他会在五县之地择选贤才,补上各个空缺。”

  众人依然不语。

  一个是担心邵树德迫于种种原因,最终还是退走,那他们会不会被清算?

  第二个是心里有些抵触。被外地人,还是关西人统治,总感觉很难受,哪怕河南人来统治他们都比关西人好。

  “卫州州军也会重建。”谢希图又道:“军额三千,一半招募卫州本地勇武之士,夏王亲自考察,合格者录入军籍,成为州兵。我知你等认识不少人,若确有本事,可将他们找来。能吃上武夫这碗饭,想必儿郎们都很高兴。”

  这又是给一颗枣了。

  众人寻思着,先修窦建德庙,示好卫州上下。再给士人官位,堵住他们的嘴,不让他们说怪话、坏话。最后再给土团乡夫以机会,这又能搏得部分人的好感。

  邵树德,似乎是有点见识的武夫,不一味打打杀杀。

  能交流就好,怕就怕那种自以为无敌,凭着手中刀枪可以包打天下,对魏博死命压榨,输粮输械,到头来还要上阵厮杀,鬼才给他卖命。

  “都安下心来,以前的老黄历都不要提了。啊,对了,夏王还曾说,国朝天宝年间有五千三百万人,河北只一千一百余万,但却承担了天下近半的赋税,有些太过了。河北百姓亦是他治下之民,如何能厚此薄彼?待天下大定之后,得改。”谢希图又放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沉重的赋税,一直是压在河北百姓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凭什么关西、河南百姓赋税都比河北轻?朝廷没给出过解释。

  而既然不解释,那么就别怪河北百姓自己解读。是不是不把我们当自己人?河南户口只比河北略少,但承担的赋税却那么轻,为何区别对待?

  夏王若真能改掉这个歧视性政策,确实是有大胸襟的。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决定姑且观察一下,看看夏王到底会做些什么。若实在离谱,或者口惠而实不至,那就再找机会反了他。

  

第025章 粗安

  “嘭!”酒碗被重重地墩在桌上。

  “霍良嗣不过一乡佐,也能当上效节军使,这狗贼!”

  “听闻霍良嗣武艺不错,兴许这点被邵——夏王看上了。”

  “他武艺是好,但人不行,这才几天啊?直接就投了,听闻还是杀俘上位。”

  “现在很多人要他的狗命呢。”

  “好了,都别说了。”领头的虬髯大汉扫了一眼众人,缓缓说道:“听闻陈元瑜跑了,你们可曾听到风声?”

  “真的。”有人说道:“他被罗绍威调回去了,说是对抗乱党李公佺,可能他自己也想跑吧。夏兵在灵津关渡河,插在汲县、黎阳中间。他重兵防守黎阳津,守了个屁!罗绍威一召,来了个台阶,他就跑了。”

  虬髯大汉缓缓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这一跑,还能再回来么?”

  “卫州五县,就这么丢了?就知道陈元瑜这厮不可靠。”

  “罗绍威、李公佺不论谁赢,有胆子收回卫州吗?”

  众人又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

  “罢了!”虬髯大汉叹了口气,道:“一头羯羊五百余钱,斗酒四百钱,似这般终日种地,一年到头,如何吃得起酒肉?如果战事再起,怕是有钱也无用。这地,不种也罢。”

  众人一下子止住了话头,尽皆沉默不语。

  能跟着他到这里,本来就已经有了决定。虽然心里对夏人进占卫州仍然十分抵触,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没有钱用,对他们这些不甘于一辈子种地的人来说,实在太难过了。

  夏人贴告示招募州兵,卫州城内外已经人所共知。一千五百个名额,先到先得,月领粮赐一斛,每年春秋各领衣料若干,不算加赏,一年还可领五缗钱、五匹绢。老实说,钱有点少了,比原本的卫州州军稍差,比镇军差了很多,与衙兵就更不好比了。

  但是——还是比种地来钱多,多很多!

  “听闻夏王出钱重修窦建德庙,想来不是李克用那种抢一把就走的浑人。”虬髯大汉说道:“我意已决,去应募州兵。你等能跟着一起过来,想必亦有此番心思。事到临头,或有人反悔,我也不勉强。”

  虬髯大汉仰脖灌下一碗酒,道:“我这便去了,尔等自决吧。”

  说罢,放下酒碗,大踏步走了。

  “我也去了!一年到头种地,种个屁!”

  “当州兵不用远征,其实也没什么。走了!”

  “邵贼若倒行逆施,就反了他娘的,先去看看再说。”

  “走了,走了!”

  一行人放下酒碗,纷纷出了酒肆,直奔募兵点。

  路上看到了许多拖家带口的行人,坛坛罐罐都放在马车上,老弱妇孺也坐在车上,脸上带着些不安、担忧以及憧憬——很复杂的情绪。

  “你等这是要往何处去?”虬髯大汉心中大震,最害怕的事情来了,忍不住问道。

  如果真是强制迁移卫州百姓,那就反他娘的。

  马车旁有押车的军士,穿着褐布军服,闻言看了他一眼,也不阻止。

  “听闻是去唐州。”一位老人回答道。

  “唐州那么远,去了做甚?”大汉皱眉问道。

  “我等本就是河南人,昔年避秦宗权之乱,逃难来卫州。虽说回不去老家了,去唐州也不错。”老者答道:“家中儿郎入了效节军,夏王有令,效节军将士家人悉数发往唐州。那边被黄巢、秦宗权闹过,人烟稀少。”

  “就不怕是骗你们的?”大汉追问道。

  老者摇了摇头,不愿多答。押车的军士瞪了他一眼,道:“夏王一言九鼎,从不欺骗咱们武人,他说去唐州那就是唐州。你这粗汉,想要惑乱军心么?信不信我将你逮了?”

  大汉一言不发,转头离去。

  “崔大哥,还去应募么?”有人追了上来,问道。

  “去!为什么不去?”虬髯大汉说道:“邵树德还算有分寸,没有强迁百姓,是个有脑子的。”

  “他敢强迁民户么?”有人笑道:“效节军一帮走狗,自然会说服家人迁居唐州。其他人可就不愿意了,说不定要闹出乱子。”

  其他人一听,都微微尴尬。效节军是走狗,我等去应募州兵的算什么?

  “别废话了,赶紧走。若去晚了,说不定已录满了军额。”大汉催促道:“苦练武艺十余年,魏州的节度使看不上我,没想到要到夏人手里做事,唉。”

  其他人的心情也很复杂,但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

  “有人在卫县散播谣言,说殿下要尽迁魏博百姓去河陇开荒。有武夫溃兵裹挟丁壮,杀县令、县丞及吏员十余人,据城而反。解将军已领兵克之,斩首四百余级。”卫州州衙内,幕僚们在汇报着最新的消息。

  卫县在东面数十里处。邵树德没动,不代表大军不动,事实上天雄军右厢已经出发,进抵卫县。

  卫县没什么兵,本来也打算降了,但在一伙溃兵跑过去后,事情起了变化。他们散播谣言,说邵树德坑杀降人、杀戮极盛,还强迁卫州百姓至河陇开荒,缺德冒烟,一下子挑拨起了情绪。

  卫县上下本就不是所有人都愿降。来了这一出后,不少人自发加入溃兵,斩杀了县令、县丞等官吏,拒不投降。天雄军先锋数千人抵达后,破之,杀了数百人,这才平定了动乱。

  但县城也就是县城罢了,卫县大着呢,如今乡间是个什么情形,没有人知道。分散去乡间征粮会不会遭受伏击,也没人敢保证。只能先这么着了,新官上任之后,花点时间,情况应该会慢慢好转。

  “有传播谣言者,不要犹豫,尽数捕杀。”邵树德说道:“催一催谢希图,又空出来几个位置,赶紧安排人。”

  这是邵树德第一次没在新占领区安排关西州学的学生,尽量用本地士人为官。老实说很够意思了,魏博活出了统战价值,本地人得到了相当好处。

  “魏将陈元瑜弃城而走,天德军已收黎阳。蔡将军连发三函,请攻澶州。”

  澶州,在卫州东偏北,濮州对面。境内有永济渠,北通魏州。

  “让蔡松阳不要着急。”邵树德说道:“此番出兵,我是应罗帅相邀,前来助拳的,焉能这般胡来。对吧,司空巡官?”

  司空颋勉强笑了笑。他其实又有些后悔了,因为如今罗绍威有很大的可能当上节度使。

  就在昨日,李公佺部万人至城外,得了诸多赏赐的五千衙兵出城,大破李军,斩首两千余。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现在知道魏博共和国为啥以八千衙兵的票最值钱了吧?这八千人本来就是遍选六州精兵组成的,虽说有父子相继的现象,但历任节度使为了摆脱衙兵的控制,一直在挑选各州精兵入衙军,客观上维持了一定的流动性,使得其保持了相当的战斗力。

  李公佺吃了这一个败仗,形势有点不妙了。即便他带着两万主力再赶过来,整不好自己人头就被借了,三万大军直接投降罗绍威。

  “罗绍威还未坐稳大位,这就急着赶我走了?”邵树德笑道:“形势危急时,恨不得催我飞至魏州,一旦好转,就想打发我走人。过河拆桥,不留后路,罗绍威太年轻了。”

  司空颋只能尴尬赔笑,道:“殿下,数万兵马可吃不下魏博六州,与其届时遍地烽火,后路遭袭,粮馈不继,不如见好就收……”

  “钱粮,哈哈!”邵树德大笑道:“就这钱粮还拿不到手,还得等到明年,罗绍威当我是三岁小儿么?”

  金银财宝两百乘、二十万缗钱、四十万匹绢、六十万斛粟麦,这是罗绍威的最新报价,想让邵树德退兵,因为他自觉有能力对付李公佺了。

  但问题是,他现在没钱。这些都是空头支票,还得到明年才能支付。甚至明年可能还付不齐,要拖到后年。

  罗绍威最近可真是金融知识突飞猛进啊。找高炮贷款,开远期承兑汇票,还他妈分期付款,有点代宗、德宗那会“债帅”的风采了——神策军将领在长安借高利贷,贿赂中官,求外放节度使,到任后想办法还钱。

  这世上有元帅、大帅、军帅等多种称呼,都是美名,但罗绍威背上了“债帅”的名声,也不知道值不值得。

  “司空巡官,立场要稳啊。”邵树德似笑非笑地说道:“我在卫州多日,五县粗安。花费了这么多心力,什么都没见到,就直接打发我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7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2/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