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789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其一是皮裘。别想了,除了生产毛皮的蕃人地界,很贵的,货也少,况且蕃人也不是谁都有皮裘。

  其二是绵衣。这个也不便宜,亦叫复衣,外层是绸布,里面填充着丝绸下脚料,比较贵。军士们每年春秋两衣赏赐,都是官方采购、制作,统一下发,成本并不低。

  玄宗年间,宫女就参与制作绵衣,下发边疆。有一位宫女在做的衣服中逢了一首诗,即《袍中诗》: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

  士兵发现后上报主帅,主帅又奏予玄宗,玄宗找出了那位宫人,对她说:“我替你结今生缘。”遂将宫人嫁给了士兵,“边人皆感泣”。

  第三种是絮衣,劣质布料内填充苇絮之类的东西,既不保暖,也不耐用,但却是劳苦大众的唯一选择。

  毛衣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空缺。

  不夸张地说,邵树德提高了劳苦大众的生活水平,至少冬天保暖的衣物有了,前提是你采取新的农业生产方式。

  但“启动资金”(羊)是巨大的,也十分不充足。若非战争劫掠到了大量牲畜,唐邓随三州很难一次性搞到这么多绵羊。

  劫掠契丹,不过得了六十万头杂畜,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综合来看,靠抢无济于事,自己繁殖的才是大头,但这无疑需要时间。

  “昔年折宗本治唐镇,州县残破,百姓被榨成人干。这才交出去多久?邵树德就大手笔迁移百姓屯垦,还给牛给羊。这是怜悯百姓呢,还是不想让他外舅占便宜啊?”驿道之上,十余骑缓缓而行,领头一人冠带皮裘,潇洒不已,嘴里还不忘着揶揄邵、折这对翁婿。

  “留后,慎言哪。”一位身穿长袍的老者劝道。

  “怕什么?都是自己人。发发牢骚都不行么?”“留后”不满道。

  “留后”名叫赵匡明,忠义军节度使赵匡凝之弟。攻下江陵府后,赵匡凝表其为荆南节度留后。

  赵匡明是有一定军事才能的,击败许存、西门道昭就是明证。或许有人会说,襄、荆二镇打了很多年了,荆州已是油尽灯枯,被他捡了便宜罢了。但胜利就是胜利,无可辩驳,无可置疑。

  不过,襄阳的实力还是太弱小了,吞下荆州后,能战之兵不过两万。邵树德相召,都不敢不去,这让赵匡明有些惆怅。

  “留后,夏王深耕唐邓随三州,可见其志……”幕僚将这个危险的话题引开,分析道。

  赵匡明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驻下马来,仔细看着周边的旷野。

  很多撂荒的土地又被重新拾起,田里出现了农作物,一户户人家也错落有致地排在小河边。有农人在割草,有妇人在织布,有小孩在放牧,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就是这生活方式让他有些不喜。

  其实他已经不陌生了。襄州的谷城、邓城、南漳、义清四县,就是邵树德掺过来的沙子,一堆关中民人、河陇羌种,且牧且耕。即便因为那边水网密布,环境潮湿,很多羊得了腐蹄病,他们依然不改初衷。

  对邵树德何其愚忠,这些人又何等愚昧!

  曾经的谷城令敬道,本为襄镇官员,被折宗本所俘后,死心塌地投靠,成其党羽。整个谷城县上下,七千多户、近四万口,何等富庶,结果不纳贡赋,不献兵员,形同国中之国、镇中之镇。

  偏偏这种人还动不了。折宗本就是他的靠山,往更深处想,邵树德或许才是真靠山。不想撕破脸的话,还真就只有捏着鼻子认了。

  敬道此贼,在折从古转任黄州刺史之后,竟然至穰县上任,当了邓州刺史。但新来的谷城令任振更不好惹,他是邵树德的元从老人、天平军节度使任遇吉之子,同样动不得。

  许是见襄阳这边步步退让,邵树德已经丝毫不加掩饰,在谷城、邓城之外,又往南漳、义清二县移民,并派驻官员,操练乡勇。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实是过分!

  “家兄本以为邵树德要都长安,盘踞于关西老巢,如今看来,却是失算了。”赵匡明叹道:“既都于洛阳,想必不会放过河内、南阳、襄阳,唉。”

  幕僚也无语。

  不过他更看得开一些,只听他说道:“留后,洛阳有传闻,正月过后,满朝文武都要被迁来。天子居于紫薇城勤政殿,百官于皇城办公。此事一毕,夏王就要行那禅让故事了。都于洛阳,板上钉钉,此无疑也。南阳、襄阳为洛阳南边屏障,断然不会放过的。襄州七县,已有四县为其所控,咱们再拿着也没甚意思了。不如退让一步,拿襄、郢、复三州卖个好价钱,赵氏便安心主政江陵,不失为一桩美事。”

  “只是……”赵匡明犹豫了一下,道:“这样一来,我去哪呢?”

  意思很明了,兄长赵匡凝肯定要当荆南节度使的,那么自己呢?

  “总有地方的。”幕僚说道:“灭了雷满和西门道昭,还愁没地盘吗?”

  赵匡明脸色不是很好,但又无可奈何。

  前方响起了嘹亮的歌声。

  赵匡明神色一顿,转头望去,却见数名髡发契丹人正赶着羊群横穿驿道。

  幕僚也出神地看了过去。

  夏军在草原上大破契丹的消息已经陆陆续续传到了襄阳,这些契丹牧人应该是被俘获的生口了。

  “唉。”两人齐齐叹了声气。

  村落之中升起了袅袅炊烟。民人们劳累了一天,已经准备吃完晚饭了。

  一些人从他们身旁路过,看那身板、眼神,绝不似普通田舍夫那么畏畏缩缩,一看就是武人家庭出身。

  赵匡明又想起了之前看到的契丹牧人。这些新迁来的百姓,此时看着温顺,可一旦动员起来,就是拿着刀枪的土团乡夫,气势汹汹直下襄阳。

  邵树德,早就为此做好准备了。他拿襄阳的决心不容置疑,赵匡明的内心之中升起了一个明悟。

  “听闻邵树德弄了个‘夏王赏’,第二届赏赐便给了一农妇,就因为造出了毛纺机。”赵匡明突然说道:“而他在洛阳又带头穿毛衣,引得他人竞相效仿,几成风潮。羊毛这东西,到处都是,若真能御寒……”

  “留后,陶渊明有诗云‘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褐便是毛布,这是能御寒的。夏军各支部伍,现在陆续配发毛衣御寒,军士们没闹,显然是有用的。”幕僚说道:“夏王此举,倒是造福天下百姓了。”

  造福百姓,民心所向。赵匡明自动推导出了幕僚的后半句话,这让他的心情更不好。

  邵树德便是这样,用大势压人。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大仗,没有什么千钧一发、死中求活的境遇,一切仿佛水到渠成,理应如此。

  所有敌人在他面前,剩下的就只是苟延残喘、拖延死期,没有一人能够翻盘。被打掉的还都是内部团结、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敌对集团,这可比打或暮气沉沉,或天怒人怨,或草台班子的势力要难多了。

  “走吧,不看了!”赵匡明赌气般地一甩马鞭,扬长而去。

  幕僚摇头失笑,他又下意识看了眼村落。

  脏兮兮的羊儿被放出了圈,奔向铡好的干草。

  田里的越冬小麦已经出了苗,绿油油的。

  田舍夫们靠在篱笆墙上,手里端着饭碗,一边吃,一边谈笑。

  小孩与大黄狗玩得不亦乐乎。高大的少年鄙夷地看了他们一眼,继续操练枪术。

  夏王拿来压人的大势,源自欢快吃草的绵羊,源自郁郁葱葱的小麦,源自信赖他的百姓,源自苦练武艺的少年。

  这才是他成功的奥秘。

  深耕唐邓随乃至襄阳,说明他仍在堆积这种大势。

  别打了!幕僚看了一眼赵匡明,叹道,打个屁!

  

第010章 价码与拥护

  其实来到洛阳的并不止赵匡明一人。

  诸葛仲方之子诸葛昶、赵俭次子赵肃、赵珝之侄赵麓也来了,他们住在洛阳城西的都亭驿,赵匡明同样宿于此处。

  几人会面,略有些尴尬。

  其实事先私下里都有接触,己方使者也相互来往过不止一次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谈过,此时也没什么好多说的了。

  都亭驿附近有大军调动,持续了好几天时间。

  众人并不慌。要想捕拿他们,何须大动干戈?这些兵有的往东,有的往西,也不知道在搞什么名堂。

  “往东去的,可能是南下徐州。听闻那边已经打起来了,多路兵马齐聚。”诸葛昶说道:“多是降兵,听闻西河城已被攻克,淮军水师拼死接应,才让残部退了回去。”

  “这可真是一天都不消停。才休整了四个月吧,战事又起。”赵匡明叹道。

  “打打杨行密也好,省得他终日想东想西,野心不可抑制。”赵肃也参与了进来,笑道。

  赵麓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众人都很默契地没有提削藩之类的事情,虽然这已摆在明面上,早晚就要施行了。

  赵匡明以自己的理解,许州赵家可能已经没有心气了,底下的大头兵也够呛。

  他不知道兴元府诸葛氏会怎样,多半不会就范。

  有地盘的人,极少会愿意将它交出去。况且汉中地势险要,诸葛氏可能还有些想法,想要继续保持半独立地位,除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龙剑赵氏如今感受到了李茂贞的威胁。

  李茂贞多半也开出了条件进行招揽。站在赵俭的立场上,打肯定是打不过李茂贞的,但也不会投降。交出地盘到洛阳做官,似乎也不愿意,真是两难。

  至于自家么,从心底来说,也不想退出襄阳。但事已至此,还是得走一步看一步。最好是兼领两镇,实在不行的话,交出襄州,郢、复二州一定要咬死了不给。如果压力真的很大,再拿出去做交易,换取荆南镇。

  只可惜,杨行密在蕲州败了,这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有选择,他更希望杨行密打赢,这样赵氏就有了被拉拢的价值,有了讨价还价的基础。

  “听闻王抟来洛阳了,不知道所为何事。”诸葛昶眼睛眨巴眨巴的,看着众人,试探性地问道。

  王抟是宰相之一。在各位“先辈”们死的死、走的走的情况下,他已经是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一批朝官。

  他不在长安辅君,却火急火燎地跑到洛阳,确实令人瞩目。

  “被吓着了呗。”赵肃笑道:“夏王要把朝廷搬到洛阳来,长安诸官,都怕没有好下场,派个人过来打探下消息,再寻常不过了。”

  赵匡明心中一动,隐忧渐渐浮起。

  他很清楚,兄长对大唐是有感情的,对李家圣人也是有那么点忠心的。如果邵树德把圣人请来洛阳,其实没什么,兄长还能接受,但如果行禅让典礼,事情就复杂了。兄长即便不敢起兵征讨夏王,也不会再听他的话。

  这样很容易直接撕破脸啊。赵匡明有些不淡定,左思右想,不得解法。

  唉,李克用、杨行密不顶事啊。但凡他们实力强一些,像忠义军、山南西道、陈许之类的附庸藩镇,也不至于混到如今这个地步。

  左右逢源、待机而动,才是他们这些常年生活在夹缝中的藩镇的生存哲学。

  ※※※※※※

  其实,李克用也有使者来洛阳,而且所来之人级别还不低,是他的心腹谋士盖寓。

  盖寓从泽潞南下,经河阳抵达洛阳。

  老实说,一路行来,他有些震撼。

  从太行陉口往南直至河阳北城,这段九十五里的驿道宽阔平坦,笔直地延伸向前方。

  谁都看得出来,邵树德为了修这条路,是下了血本了。但似乎都是值得的,因为马车行驶在这条路上,不但可装载的货物更多,速度也快了,商徒们对此交口称赞,认为替他们省了很多钱。

  当然,如果仅仅是驿道,或许还没什么。

  但孟、怀二州,人烟竟然也非常稠密了。粮谷、牲畜颇丰,着意味着丰富的后勤;土团乡夫训练有素,这意味着充足的后备兵源。

  所见所闻,每一样都让人忧心忡忡。

  在等待夏王接见的空档,盖寓心中烦闷,便来到了南市周边,随便找了间食肆坐下,暗暗观察洛阳风物。

  就在此时,数骑快马驰了进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78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89/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