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169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毕竟,此前那么多例子摆在那里,别的不说,光是“摊役入亩”,就已经解决了一个上千年的难题了。

  你说姜星火面对税制,提出不了解决办法,他俩倒是还真不信。

  士绅一体纳粮,应该就是其中之一,或者说最主要的。

  但问题是,办法是办法,实施是实施。

  摊役入亩为什么能在江南推广开来?

  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朱棣是真的敢杀人,接着周缙造反案,在江南杀得人头滚滚。

  摄于朱棣的屠刀,士绅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第二个,摊役入亩从本质上讲,虽然触碰到了士绅的利益,但高压之下,也不是不能接受。

  因为摊役入亩,并没有影响士绅本身的免服徭役,只是以前只有士绅免服,现在大家都免服了.这虽然会影响到士绅名下的佃农,但田地和田地的产出,还是在自己手里的。

  摊役入亩加到田税里的徭役,就当多交一点点税了,面对朱棣的屠刀,忍了。

  但针对士绅的税制更化不一样。

  正如姜星火所说,税制更化涉及到了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大明朝廷和十三布政使司乃至天下的所有县。第二个,是大明朝廷和天下所有的地主士绅。

  第一个,被那第101枚银币解决了。

  第二个,收税,尤其是收富人税。

  历朝历代,没见哪个能成的。

  缘由也很简单,蹇义刚才说了,不论是出发点多好的政策,到了下面的基层小吏手里,都会走样,甚至与政策本身南辕北辙。

  这便是因为税制更化的难点,不在于税制方案的本身。

  而在于。

  ——皇权不下乡!

  也正是因为深谙这一点,蹇义和茹瑺这两位国家重臣才会认为,提出解决方案,姜星火或许有可能做到。

  但是解决问题,做不到!

  皇权下乡这件事,上千年来都做不到,你姜星火凭什么做到?

  凭动动嘴,就能做到吗?

  任何一个正常人来到这里,都会做出同样的判断,这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陛下。”茹瑺补充道:“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臣斗胆劝您别估计的太乐观。”

  “宋代王安石主持的变法,里面的青苗法,可就是个再生动不过的例子。”

  “本来是救济青黄不接的百姓,结果最后官吏为了政绩,恶意搞摊派,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朱棣若有所思:“朕懂两位尚书的意思了。”

  “无非就是两点嘛。”

  “找到解决办法这件事上千年都没解决了,你们觉得姜先生也解决不了,或者说提出的不见得可行。”

  “而皇权下不了乡,所以中央和士绅之间的税收矛盾,更是无从谈起,中央就靠着地方小吏与士绅收税,怎么动士绅?”

  “是不是这两个意思?”

  蹇义和茹瑺连连点头,显然就是此意。

  这时,久久没有开口的道衍,反而声音淡然地说道。

  “且听下去,姜先生既然敢讲,那就一定有办法,这个办法,也一定能落实下去。”

  蹇义和茹瑺面面相觑,有些不可理解,道衍大师对姜星火的这种盲目自信,到底从何而来。

  这种王安石都干不成的事情,是谁给的勇气觉得姜星火能干成?

  须知道,王安石变法,以王安石这种宰相之才,前前后后消耗了心血,最后,不也是落得个人未亡,政就息的结局吗?

  故此,蹇义和茹瑺也不认为姜星火能够做到。

  因为这里面的困难,实在是太大了,比天都大!

  皇权不下乡,千百年来,皆是如此!



第156章 士绅一体纳粮

  “先说什么叫士绅一体纳粮。”

  银币在姜星火指尖旋转。

  “然后再说到底有没有可行性。”

  “所谓士绅一体纳粮,指的是朝廷、士绅和庶民在赋税纳粮上的矛盾,主要在于‘不法士绅’身上,而士绅一体纳粮更化的重点,就是要剥夺‘不法士绅’手中的权力,逼迫他们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当差纳粮。”

  听到这句话,原本还有些担忧的夏原吉,捻了捻自己三缕长须,面色忽然变得古怪了起来。

  什么叫“不法士绅”啊?

  什么又叫“合法士绅”啊?

  这东西,不都在朝廷一念之间吗?

  “士绅一体纳粮的举措,主要有几下几点。”

  “第一点,严禁不法士绅包揽他人钱粮征收和带头抗粮。”

  包揽,又称揽纳,就是兜揽代纳赋税,一般来讲,是士绅替老百姓缴纳赋税后收取利息。

  听起来不错吧?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利息奇高,高到需要卖儿鬻女、倾家荡产来偿还。

  而且,要是遇到黑心士绅,往往会勾结本地小吏,骗老百姓说缴纳了,而实际上欠税老百姓在官府的帐册上,还是没缴纳的状态。

  这相当于两头吃,等到事情瞒不住的时候,已经吃了几年利息甚至田地、耕牛的黑心士绅,就可以继续上下打点不认帐,把老百姓一家送进去或者充军流放,老百姓仅存的一点财产,也就归该士绅了。

  揽纳这种现象出现于唐代晚期,到明代仍十分活跃。

  也是钱粮缴纳过程中,最为常见、最为头疼的现象。

  “要怎么禁止呢?”朱高煦问道。

  姜星火微微一笑。

  “凡是有功名士绅包揽钱粮而有拖欠的,以及带头抗粮的,不论多少,一律革去功名,从此纳入‘不法士绅’名单,直系子孙后代不得参加科举。且包揽拖欠到多少贯以上的,以贪赃枉法罪论处,还要追赃其拖欠和根据拖欠时间产生的息率,都要照纳不误。”

  听了这第一点措施,夏原吉不由地打了个哆嗦。

  这也太狠了。

  事实上,这便是大明版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了。

  包揽钱粮是吧?直接革功名!

  而且列到朝廷的黑名单里,你的直系子孙后代以后也不用参加科举了。

  夏原吉还没回过神来,姜星火便继续说道。

  “第二点,严禁官绅勾连诉讼。”

  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不是法治社会。

  县太爷都是流官,判案子当然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势力情况。

  不然得罪本地士绅太过分,很容易就会被架空成政令不出衙门的傀儡县太爷,还可能被本地的士绅,联合在朝中的势力告黑状。

  封建社会里,同窗、同乡、同门.地方士绅豪族,谁家摸不到一个沾亲带故的御史呢?

  而想要顺顺利利地干完自己县太爷的这几年,再给自己谋一点微不足道的福利。

  自然而然地,权力寻租就开始了。

  县太爷什么权力最容易寻租而且犯错误的概率最低?

  判案子呗。

  这种东西,判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县太爷的心情和是否收钱。

  那么,很简单一条利益输送链就产生了。

  因为宅基地建房子,中间有两尺过道产生纠纷,甲和乙到衙门告状,两人都是平民。

  甲想要县太爷把过道判给自己,但是甲又不认识县太爷,怎么办?

  找当地有名望的士绅丁,丁帮你联系县太爷,并从中收取一点微不足道的好处。

  这样一来。

  甲——丁——县太爷,利益输送链条成型。

  县太爷把过道判给甲,权力寻租完成。

  同样是来告状的平民乙,能说什么吗?

  什么都说不了。

  先不说平头老百姓越级告状的难度和所需要的时间、精力、金钱、人脉等资源,就单说一个事,就算是越级告状了,你能挑出县太爷的不是吗?

  这还是最简单的问题,县太爷在帮人判过道上也收不了几个钱,甚至最大的可能,是县太爷卖个人情给士绅丁。

  人家县太爷一分钱没收,朝廷怎么查?

  夏原吉不禁问道:“这种事情,在大明上千个县里,每天都在发生,大明朝廷没有证据,查的过来吗?”

  “不需要每天去查。”姜星火笑呵呵地说道,“秋天收税的时候,开个场地让老百姓告状就行了,当然了,有些确实拿不到证据的,告了也没用,但若是真有证据,总能查出来的不虞是不是所有冤假错案都能查清楚,只是有这么一个能名正言顺地向朝廷反馈的路子,就比没有强。再加上如果能坐实某士绅充当状师或中间人,从中与官府勾结,欺压庶民,一并列入‘不法士绅’名单就好了。”

  听到姜星火的解释,朱高煦也明白了过来。

  合着不是天天去等百姓告状啊。

  只是秋收查纳粮的时候,一起顺带开个口子。

  这样,伱说有多少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少效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1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9/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