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269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而是各方面基础条件不同的试验田,更有双重对比的参考价值。

  也就是说,试验田本身就能与旁边对比出变法效果的情况下,基础条件好与基础条件不好的两块试验田,同样进行更化变法,互相之间的效果对比,则能够对比出更多的东西来。

  这才是对于更化变法而言,更有用的信息。

  “以臣所学的经济之道来看,推行更化变法的试验田,第一,不能是朝廷无法实际控制的地区,也就是云贵等土司羁縻区、塞外部族内附区,都不能是更化试验田的选择地。”

  夏原吉侃侃而谈:“第二,物质地基和人口条件过差的地方,更化变法没有参考意义,譬如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区。”

  甘肃是人口极少自不必多说,仅说河南、山东,按理来说都是人口大省,也都有农耕条件,但现在永乐初年的情况是,黄河中下游流域经历了元朝近百年反复决口泛滥的折腾,本就元气大伤,而随后的元末明初的全国性战乱,河南山东更是重灾区。

  更不巧地是,靖难之役期间,南北军双方的战略相持阶段,主要的战线就拉扯在了西起河北真定、中到河南诸府、东至山东德州的这一条弯曲折线上。

  无休止的战乱、征粮、招兵、徭役,让黄河中下游流域的社会经济秩序彻底崩溃,没有一年能好好耕作,更谈不上有什么收成可言。

  所以现在河南与山东这两个布政使司,人口离散极为严重,战后重建都来不及,哪还有能力搞什么更化变法?

  几位尚书都在原则上同意了夏原吉的观点。

  不过在具体的地方上,却是持续争吵不休了起来。

  没人敢提“拿苏松嘉湖诸府做试验田”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题,主要的讨论点,集中在广东、江西、湖北这几个人口经济条件都不错,且交通还算便利、距离大明统治中心不算偏远的地方。

  眼见尚书们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倾听了很久的朱棣,此时也明白,是自己这个仲裁者出场的时候了。

  朱棣轻轻地拍了拍手,尚书们顿时停下了争吵。

  “正如诸卿所言。”

  朱棣扫视了一眼内阁值房内的众臣,这场会议,已经到了一锤定音的最后阶段了。

  “大明,需要变法更化。”

  “变法更化,需要试验田。”

  朱棣干脆站起身来,在室内负手而立,而大臣们也纷纷跟着站起身来。

  “南方未经战乱的地域,肯定是要挑一个出来做试验田的。”

  朱棣接下来的话语很平静,但却仿佛在现场扔了一个炸雷。

  “直隶就不错,你们觉得呢?”

  “陛下不可!”

  这里便是要说,此时的大明直隶,以南京应天府为中心,包含了十四个府级行政单位,其中就包括为最富庶的苏州府、松江府。

  除此之外,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镇江府、庐州府、徐州(直隶州)等著名地域,皆包含在其中。

  “听朕说完。”

  看着群情汹汹的大臣们,朱棣摆了摆手道:“朕有意设立北直隶,同时缩减南直隶的范围,把一部分因为风俗地理等原因强制划分,确实该交还地方布政使司的地区,都交还回去。”

  皇帝平静的话语,却代表了大明庙堂版图的再次划分。

  这其中涉及到的利益,无疑是让这些大明帝国高层决策者,都能看的眼红耳热的。

  别的不说,光是北直隶,就能让多少知府原地鸡犬升天?

  而南直隶,会有多少官职地位骤降?又会有多少官职变得紧俏无比?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又该让多少人打破脑袋运作,试图进入将会重新划分的南北直隶?

  这时候,朱高燧适时地搬出了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大明堪舆图,眼神示意朱高煦跟他一起拉开卷轴。

  大明堪舆图缓缓铺开。

  朱棣抬起自己强而有力的大手,在地图上勾勒出了未来南北直隶两块试验田的形状。



第248章 南北直隶【求月票!】

  朱棣率先向他早就看不过眼的士绅集团老巢南直隶重拳出击。

  “(南)直隶北起淮河,南到黄山,西达鄱阳湖,东至长江口,朕以为各地经济人口文化风俗差异巨大,强行捏合在一起,管的太多太宽,反而不利于朝廷治理。”

  朱棣想要拆直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划分出两块用于更化变法的试验田,还有一层涵义,那就是为了拆散直隶这个江南士绅阶层的大本营在未来有可能形成的抱团认同,防患于未然。

  没有了“直隶”这个统一的行政区划,只保留长三角精华区,最边缘的各府回归各自行政区划后,在未来有可能靠着“直隶”凝聚起来的认同,自然会被提前打破。

  操作也不复杂,只需把他爹朱元璋强行凑到一起的部分最边缘府级行政单位,归还给各布政使司,再按照地域重新整合出一个精简版的南直隶即可。

  “陛下,若是想要精简直隶,须得把江、淮分开。”刚刚还一直反对的蹇义,此时反而赞同道。

  “蹇尚书说的不错。”

  黄福亦是说道:“自楚汉争霸以来,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数十余次,正是在这个战场,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此地历来与江南互不统属,委实不该与江南强行凑在一起的。”

  对于这个问题,刚才还在节节抵抗皇帝的尚书们,反而达成了一致。

  庙堂的奇妙就在于此,在某些议题上刚刚还吵得面红耳赤的两拨人,在下一个议题上就会因为利益一致而携手共赢。

  把江、淮分开,这绝非是仅仅符合朱棣利益的意愿。

  事实上,这也是明初大臣们持续跟朱元璋争取了很久的一个事情,只不过一直被朱元璋压着不让分家而已。

  淮北跟江南能是一码事吗?

  朱元璋强扭的瓜虽然爽,用“直隶”这个大筐,把南京周围的形胜之地都塞了进去,但被强塞进去的各地却是离心离德,委实称不上甜。

  你以为光是朱棣不想让黄淮和江南待在一起?人多富庶且文教昌盛的江南,自己也不想带着黄淮的贫瘠之地玩呢。

  编排出来的童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就没有暗讽直隶拿着从江南、黄淮收上来的赋税,供给给朱元璋的淮西老家维持体面,偌大个凤阳府却愈发穷困的意思?

  建文帝主政的时候,江南士绅阶层同样反映过这个问题,建文帝倒是有意处理,但奈何朱棣提着大刀物理探亲的速度有点快,就没来得及搞。

  “黄淮一线,与江南人情殊异,确实该分开。”这边道衍也是一样的态度。

  而在朱棣和道衍的规划中,除了长三角,南京四周其他基于防御性质考虑的缓冲区,肯定还是要保留的。

  但是绝不需要把直隶的缓冲区,直接放到淮北!

  而在明代以前,黄淮流域一向是与江南分属不同行政区划的,极少有合并在一起,便是差异实在太大的缘故了。

  所以尚书们其实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说的都没错,想要精简(南)直隶,第一步就是剥离黄淮流域的地区。

  黄淮不愿意待在直隶里,直隶强拉着黄淮只是源于安全考虑,为了所谓的“守江必守淮”。

  “真·大明战神”朱棣对此嗤之以鼻。

  一群土鸡瓦狗,淮守不住,江也守不住,凭白自缚手脚。

  而对于黄淮的军事划分,朱棣也早就与道衍做了预案。

  同时,解开黄淮在行政区划上的束缚,不仅有利于黄淮自身的整合发展,对直隶来说,也大大地减轻了行政上的包袱。

  朱棣开口道:“朕有意,将徐州,凤阳府,淮安府,庐州府,也就是淮河流域,以及黄河下游(此时黄河夺淮入海),单独成立黄淮布政使司,以凤阳府为治所。”

  顿了顿,朱棣复又说道。

  “同时,中都留守司,升格为黄淮都指挥使司,单独负责黄淮地区防务。”

  朱棣的意图,固然有为了削弱肢解洪武开国勋贵集团里的主力,也就是淮西集团的传统势力区,往里面插自己人,彻底控制江北。

  除此之外,也有真的改一改这种糟糕的军事划分的缘故。

  在军事上从敌对视角来看,朱棣认为靖难之役已经证明了,让直隶直接操控两淮的防务,简直就是灾难性的。

  本来应该地方卫所和都指挥使司,能够轻而易举做到的基本军事调度,都需要反复向直隶打报告才能获批,而等批下来的时候,往往什么都晚了。

  之前讲过的一件小事,郑赐弹劾凤阳府中都留守司守将,动用朱元璋修建的佛寺木头造舰,在淮河上抵御燕军渡河,就是这样的例子。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而且如果翻开建文朝廷的记录,这种糟糕的行政导致军事失利事情简直比比皆是.

  而这种问题,根本不需要朱棣再提,曾经在建文朝廷效命过的尚书们,对此心知肚明。

  所以将黄淮流域的地区,在行政和军事上从直隶里剥离出去,没人有反对意见。

  安排好最重要的北面黄淮流域,剩下的就好说了。

  朱棣继续说道:“直隶最西面,长江以北的安庆府划给湖广;长江以南的池州府、徽州府划给江西。”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既然缩减南直隶,那么最西面这些原来划转出来的地方,便该再划转回去。

  而除此之外,南直隶其他地区显然就没有划出去的必要了,只需要一些零零碎碎的修补和整合

  “庐州府划出巢县、庐江县两个县,与和州、滁州,一起合并为滁州府,与东面的扬州府一起拱卫江北。”

  “除此之外,诸卿还有什么意见?”

  朱棣敲定了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即黄淮独立,划回西面三府,合并滁州府。

  随后开始象征性地咨询起了尚书们。

  不过在朱棣眼里,不太重要的其他地方,对于尚书们来说,却有颇多利益纠葛。

  “宁国府(宣城)、广德州,一起合并为宁国府?”

  “也可以把太平府合进去。”

  “不妥不妥,芜湖与当涂皆是拱卫南京的要地,不可与宁国府合到一起。”

  “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需要合并吗?”

  “自是不需要的,莫要犯糊涂。”

  经过一番讨论,精简后的南直隶,最终确定了下来。

  江北:滁州府、扬州府

  长江下游:太平府、宁国府、应天府(南京)

  长江入海段: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

  庞大的南直隶最终由十四个府级行政单位,缩减为了九个府,俨然便是姜星火前世的长三角地区了。

  南直隶划分已定,而到了如何划分北直隶这个话题,诸位尚书显然就没有什么发言权了。

  毕竟,北方是朱棣的地盘,皇帝想怎么划分就怎么划分。

  朱棣亦是没有了刚才讨论划分南直隶时,还跟尚书们商量一下的意思,直接干纲独断地宣布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2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9/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