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3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无论是今上打算【和平削藩】,还是如建文帝那般【武力削藩】,结果都是一样的。”

  “太祖高皇帝留给大明的三条救命线,彻底失效!”

  “今上根基在北又素有扫清残元之志,定会迁都!”

  “百年后边军定然废弛而有异族崛起,大明必亡!”



第4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嗯?”

  隔壁的朱棣,面色变得微微有些凝重。

  周围的锦衣卫早已惶恐地跪伏在地上,半点动静都不敢发出来。

  “或许,真的会发生?”

  朱棣喃喃道,声音里竟是带上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惊讶。

  削藩,就是废除他爹朱元璋给大明留下的三条救命线!

  自起兵靖难以来,遇到多少大风大浪,他朱棣都很少很少,如今天这般心绪发生了不安定的情况。

  朱棣仰着头,似乎想要透过屋顶,看看他爹朱元璋,是不是在天上看着自己。

  朱棣从小就崇拜他爹朱元璋,甚至为了成为朱元璋那样的英雄而努力学习、作战,但是他千辛万苦坐上了他爹的那个位置后,却小瞧了他爹的智能。

  朱棣一时失神,脑海中浮现一幅画面,他爹朱元璋正站着他面前,自己跪在地上被指着鼻子臭骂。

  “你能打,有能耐一路杀到南京登上皇位,可你再能打,过了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你能保证那时候的大明还能打吗?迁都北平,咱老朱家被人一锅端了怎么办?忘了伱大哥去西安干什么了?不就是给咱大明找个有山川形胜的都城吗?”

  “忘了咱的教诲了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领兵者不虑胜先虑败!”

  “咱留给大明的三条救命线,就要被你这逆子亲手废了!”

  脑海中回响的朱元璋这几句话犹如晴天霹雳,让朱棣久久回不过神来,只觉得胸腔内气血翻腾,喉咙腥甜。

  朱棣想要跟只存在于他脑海中的朱元璋辩解,可话到嘴边,却只是默然。

  按姜星火的分析,朱元璋留给大明的这三条救命线,从兵力配置到互相制衡,乃至两河两淮这两大片朝廷直辖的大平原缓冲地带,总体布置称得上是无懈可击。

  固然朱允炆那小兔崽子先开了削藩的口子,废了黄河防线和长江防线的藩王,使得朱棣不需要面对这两条防线上的藩王抵抗。

  可这是不是也就意味着,如果削藩,日后大明面对异族入侵,异族也会直接走他朱棣奉天靖难的这条路线直下南京呢?

  只要这三条防线存在一日,大明就永远不可能被异族灭亡,更不敢将自己的老巢搬空,所以每次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哪怕后世子孙再无能,也总有挺住的机会。

  朱棣本以为姜星火不过是个有些见识的普通人,可听完这一席话才发现,自己关于未来的抉择,确实有可能错了!

  姜星火不仅点出了他爹朱元璋留下的手段,更能够预判到他在位期间将会发生的削藩、迁都!

  这份能耐绝非寻常“有点见识”的人可以拥有!

  朱棣一时心潮澎湃,可他毕竟是那个生于战火、半生戎马的永乐大帝,他的心性早已被杀戮与死亡磨砺地坚韧无比。

  片刻沉默后,跌坐在椅子上的朱棣又站了起来。

  朱棣的眼神里,

  燃烧着浓烈的斗志!

  他的双拳握紧,骨节咔擦作响,整张脸也涨红了。

  一种难言的兴奋感充斥在他心脏,仿佛重新找回了当年征伐沙场的感觉!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若是三条救命线有用,朕为何坐在这里?”

  “三条救命线,朕毁掉了,那就再找更好的方法!”

  “后辈儿孙如果像建文这般无能,再多三条线又有何用?”

  “迁都向北,不是大明离异族太近,而是异族离我大明太近!”

  “寇可往,朕亦可往!”

  “犁其庭!扫其穴!”

  “朕要为大明永绝后患!”

  “爹,我要让你看看,我就该坐着个位置!”

  看着朱棣的反应,纪纲心中暗叹一声:

  “这才是我认识的陛下啊!”

  朱棣从椅子上霍然起身,重新站到了墙边。

  事实上,朱棣原本认为自己“和平削藩,供养宗室”的削藩策略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患。

  但姜星火已经明确指出了第一点,也就是朱元璋留下的国防体系的崩溃,而且讲的非常有理有据。

  所以朱棣心里也有些期待,准备认真地听听,姜星火要讲的削藩第二点后患是什么。

  而此时,姜星火哪知道他几句随口按照历史走向指点江山的话,把朱棣激的小宇宙都快燃爆了。

  姜星火唾沫星子飞溅了半天,属实是讲的渴了,正上半身倚在树干上吃瓜。

  同样咔咔啃着西瓜的朱高煦,含糊不清地问道。

  “姜先生,那您说削藩的第二点后患是什么?”

  姜星火埋头吃瓜,吃完手里的小半块,方才抬头说道。

  “第二点后患,跟第一点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一样,是慢性的供养宗室会缓慢地拖垮大明。”

  “为何?”朱高煦有些不理解。

  “那就是,如果选择和平削藩。”

  “——得加钱!”

  “道理很简单,既然要安抚诸藩乖乖交出兵权,去当太平王爷,那么一定要在原有俸禄上予以补偿吧?按大明的制度,最高的亲王一年一万石,最低的奉国中尉也有二百石。”

  “就这么几十藩王、郡王、镇国将军而已。”朱高煦显然没听明白,不以为意地说道。

  姜星火又拿起了小半块西瓜的手,停滞在了半空中。

  “你读书的时候,先生没教过你算数?”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寂静无声,仿佛掉根针下来都听得清楚。

  朱高煦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觉得自己被鄙视了。

  姜星火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你觉得大明要传多少代?每个皇帝只生一个儿子吗?或者说,其他藩王以后在封地里待着没事干,他们不会天天造娃吗?”

  朱高煦沉吟片刻,忽然眼睛一亮,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姜先生说得对,就该直接都废为庶人,这样一个铜板都不用花!”

  姜星火一时无语,又把瓜放了回去。

  墙壁另一侧斗志昂扬的朱棣却因此陷入了沉思。

  实际上,在与道衍讨论和平削藩的待遇问题时,朱棣并非没有考虑过大明以后皇室数量的问题,但朱棣和道衍都觉得问题是不大的。

  毕竟明太祖朱元璋早就算计好了,爵位每过一代就降级,亲王除嫡子外诸子为郡王,然后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一直到奉国中尉就不再降了。

  朱棣想当然地以为,自己那定下了大明万世制度的老爹朱元璋,在宗室俸禄上算的肯定是不会错的,所以也没有细想就打算以提高俸禄为条件,换取诸藩的兵权。

  可如今听姜星火这么一说,朱棣却觉得似乎好像有哪里真的不太对劲,但却想不明白。

  墙那头,朱高煦蹙眉问道。

  “姜先生,俺说的不对吗?”

  听到了放风时间结束的哨声,吃饱了西瓜躺了半天的姜星火拍拍屁股起身道。

  “我知道你在诏狱里手眼通天,这样,你去寻个棋盘,再寻些小米。”

  “棋盘和小米,跟俺说的问题有啥关系?”

  “当然有关系。”姜星火伸了个懒腰,“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按这个比例放,你很快就懂了。”

  “等你懂了以后,我再给你讲讲怎么解决第二点的后患。”

  放风时间结束,姜星火回去睡午觉。

  朱高煦坐在树荫底下,唤狱卒拿来棋盘和一袋小米,开始认真地放了起来。

  “第五格,十六粒;第六格,三十二粒;第七格,六十四粒”

  过了很久,朱高煦看着棋盘上根本数不过来的小米,看着姜星火离开的方向,愣怔了好一阵子才喃喃念叨着:“棋盘.八粒米.”

  朱高煦愕然道:“俺懂个锤子啊!”



第5章 黑衣宰相

  大天界寺,原名大龙翔集庆寺。

  始建于元泰定二年,朱元璋立国后,改为“大天界寺”,承担了修纂《元史》和培训朝贡使者礼节的工作。

  洪武二十一年毁于火灾,于是迁到了聚宝门外的凤山重建。

  大天界寺规制宏敞、殿宇巍峨,有金刚殿、天王殿、正佛殿、钟楼、毗卢阁等众多建筑,在大明的佛教界也拥有超凡地位。

  为了管理天下僧道,朱元璋在礼部之下设僧录司,管理天下僧寺,僧录司就设在天界寺。换言之,天界寺就是替皇家代行佛教管理的机关。

  而如今天底下地位最为尊崇的僧人是谁?

  当然是被朝野上下誉为“黑衣宰相”的道衍大师。

  在大队甲士的护送下,满心疑惑的朱棣抵达了大天界寺,走下马车。

  此时已经是下午时分,夏日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落在地面,带来温暖舒适的光芒。

  朱棣站在路边,抬头仰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