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387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在层层禀报,等水师都督、平江伯陈瑄确认了以后,丁小洪很快就见到了姜星火。

  在明军大营一座营垒的帐篷门外,姜星火静静地伫立着,眺望着身处其中的、灯火璀璨的明军大营。

  在姜星火身后,还站着十余名穿戴着铠甲,腰挎刀剑的军校生作为侍卫,而其中的朱勇,显得尤为别扭。

  丁小洪来的实际并不巧妙,因为姜星火并不是在迎接他,而是迎接来自南京的五军都督府巡查官员。

  或者说,军事观察团。

  气氛有些剑拔弩张,丁小洪被人带着进来,此时也不敢吭声,看着姜星火在跟一位看起来就品级不低的老将对峙着。

  “成国公,你是国朝名将,姜某不是在教你怎么打仗,而是火器确实在改变战争的模式。”

  姜星火心平气和地说道。

  而在他身边,二皇子朱高煦却显得有些左右为难。

  朱高煦飞扬跋扈不假,勇冠三军立下汗马功劳也不假,可是在这位靖难国公面前,却是没资格摆谱的。

  原来,这五军都督府的巡查官员也非是旁人,竟是成国公朱能亲自带队。

  朱棣自然不会主动做出这种给姜星火拆台的事情,事实上,正是因为攻讦平江伯陈瑄这个南军降将进展缓慢的人太多,朱棣才派出朱能来前线做个样子,其实是帮助姜星火和陈瑄。

  可谁都没想到,朱能却有自己的想法。

  显然,之前姜星火在朱棣面前,不推荐朱能这个最有资格、能力、威望的人作为征伐安南的主帅,让这位成国公的心里,有了一些芥蒂。

  这是难免的,虽然当时姜星火关于朱能有可能水土不服在半路病逝的消息,被知情的朱棣、姚广孝严格保密了,朱棣探望的时候,也只是问身体舒不舒服。

  可这就相当于,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啊!

  对于一个武将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若是身体不行,拿不起刀枪,骑不了战马,还怎么打仗,怎么立功?

  人人都说不许英雄见白头,说的不就是名将迟暮的样子吗?

  朱能作为眼下大明军界事实上的第一人,而且正当壮年,身强力壮之时,又怎么能允许别人这样看待自己呢?

  所以,理所当然地,朱能对姜星火也就有了一些看法,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而正值青春期的朱勇的态度改变,变得愈发认同姜星火,而非他这个父亲的军事理念,更让他接受不了。

  成国公朱能转过身来,望着那名侍卫,也就是自家儿子朱勇,淡漠说道:“国师说的事情,本国公其实并不在意,都是手段而已,未来战争怎么打,这是日后的事情,自然有后人评说。”

  显然,刚才热衷于新式火器的朱勇或许是跟他说了些什么。

  “只是前线进展缓慢,总得有个说法,不能无休止的拖延下去.朝廷这么多的资源支持着江南平叛,得平出一个效果来,征伐安南还等着呢。”

  朱能最后看向姜星火说道。

  “要本国公说,自然是得重兵决战,以堂堂正正之阵破之,国师没打过仗,还是不要置喙了。”



第357章 对策

  眼见着空气中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这时候被两边夹的里外不是人的平江伯陈瑄,无奈地叹了口气,敲了敲胸甲汇报导:

  “有重要军情禀报!”

  “说!”

  成国公朱能冷喝一声,看都没看他,显然还在跟儿子生气.也不知道这傻小子脑袋哪根弦搭错了,还死抱着手里的火绳铳不放,也不知道那玩意有什么好的。

  ——铁甲大马,才是男儿的快乐!

  更让朱能匪夷所思的是,明明在燕子矶,他还听说这傻小子跟姜星火起了冲突,怎么一转眼,就跟着人家干明军鄙视链底端的火铳兵、炮兵去了?

  陈瑄也有些无奈。

  大明爵位,公侯伯依次排序。

  陈瑄一个伯爵,还是降将,还是水师,可以说是伯爵里地位垫底的那一批,跟排名极为靠前的成国公比,自然是不敢表露出什么不满的。

  只是内心里,陈瑄知道自己今天算是倒霉到家了,这些个大佬们,是不是一天不吵架就浑身难受?

  但眼下他不得不劝,军情如何倒在其次丁小洪的情报虽然重要,但还没有到片刻不能耽搁的地步。

  之所以现在插嘴,是因为姜星火其实在维护他陈瑄这个主将的利益和威望,这份回护是要领情的。

  毕竟,五军都督府既然派来了军事观察团,摆明就是对平叛进度缓慢的不满。

  在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眼里,白莲教这万把人的叛军有个什么战斗力,不是朝发夕灭的事情吗?就算天气不好,怎么能拖这么久?是不是你陈瑄这个主将的无能?

  可陈瑄也有苦说不出,兵力不足导致他手下的水师必须登陆作战,而税卒卫的火器,又因为大雨的缘故很难发挥威力再加上后勤不足,如此种种,就拖延了时日。

  直到现在,明军才算是有了起码的进攻本钱,以及能让火器不再受影响的天气。

  心中念头一闪而过,陈瑄硬着头皮上前几步,走到二人中间抱拳拱手行礼后道:

  “启禀国师、成国公,兵仗局试飞员丁小洪失踪后被洪水冲走,意外潜入了叛军中,如今带回了两条重要情报。”

  “其一,白莲教叛军明日试图以百姓作为前驱,来阻挡我军火器的锋芒,藉此迫近我军。”

  “其二,白莲教叛军内部各势力,包括白莲教嫡系军队,似乎都在太湖的码头、渡口处暗藏船只,做了撤退的打算。”

  闻言,在场众将的脸色都有些阴沉了下来。

  尤其是朱能,他直接了当地说道:“区区一群叛军,居然也敢跟朝廷的军队决战?而且还敢用老百姓当挡箭牌?简直就是活的不耐烦了!”

  要知道,这种事在过去上千年的古代历史中并非没有出现过,只是掩藏在史书中,数量相对少一点罢了。

  但每当出现这种事情,就会给人留下一个极坏的印象。

  因为不论是官军痛下杀手,还是因为主将软弱犹疑被对方得逞,都不是什么好结果。

  可以说,这是一条彻头彻尾的毒计。

  而且,一旦选择痛下杀手这条路,虽然这是最正确的决定,但百姓还是会从此对官军产生跟以前不一样的情绪,这就仿佛埋下来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

  一旦民间的愤懑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再加上有人刻意的煽动

  军队的将领们当然会认为这跟自己无关,非但无关,而且有的时候,越乱,他们的功勋才越多。

  而朱能的表态,其实已经暗含了某种指示。

  可对于姜星火来说,事情却并非如此。

  那可都是我们厂里的好员工!

  是说不管就不管的吗?

  不管他们死活,谁去修基础设施,谁去纺织棉花?

  让你朱能去吗?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除了对待被叛军裹挟的百姓的态度以外,修水利设施和建立棉纺织业手工工场,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对于新的变革,民间一定会有很多的不认同乃至反对的声音。

  通过以工代赈兴修水利设施,虽然能让粮食产量稳定下来,乃至有所提高,可是工业变革,又必然会产生类似于“羊叱人”的运动,为了更大范围地种植棉花,挤占耕地让农人进入手工工场做工,乃至促进城池化率的提高,是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

  这种情况下,难免民众对于朝廷的反感和不信任便会达到顶峰,甚至连皇权和军队的威慑都会大幅度减弱,届时,整个江南都有可能再次陷入动荡和混乱之中!

  所以,姜星火从脑子里过了一遍,思虑片刻,确定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第一点,自然是把自己的好员工们拯救下来。

  第二点,则是在未来严格控制好工业变革的进程,保护百姓的利益。

  而当下最重要的,自然是第一点。

  可纠结的地方就在于,不打百姓可以,可是白莲教叛军,趁机以百姓为前驱,冲垮了明军的阵型,万一真的导致明军战败了,这可怎么办?

  没人负担得起这个责任,而且是有很大可能出现的责任。

  这样的结果和责任是谁都承担不起的,即便是姜星火恐怕也不行朝野间对他的反对从未停歇过,多少双眼睛紧紧地盯着他,等他自己出错然后泼脏水呢。

  看着半晌未开口的姜星火,作为开山大弟子,朱高煦当然明白师父的顾虑。

  朱高煦微微皱眉道:“师父,如果叛军真如此谋划,您想要解救百姓,咱们不妨趁夜袭营”

  话刚说完,朱高煦就立刻停住了,因为聪明了许多的他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

  果不其然,成国公朱能冷笑了声道:“夜袭?亏你想得出来。”

  “本国公来的时候,大约知道了战场周围的情况,白莲教叛军背太湖结营,水寨、陆寨俱全,俨然是有些章法的,而且把很多百姓放在了中间,外面是非嫡系的各路绿林势力,内里才是白莲教嫡系部队。”

  好歹是勇冠三军的二皇子朱高煦,朱能还是维持了几分尊重,只是进一步解释道。

  “若是夜袭,最多能引起骚乱营啸,可这就意味着,没有伤到根本的白莲教嫡系部队会受到惊扰,进而放弃决战的计划,利用囤积的大量船只进行转移,一旦他们不再顾忌其他收拢的杂牌势力,那么战火很容易扩散到太湖沿岸的其他县城,这对于彻底清剿叛军是极为不利的。”

  副将朱高煦吃了瘪,陈瑄此时作为指挥全军的主将,也不能不说话。

  陈瑄有些和稀泥地说道:“如果不夜袭,明日白莲教叛军驱赶百姓做挡箭牌,伤亡肯定是必然的;但若是按照二皇子殿下的建议,倒是能解救大部分的百姓.夜袭哪怕引起了营啸踩踏,造成的伤亡也肯定是比临阵让百姓面对枪林弹雨要小的。”

  旁边的柳升有些哑然,本来想说什么,但是此时不敢多说话了确实,现在面临的是无解的难题,而且这种难题,从古至今,就没人找到过有效的应对方法。

  驱民填壑。

  守军从来都是直接视作敌人进行攻击的。

  除此之外,还真找不到别的好办法了。

  为将者不能手软,否则会累死三军,这是多少鲜血总结出来的铁律。

  所有人表态或沉默后,看向了姜星火。

  这时朱能环顾了一圈众将,淡淡地问道:“伱们还有谁认为,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一群武将低垂了头颅

  哪还有什么好办法?

  更何况,眼前可是大明军界的中流砥柱,他的暗示,别人敢质疑吗?

  朱能这个国公,可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靖难之役,朱能跟着朱棣打满全场,那都是杀敌无数、浴血奋战出来的功勋。

  如此猛人来到军中巡视,武将们能指挥好部队正常打仗不被朱能挑出错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怎么还会上赶着往朱能的锋芒上面撞。

  唯独一直没说话的丁小洪,这时候挺直腰杆,大声喊道:“国师,卑职亲眼所见,被裹挟的百姓已经断炊数顿,人人饥苦,营中都在传,国师到了就能救他们于水火了!国师,您是他们最后的指望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3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7/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