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518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朱劝和张一个红脸一个黑脸,这时候轮到唱红脸的朱劝了。

  朱劝微微躬身行礼说道:“在下奉命而来,其实只有一件事。”

  闻言,胡汉苍皱起眉头与父亲对视一眼,说道:“既然如此,那朕且先听听吧。”

  两人自动忽略了“朕”这个自称,接下来,张拿出永乐帝给自己的圣旨,宣读给两人听。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今广西布政使司奏来,安南国遣人来贡谢罪,原胡季牦父子罪本难容,今既改过自新,只着他办黄金五万两、象一百只,以赎其罪。”

  “若金、象不足,许以珠玉宝贝等代之,以足其数,即止大军不进;若贡不如数,大军即进以行天诛,那时虽悔无及。”

  “恁礼部便行文书,差人去说与他知道,钦此。”

  胡季牦父子很清楚中原王朝的规矩,“诏曰”是给天下人的;“制曰”是给百官的,通常带有施恩的意思;“敕曰”则是用以奖惩,通常带有训诫警告的意思。

  而这封圣旨从全文,或者说最后一句话来看,显然是朱棣口谕转写而成的,充满了漫不经心,不像是正式的国书。

  胡季牦父子交流了一番眼神,显然,他们都认为这是大明的缓兵之计,而且是颇为拙劣的缓兵之计,一点都不走心,仅仅是为了给发动全面总攻的准备工作争取时间。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朱棣给李景隆的圣旨中也说的清楚。

  “今从尔之计策,遣使者朱劝、张携礼部咨文,往安南索其金、象,尔之此计甚好,盖欲弛其阔志,非真实意也,朱劝等临行,朕会而谕之,其二人已知晓尔之意图。”

  “故令到彼升龙府只住五日,若五日内措办不足,许随多少,先将来纳后却差人纳足.尔待朱劝等入境后,大军随后亦进,若遇差出纳金象之人,就执之,造问声息,须勿令彼知差来被执。”

  最后朱棣还贴心地告诫了李景隆要注意保密,“今朱劝等到尔处,事机切不可令人知之,恐将士闻此其心懈怠,并录咨文示尔,须要谨密。古人云:事机不密则害成,尔等切宜慎之”。

  瞧瞧,这是对李景隆多不放心,虽然是李景隆提的计策,虽然朱棣也觉得李景隆下了一手妙棋,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不过朱棣该给的支持还是给了,不仅把安南王孙陈天平派人一道护送了过来,然后还把柳升的火炮部队以及飞鹰卫热气球部队都运了过来,最后还把徐膺绪调来给他做参谋。

  回到当下,胡氏父子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呵呵!真是可笑,简直岂有此理!”

  当听到最后时,胡汉苍忍不住站起来怒声骂道。

  胡季牦同样也十分恼火,但却保持镇定的态度。

  虽然现在已经没办法了,两国已然剑拔弩张,并没有什么回头路可走,即便服软献上黄金和大象,大明大概率也不会停手。

  “明人不说暗话。”

  张面露狠色道:“既然你们不接受,那想必你们也应该知道了,现在我大明军队已经云集广西、云南,随时可以攻破伱们在富良江北面的外围阵地,即将攻城。”

  “所以,我奉劝两位,还是早些接受条件为好!切莫自误!”

  朱劝也劝说道:“不错,我们华夏有句古话,叫做破财免灾,能用钱财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要闹得干戈四起、血流千里呢?”

  嗯,这俩人名字真没起错。

  这里额外提一句,攻城,攻的是多邦城。

  而多邦城所在的位置,在后世有一个比较知名的名字——谅山!

  对两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地方究竟是何等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只要拿下谅山这个制高点,富良江沿线便一览无余,大炮架在上面想打哪就打哪。

  而且就如同横山之于占城国的意义一样,谅山还是安南国的天然地理分界线,谅山以北,是层峦起伏、丛林密布的山地;谅山以南,是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平原,大明和安南之间,主要的官道就是从这里走的,可以直抵东都升龙府,朱劝和张便是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谅山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升龙府的屏障门户,谅山上的多邦城一旦被攻克,那就意味着安南国基本没有翻盘机会了。

  相反,如果多邦城能像南宋的钓鱼城一样死死地钉在那里,那么整条富良江防线都将稳如泰山!

  胡氏父子当然很清楚谅山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命令安南国的军队在这里修筑了非常多的堡垒,除了把安南国全部的水师都调来助战以外,还依托富良江和桃江等天堑修筑了大段大段的城墙,又部署了安南国几乎全部的精锐部队。

  除此以外,从元朝征安南、占城时代留下来的老爷铳也都被启用,再就是大量的床弩也被布置在了防线上,所有的箭头还都特意涂抹了毒药。

  十几万部队,二十几万辅兵、民夫,安南国可谓是倾国之力打造了这条富良江防线,胡氏父子有充足的底气认为,明军定然会在这条防线上磕个头破血流!

  看到二人的神情,张淡然笑道:“怎么,二位难不成真的要负隅顽抗吗?”

  “虽然你们手握十几万重兵,又占据富良江有利地势,但是,凭藉你们的这点儿军力,根本就挡不住我大明八十万雄师的脚步。”

  “更何况,就算你们守得了一时,我大明还会调遣上百万的援军前来助战,你们觉得能够守得住一世吗?”

  胡氏父子当然不知道明军具体出动了多少兵力,他们虽然不好吓唬,但也清楚靖难之役里,大明确实经常出现几十万人规模的大会战,说是八十万未必有那么多,但打个对折也着实不少了,明军真要用人命来堆,把富良江染红了,说不得也真打过来了。

  不过胡汉苍还是深吸了一口气后,沉声道:“这片土地是朕祖辈以来生长之地,朕绝对不可能弃之于敌。”

  “你走吧,哪怕死在这里,朕也不会同意你们的条件!”

  闻言,张嘴角微翘,露出了玩味的表情。

  “看来你们对这片土地抱着很深的感情啊,已经当成了自己家的地方。”

  “啪啪!”

  胡季牦突兀的拍了拍手掌。

  朱劝、张二人还在疑惑,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就在他们刚刚迈动脚步的瞬间,只见从外面冲进一群侍卫,将朱劝和张团团包围。

  看着眼前这一幕,他们终于明白了胡季牦的目的。

  “你敢扣押大明的使者?”朱劝脸上的笑意消失了,盯着胡季牦。

  胡季牦微微一笑,毫不在乎的说道:“说笑了,只是请两位先做客一阵子。”

  朱劝和张顿时脸色微变,这分明是想把他们扣押当做人质!

  “天兵至尔等化为齑粉矣!”张愤恨地说道。

  “呵呵。”

  胡季牦便是个极简版司马懿一般的人物,谋划了一辈子临到老才谋朝篡位,脸皮厚的很,丝毫不介意对方的诅咒,反而笑道:“其实你们也不用太担心,只要你们投降我大虞,高官厚禄唾手可得,另外,还会让你们有贵族的身份,让你们享受最好的待遇,并且赐予土地和财富!”

  “太上皇说的不错,朕可是是一个仁慈爱民的明君,对待你们这样忠贞耿耿的汉臣,是一定不会亏待的。”胡汉苍也跟着信誓旦旦的说道。

  “哈哈……好一个仁慈爱民的明君。”张仰天长啸,似癫狂了一般。

  良久,他才收住笑容,盯着胡氏父子:“你们不愧是能干出谋朝篡位之事的,居然想用这种谎话骗我投降!可我家世代都是大明的忠臣,宁愿站着死,也绝不跪着活!”

  看到张坚决的态度,胡季牦无奈叹了口气。

  随后,他缓慢的抬起手掌,两边的侍卫顿时拔出刀来,对准了使者们的脖颈。

  胡季牦冷漠的说道:“你们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怎么选择。”

  而朱劝和张则是闭口不言。

  下一瞬,两人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

  胡季牦坐在“御花园”的凉亭内,喝茶休息。

  不多时,三名文官模样的安南人走了进来,正是三江安抚使陈恭肃、通判枚秀夫、佥判蒋宾。

  “还得几位辛苦,走一趟广西。”

  胡季牦笑眯眯的说着,同时打量着陈恭肃的神色。

  陈恭肃是陈朝的国戚,以往向来亲近胡季牦,虽然屠戮了所有安南国宗室,却并没有杀陈恭肃,但不意味着胡季牦对陈恭肃放心,事实上,一直对其心存戒备。

  某些时候,对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使者这东西,是可以约等于开战借口的。

  而这次,胡季牦就打算拿陈恭肃当耗材了。

  这跟朱棣没派什么重要官员来当使者,是一样的道理。

  “臣等为国家出力,乃是分内之事!”

  陈恭肃微微躬身行礼道:“只是,臣有个请求。”

  胡季牦听到陈恭肃这么说,心里咯噔了一声,道:“但说无妨。”

  陈恭肃道:“臣想带上五十人,同去广西。”

  胡季牦听后眉头皱起来,沉吟片刻才答应道:“这没问题。”

  他知道,这个要求,自己拒绝不掉,毕竟,如今两军即将交战,陈恭肃作为三江安抚使,手握重权,要带兵保护自己,谁也说不着什么。

  另外两人没什么话语权,只是用来给使团凑数的,见陈恭肃答应下来,那也不再多说什么。

  陈恭肃拱拱手,退到一侧。

  胡季牦随即吩咐侍卫,将准备好的金银珠宝拿了上来。

  这些东西,都是安南陈朝在这几十年积攒的存货,全部都被拿了过来。

  “大明皇帝索要金银财宝,除此之外,还有一百只大象,你们都给送过去吧,希望能罢兵休战。”

  “另外,大明的使者在升龙府有些水土不服,如今得了病实在难以行动,到时候你们跟大明说一下。”

  胡季牦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可以离去。

  胡季牦道:“等你们回来再摆酒设宴,好生款待各位有功之臣。”

  “谢太上皇!”

  陈恭肃等人拱拱手,便离开了。

  看着众人远去的背影,胡季牦叹口气,喃喃道:“真希望这帮人,能死在大明啊!”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后,轻声说道:“来人。”

  “属下在。”门外传来一声洪亮的回答。

  “你带五百苍鹰锐士,一同护送陈恭肃进入大明,记住,一旦陈恭肃等人有小动作,格杀勿论!”胡季牦命令道。

  “是。”

  这些苍鹰锐士是他一手培养的死士,其中不乏擅长秘密刺探消息的间谍。

  外交,是战争前的最后一舞。

  而大明用拙劣的缓兵之计来尝试麻痹胡季牦,却被胡季牦所识破,虽然扣押了大明的使者,但却并没有杀害而是找了一个“水土不服”的理由,同时在满足大明条件的同时,自己也派了使团。

  大明若是把胡季牦的使团放回来,那么苍鹰锐士一定沿途刺探到了明军的情报;如果大明把使团扣押或者杀了祭旗,胡季牦也没什么损失,陈恭肃本来他就看着不顺眼,而那些苍鹰锐士,在他眼里更是彻彻底底的耗材。

  双赢,怎么都是赢,秦始皇摸电线,赢麻了!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为什么我们要放陈恭肃走?”胡汉苍这时候进来,不解的问道。

  胡季牦笑了笑,看了一眼儿子后,道:“陈恭肃一家,世世代代都是陈朝的臣子,虽然一直支持我们,但难道他们真的会甘心一辈子为我们卖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5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8/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